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朝鲜朝女诗人许兰雪轩的诗歌风格——兼谈中国古代诗歌对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惠欣 付晶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52-56,112,共6页
许兰雪轩一生命途多舛,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相应的风格变化:从少女到婚后初期,多描写少女心思和闺怨题材,呈现出清新含蓄的风格;从婚后到痛失一双儿女,加之父兄被贬、离世等,其诗歌呈现出凄艳哀婉的风格;后期,因对生活绝望,转而投入道家世... 许兰雪轩一生命途多舛,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相应的风格变化:从少女到婚后初期,多描写少女心思和闺怨题材,呈现出清新含蓄的风格;从婚后到痛失一双儿女,加之父兄被贬、离世等,其诗歌呈现出凄艳哀婉的风格;后期,因对生活绝望,转而投入道家世界,风格多飘逸浪漫。但她并未远离国家战事和百姓疾苦,创作了许多边塞诗,呈现出豪放的风格。许兰雪轩的诗歌是韩国女性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花朵,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兰雪轩 诗歌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 影响
下载PDF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良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诗经》 诗性阐释 《易经》 卦爻辞 《诗》 原始诗歌 《易》 中国诗歌 三言
下载PDF
空间性语言、空间语法和中国古代诗歌的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伟龙 尹素娥 《殷都学刊》 2012年第1期53-61,共9页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诗学研究的应有之义。而作为创作媒介的汉语,由于自身是种空间性语言以及其语法的空间性,则必然使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具有空间性的特性。
关键词 空间性语言 空间语法 中国古代诗歌 空间艺术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用典的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小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标志之一,典故由来已久,并始终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集中从三个层面对典故与符号学之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首先,梳理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西方符号学的...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标志之一,典故由来已久,并始终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集中从三个层面对典故与符号学之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首先,梳理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西方符号学的角度探寻典故的理论涵义;最后,借助符号学知识揭示典故在诗歌创作中规避弊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符号学 中国古代诗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论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友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点式语录式的写作模式,很少对某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意象群 中国古代诗歌 审美意象 司空图 差异性 审美心理 柳意象 创作主体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江山之助: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基本面貌的内在关联探寻 被引量:1
6
作者 代迅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6,共8页
由于文学研究中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历来为我们所忽略。本文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切入 ,对历史上地理环境与文学发展的有关理论线索作了扼要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观照西方的摹仿说和我国的物感说 。
关键词 古代诗歌理论 探寻 中国古代诗歌 摹仿说 文学发展 诗学 文学研究 中庸 物感说 观照
下载PDF
专题重构 在守正中创新——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清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5,共3页
选修课是与必修课不同的课程。选修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因而选修课教学也应该以专题形式进行,这既是选修课设计的初衷,也是选修课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笔者在全国各地以及本地听了不少以选修文本为内容的教... 选修课是与必修课不同的课程。选修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因而选修课教学也应该以专题形式进行,这既是选修课设计的初衷,也是选修课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笔者在全国各地以及本地听了不少以选修文本为内容的教学观摩课,这些观摩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没有多大变化,专题教学没有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他们关注的仍然是单篇的课文,依然只是重视文本信息的完全传输、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缺少专题意识和课程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教学 专题教学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教学观摩课 重构 创新 文本信息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空间观念的哲学及美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子昂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髓,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歌在儒道释相糅合的哲学思想中展示出深邃而生动的空间观念。诗人们在对生命的体验之中表达了自然、社会、人类以及理、事、情融会贯通的多维美学向度及艺术表征。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空间观念 哲学渊源 美学向度 艺术表征
下载PDF
再论《诗经》对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开拓与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卞良君 《东疆学刊》 1996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是作者《<诗经>: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一文的续篇,着重论证了《诗经》对田园隐逸诗等六个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开拓、建构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描述了这些题材类型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发展概况及其社会价值和... 本文是作者《<诗经>: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一文的续篇,着重论证了《诗经》对田园隐逸诗等六个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开拓、建构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描述了这些题材类型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发展概况及其社会价值和文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题材类型 诗经 宫怨诗 建构 再论 陶渊明 悼亡诗 丧乱诗 开拓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绵山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一般规律:一、用形象思维欣赏诗歌;二、多方面体验诗歌的意境;三、把握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四、熟悉诗歌中采用的修辞手法;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六、运用艺术辩证法欣赏诗歌。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鉴赏 形象思维 意境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艺术辩证法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洁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克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0期228-230,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资源。论文从为官清廉、勤俭朴素、修身自律、廉耻思想等方面论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洁思想。这对于当今社会弘扬清廉文化、加强廉政建设也必将起到可贵的思想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廉洁思想
下载PDF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及实施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5期8-9,共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这部分内容也是广大师生较为熟悉并乐于选择的选修模块之一。本文将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这部分内容也是广大师生较为熟悉并乐于选择的选修模块之一。本文将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下简称“欣赏”)为例,谈一谈对这一模块教学的些许构想及具体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人教版 教学构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选修课程 教学实践 选修模块
原文传递
意象思维、意象组合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四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伟龙 尹素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7-103,共7页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而"意象"创造必须遵循"意象思维",这种"意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也是一种以空间思维为主的空间展开。这就决定了...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而"意象"创造必须遵循"意象思维",这种"意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也是一种以空间思维为主的空间展开。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一种空间(或至少是偏向于空间)性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意象思维 意象组合 空间性
下载PDF
欣赏,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清林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12期22-23,共2页
一、课程标准:提供“欣赏”的依据 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指出这个选修系列的两个课程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的依据: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 一、课程标准:提供“欣赏”的依据 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指出这个选修系列的两个课程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的依据: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教学思考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散文作品 情感世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的“白日”及其它 被引量:1
15
作者 桂天寅 《社科纵横》 1996年第4期53-56,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白日”及其它桂天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体意象的产生、发展、演变和衰落微妙地反映了时代审美思维的特点。在意象形成的早期,由于意象的概括化具体意象之中包含着可作多种意韵理解的综合性因素。虽然这种因素随着时... 中国古代诗歌的“白日”及其它桂天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体意象的产生、发展、演变和衰落微妙地反映了时代审美思维的特点。在意象形成的早期,由于意象的概括化具体意象之中包含着可作多种意韵理解的综合性因素。虽然这种因素随着时代审美的演进不断被分化和具体化,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审美思维 太阳意象 光焰万丈 魏晋南北朝 诗歌语言 审美理想 理想性 审美经验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性传统
16
作者 顾友泽 袁昕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189,共9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传统,已为人普遍接受,中国诗歌的交际性传统同样值得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源远流长,创作者众多,涵盖题材广泛,作品数量极大。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与诗歌本身即含有多重(包括交际)属性有关,也与中国传...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传统,已为人普遍接受,中国诗歌的交际性传统同样值得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源远流长,创作者众多,涵盖题材广泛,作品数量极大。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与诗歌本身即含有多重(包括交际)属性有关,也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为主导的礼俗文化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制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性传统为中国古人提供了更为含蓄、优雅的表达方式,也倒逼着人们不断翻新出奇,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交际性传统 干谒诗 李白 杜甫 苏轼
下载PDF
贴近诗学本质 开拓新的研究空间——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17
作者 朱玉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诗学 选题 诗歌研究 诗歌语言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的当代人文使命
18
作者 潘晓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11,共3页
诗是"人"的生存需要,"人"以张扬诗性创造精神为前行的动力,中国古代诗歌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人文建设不可缺少的丰厚资源。因此,应善于解读其意境灵魂,重视其"寓教于乐"的美育功能,并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 诗是"人"的生存需要,"人"以张扬诗性创造精神为前行的动力,中国古代诗歌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人文建设不可缺少的丰厚资源。因此,应善于解读其意境灵魂,重视其"寓教于乐"的美育功能,并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使之圆满,完成其人文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当代人文使命 生存需要 解读 美育战略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夕阳意象及原型分析
19
作者 杨敏 万春 《宿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3-24,65,共3页
  在每一个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都会存在一些经常出现的、具有复杂内涵的意象.这些以象征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象,作为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超个人的东西,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就能发现一个民族最本原的精神...   在每一个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都会存在一些经常出现的、具有复杂内涵的意象.这些以象征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象,作为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超个人的东西,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就能发现一个民族最本原的精神,从而可以探索这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过程,掌握这个民族与他民族不同的文化模式.因此,发掘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些意象的原型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阳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直觉思维
20
作者 王育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直觉思维 意象群 审美意义 王维诗歌 创作思维 情感经验 思维成果 诗歌欣赏 陶渊明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