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利波相速度和椭圆率与远震P波联合反演蒙古中南部地壳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
1
作者 徐荟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7,共19页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深度、莫霍面深度、地壳S波速度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和蒙古主构造线南北两侧分布均有明显差异,暗示了这两条缝合线至少为地壳级别的分界.中戈壁火山和Bus-Obo火山在地壳内相互连通,在下地壳存在大面积低速层.我们推测杭盖穹隆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在中戈壁带地壳底部形成岩浆囊,为这两座板内火山活动提供了岩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 S波速度结构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 蒙古主构造线 板内火山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初探
2
作者 戴昊鹏 齐溶青 李鹏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相同的做法。内蒙古中南部丧葬用币葬俗的发展,与当地孝文化的传播以及以往礼制的传承密不可分。墓葬中厌胜钱的发现则是当地先民追求财富、趋福避祸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墓葬丧葬用币情况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当地钱币随葬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战国秦汉 丧葬用币 葬俗 厌胜钱
下载PDF
明清以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分合及演變
3
作者 但鋭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65-281,287,共18页
本文從現代方言出發,結合韻書、方志等材料,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組分合關係進行探討,發現精洪與知莊章不混、知莊章合流是明清以來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主要特徵。據移民史,推斷精洪與知莊章相混、知莊章甲≠知莊章乙等特徵是... 本文從現代方言出發,結合韻書、方志等材料,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組分合關係進行探討,發現精洪與知莊章不混、知莊章合流是明清以來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主要特徵。據移民史,推斷精洪與知莊章相混、知莊章甲≠知莊章乙等特徵是山西、山東移民共同影響下的産物。通過歷時比較,發現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較爲穩定,數百年來變化不大,但20世紀中期以來語音變化在方言點數量、演變速度上均有較大增長。分析可知,方言接觸、普通話影響是演變發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冀魯官話 舌齒音 分合 演變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地区黄冠梨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4
作者 安金明 潘文明 朱蕊颖 《烟台果树》 2024年第2期48-49,51,共3页
黄冠梨甘甜多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几种病害,严重影响了黄冠梨果品的外观和品质,减少了梨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详细介绍了这几种病害,并总结出了防治方法,供生产者参考。1花斑病。又叫鸡爪病,是发生于套袋黄冠梨上的一种新... 黄冠梨甘甜多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几种病害,严重影响了黄冠梨果品的外观和品质,减少了梨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详细介绍了这几种病害,并总结出了防治方法,供生产者参考。1花斑病。又叫鸡爪病,是发生于套袋黄冠梨上的一种新病害,病斑仅皮层形成,不向果肉扩展,虽不影响食用价值,但商品价值大大降低。魏县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时病果率达80%以上,该病害已成为制约该地区黄冠梨产业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病果率 防治方法 新病害 花斑病 鸡爪病 套袋 河北中南部
下载PDF
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杜仲播种育苗技术
5
作者 王敏 《山西林业》 2024年第2期40-41,56,共3页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用材林树种,又是通道绿化、水土保持和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从苗圃地选择及整地、种子准备及整地、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杜仲播种育苗技术。
关键词 山西省 中南部地区 杜仲 播种育苗
下载PDF
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研究
6
作者 韩虎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5期154-157,共4页
文章通过对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综合考虑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关键词 陕北 内蒙古中南部 东周时期 洞室墓
下载PDF
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水分盈亏研究
7
作者 马力文 刘静 +2 位作者 徐青 郑方 张学艺 《农学学报》 2023年第8期25-31,共7页
了解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的需水规律和水分供需状况,可为合理安排补灌制度,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支持。采用FAOPM56方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方程,通过细化Kc系数,分析了马铃薯历年逐旬需水量、耗水量和水分盈亏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 了解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的需水规律和水分供需状况,可为合理安排补灌制度,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支持。采用FAOPM56方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方程,通过细化Kc系数,分析了马铃薯历年逐旬需水量、耗水量和水分盈亏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需水465.1~677.3mm,与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需水量在高温年偏多,低温年偏少,在多雨年偏少,少雨年偏多。苗期和块茎膨大期水分盈亏为正值,6—8月上旬大部为负值,即有7—12个旬的水分亏缺超过10mm/旬。缺水时段从南到北逐渐延长,缺水量逐渐增多,中部干旱带6—8月累积水分亏缺300mm以上。为此,可选择耐旱品种,实施低耗水前茬休耕轮作、地膜覆盖、垄沟栽培、水分亏缺期节水补灌等措施,支撑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需水规律 水分盈亏 水分利用效率 宁夏中南部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中南部16个饲用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8
作者 李峰 李文龙 +4 位作者 李雪 张仲鹃 白林坡 赵雨霏 陶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2,共11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中南部种植的春播饲用燕麦品种,助力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1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倒伏情况、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黑龙江中南部的生产性能进行了...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中南部种植的春播饲用燕麦品种,助力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1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倒伏情况、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黑龙江中南部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燕麦品种从播种至刈割(乳熟期)需83~97 d,期间猛士1号、青引1号、青引2号、魅力、太阳神以及科纳未倒伏;各品种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以及相对饲草质量(RFQ)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6.40~131.13 cm、7287.73~14635.76 kg·hm^(-2)、19366.97~36905.00 kg·hm^(-2)、8.61%~11.39%干物质(DM)、42.86%~57.84%DM、23.52%~34.99%DM、1.19%~1.88%DM、3.52%~10.18%DM和128.28~208.78;所有评价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引1号、青海甜燕麦和黑贝的株高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猛士1号、科纳、白燕7号和大汉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蓝鸟1号的CP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白燕7号、猛士1号和蓝鸟1号的NDF含量显著低于魅力和爱沃,猛士1号、白燕7号、领袖和蓝鸟1号的ADF含量显著低于爱沃,白燕7号的RFQ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中株高、CP和NDF的权重系数位列前三,为该地区燕麦生产力评价的重要指标;白燕7号、猛士1号、科纳、青引2号和青海甜燕麦评分较高,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试验区及相同类型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中南部 春播 饲用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殉马习俗研究
9
作者 包曙光 代佳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7,共8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殉马遗存的考古发现,认为该地区春秋中晚期游牧经济的形成是殉马习俗开始流行的直接原因。受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导致殉马习俗在殉牲组合、殉马位置和摆放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区... 本文系统梳理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殉马遗存的考古发现,认为该地区春秋中晚期游牧经济的形成是殉马习俗开始流行的直接原因。受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导致殉马习俗在殉牲组合、殉马位置和摆放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殉马与其使用人群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不同人群的生产分工、身份等级和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殉马习俗 农牧交汇
下载PDF
基于机会成本的宁夏中南部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10
作者 苏荟琰 李金燕 +1 位作者 魏怡敏 武佳维 《水利经济》 2023年第6期45-50,66,111,112,共9页
以宁夏中南部调水工程泾源县水源区为例,构建基于机会成本的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测算分析生态补偿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额度;考虑受水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受水区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生态补偿系数... 以宁夏中南部调水工程泾源县水源区为例,构建基于机会成本的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测算分析生态补偿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额度;考虑受水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受水区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生态补偿系数,从而对2017-2020年测算的生态保护成本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结合受水区的经济支付能力,在生态补偿初期阶段,泾源县水源区能够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度为7623.94万~17585.68万元;为保证调水安全、修复因调水带来的环境破坏而投入的直接成本占比最大,尤其在水利和林业建设方面投入较大;泾源县农业机会成本损失的变化以及工业机会成本的逐年下降充分肯定了调整优化林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轻工业等措施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机会成本 调水工程 生态补偿系数 主成分分析法 宁夏中南部
下载PDF
深入践行党校初心 彰显党校智库价值——中南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周文 贾斌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第12期10-11,共2页
2023年10月29日,中南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研讨会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召开。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武汉等中南部地区的10家党校(行政学院)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党校(行政学院)系... 2023年10月29日,中南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研讨会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召开。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武汉等中南部地区的10家党校(行政学院)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智库建设良策,共促党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建设 地区党校 中共湖北省委 党校智库 中南部地区 行政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中南部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启示
12
作者 张帅 胡林 +2 位作者 雷明珠 段亮 陈亚兵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文昌9-7的发现打破了文昌A凹陷近10余年来勘探低谷,但是各构造带油气差异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持续突破。本文通过剖析各构造带成藏关键问题,探讨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提出文昌A凹陷生烃潜力大幅提升;帚状断裂北东段控制六号... 文昌9-7的发现打破了文昌A凹陷近10余年来勘探低谷,但是各构造带油气差异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持续突破。本文通过剖析各构造带成藏关键问题,探讨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提出文昌A凹陷生烃潜力大幅提升;帚状断裂北东段控制六号断裂带珠海组砂体优势展布;珠三南断裂带北部北东、东西向断层交汇处油气垂向运移活跃;南断裂带中、南部恩平组具有三凹供烃优势、油气主要纵向近源富集于恩平组;穿断运移规模是断阶带成藏关键等成藏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各构造带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A凹陷中南部 差异富集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地区苹果幼果期管理措施
13
作者 赵国存 黄晶淼 +5 位作者 刘东晓 牛海林 谢欢 孙新锁 刘少军 谷红玲 《河北农业》 2023年第3期93-94,共2页
近几年灾害气候呈增多趋势,冬季干燥夏季炎热,春季气温与常年相比也偏高。这直接导致农作物的物候期明显前移,特别是苹果的物候期已经连续3年前移1个星期左右。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是苹果的主产区,尤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抵消气候... 近几年灾害气候呈增多趋势,冬季干燥夏季炎热,春季气温与常年相比也偏高。这直接导致农作物的物候期明显前移,特别是苹果的物候期已经连续3年前移1个星期左右。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是苹果的主产区,尤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苹果全年管理的重要时期在幼果期,往年的幼果期在5月上中旬,如今已前移到4月下旬,该阶段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重点介绍两项幼果期的管理措施--疏果和套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果期 春季气温 物候期 疏果 灾害气候 套袋 气候变化 河北中南部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夏季强降雨天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及灾后管理
14
作者 索相敏 李学营 +2 位作者 郝婕 冯建忠 鄢新民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14期34-34,共1页
2016年7月18~20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由于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部分村庄农田被淹,一些城市内涝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苹果产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为此,灾区果农应该... 2016年7月18~20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由于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部分村庄农田被淹,一些城市内涝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苹果产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为此,灾区果农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苹果园的灾后管理,将灾害引发的损失降到最低。1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强降雨概况自2016年7月18日12时至20日8时,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1996年以来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达66mm,其中邯郸、邢台、石家庄有多处降水量突破500mm,有399个乡镇超过100mm,其中58个乡镇超过250mm,邯郸市磁县的陶泉乡最大降水量超过63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苹果产区 河北省中南部 特大暴雨 降雨天气 城市内涝 金纹细蛾 最大降水量 灭幼脲三号 梨花网蝽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页岩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健 卞雄飞 +5 位作者 陈树旺 郑月娟 唐友军 蒋兴超 公繁浩 黄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7-1306,共10页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达到生气阶段,是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综合评价认为,林西组具有较高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是本区晚古生代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新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南部 林西组 烃源岩 页岩气 资源前景
下载PDF
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33
16
作者 单秀娟 陈云龙 +2 位作者 戴芳群 金显仕 杨顶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9,共13页
基于2006年9月和12月、2007年3月和5月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09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 基于2006年9月和12月、2007年3月和5月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09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45种,占40.18%),其次是鲉形目(12种,占10.71%)、鲱形目(10种,占8.93%)和鲽形目(10种,占8.93%),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并且暖水种和暖温种在各断面渔获量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各断面主要鱼种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种类外,以小型中上层鱼类(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和底层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等)为主,各断面优势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的50%以上,主要鱼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85%以上。渔获物的营养级主要分布在4.2—4.5、3.0—3.3和3.6—3.9,各营养级渔获量随时间和断面的不同有所变化。鱼类长度谱主要集中在3—24 cm,由南向北长度谱逐渐增大。各断面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与底层温度和深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断面 优势种 群落多样性 长度谱
下载PDF
非洲中南部卢弗里安地区Cu-Co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7
作者 任军平 王杰 +3 位作者 刘晓阳 何胜飞 贺福清 许康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对非洲中南部卢弗里安地区Cu-Co矿床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典型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划分,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成矿带中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得到①罗安群成岩年龄为765~735Ma,这也是同生沉积层状铜钴矿的形成年龄... 对非洲中南部卢弗里安地区Cu-Co矿床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典型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划分,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成矿带中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得到①罗安群成岩年龄为765~735Ma,这也是同生沉积层状铜钴矿的形成年龄;②后期多阶段改造的主要成矿年龄为510~500Ma,主要受到卢弗里安时期复杂的逆冲推覆断裂和褶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卢弗里安地区 非洲中南部
下载PDF
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小庆 俞存根 +2 位作者 虞聪达 章飞军 宁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4-673,共10页
依据2006年5月(春)、9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在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N—28°30′N,126°00′E以西)海域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采获虾类32种,隶属于11科22... 依据2006年5月(春)、9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在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N—28°30′N,126°00′E以西)海域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采获虾类32种,隶属于11科22属,优势种有长角赤虾(Metapenaeopsis longirostr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凹管鞭虾(Soleno cerakoelbeli)、大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其中长角赤虾、戴氏赤虾、东海红虾、假长缝拟对虾和哈氏仿对虾是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脊单肢虾(Sicyonia crist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gravieri)、日本鼓虾(Alpheusjaponicus)、全刺拟长额虾(Parapandalusspinipes)和齿额红虾(Plesion-ika dentirostris)。东海中南部外海大部分虾类属于高温高盐生态群落,虾类丰度空间分布呈现120m等深线以西的站位高,120m等深线以东站位低的特征,但是秋季和冬季的生物丰度普遍减小,冬季整个海域的虾类丰度基本达到全年的最低值。不同季节中,秋季种类最多(22种),其次是冬季(20种),春、夏季较少(分别为17种、18种);Margalef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整个海区四个季节的均匀性指数(J′)较为稳定。从空间分布来看,4个季节中东海中南部外海120m等深线以西站位多样性指数高于120m等深线以东的站位;运用聚类和非线性多维标序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表明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可分为两个群聚类型,即较深海域群聚和外缘群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东海中南部外海
下载PDF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国政 李显森 +2 位作者 金显仕 朱建成 戴芳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854-6861,共8页
根据1960年、1985年、1998年和2008年4个年份在黄海中南部进行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生物学资料,对其生物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摄食等级、渔船功率以及海表温度3个因素对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 根据1960年、1985年、1998年和2008年4个年份在黄海中南部进行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生物学资料,对其生物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摄食等级、渔船功率以及海表温度3个因素对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在4个年代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群体结构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减小、体重生长拐点提前、死亡系数增大。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渔船功率、摄食等级和海表温度与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的关联度分别为0.7238,0.6903,0.6396。综合各因素的关系,捕捞因素是造成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年代际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生物学特征 灰色关联分析 黄海中南部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结构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静 吴庆举 +4 位作者 高孟潭 张瑞青 余大新 M.Ulziibat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86-2394,共9页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9 km至45 km之间.整体上Moho面埋深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蒙古主线性构造两侧地壳厚度呈现区域性变化特征,东南部地区地壳厚度较薄,约为39 km,而西北部地区地壳较厚,达45 km,为此推测蒙古主构造线可能是地壳的一个陡变带.此外,研究地区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值(V_p/V_s)在1.70到1.79之间,均值为1.75,低于全球大陆的平均值1.78,这可能暗示着该区其地壳是缺少铁镁质的.研究还发现测线的西北与东南地区其地壳波速比值较高,推测是古生代铁镁质地壳的残留或是新生代岩浆底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蒙古中南部地区 H-κ叠加 CCP叠加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