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与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总体运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金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
中国当代社会史亦称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是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既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支,也是中国社会史的分支,还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支,也可说是研究方法和视角... 中国当代社会史亦称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是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既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支,也是中国社会史的分支,还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支,也可说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相互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中国当代民间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所有历史,不仅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也包括民间社会、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多元化的,除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外,还强调"自下而上"的视角、整体史观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资料来源也是多样化,既有文献资料,也包括实物资料、视觉资料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文献、口述资料和文学资料。中国当代社会史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专通并举",相互促进,既应着力于具体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已有成功论著的基础上前进,又要努力构建较为合理的中国当代社会通史体系,明确其研究内容、历史分期、基本线索等。这一任务非一蹴可就,须逐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借鉴与发展 运思
下载PDF
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2018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 苏丽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6-21,42,共7页
2018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领域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展开了广泛讨论。文章拟从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应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构架更适合指导... 2018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领域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展开了广泛讨论。文章拟从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应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构架更适合指导实践研究的'中层理论';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研究述评 “中层理论”
下载PDF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专题讨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文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1980年代中期复兴以来,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史领域,还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论著。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然而,与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日渐成熟相比...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1980年代中期复兴以来,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史领域,还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论著。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然而,与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日渐成熟相比,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却仍然十分薄弱。虽然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学术界已普遍认可,并有一些论者作了深入阐述,但在对于如何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上尚缺乏清晰指导。正是出于这种高度的学术敏感性与学术责任感,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这组探讨如何拓展与深化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专题讨论,以期能对有志于从事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者有所启发。若能如此,我想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长远发展也不失为一件幸事。当然,我们也期待着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拓展与深化 理论指导 资料革命 现实功能 问题意识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
4
作者 曹小文 曹守亮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9,158,共11页
西方社会史理论和学术话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理论建设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趋向:从热衷西方理论的追捧到开始注重... 西方社会史理论和学术话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理论建设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趋向:从热衷西方理论的追捧到开始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学理凝练;从追求个案、专题、区域研究到微观、宏观研究并重;从注重社会史问题的研究到倾力于当代社会史理论的发掘;从学界毁誉参半到注重反思当代社会史研究,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当代社会史 理论反思 学科展望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的价值、导向及其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新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68,共9页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是一个可以多视角审视、多层次观察、多领域延展的拓荒性研究命题。积极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演变的历史规律,确立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是一个可以多视角审视、多层次观察、多领域延展的拓荒性研究命题。积极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演变的历史规律,确立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既需要有理论的关怀、通史的关怀,也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资料挖掘,还应有“瞻前顾后”的意识。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有多种研究进路,既可按照现行社会能够与法律产生关联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也可根据现行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分门别类开展研究,还可以新中国的历史分期为分析框架。同时,作为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应充分借鉴社会史和法社会学等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开拓研究视野,丰富选题内容,如此才能最终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当代中国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 研究价值 进路
下载PDF
史料与视角: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6
作者 罗艳春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2015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尤其是在史料运用和视角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史研究的具体情况,笔者拟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的时代顺序,对... 2015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尤其是在史料运用和视角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史研究的具体情况,笔者拟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的时代顺序,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以期勾勒出2015年度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主要进展和趋势。一、先秦秦汉在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先秦秦汉社会史研究在史料运用方面特色鲜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当代社会史 进展与趋势
原文传递
传承与创新:2016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7
作者 罗艳春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5,共6页
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据中国社会史学会《社会史研究通讯》第20期所载林旭鸣整理《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索引》显示,该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约160... 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据中国社会史学会《社会史研究通讯》第20期所载林旭鸣整理《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索引》显示,该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约1600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口述史以及会议与研究综述·书评等七大类。如此之多的论文数量,体现出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与发展。为了展现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我们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文章,就该年度的主要成绩与亮点所在发表看法,并希望能够以此引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未来走向。综合来看,2016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因应当今学术潮流的新成果有所涌现。如以"生命、生计与生态"的"三生"视野观察,关注生命与健康的医疗社会史、注重民生的生活史以及重视生态文明的学术研究都有重要著作面世。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社会史研究更加重视人群的跨国流动、经贸关系与社会变化、文化涵化与社会融合等。在整体社会认识追求下,面向宏观的具体研究层出不缺,在具体问题探讨中,尽量将事物置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中考察,已经成为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不断引发学者对于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的思考,有关的社会史研究持续不断。中国社会史研究尝试打开新视野,开拓新领域,探讨新问题。既有的"老问题"在"观念转化"下也显示出新貌,特别是在新资料不断出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的环境下得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当代社会史 深化与拓展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2017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8
作者 罗艳春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8,67,共6页
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乐的整理,2017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多达千余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以及口述史等类别。如此... 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乐的整理,2017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多达千余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以及口述史等类别。如此之多的论文数量,体现出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与发展。为了展现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热点与走势,我们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文章,旨在梳理和探讨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到底关注了哪些热点问题,呈现何种研究走势,同时对现有研究展开追问,以给出未来研究开展方向的建议。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年份。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的显学而备受推崇,无论是古代社会史研究抑或近代社会史研究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与其相比,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则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情,但是它已经萌发出勃然的生机,因为它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会转型空前剧烈、社会建设全面提速的客观需要,实践呼唤着我们从历史研究中汲取经验,从历史的视角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作出规律性的解读。就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来看,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以人为本"的立场,并对"同质化"、"碎片化"的研究现象作了反思,这无疑对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此前我们已与《河北学刊》携手策划了两组有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年度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即《进展与趋势:2015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深化与拓展: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7年第5期),均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本组专题讨论是此前讨论的继续,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对中国社会史研究同人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当代社会史 热点与走势
原文传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9
作者 李文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逐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史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阵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以下简称新中国社会史)以社会建设为对象,以民生供求为主... 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逐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史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阵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以下简称新中国社会史)以社会建设为对象,以民生供求为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专门史的研究框架,为中华人民共国史“三大体系”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探讨新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主题主线、基本原理、研究特点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以推进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中国社会史 相邻学科 社会史研究 主题主线 三大体系 基本理论问题 学术背景
原文传递
试论1956—1966年间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演变
10
作者 吴汉全 周艳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2-107,共6页
1956—1966年间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演变,大体上以1961年1月执行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主要是以下放财权为中心的财政改革、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尝试,但由于"大跃进"的推进而终以挫折而告... 1956—1966年间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演变,大体上以1961年1月执行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主要是以下放财权为中心的财政改革、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尝试,但由于"大跃进"的推进而终以挫折而告终;之后,主要是围绕贯彻"八字方针"而进行的财政金融的全面调整,在上收财权、调整中央财权、整顿税收管理、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和统一等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1956—1966年间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演变,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演变,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政策 社会经济 社会变迁 中国当代社会史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11
作者 李文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
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逐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史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阵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以社会建设为对象,以民生供求为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专门... 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逐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史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阵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以社会建设为对象,以民生供求为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专门史的研究框架,为国史学科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主题主线、基本原理、研究特点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作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相邻学科 社会史研究 主题主线 学科建设 基本理论问题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分野与整合:当代中国社会史学科边界再议
12
作者 宋学勤 杨宗儒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66-76,158,共12页
近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取向。跨学科研究在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史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导致学科边界渐趋模糊。漠视学科边界的存在只能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史学科重心的偏移,影响学科建设。在日益广泛的跨学科融通中,厘... 近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取向。跨学科研究在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史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导致学科边界渐趋模糊。漠视学科边界的存在只能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史学科重心的偏移,影响学科建设。在日益广泛的跨学科融通中,厘清和划定学科边界是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重要前提,清晰的学科边界是实现良性学术交流与学科互鉴的重要依据。作为史学分支学科,当代中国社会史有必要在坚持史学本位的前提下跨越边界,借鉴并整合其他学科之长,实现问题意识、理论视角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也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不断深入的基本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史 学科建设 学科边界 跨学科
原文传递
一部展现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全貌的著作--读《当代中国社会史》
13
作者 黄岑玥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4-150,M0007,共8页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复兴以来,逐步从历史学的边缘领域走向舞台中心。1996年,为进一步确立社会史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加强对社会史研究的“宏观把握、整体架构工作”,由龚书铎任总主编,曹文柱和朱汉国任副总主编的8卷...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复兴以来,逐步从历史学的边缘领域走向舞台中心。1996年,为进一步确立社会史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加强对社会史研究的“宏观把握、整体架构工作”,由龚书铎任总主编,曹文柱和朱汉国任副总主编的8卷本《中国社会通史》出版面世,描摹了先秦至民国数千年间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史 社会构成 社会建设 社会生活 变迁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与经验”高层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
14
作者 金英君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52-152,共1页
2020年12月12—13日,为系统总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与海南大学联合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海南省高校中国共... 2020年12月12—13日,为系统总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与海南大学联合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海南省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与经验"高层研讨会(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会暨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第八次会议)在海口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海南大学 中国当代社会史 小康社会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历程与经验 脱贫攻坚战 海南海口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 徐轶杰 姚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3-91,共9页
201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强势崛起,并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崭露头角,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料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且相对集中在学科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和农村社会以及与现实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 201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强势崛起,并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崭露头角,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料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且相对集中在学科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和农村社会以及与现实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生活问题等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下一步的发展应当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展史料搜集范围,建设当代社会史研究资料数据库;二是参与多学科讨论对话,为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依据;三是把握社会变迁的脉动,着力提升国史研究和写作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中国当代社会史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河北学刊》2012年总目录
16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I0002-I000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史 河北省 河北学刊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总目录
17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成立 当代中国 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当代社会史 朱佳木 党的历史 辛亥革命史 学术年会 李正华 历史考察 共产党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北京党史》2012年总目录
18
《北京党史》 2012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北京市 党史工作 中共党史研究 彭真 编辑部 北平 李自华 党史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妇女代表大会 中国当代社会史 研究综述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On the Rebuilding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Orthodoxy: A Brief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19
作者 Sun Guo--d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2期36-59,共24页
The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ity"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restoring the origin of modernity as a "historical event" since late Qing, lea... The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ity"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restoring the origin of modernity as a "historical event" since late Qing, leads to the finding that "the Deng Zheng-lai Problem" pinpoints the current crisis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loss of Orthodoxy(daotong) which infects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d shape the mod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response to the pressure of rightness, creating "the identity of hybridity" by negotiating the classic tradition with the socialist tradition and a partial western tradition. By observing "the Deng- Hui frameworks" (the frameworks formulated by Deng Zheng-lai, Wang Hui, Deng Xiao-mang and Qin Hui), we should neither blindly return to the classic tradition nor uncritically resort to the Western resources in our attempt at rebuilding cultural identity; instead, one mode of a "New Civilization" might arise in the sense of what Liang Qi-chao regards as cutting across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dernity cultural identity theOrthodoxy(daotong) "the Deng-Hui framework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