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研究
1
作者 孟妍 《艺术家》 2023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一带一路”倡议既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机遇,也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国际化传播带来了严峻挑战。认知和把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分析和破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对促... “一带一路”倡议既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机遇,也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国际化传播带来了严峻挑战。认知和把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分析和破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对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国际化传播 一带一路 发展与传播 实践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民族声乐的融合创新发展--评《跨界融合: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
2
作者 沈径野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愈发多彩,以跨界融合为导向的民族声乐发展路径愈发鲜明,开展此类研究颇具价值。体现在中国民族声乐跨界融合可以丰富音乐风格和形式,使传统民族音乐得以在现代音乐中继续发展和创新。同时跨界融合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愈发多彩,以跨界融合为导向的民族声乐发展路径愈发鲜明,开展此类研究颇具价值。体现在中国民族声乐跨界融合可以丰富音乐风格和形式,使传统民族音乐得以在现代音乐中继续发展和创新。同时跨界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传统声乐的跨界融合还可以促进音乐产业的发展,拓宽音乐市场和受众,增加音乐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中国民族声乐跨界融合还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现代音乐 跨界融合 传统声乐 音乐风格 社会影响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在高校美育课程的应用和价值研究
3
作者 王文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240-242,共3页
我国民族声乐在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极具中国特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外来声乐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存在局限性,我国民族声乐很难实现广泛普及。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但由于这些高校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且... 我国民族声乐在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极具中国特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外来声乐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存在局限性,我国民族声乐很难实现广泛普及。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但由于这些高校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且没有与之对口的就业岗位,因此高校的民族声乐专业沦为冷门专业,少有学生报考。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声乐文化面临文化断层的困境,亟须改变。在此背景下,要加大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宣传力度,并努力扩大民族声乐专业的就业范围,设立与之对应的就业岗位。同时,高校要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努力适应时代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文章研究民族声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中的发展现状、价值及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播、发展和传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高校美育课程 应用 价值
下载PDF
金湖秧歌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4
作者 温震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7期147-149,共3页
本文以金湖秧歌为例,探讨了其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文章认为金湖秧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浓郁的人文性、音乐的地域性、多元的实践性。从金湖秧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看,体现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体现... 本文以金湖秧歌为例,探讨了其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文章认为金湖秧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浓郁的人文性、音乐的地域性、多元的实践性。从金湖秧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看,体现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体现声乐表现的民族性、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本土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在具体的应用路径上,应着重从唱法技巧、润腔技巧、表现形式和语言技巧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秧歌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 价值 应用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张权威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7期0158-0161,共4页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开始追寻精神方面的需求,音乐能够陶冶人们情操,因此,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在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开始追寻精神方面的需求,音乐能够陶冶人们情操,因此,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在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同且比较鲜明的风格特点。本文将针对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结合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将两种唱法优点融合,进而能够在主观上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歌唱观念,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借鉴美声科学的唱法,促使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更好的传承艺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美声唱法 有机结合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权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3期0157-0160,共4页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研究进行阐述说明。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实际就是结合人的发声特点,进而将其划分成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和女高音。在进入到十九世纪初期阶段,大众人群开始更加热衷音乐,...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研究进行阐述说明。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实际就是结合人的发声特点,进而将其划分成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和女高音。在进入到十九世纪初期阶段,大众人群开始更加热衷音乐,这对于音乐的品质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发展期间,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声乐特点,声乐的演唱人员会提升音量,这样就彰显了更为具有特色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在流入我国后,中国民族声乐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通过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民族音乐与美声唱法之间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发展,从而保证了民族声乐的全面发展。因此,当下需要针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确保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践行者——刘辉教授民族声乐艺术思想阐释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敦广 胡东冶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5期5-7,共3页
刘辉教授一直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他以宏观的文化视域,不断审视和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他的民族声乐艺术理念具有现代艺术学科的内涵与特质。本文将从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角度分析和阐释刘辉教授民族声乐艺术思想... 刘辉教授一直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他以宏观的文化视域,不断审视和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他的民族声乐艺术理念具有现代艺术学科的内涵与特质。本文将从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角度分析和阐释刘辉教授民族声乐艺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辉 中国民族声乐 原生态唱法
下载PDF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崔姝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本文将通过对其演唱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研...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本文将通过对其演唱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研究,来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而反映出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深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演唱 传承 发展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 被引量:20
9
作者 金铁霖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这次研讨会是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专题性研讨,其目的是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动态把握民族声乐现状,共同研究、分析...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这次研讨会是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专题性研讨,其目的是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动态把握民族声乐现状,共同研究、分析民族声乐发展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法和推进措施,以实现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艺术研究 相互交流 专题性 历史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以交流促进步 因创新得发展——2007“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怡岚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论坛 上海音乐学院 综述 交流 中国音乐学院 专家学者 才旦卓玛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衍变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立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的新秧歌运动,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70多年间,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创新时期。一、初创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的新秧歌运动,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70多年间,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创新时期。一、初创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内容和形式、作品与表演两部分构成,而不是指单纯的"演唱"。其体裁性质属于专业化创作,而不同于传统的民歌演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第一个作品始创于1943年的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剧作者王大化、李波、路由;曲作者安波;表演者王大化[2]、李波[3]。其中王大化虽不属于专业歌唱演员,但李波则可称得上第一位民族声乐歌手。她长于演唱陕北及山西等地民歌,在秧歌剧的演唱中继承了民歌、戏曲等传统演唱方法,声音亲切自然、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艺术 衍变 民歌演唱 《兄妹开荒》 初创时期 秧歌运动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从“原生态”歌唱所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郁青 《音乐创作》 2008年第5期152-153,共2页
中国民族声乐历经了几千年的传统民族声乐发展历程,在20世纪逐渐向现代民族声乐转型。本文作者从“原生态”歌唱所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认为中国民族声乐只有在传承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使中国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历经了几千年的传统民族声乐发展历程,在20世纪逐渐向现代民族声乐转型。本文作者从“原生态”歌唱所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认为中国民族声乐只有在传承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使中国民族声乐与世界接轨,真正实现民族声乐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原生态唱法 科学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教程》钢琴伴奏艺术特点研究——民歌作品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在民族声乐伴奏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中国民歌作品的伴奏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作为最直接反映人民劳动、生活、情感的音乐体裁形式,它的伴奏也体现出有别于中国戏曲、古曲、艺术歌曲、歌剧、创作歌曲等其他体裁形式的伴... 在民族声乐伴奏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中国民歌作品的伴奏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作为最直接反映人民劳动、生活、情感的音乐体裁形式,它的伴奏也体现出有别于中国戏曲、古曲、艺术歌曲、歌剧、创作歌曲等其他体裁形式的伴奏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民歌及民歌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钢琴伴奏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其次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中的演唱曲目为分析实例,按照汉族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方式,分别从民歌伴奏的速度与节奏、音色把握两大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民歌作品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中国民族声乐教程》 钢琴伴奏 速度 节奏 音色
下载PDF
从同歌异唱的分析兼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模式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东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文章以《我爱你 ,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两首歌曲为例 ,从民族和美声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入手 ,提出了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之研究 ,首先应明确定义与范畴 ,把握好继承传统和借鉴美声的关系 ,找准个体与民族风格之间的最佳... 文章以《我爱你 ,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两首歌曲为例 ,从民族和美声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入手 ,提出了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之研究 ,首先应明确定义与范畴 ,把握好继承传统和借鉴美声的关系 ,找准个体与民族风格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使中国民族声乐能够健康、科学地发展。并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模式的设想极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声乐模式 民族唱法 同歌异唱 多元化 特色
下载PDF
立足传统 唱响主流——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之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贾楠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0-212,共3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和我国京剧艺术都是属于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融入了不同的发展因素,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我国人民的审美艺术情趣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和我国京剧艺术都是属于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融入了不同的发展因素,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我国人民的审美艺术情趣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两种唱法虽然同属女声,但是却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声音特色,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相似和不相似的地方。下面本文就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这两种不同的传统唱法进行对比,重点探讨两种不同唱法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等,从而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协调京剧界的发展状况,利用新的视角、方式、研究工具等不断去总结京剧演唱艺术的成果,从而让人们能够真实的去感受不同艺术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女高音 京剧青衣 唱法对比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及教育中的应用——评《新媒体音乐传播: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翁鹤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19-I0019,共1页
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新民族歌唱艺术。与民歌、说唱、戏曲等艺术形式不同,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成为很多相关人员的重点课题。同时,中国民族声... 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新民族歌唱艺术。与民歌、说唱、戏曲等艺术形式不同,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成为很多相关人员的重点课题。同时,中国民族声乐目前主要以我国音乐院校中的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因此中国民族声乐的教育问题也值得高校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加以研究。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具有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及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李小莹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音乐传播:理论与实践》一书,在分析当前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和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对音乐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研究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传播及教育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新媒体技术 音乐传播 音乐院校 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 传播形态
下载PDF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写在2015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之后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0-26,共7页
“2015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于2015年6月6日到10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全国9所专业音乐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民族声乐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中... “2015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于2015年6月6日到10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全国9所专业音乐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民族声乐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熠,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音乐院校 艺术交流 教学体系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家协会 西安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下载PDF
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念的再理解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应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中国民族声乐"不应只是对某种歌唱方法的指称,其内涵和外延构成了现代中国声乐艺术的概念体系。从"中国民族声乐"的概念主体出发,对这一艺术概念的缘起、特点、类别属性和学理构成进行探索,正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 "中国民族声乐"不应只是对某种歌唱方法的指称,其内涵和外延构成了现代中国声乐艺术的概念体系。从"中国民族声乐"的概念主体出发,对这一艺术概念的缘起、特点、类别属性和学理构成进行探索,正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概念再认识的必要途径,而概念的正确理解则对艺术本体的良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艺术概念 属性 体系 学理关系
下载PDF
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下)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唱论》 演唱技法 阐释 演唱实践 音乐流派 阶段性总结 演唱理论
下载PDF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殷进良 李悦 《当代音乐》 2021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各国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经历了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排斥到相互借鉴的过程,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出发,了解西方音乐...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各国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经历了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排斥到相互借鉴的过程,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出发,了解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声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声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