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性
1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1 位作者 刘凯 任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岛屿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发展度
2
作者 王枫 宋同清 +3 位作者 杜虎 张家涌 陈惠君 彭晚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19-3326,共8页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 植被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探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中国南海北部大庙墩岛、涠洲岛、大汉三墩岛、甘蔗岛和蜈支洲岛等个海岛的典型植被群落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10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5个海岛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不完全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不同岛屿中也不完全一致,甘蔗岛的植被效应和大汉三墩岛的土壤效应最佳。中国南海北部5个岛屿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较好,均处于初、中级协调发展状态,且除甘蔗岛外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总的来说,由于岛屿远离内陆,人类干扰相对较小,在植被土壤长期的演替过程中,中国南海北部岛屿植被土壤耦合协调较好,在其恢复与生态重建时要注重提高植物多样性、抚育水平和土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耦合协调发展 岛屿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2 位作者 朱军龙 庞维新 何玉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63,共12页
初步勘查结果表明,中国南海具有广阔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前景,并主要赋存于该区深水陆坡浅层未固结的泥质粉砂中,其开发过程集水合物相变、储层骨架溃散、气—液—固多相渗流与输运于一体,面临着单井产气量低、持续生产... 初步勘查结果表明,中国南海具有广阔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前景,并主要赋存于该区深水陆坡浅层未固结的泥质粉砂中,其开发过程集水合物相变、储层骨架溃散、气—液—固多相渗流与输运于一体,面临着单井产气量低、持续生产困难、有可能带来生态环境风险、经济效益低、难以实现规模化开发等问题。为了早日实现对该区水合物的商业化开采,梳理了全球主要地区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开采方法及试采进展;从中国南海水合物成藏机制、开采过程中气—液—固多相流连续排采、生态环境风险、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挑战,阐释了水合物商业化开采之路坎坷艰难之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经过20多年的持续攻关,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系统的水合物基础物性、开采模拟与力学特性实验装备,奠定了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理论、实验和装备基础,在海域水合物试采等部分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进而提出了“水合物和深部气等多气源合采”“CO_(2)水合物置换开发及固化封存”“海上多能种区域协同一体化开发”等有助于实现水合物商业开发的潜力路径,并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物理模拟 多气源合采 置换开发 固化封存 协同一体化开发
下载PDF
中国南海深水环境FPSO波浪砰击荷载研究
4
作者 李辉 谢文会 +1 位作者 吕柏呈 高巍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1,共7页
波浪砰击荷载是船体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前中国在FPSO结构设计方面仍需依赖国外规范,缺乏适用于中国南海深水环境条件的大型船体波浪砰击荷载设计依据。选取中国南海海域实测海洋环境参数,基于光滑粒子法建立了波浪-浮体全耦合数... 波浪砰击荷载是船体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前中国在FPSO结构设计方面仍需依赖国外规范,缺乏适用于中国南海深水环境条件的大型船体波浪砰击荷载设计依据。选取中国南海海域实测海洋环境参数,基于光滑粒子法建立了波浪-浮体全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波浪遭遇周期条件下FPSO受到的波浪砰击荷载进行研究,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常用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波浪周期下,船体所受到的波浪砰击荷载最大值出现在水面线附近且位于船体中线,船体侧面与正面的波浪荷载峰值差别主要在水面线以上较高区域,水面线以上较低区域差值较小;不同规模波浪遭遇周期下,船体所受到的波浪砰击荷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波浪砰击峰值荷载的增加幅度远比波高增加幅度要小。采用DNV和ABS规范计算的砰击荷载值约为本文模拟值的3倍,规范相关系数取值过于保守。因此,当以DNV规范作为设计标准时,中国南海深水环境中大型船体的波浪砰击荷载系数建议取值7~8;当采用ABS规范作为设计标准时,波高安全系数β建议取值0.6~0.7。研究结果可为南海深水环境FPSO波浪砰击荷载安全系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FPSO 波浪砰击荷载 安全系数 光滑粒子法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条件初探及其分布 被引量:42
6
作者 于兴河 张志杰 +2 位作者 苏新 陈芳 李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1-315,共5页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根据沉积条件 (沉积速率、沉积相和含砂率等 )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地质条件 ,认为气水合物存在于水深30 0~ 35 0 0m的区域 ;陆坡和靠近沉积中心的高沉...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根据沉积条件 (沉积速率、沉积相和含砂率等 )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地质条件 ,认为气水合物存在于水深30 0~ 35 0 0m的区域 ;陆坡和靠近沉积中心的高沉积速率的厚层沉积为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有利部位 ,与BSR分布的吻合率在 6 0 %~ 80 %之间 ;等深流、重力流沉积和各类扇体 (如三角洲、扇三角洲、低位扇等 )的前缘为水合物沉积的有利相带 ,与BSR分布的吻合率在 5 0 %~ 75 %之间 ;赋存气水合物的沉积物的含砂率通常在 35 %~ 70 %之间。依据多方面资料的研究 ,在南海海域划分出 1 1个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远景区块 ,面积共 1 2 .5 (± 1 .5 )× 1 0 4km2 ,约占整个南海总面积的 3.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远景区块
下载PDF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被引量:92
7
作者 谢彬 张爱霞 段梦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种类的深水钻井及采油平台,分析了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平台结构选型的方案,并探讨了我国深水平台技术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深水油气开发 工程模式 钻井船 张力腿平台 半潜式平台
下载PDF
中国南海野生斑节对虾5个地理群体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发林 江世贵 +2 位作者 姜永杰 黄建华 马之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测序所得的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 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测序所得的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通过ARLEQUIN软件对所得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19种单倍型。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依次分别为0.004 35,0.005 86,0.010 50,0.010 81,0.011 68。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依次分别为0.689 5,0.521 1,0.573 7,0.600 0,0.721 1。对5个野生群体的16S rRNA序列进行FST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北海群体分别与三亚、深圳两个群体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余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对5个群体进行AMOVA分析结果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显著性遗传差异。对5个群体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三亚和深圳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北海、湛江群体与三亚、深圳群体的亲缘关系很远。实验表明,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可以为斑节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两个基础群体:一个是三亚、深圳野生原种基础群体;另一个是湛江和北海野生原种基础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16S RRNA 遗传多样性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潮汕坳陷NHC-1测线及邻区重磁场特征与地壳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孟令顺 杜晓娟 +5 位作者 刘万崧 孙建国 张凤旭 王雪秋 梁铁成 张志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1-855,868,共6页
利用中国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内首次获得的一条长250km的重磁剖面数据,研究了潮汕坳陷地壳结构,定性分析了火山岩的分布及其属性。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估算了重力场源的位置及其深度,划分出陆坡北缘及东沙两个断裂带。根据断裂带切割深度,... 利用中国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内首次获得的一条长250km的重磁剖面数据,研究了潮汕坳陷地壳结构,定性分析了火山岩的分布及其属性。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估算了重力场源的位置及其深度,划分出陆坡北缘及东沙两个断裂带。根据断裂带切割深度,认定这两个断裂带均为超壳断裂,且都有岩浆上涌。应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莫霍面深度。用滑动对数能谱分析和人机交互正反演方法计算出磁性基底深度。结果表明:潮汕坳陷莫霍面从西北方向测线起始点的25km向东南方向抬升到终点的14km,而磁性基底埋深从西北测线起始点的3.6km向东南方向逐渐加深到测线终点的8.9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潮汕坳陷 重磁异常 地壳构造
下载PDF
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DNA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戴欣 周惠 +4 位作者 陈月琴 蔡创华 周毅频 周世宁 屈良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通过构建并分析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主要来自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γ-,α-亚族和浮霉状菌目(Planctomycetales)等类群,所获的16S rRNA基因... 通过构建并分析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主要来自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γ-,α-亚族和浮霉状菌目(Planctomycetales)等类群,所获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细菌16S rDNA序列差异较大,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国南沙海区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特有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南沙海区 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16SRRNA基因
下载PDF
中国南海及邻近海域SST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伟富 张杰 +2 位作者 孟俊敏 王进 苗俊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2-411,共10页
基于2003—2015年的国产自主SST多源遥感融合数据,以中国南海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开展了SST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ST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在研究区内,纬度每降低1°,SST增大约0.19℃,在近赤道区域,纬度每... 基于2003—2015年的国产自主SST多源遥感融合数据,以中国南海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开展了SST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ST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在研究区内,纬度每降低1°,SST增大约0.19℃,在近赤道区域,纬度每降低1°,SST约增大0.30℃;SST区域极大值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SST极大值均分布于5°N以南海域,夏季多分布于15°N以北海域,春秋两季分布介于冬春两季之间,秋季略偏向南海北部,春季略偏向南海南部。从时间变化上看,研究区SST呈现震荡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0.04℃/a;南海南部SST变化比较平缓,SST年变化速率一般小于0.04℃/a;近岸海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SST年变化速率一般在0.05℃/a以上;在河口沿岸海域,受温度较低的冲淡水影响,SST升温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温度 遥感 辐射计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熙纯 王权锋 +1 位作者 陈斯忠 杨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4,共7页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期是早中新世Burdigalian期至中中新世Serravalian期,油气主要产于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生物礁储层中,以真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为最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滩组合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是近地表古岩溶、白垩化和白云化,分别形成古岩溶储层、白垩化储层及白云化储层。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洋流和海平面变化、地裂运动、礁的类型、礁的成岩相分区、礁的就地转移性和礁的沉积水深等因素,在深水区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地层中都有寻找礁型储层的前景,勘探时须将生物礁-滩组合作整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第三纪生物礁 油气储集潜能 中国南海生物礁 发育和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中国南海不同板块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文勇 李东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9,共11页
基于科学考察区域联测剖面资料,结合南海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对南海主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域联测剖面穿越的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重磁场特征、盆地基底、断裂... 基于科学考察区域联测剖面资料,结合南海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对南海主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域联测剖面穿越的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重磁场特征、盆地基底、断裂性质、构造线方向以及火成岩发育等方面。南海断裂的发育与盆地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主要表现为NE向张性断裂控制的沉积盆地;西部主要表现为NW向和近SN向走滑断裂控制的沉积盆地;南部比较复杂,张性、压性、剪性断裂都有发育,但以NE向的南沙海槽逆冲断裂及其控制的南沙海槽盆地最具代表性;东部主要指南海中央海盆,断裂和海底火山共同控制了该区上新世—第四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板块边缘性质 沉积盆地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慧 解习农 +1 位作者 David Van Rooij 苏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9,共8页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体系 底流 等深流沉积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绵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小红 侯惠欣 郭跃伟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海绵Biemnasp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用硅胶、凝胶LH 2 0柱层析和HPLC对海绵Biemnasp .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海绵Biemnasp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用硅胶、凝胶LH 2 0柱层析和HPLC对海绵Biemnasp .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五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 (1)、3 (hydroxylacetyl) indole(2 )、4 hydroxy 5 (indole 3 yl) 5 oxo pentan 2 one(3)、3 carboxy indole(4)和 (2 4R) ergosta 7,2 2 diene 3β ,5α ,6 β triol(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地区 海绵 化学成分 分离 纯化 吲哚生物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论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垠 唐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共16页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解当前南海政策贵在谋势而非谋得某些短期利益的关键所在: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一环,其主要功能在于使用一切国家资源,通过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来妥善解决这一领域中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有时为了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还必须作出必要的让步并制定放眼长远而又务求实际的战略政策。中国南海地缘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外部性和冲突性特征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明确认清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明确辨识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挑战,继承和创新历来的南海政策,通过以国内立法形式界定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与行动标线,在"新安全观"框架下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解决南海利益争端,加快转变"中国———东盟"的贸易和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搁置争议"战略的具体手段以及大力实施海权以配合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施行等政策来经略南海并作出超前而积极的战略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总体战略 地缘经济战略 战略决断
下载PDF
利用多种测高数据反演中国南海海域重力异常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淑梅 文汉江 +1 位作者 李洪超 史小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联合Geosat/GM、ERS-1/168和Envisat 3种测高数据,基于高精度地球重力模型EGM2008,采用垂线偏差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利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0°N~42°N,102°E~138°E)分辨率为2′×... 联合Geosat/GM、ERS-1/168和Envisat 3种测高数据,基于高精度地球重力模型EGM2008,采用垂线偏差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利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0°N~42°N,102°E~138°E)分辨率为2′×2′的重力异常。在中国南海海域,测高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异常比较的标准差为±9.43×10-5ms-2。选取不同的判定准则,对残差垂线偏差进行粗差剔除后将计算的测高重力异常结果与船测重力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选用残差垂线偏差分量范围为3″~5″时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垂线偏差 逆Vening—Meinesz公式 重力异常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康氏马鲛线粒体COI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艳 章群 +2 位作者 宫亚运 吕金磊 杨喜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0,共8页
在测定的采自广东饶平、阳江和广西东兴海域的62尾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线粒体COI基因71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26个变异位点,18个单倍型,总体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808±0.040)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4 0... 在测定的采自广东饶平、阳江和广西东兴海域的62尾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线粒体COI基因71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26个变异位点,18个单倍型,总体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808±0.040)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4 0±0.000 6)的特点。邻接树上出现了3个分支,分支间Fst为0.811-0.833且P〈0.001,Nm为0.1-0.117;AMOVA分析显示分支间遗传变异占82.61%。表明3个分支间分化程度高,推测分歧时间为(89-22.67)万年前中更新世时期,可能原因是受到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影响。但分支内与分支间都有不同地理来源的个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聚群;不同地理群体间Fst为-0.027-0.066,Nm均大于4或小于0;群体内个体间变异为96.34%。均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分化程度并不高。3个分支中Clade A分支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事件,可能是末次冰期期间康氏马鲛进入外海并受洋流及生存空间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氏马鲛 线粒体COI序列 遗传变异 种群结构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南海海域卵形鲳鲹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金磊 章群 +2 位作者 杨喜书 宫亚运 曹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1-248,共8页
为探讨中国南海重要经济鱼类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了广东闸坡、乌石、安铺和广西东兴以及海南新盈等5个地理群体97 ind样品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359 bp序列,发现47个变异位点,32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 为探讨中国南海重要经济鱼类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了广东闸坡、乌石、安铺和广西东兴以及海南新盈等5个地理群体97 ind样品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359 bp序列,发现47个变异位点,32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0.951)和高核苷酸(π=0.020 9)多样性的特点。在邻接树和单倍型网络图中出现2个分化显著但不存在明显地理聚群的分支,推测二者的分化时间约为60~18万年前(中更新世),可能是中更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形成边缘海而导致隔离,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后出现二次接触。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22 4~0.045 3),AMOVA分析也显示97%以上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卵形鲳鲹2个谱系及总体的核苷酸错配图呈现多峰,中性检验均为负值不显著(P>0.05),表明都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中国南海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烃类物质在海面的赋存特征与遥感检测——以中国南海海域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杨 邵芸 +4 位作者 于五一 齐小平 田维 王世昂 原君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了及时获取烃油膜在海面的分布信息、追踪油膜的发生与演变,在中国南海开展了星地同步SAR卫星观测试验,采取定点等时间间隔的方式生成油膜,应用高分辨率Cosmo X-SAR雷达数据研究海面烃类油膜扩散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对海面烃类油膜... 为了及时获取烃油膜在海面的分布信息、追踪油膜的发生与演变,在中国南海开展了星地同步SAR卫星观测试验,采取定点等时间间隔的方式生成油膜,应用高分辨率Cosmo X-SAR雷达数据研究海面烃类油膜扩散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对海面烃类油膜进行两次(间隔半小时)卫星成像,对烃类油膜雷达后向散射特征进行反演分析,认为油膜扩散作用具有由增强到减弱的变化规律;油膜破碎多发生于沿扩散主轴的具弱后向散射特征处;在海面低风速条件下,油膜漂移速度稳定。卫星遥感技术为海面油膜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低成本的区域性检测手段,对于海洋油气勘探前期有利区域评估和海上油气安全生产监管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油膜 时空演变 COSMO X-SAR SAR检测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