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金融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1
作者 芮琳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伴随“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12—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并分析资源配置效率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伴随“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12—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并分析资源配置效率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创新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在绿色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中具有正向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表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特征;绿色金融创新对经济绿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较强,对经济开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较弱。对此,应建设绿色金融创新高地、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因地制宜地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绿色金融创新 资源配置效率 绿色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共17页
围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主题研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发展历程。全面深化经... 围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主题研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发展历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与关键所在。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经济实力、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决定,分析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及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历程,旨在大力发展中国经济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科技创新力及基础设施现代化等,全面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 基础设施现代化
下载PDF
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内涵特质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曙光 范丽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5,共7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遵循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体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其...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遵循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体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前提和原则;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表现为向现代工业经济形态转型的生产力要求、创新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生产关系变革和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念实践引领的良性互动。新时代新征程,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载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格局为依归的“四位一体”的内容体系构成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与生成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东方 向艳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动力引擎,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从被迫卷入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到效仿率先进入大工业行列的国家,再从自主道路探索、变革重塑到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动力引擎,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从被迫卷入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到效仿率先进入大工业行列的国家,再从自主道路探索、变革重塑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向内生型现代化战略性推进转向。从生成机理来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是以哲学思想基础,以价值文化基因、经济制度形态为主体框架的有机整体,内在蕴涵植根马克思主义经济现代化思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创新性探索敢为人先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扎根人民谋发展等深层意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立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要直面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以战略性思维构建大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链条相衔接的治理体系,提升经济治理效能;以创新性思维引领经济发展,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水平;以开放性思维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规律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家彬 王锐恒 +1 位作者 宁逸轩 张昌兵 《中国商论》 2024年第8期21-2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官方平台发布的数据,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构建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首先,基于优劣解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官方平台发布的数据,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构建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首先,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指标体系展开评价;其次,运用基于Adaptive-Lasso的变量选择模型提取影响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最后,使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上述关键因素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水平较高,且将保持向好态势。期望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可以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指标体系 优劣解距离法 变量选择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6
作者 孟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4,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 选取2013—2022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推动经济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助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人的发展视域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考察
7
作者 贾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8-99,共12页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史就是人的发展史,而经济现代化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从一出场就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发展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在向“人本位”生产、“按需型...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史就是人的发展史,而经济现代化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从一出场就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发展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在向“人本位”生产、“按需型”分配、“自主式”交换、“发展性”消费转变中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与西方式经济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实现了以公有制超越私有制、以道德人超越经济人、以共富裕超越两极化、以活劳动超越死劳动,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态新路径,创造了推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类经济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西方式经济现代化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四维考察
8
作者 王梓权 刘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4,22,共5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可以从根本保证、首要任务、核心内容、内在要求四个维度加以论析。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阶段的...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可以从根本保证、首要任务、核心内容、内在要求四个维度加以论析。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阶段的根本保证;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阶段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阶段的核心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阶段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系统逻辑 被引量:8
9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100,共16页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点是推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逻辑脉络是经济现代化下生产力由数量向质量的更高维度演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协同,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以整体发展观和人本逻辑遵循重构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理论逻辑方面,逻辑框架涵盖“客观必然性—目标导向—发展型式”三个基础维度,即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线的四化协同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的制度均衡。在实践逻辑方面,要以整体发展观开拓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以社会主义现代性替代现代化传统型,同时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生产力质量提升机制、经济结构升级赋能新发展格局机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有效提升机制。在价值逻辑方面,要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判断,同时推动以共同体价值为基本遵循的共同现代化。在制度逻辑方面,推动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结合以及现代化治理体系与现代化的结合。在政策逻辑方面,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运用稳中求进的方法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理论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浩进 荣欣宇 申浩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经济现代化“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不同的特质,主要表现于:一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二是着...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经济现代化“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不同的特质,主要表现于:一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二是着眼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三是经济发展的并联式特征;四是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五是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提升经济发展的效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经济现代化的道路;其实践经验丰富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新文明的演化发展。系统理解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生成逻辑 鲜明特质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新时代新征程实施好数字经济战略对于走深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意义重大,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数字经济能赋予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具有绿色性、高效率性、空间全球性等新内涵新特征。同时,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还遵循规模经济等效... 新时代新征程实施好数字经济战略对于走深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意义重大,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数字经济能赋予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具有绿色性、高效率性、空间全球性等新内涵新特征。同时,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还遵循规模经济等效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经济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理论创新逻辑。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人才供给短缺等难点。基于此,应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筑牢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加快高水平数字人才供给,夯实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人才保障;形成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打造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数字经济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历程、特征与实践方案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健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经济现代化探索,而创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现代化新道路。在百年的实践探索中也不断赋予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内涵新特征,如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的经济现代化、把中国发展...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经济现代化探索,而创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现代化新道路。在百年的实践探索中也不断赋予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内涵新特征,如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的经济现代化、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的经济现代化和各方力量共促的经济现代化等内涵特征。基于此,新发展阶段要想实践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必须结合这些内涵特征,在对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图景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方案:一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为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明确发展方位;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思想引领;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注入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决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战略变迁、特征演化与前瞻思考—— 基于国家五年规划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玉豪 朱小玲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2,共9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抓住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这一“关键部分”,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基于国家五年规划的文本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经历了以重工业为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以农业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抓住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这一“关键部分”,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基于国家五年规划的文本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经历了以重工业为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以农业为基础以及工业为主导推进经济现代化、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现代化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经济现代化四个阶段,呈现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从主导型模式到协同型模式、从国内大循环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演化特点。新征程上,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助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行稳致远,要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国家五年规划 扩大内需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14
作者 叶娟惠 《北方经济》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战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拥有“人力资本红利”逐渐释放、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战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拥有“人力资本红利”逐渐释放、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挑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内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机遇挑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62
15
作者 孙绍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较强融合性、高质量效能等突出特征,代表生产力实现质的变革和跃升。新质生产力是结合社会发展历史经验、顺应科技进步时代潮流、反映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较强融合性、高质量效能等突出特征,代表生产力实现质的变革和跃升。新质生产力是结合社会发展历史经验、顺应科技进步时代潮流、反映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依据产业体系建设要求适时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抢占发展战略主动权、转变经济发展旧模式、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引擎和动力。为使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紧扣数智经济转型升级趋势,探索“数实”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目标指引与良好条件,进而激活发展新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数智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永穆 廖浩君 谢强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41,共20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规律、实践路径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磊 唐晓勇 胡俊超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52,F0003,共17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征程是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内容、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以“新两步走”为战略部署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将为创造类文明新形态做出更大世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中国特色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群慧 周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共11页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坚持构建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坚持构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各方面目标优化、分工合理、紧密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新探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但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 宏观调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迈入全面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新征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型国家。新时代,中国确立了支撑有力的强国方略,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正在朝着创新强国的方向跨越,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不仅创造了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稳定器,而且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农业生产大国、创新大国、对外贸易大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大国、市场主体创业大国;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基础设施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日益跃升壮大。为此,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基础与重中之重,要继续提高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作为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成世界经济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世界经济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综合国力
下载PDF
中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有利发展条件与展望(2000—2035年)
20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析2000—202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大变局,即中国从低收入到中低收入再到中高收入,进而迈入高收入水平。分析并预测2023—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将保...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析2000—202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大变局,即中国从低收入到中低收入再到中高收入,进而迈入高收入水平。分析并预测2023—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有望在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劳动生产率比2020年实现三个翻一番。指出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八大中长期有利发展条件和能力:(1)保持世界较高国内储蓄率;(2)世界较高国内投资率;(3)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中高速增长;(4)制造业保持中高速增长;(5)具有庞大的人力资源;(6)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7)成为世界最大国内消费市场;(8)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市场。提出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长期执政、正确领导,并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及来源 中等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