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民波 庄平 +4 位作者 沈新强 张涛 晁敏 朱江兴 王云龙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3,共6页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5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44 g/m2和11.33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59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5.58×10^-2g/m^2和6.81×10^-2个/m^2;底上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略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年际有较大变化,种类数和生物量北支高于南支。底内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上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底内动物与底上动物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分布特征 中华鲟保护区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鱼卵和仔鱼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玫 王云龙 +1 位作者 沈新强 庄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根据2004年5月和8月共2个航次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16个定点观测站进行的鱼卵和仔鱼调查资料,对该水域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 根据2004年5月和8月共2个航次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16个定点观测站进行的鱼卵和仔鱼调查资料,对该水域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种类组成变化大,种类数春季高于夏季;其中,以凤鲚(Coilia mystus)卵和仔鱼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平面分布范围夏季较春季小,数量主要集中于崇明岛北部的北支水域和崇明东滩的东南部水域,崇明岛南部沿岸的北港水域相对较少;由于调查水域受长江径流的作用十分明显,因而数量分布和种类组成上随径流的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动;南、北支水系的水文条件不同,海水由东向西楔入的程度不同,产生的环境状况影响了鱼卵仔鱼的平面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保护区 鱼卵仔鱼 生态分布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民波 庄平 +3 位作者 沈新强 王云龙 张涛 朱江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30-235,共6页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ABC曲线、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分析。底内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W值在0.2~0.3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内动物群落以较大型底栖动物为主,底上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亦一致,W值在-0.06^-0.02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以小型底栖动物为主,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通过对潮下带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BIOENV分析表明,盐度对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其次为水温和pH值,与DO和水深的关系不大。底内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夏季、秋季、冬季与盐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环境因子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下载PDF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4
作者 蔡志宇 伍遇普 +6 位作者 林枫 田波 向浩 吴益平 黄盼君 刘千凡 周志国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评价 中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4 位作者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72-77,共6页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影响到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与种群结构变化,浮游植物河口生态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分布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省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内渔民生活现状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小涛 路波 +3 位作者 杨波 黎庆龙 王雪 袁永桂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S1期30-32,共3页
通过对湖北省中华鲟保护区渔民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该敏感区域内渔民的生活状况,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探讨和谐进行渔业资源保护和提高渔民生活质量的方法。渔民在生活中的主要困难主要有收入减少、生活困难、住房条件差、渔民后代受教... 通过对湖北省中华鲟保护区渔民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该敏感区域内渔民的生活状况,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探讨和谐进行渔业资源保护和提高渔民生活质量的方法。渔民在生活中的主要困难主要有收入减少、生活困难、住房条件差、渔民后代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渔民老龄化严重、转业困难、缺乏社会关注和社会保障,以及渔民捕鱼思想制约自己等。调查中,渔民表达了对政府的期望。渔获物调查表明,保护区内以铜鱼为代表的渔获物产量逐年下降。渔民分析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建立、污染加重以及航运发展是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从加强管理、增加交流和控制污染的角度加强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加强对渔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渔民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保护区 三峡库区渔民生活状况 渔获物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海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建坤 杨红 +2 位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吴建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0-733,共14页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分析了表层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018年研究水域海水中重金属Hg、As...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分析了表层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018年研究水域海水中重金属Hg、As、Cu、Pb、Cd、Cr和Zn平均浓度为3.852、1.948、6.362、4.542、0.294、6.201和44.56μg/L,Hg、Cu、Pb和Zn均超出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Hg、As、Cu、Pb、Cd、Cr和Zn平均浓度为0.339、14.815、5.055、3.436、0.133、12.667和75.578 mg/kg,仅Hg超出了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春夏季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浓度较高,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较高,这主要与入海径流的季节变化有关。空间分布显示,中华鲟保护区核心区的重金属浓度较高,Hg、As和Zn元素均有明显富集趋势。海水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于5,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小于5,处于低污染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强弱为Hg>Cd>As>Cu>Zn>Pb>Cr,除Hg处于很强生态风险水平外,其余元素均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强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保护区 海水及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层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涛 庄平 +7 位作者 章龙珍 侯俊利 王云龙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罗民波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7-1694,共8页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 根据2004年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2007年8月、11月和2008年2月和5月(Ⅲ年度)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5个站位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捕获底层鱼类42种,隶属于13目24科39属。底层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5个站位聚合成两大类群,类群A位于南支北港和北港北沙近东滩水域,共出现20种底层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河口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北支和北港北沙近外海水域,共出现鱼类39种,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ANOSIM和SIMPER分析表明底层鱼类群落结构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凤鲚(Coilia mystus)的繁殖和索饵洄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自然保护区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华鲟的乐土——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9
作者 英乐 《环境导报》 2003年第4期32-33,共2页
江苏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440公顷,这里气候温和,港汉迤逦相望,荇藻蕨革密布其间,鱼虾蟹贝滋育甚繁。保护区内滩青水秀,佳景荟萃,大海、原野、林海互相映衬,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镶嵌在黄海之滨。东台沿海为古长江入海口,长江... 江苏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440公顷,这里气候温和,港汉迤逦相望,荇藻蕨革密布其间,鱼虾蟹贝滋育甚繁。保护区内滩青水秀,佳景荟萃,大海、原野、林海互相映衬,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镶嵌在黄海之滨。东台沿海为古长江入海口,长江和黄、淮河襄挟的大量泥沙及有机物质在此沉积,形成了长100公里、宽10公里左右的10多条大型辐射状沙脊群,泥螺、沙蚕、虾蛄等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工培育 放流工作 中华 东台中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甘芳 周宇晶 +2 位作者 危起伟 樊恩源 杜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4-584,共11页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自然保护区 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原文传递
国际海底光缆(崇明S3段)施工悬浮物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桂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2,共7页
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崇明S3段)施工将对海底泥沙产生扰动,扰动泥沙可能对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产生影响。采用MIKE软件建立长江口及杭州湾大范围二维潮流模型和近海段工程典型施工段的三维嵌套水动力和悬... 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崇明S3段)施工将对海底泥沙产生扰动,扰动泥沙可能对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产生影响。采用MIKE软件建立长江口及杭州湾大范围二维潮流模型和近海段工程典型施工段的三维嵌套水动力和悬浮物扩散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施工将对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试验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会对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造成影响,但对其保护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有所影响。建议严格按照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避开鸟类迁徙高峰期、中华鲟洄游高峰期和幼鱼集中活动期,合理安排施工保护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光缆 海水水质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中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