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铁 张建永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影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呈现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独特价值。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应当以建构性的眼光取代文化本质主义思维,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思考,同时努力在与其他族群的对话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现代性问题 族群与族群文化
下载PDF
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胡谱忠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少数民族电影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电影准类型,一直受到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关注。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1976年,1977年-2000年,2001年以后等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文化表述特征、主题与... 少数民族电影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电影准类型,一直受到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关注。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1976年,1977年-2000年,2001年以后等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文化表述特征、主题与题材类型、产业规模等。但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在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中,出现了商业体制壁垒、地域发展不平衡、主题类型单一、文化表述落后于时代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应适度保持其"公益性"和"文化例外性",吸引全能中心北京更多的影人介入到其创作中来,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政策研究、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其新的主题和意义的阐释,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传统,吸取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经验,以促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公益性 文化例外 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传统 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经验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特殊性及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很难进入院线公映,很少进入公众视野;即使进入院线,也很少会有观众问津。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思索。究竟何为少数民族电影?我国少数民族电影有哪些特点?为什...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很难进入院线公映,很少进入公众视野;即使进入院线,也很少会有观众问津。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思索。究竟何为少数民族电影?我国少数民族电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与传播的悖逆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形成原因、特殊性以及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电影新特点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当前少数民族电影面临的传播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族群电影 主流电影 艺术电影 悖逆现象 公共文化产品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背景与话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谱忠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8-59,共12页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当下国家电影事业中是重要的文化类型,近期已经引起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是近期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国作家协会批准立项的重要文化工程,是中国电影自产业化体制改革以来首次...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当下国家电影事业中是重要的文化类型,近期已经引起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是近期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国作家协会批准立项的重要文化工程,是中国电影自产业化体制改革以来首次针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家工程,集中体现了国家与政府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期望与"顶层设计"。实施几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在制度总体设计、作品入选标准以及宣传话语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在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作为国家工程,已经体现出与当下商业化电影体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在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评价上,也暴露出标准模糊、话语混杂的问题,这必将影响到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实施后的社会功效。而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宣传方面,也显示出其历史话语资源的匮乏以及对现实少数民族文化复杂生态的回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顶层设计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品格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铁 张建永 《新疆社科论坛》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讨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必然会牵涉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电影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等三个层面的关系。在媒介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广大电影工作者实际上无法避开现代性的视域来完成... 讨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必然会牵涉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电影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等三个层面的关系。在媒介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广大电影工作者实际上无法避开现代性的视域来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表达,因而,放下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在一种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必然前景开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国家现代性 电影现代性 族群现代性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主题抽样定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国彬 郑先桃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60-65,共6页
以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样本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主题抽样调查法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这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开始走向实证分析之路的初步尝试。"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的调查显示,中国... 以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样本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主题抽样调查法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这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开始走向实证分析之路的初步尝试。"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的调查显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研究是一个处女地,学科体系及理论基础都还极为薄弱,尚需树立少数民族主体意识,强化学科意识,建立研究基地,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系统理性建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研究现状 主题抽样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性格的分析
7
作者 黄炯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性格进行分析,结合部分优秀的电影作品,从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性格,希望能对相关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文化性格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10,共2页
从新中国建立到至今的这5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完善,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比较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这两个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高峰,可以看出主题的政治化向文化化转移,拯救者形象由... 从新中国建立到至今的这5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完善,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比较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这两个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高峰,可以看出主题的政治化向文化化转移,拯救者形象由党向自我转变,视角由俯视力图转向平视这样的趋势。本文试从主题、拯救者形象和视角这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做出自己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拯救者形象 视角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红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126-132,共7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在那一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不屈不挠的对敌斗争和在新生活建设中积极作为的生动画卷,注重挖掘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创造了许多不同...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在那一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不屈不挠的对敌斗争和在新生活建设中积极作为的生动画卷,注重挖掘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创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形象,乃至进行了类型化的探索。云南题材的少数民族电影尽管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其对中国电影无论从实践或理论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下载PDF
文化传播成功途径解析--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为例
10
作者 刘颖 贾卉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第12期93-95,共3页
中华学术外译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文章基于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特点,发现要想取得文化传播的成功,就要选择中外译者合作模式,选择体现中国文化的主题,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学术外译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文章基于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英文版)的特点,发现要想取得文化传播的成功,就要选择中外译者合作模式,选择体现中国文化的主题,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选择国际主流传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华学术外译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
原文传递
论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及其功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郁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电影这一传播方式,建立了边缘的中国诸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联。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是国家话语对民族问题的故事化表达。其撰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电影这一传播方式,建立了边缘的中国诸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联。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是国家话语对民族问题的故事化表达。其撰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全体公民对新生国家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实际上参与了民族国家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话语本质 功能
下载PDF
道路、风景与旅程——作为“旅途电影”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及其空间修辞
12
作者 李一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0,188,共7页
道路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种历久弥新的空间性意象。在银幕上,道路跨越区隔,构建新的地理共同体;同时,道路对沟通、追寻或探索的意指,使其时常作为转型时期社会情态或个体心理的象征符号。近年来,诸多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通过构筑旅... 道路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种历久弥新的空间性意象。在银幕上,道路跨越区隔,构建新的地理共同体;同时,道路对沟通、追寻或探索的意指,使其时常作为转型时期社会情态或个体心理的象征符号。近年来,诸多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通过构筑旅途道路上流动而混杂的景观,阐释当下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与呈现反主流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公路片相比,这些影片理应被归入一种更为宽广的电影门类,即“旅途电影”(journey film)之中。影片的空间话语根植于传统文明与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体话语与去地域化潮流相互碰撞交织的时代语境,反映着民族文化生态的嬗变,也承载着当下中国电影人对民族文化内涵与命运的凝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旅途电影 道路意象 空间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身份认同书写--以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旺扎的雨靴》《米花之味》为例
13
作者 徐莹 丁莉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1年第10期39-40,共2页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成为中国儿童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中的几部文本从符号隐喻、叙事空间和身份认同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中如何进行身份认同书写。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 身份认同 伊朗电影
下载PDF
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片名的英译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碧宇 饶曙光 王建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134,共5页
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英译片名乱象丛生,不仅影响了国际观众的理解和接受,也影响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对外传播。"语言顺应论"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英语片名的语言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英译片名的语言选择应该顺应语... 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英译片名乱象丛生,不仅影响了国际观众的理解和接受,也影响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对外传播。"语言顺应论"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英语片名的语言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英译片名的语言选择应该顺应语境关系,选择恰当的译文来彰显故事内容,传递民族文化,以方便目的语观众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讲好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故事。其次,译文的语言选择要顺语言结构,以符合目的语观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促进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片名英译 语言顺应
原文传递
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130,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文化救险 复原重建 影像民族
原文传递
杨光海民族志电影的现象学人类学考察
16
作者 鲍江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4,共8页
本文从现象学人类学视阈考察杨光海民族志电影。中国影视人类学正式建立于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国家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杨光海以电影人身份进入该课题,并在课题实践中成长为集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于一... 本文从现象学人类学视阈考察杨光海民族志电影。中国影视人类学正式建立于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国家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杨光海以电影人身份进入该课题,并在课题实践中成长为集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于一身的影视人类学专家,被学界誉为新中国民族志电影第一人。文章通过细致梳理杨光海生平、影片、著述、作者本人与杨光海的交往和广西民族志影展纪念杨光海系列学术活动,呈现杨光海民族志电影的学术轮廓,并在此语境中阐发杨光海民族志电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光海 民族电影 影视人类学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