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通史中的唐宋派
1
作者 向云 陈文新 《天中学刊》 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作为明代重要的散文流派,唐宋派进入本土学者的中国文学通史始于1904年。清末民初,传统学术观居于主导地位,文学史中的唐宋派叙述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体相近。“五四”以后,纯文学观、进化史观确立了其主导地... 作为明代重要的散文流派,唐宋派进入本土学者的中国文学通史始于1904年。清末民初,传统学术观居于主导地位,文学史中的唐宋派叙述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体相近。“五四”以后,纯文学观、进化史观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唐宋派叙述被纳入复古与革新相互对峙的框架,唐顺之的“本色论”和归有光的日常生活散文受到极大关注;与七子派相较,唐宋派是换了另一种旗帜的复古还是开启了文坛的新气象,也成为关注焦点。1938年后,叙述基调渐趋一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为“五四”以来具有总结性意义的著述,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史统编教材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唐宋派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载PDF
长时段 博物馆 主体性——《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宝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4-98,104,共6页
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和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突出的表现是以《20世纪文学通史》为代表的学科检讨的萌发。长时段、博物馆、主体性之问题意识的确立,为打通20世纪文学史宏观的研究视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空间开拓的意义远远... 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和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突出的表现是以《20世纪文学通史》为代表的学科检讨的萌发。长时段、博物馆、主体性之问题意识的确立,为打通20世纪文学史宏观的研究视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空间开拓的意义远远超出现当代文学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段 博物馆 主体性 中国文学通史
下载PDF
中国文学通史初创期“宏观时间框架”的形成
3
作者 方维保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55-65,共11页
中国文学通史初创时期,存在着叙述时间维度上的两种类型的文学史,即共时型文学史和历时型文学史。受中国传统史书经籍志和欧洲图书编目法的影响,中国文学通史的初创时期,都采用了共时型的文类型文学史叙述体制。但随着文学史家对通史体... 中国文学通史初创时期,存在着叙述时间维度上的两种类型的文学史,即共时型文学史和历时型文学史。受中国传统史书经籍志和欧洲图书编目法的影响,中国文学通史的初创时期,都采用了共时型的文类型文学史叙述体制。但随着文学史家对通史体制的历时性本质认识的深入,中国文学通史很快就完成了由共时型的文类型文学史转向历时型综合通史体制的演变。在历时型文学体制的形成过程中,对宏观历史时间的标记出现了三种情况:以朝代次序为框架的历时型叙述体制,以长时段文化演化顺序为主线的历时型叙述体制,以及以长时段历史分期为主框架和以朝代时序为亚框架的两结合文学史叙述体制。中国文学史初创时期的宏观时间框架对后来的中国文学通史的编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类型共时型文学史衍生了后来的文体型文学通史,朝代次序型的文学史体制衍生了“民国文学史”和“共和国文学史”概念,以长时段分期演化为叙述秩序的文学史体制衍生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概念,而两结合的文学史体制则衍生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民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共和国文学史”的隐性对应。“宏观时间框架”的形成宣示了历史本质主义观念对中国文学史编纂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初创时期 宏观时间框架 历时型叙述 共时型叙述
下载PDF
通史观念的延拓 述史范式的创新——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4
作者 萧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8-130,共3页
自1985年“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构架提出以来,“重写”文学史、编撰文学史教材的热情高涨,出现了不少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著不下三百部。如何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突破先前的述史方法,编写一... 自1985年“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构架提出以来,“重写”文学史、编撰文学史教材的热情高涨,出现了不少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著不下三百部。如何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突破先前的述史方法,编写一部富有新意又兼具学术价值和学科价值的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创新 述史范式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的著述文体
5
作者 陈文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著述文体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下载PDF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关键在于探索其联系性与互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德发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是进入21世纪治史者的新探索和新实验,由于现代中国文学是个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学科,它所涵括的文学对象千姿百态,欲将其纳入新结构书写成逻辑严谨的通史文本,关键在于探察不同文学形态或系统的联系性和互通性...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是进入21世纪治史者的新探索和新实验,由于现代中国文学是个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学科,它所涵括的文学对象千姿百态,欲将其纳入新结构书写成逻辑严谨的通史文本,关键在于探察不同文学形态或系统的联系性和互通性。现代中国的形态各异或系统多元的文学之间的联系性与互通性,应该从"人的文学"与"创作总根于爱"两大视角切入而进行深度探寻与察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通史 文学
原文传递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 被引量:2
7
作者 陶立璠 康保成 +7 位作者 万建中 刘亚虎 孟云飞 刘德伟 宋立民 王永宽 孟宪明 刘进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qu...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勾勒出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鹏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 历史文献法 田野调查法 民俗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更强调史实呈现而非观点论证,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具有历史客观性的工具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首先是“通史”,其次是“研究”。其首要和基本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实作既客观全面又详略得当的陈述,但真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更强调史实呈现而非观点论证,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具有历史客观性的工具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首先是“通史”,其次是“研究”。其首要和基本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实作既客观全面又详略得当的陈述,但真正具有学术含金量的是反思和批判,这需要撰写者平衡客观叙述与学术反思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的书写既需要处理好同其他学科的“边界”问题,又需要处理好其内部的“分类”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5卷按时间顺序划分有其合理性,但忽视了“密度”的相对差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应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但如何逻辑地选择和统摄诸多研究现象与成果,进而避免分裂和矛盾、重复和交叉,需要充分的准备性研究。就此而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具有开创性,也为进一步书写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工具书 边界 分类 准备性研究
下载PDF
百年现代文学研究的检阅与反思——兼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笛 陈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4-90,共7页
百年回眸,重返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场域,站在更高的历史基点上,多侧面、多层次还原历史形貌,梳理现代文学研究的面貌与脉络,并借鉴“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元气淋漓的文学样态,结合时代语境、社会气象、个体精神,理解现代文学及其... 百年回眸,重返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场域,站在更高的历史基点上,多侧面、多层次还原历史形貌,梳理现代文学研究的面貌与脉络,并借鉴“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元气淋漓的文学样态,结合时代语境、社会气象、个体精神,理解现代文学及其活动背景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透视现代文学研究错综迂回的多层肌理,认清现代文学研究本体的面目,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之需要。文章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通过分析其成书特点、写作主旨及意涵,检阅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百年来不断丰富深入的研究实践与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历史图景 文学样态 研究路径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承学 彭玉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16,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批评史 文学思想 理论批评 20世纪 魏晋南北朝 诗文评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 理论体系
下载PDF
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有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勋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8,共2页
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有感周勋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建设中,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几代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辈学者郭绍虞、朱东润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此奠定了基础,其后有刘大杰、王运熙、顾易生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有感周勋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建设中,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几代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辈学者郭绍虞、朱东润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此奠定了基础,其后有刘大杰、王运熙、顾易生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问世,最近又连续推出了王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文学批评史 复旦大学 顾易生 王运熙 文学研究 郭绍虞 中文系 古代文论 朱东润
下载PDF
教学与科研并进——兼介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12
作者 谷平 《中国大学教学》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一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著名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专家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诸先生,为该教学科研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王运熙、顾易生教授又带领教研室全体同... 一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著名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专家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诸先生,为该教学科研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王运熙、顾易生教授又带领教研室全体同仁在文批史领域长期地默默耕耘,精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文学批评史 教学与科研 中国古代 “兴” 民族特色 教学质量 《花间集》 批评家 古代文学
下载PDF
体大虑周的古文论巨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刍评
13
作者 宋志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古文论 《文心雕龙》 文学理论批评 批评家 文学思想 文学 悲剧观 《文心雕龙·原道》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采摭群言 箴缕百家──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刍评
14
作者 邓韶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3-20,共8页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古典文论巨著,本书对我国历代文学批评家及其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开拓性剖析,发掘了许多珍贵的罕见史料,展示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古典文论巨著,本书对我国历代文学批评家及其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开拓性剖析,发掘了许多珍贵的罕见史料,展示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彩和灿烂成就,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有益启示,使古典文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系统论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古典文论研究的硕果——欣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15
作者 邓韶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81-82,共2页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文学批评史,其卷一、二即先秦至六朝段,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材料宏富、立论精审、视野宽阔、创见颇多,体现了80年代古典文论研究新潮中的新硕果。 纵观中国古代...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文学批评史,其卷一、二即先秦至六朝段,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材料宏富、立论精审、视野宽阔、创见颇多,体现了80年代古典文论研究新潮中的新硕果。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一种奇特现象,即王朝统一、政治和经济相应发展之际,文学思想却趋于单一,文学样式亦保守少变;反之,王朝颠覆、社会动乱之际,文学思想却易于开放,文学形式亦丰富多样。其实例,先见于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再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文体的争艳斗奇。而此理说奇也并不奇,其在治世,统治者为追求长治久安,势必要钳制人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古典文论 《文选》 《诗品》 文学思想 楚辞 曹丕 政治教化 古文论 王运熙
下载PDF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16
作者 张文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共2页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文勋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现已出齐面世。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以王运熙教授为首的近十位老中青学者通力合作的硕果,也凝聚了国内数十...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文勋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现已出齐面世。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以王运熙教授为首的近十位老中青学者通力合作的硕果,也凝聚了国内数十位同行学者参与讨论和建议的智慧和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文学批评史 丰富性 系统性 文学思想 文学理论批评 《诗品》 学术专著 王运熙 文学发展
下载PDF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
17
作者 张少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9,共2页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陈钟凡先生简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后有郭绍虞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陈钟凡先生简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后有郭绍虞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批评 理论批评史 文学批评观 文学思想 思想史 文学 中国古代 师范院校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已出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8-18,共1页
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三册已出齐,该书以选材精当,立论公允见长,上、中两册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在学术界也颇有美誊。下册主要是清代和近代文学批评理论。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典文学 中文系 学术界 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教研室 选材 清代 出版
下载PDF
一个教学科研基地的诞生与发展──记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点
19
作者 甬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7-22,共6页
一个教学科研基地的诞生与发展──记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点甬灏春秋代序,暑寒迭替,复旦大学语文所文学批评史学科点,在转瞬之间,就已走过了三十八年的岁月。今天,经由学科点全体同仁的努力,复旦批评史研究硕果累累,桃李... 一个教学科研基地的诞生与发展──记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点甬灏春秋代序,暑寒迭替,复旦大学语文所文学批评史学科点,在转瞬之间,就已走过了三十八年的岁月。今天,经由学科点全体同仁的努力,复旦批评史研究硕果累累,桃李遍布,成为国内外该学科研究的一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 教学科研 中国古代 复旦大学 理论批评 学科点 《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文学思想
下载PDF
评《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
20
作者 刘安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1-277,共7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近百年 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 世界性因素 文学思想 学科独立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