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造就了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造就了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提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历史创造中的传统与创新
2
作者 郭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8,F0002,共9页
近百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进程中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所长期坚持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仅坚持以中国化时... 近百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进程中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所长期坚持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仅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且在创造、创新的基础上推进观念、制度等各方面的创优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世界新型文明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在现阶段出现多制共存的“过渡时期”文明的新常态,决定了新型社会主义文明将与其他文明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是世界历史“过渡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文明
下载PDF
结合中国历史构建水土保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
作者 张晓明 吕守华 +3 位作者 石磊 刘玲 詹慧光 王阳阳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深化家国情怀的必由之路,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则是打造水土保持课程思政体系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且在水土保持领域亦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因此,从中国历史中挖掘思政元素既可以...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深化家国情怀的必由之路,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则是打造水土保持课程思政体系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且在水土保持领域亦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因此,从中国历史中挖掘思政元素既可以无痕地融入水土保持课程教学中,又可以增强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水土保持课程特点,从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史中挖掘最早、最奇、最久、最美、最宏和最长的元素,深化师生的家国情怀;从不屈不挠的中国近代史中梳理水土保持学科发展脉络,鼓舞学生克服万难的斗志;从辉煌奋斗的中国现代史中发掘先进范例、反面典型、新技术等及违法案例,使学生不但拓展了视野,而且在心中树立了正面榜样,筑牢水土保持从业的底线意识。由此,通过发掘中国历史中的思政元素,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编织成思政元素网络,从而构建水土保持课程思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元素 水土保持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实践
4
作者 张俊飞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提高“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说明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特点,然后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最后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 历史学专业
下载PDF
公开出版物上中国历史地图表示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昕薇 黄龙 吴佳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68,174,共4页
中国历史地图是最能表达我国疆域由来和版图变迁的地图,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及极强的专业性。在地图管理工作中,中国历史地图的地图审核退图率高,地图监控的“问题地图”发生率高。... 中国历史地图是最能表达我国疆域由来和版图变迁的地图,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及极强的专业性。在地图管理工作中,中国历史地图的地图审核退图率高,地图监控的“问题地图”发生率高。本文充分分析历史地理学术专著和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地图表示特点,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从中国历史地图古今内容对照表达、历史疆域(范围、界线和底色)及历史地名等方面,对中国历史地图的公开表示方法和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公开版中国历史地图的编制、审查及使用提供了参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历史地图的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 古今内容对照 疆域 政权部族界 问题地图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故事的思政教育价值探析
6
作者 顾秀艳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4期140-142,共3页
进入新时代,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已然深入世界。由此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故事,将有利于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本文以探索中... 进入新时代,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已然深入世界。由此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故事,将有利于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本文以探索中国历史故事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为主线,重点考察了历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思政教育发挥传承历史故事的意义。由此希望思政教育发挥好作用,带动青年传承中国历史故事,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故事 思政教育 价值
下载PDF
民国史学界对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的早期态度析论
7
作者 闫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84-489,540,共7页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本土史家撰写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专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是时,史学界主要以史实纠谬和理论质疑两种形式评估其得失。陈垣等长于考证的史家从实证角度查...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本土史家撰写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专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是时,史学界主要以史实纠谬和理论质疑两种形式评估其得失。陈垣等长于考证的史家从实证角度查找书中史实的讹误;张尔田等则质疑书中理论的准确性。当然,多数史家并不因书中的错漏而否定其价值。依托这些史料,《中国历史研究法》在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情况得以保存。探讨这一研究情况,有助于了解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民国史学界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实纠谬 理论质疑
下载PDF
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8
作者 于薇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还颁发了“第六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著奖”和《历史地理研究》期刊2023年度优秀编委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研究 中山大学 学术年会 时空变迁 研究生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评介
9
作者 邓杨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共1页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从属于“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由北京大学发起,邀请来自各界权威机构的专家编写,旨在打造高质量的多学科普及读物,满足各类读者开阔眼界与提高文化素养的要求。...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从属于“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由北京大学发起,邀请来自各界权威机构的专家编写,旨在打造高质量的多学科普及读物,满足各类读者开阔眼界与提高文化素养的要求。本书作者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教授韩茂莉,该书通过论述重要的历史地理问题,启发读者忆古思今、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 普及读物 专家编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提高文化素养 以史为鉴 通识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内涵和创新策略探究——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10
作者 杨羽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3期200-202,共3页
目的:中国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文化根源,坚定文化自信。方法: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 目的:中国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文化根源,坚定文化自信。方法: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总结当下历史文化传播的策略和重要价值,让更多人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呈现、多媒体制作等,让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让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结果:《典籍里的中国》打破常规的宣传方式,通过跨领域合作,与当前时代潮流结合等,让历史文化更贴近大众,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典籍里的中国》以故事性的方式挖掘和讲述历史,重现远古的历史记忆,使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强化了历史文化的传播效果,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结论:《典籍里的中国》揭示了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内涵和创新策略,为更好地探索和弘扬历史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未来,应积极探索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传播 价值内涵 创新策略 《典籍里的中国
下载PDF
把握重点,重视插图,表格归纳——《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历史学习方法
11
作者 张秀芬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教材概述】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分裂割据、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元朝首创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 【教材概述】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分裂割据、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元朝首创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疾——回族;元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总之,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关于元朝的历史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到第13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 民族交融 分裂割据 政治局面 行省制度 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明清
下载PDF
中国历史人物角色塑造在潮玩盲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王疆慧 焦程远 《天工》 2024年第28期49-51,共3页
在快节奏、信息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以“信息冲浪板”为载体的“体验派”群体应运而生,他们更加注重消费性价比、消费体验感,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改变了传统市场的消费理念。潮玩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体,其玩法新奇、种类多样、价格实... 在快节奏、信息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以“信息冲浪板”为载体的“体验派”群体应运而生,他们更加注重消费性价比、消费体验感,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改变了传统市场的消费理念。潮玩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体,其玩法新奇、种类多样、价格实惠、可玩性高,很快就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结合中国历史人物及其他元素,设计具有创造性、文化内涵的潮玩盲盒,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盒 文创产品 中国历史人物
下载PDF
浅谈中国历史故事在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3
作者 李小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4期0167-0170,共4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历史故事在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阐述了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能增加趣味性,推进价值观建立,连接民族文化。其次,提出了四点运用策略:一是抓住故事情节设计互动游戏,使抽象内容通过体验活动内化于心;二是组... 本文探讨了中国历史故事在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阐述了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能增加趣味性,推进价值观建立,连接民族文化。其次,提出了四点运用策略:一是抓住故事情节设计互动游戏,使抽象内容通过体验活动内化于心;二是组织学生手工制作还原历史场景,培养主体性和实践参与感;三是组织学生扮演历史角色进行表演,在情感体验中接受价值观熏陶;四是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故事开展创作性写作,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最后,通过具体案例阐释这些策略的实施路径。本文为运用中国历史故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故事 思想政治 爱国主义精神 价值观念
下载PDF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指导——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14
作者 毕铭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历史是一座宝库,更是人类文明的脉络。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如同探寻时光隧道,每一次复习都是对过去的深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不仅涵盖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还涉及了三... 历史是一座宝库,更是人类文明的脉络。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如同探寻时光隧道,每一次复习都是对过去的深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不仅涵盖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还涉及了三大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与成就。那么,对这一单元学生应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深度思考 时光隧道 中国历史 初中阶段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大会 人类文明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以《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结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重要内涵,研读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目前《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课程因其特殊属性备受关注,研究课程思政视域下该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从探索专题弄通内容体系、... 结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重要内涵,研读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目前《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课程因其特殊属性备受关注,研究课程思政视域下该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从探索专题弄通内容体系、解析文化还原历史语境、抓牢思维促成有机结合、引导舆情打赢网络硬仗等入手,对推动课程内涵式发展、促成教师走向专业化专家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特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思政 课程一体化建设 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程 爱国主义
下载PDF
从中国历史发展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共10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为人类...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蒙上一层厚厚的烟尘。从那时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中国历史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
下载PDF
近代中国历史主流及社会主义潜质
17
作者 秦益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初发生主要不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而是由于遭受外部入侵,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严重对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率先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帝... 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初发生主要不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而是由于遭受外部入侵,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严重对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率先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决定了“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主义的潜质。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最后叠加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这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流,我们不应把封建王朝及腐朽反动势力的衰败和灭亡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主流。党的三大法宝深藏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逻辑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帝国主义 近代中国历史主流 社会主义潜质
下载PDF
立场、观点、思维:新时代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历史观建构
18
作者 王广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 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2)) 历史学是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 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2)) 历史学是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因此,以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历史学,有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和历史智慧。“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历史 历史智慧 盛衰兴亡 考察调研 真实记录 视域下
下载PDF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美国学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取向的再省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原元 于海燕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1期31-38,156,共9页
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与“中国中心论”是美国汉学界在审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时的主要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有其合理性,但亦都存在偏颇之处:西方中心取向将东方与西方或者说传统和现代视为完全无法并立的两极,并以西方的历史经验... 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与“中国中心论”是美国汉学界在审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时的主要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有其合理性,但亦都存在偏颇之处:西方中心取向将东方与西方或者说传统和现代视为完全无法并立的两极,并以西方的历史经验为标准考察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中心论虽强调中国自身的内在发展,但倾向于从碎片化的元素本身论断传统的延续性,弱化甚至忽略外来因素的影响与作用。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已然被拖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因此在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时,应将其置于全球史的历史进程之中,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对其内在性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演化进行动态化的考察,如此方能真正“发现在中国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近代中国历史研究 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心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