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人物形象及演唱——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
1
作者 李秋雨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本文探析了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这一角色的形象和演唱,以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本文首先介绍了《运河谣》的剧情梗概和“水红莲”的角色特点,然后探讨了“水红莲”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地位和意义,最后分析了“水... 本文探析了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这一角色的形象和演唱,以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本文首先介绍了《运河谣》的剧情梗概和“水红莲”的角色特点,然后探讨了“水红莲”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地位和意义,最后分析了“水红莲”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以及音乐与角色形象的关联。本文认为,“水红莲”是一个敢爱敢恨、刚烈忠贞的女性形象,她的演唱体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色,她的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深刻表达了她对秦啸生的真挚情感和对生命的不悔选择。本文还指出,“水红莲”是民族歌剧创作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戏剧张力又有音乐美感,她为中国民族歌剧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中国文化艺术注入了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运河谣》 “水红莲” 《来生来世把你爱》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首次系统性实践——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评述
2
作者 王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67,共7页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于2023年3月19日至5月9日在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从仲春至夏初,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中,中国民族歌剧及其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于2023年3月19日至5月9日在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从仲春至夏初,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中,中国民族歌剧及其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秀学员聚首海河之滨,为打造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有生力量全心倾注。参与者昂扬饱满的精气神,全体“歌剧人”集聚赓续臻善的初心,确保项目实施平稳有序、高效精彩、成果丰硕、收官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音乐学院 中国民族歌剧 歌剧表演艺术 国家艺术基金 表演人才培养 人才培训 精气神 资助项目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在自身学派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国内外戏剧表演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民间歌舞表演美学和西方戏剧表演美学构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主要美学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写意表演美学 写实表演美学
下载PDF
新时代视野下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研究——以《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蝶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3期36-38,共3页
民族歌剧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歌剧形式。民族歌剧取材于人民生活,是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力邀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等艺术家创作的民... 民族歌剧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歌剧形式。民族歌剧取材于人民生活,是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力邀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等艺术家创作的民族歌剧。全剧共六幕九场,改编自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过程。《三月桃花心中开》是该剧唯一一首谣唱曲,它的歌词唱出了“人民性”,旋律奏响了“时代情”,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笔者站在新时代的视野下,从民族歌剧概述、歌曲简述、歌曲的音乐创作特征、时代精神等方面对歌曲《三月桃花心中开》展开分析,以期更多人了解这首经典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三月桃花心中开》 创作特征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江姐》悲情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赏析及演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小燕 《艺术家》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江姐》以中国解放战争题材小说《红岩》为脚本改编创作而成,以“江姐”为主要人物,站在“江姐”的视角诉说故事,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五洲人民齐欢笑》作为《江姐》的最终唱段,难度大,旋律美,氛围浓...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江姐》以中国解放战争题材小说《红岩》为脚本改编创作而成,以“江姐”为主要人物,站在“江姐”的视角诉说故事,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五洲人民齐欢笑》作为《江姐》的最终唱段,难度大,旋律美,氛围浓,对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和演唱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以提高艺术表现力为目标,对该唱段进行音乐分析,并结合演唱实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姐》 演唱分析 中国民族歌剧 音乐赏析 演唱实践 改编创作 演唱技巧 《红岩》
下载PDF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在我校举办
6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0-130,共1页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依托于天津音乐学院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同时邀请国内顶尖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歌剧理论家、作曲家、编剧、导演、戏曲表演艺术家、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等组成高水平教学团队,围绕民族歌剧表演中...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依托于天津音乐学院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同时邀请国内顶尖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歌剧理论家、作曲家、编剧、导演、戏曲表演艺术家、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等组成高水平教学团队,围绕民族歌剧表演中的“声乐演唱技巧”“人物角色诠释”“民族风格表达”“剧目结构把握”“戏曲唱腔与身段运用”等问题,以大师课、专题讲座、身段训练、舞台实践、田野采风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在音乐感知、演唱技巧、剧本诠释、舞美灯光、戏曲声腔、舞台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受训者成为适应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全方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天津音乐学院 灯光设计师 舞台实践 戏曲唱腔 戏曲声腔 演唱技巧 人才培训
下载PDF
谈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及人物刻画·点评
7
作者 印青 王瑞(整理)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
一、歌剧音乐创作最近十年,我一共写了四部歌剧:2012年由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运河谣》(王宏伟、雷佳主演);2016年国家大剧院制作、演出的史诗歌剧《长征》(阎维文、王宏伟等主演);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创作、东方演艺集团演绎的《扶贫... 一、歌剧音乐创作最近十年,我一共写了四部歌剧:2012年由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运河谣》(王宏伟、雷佳主演);2016年国家大剧院制作、演出的史诗歌剧《长征》(阎维文、王宏伟等主演);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创作、东方演艺集团演绎的《扶贫路上》(以扶贫干部黄文秀的事迹为主要内容,王丽达主演);2022年由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边城》(根据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改编,雷佳主演)。20世纪90年代我参加过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另外还写了《这湾海水》《桃花谣》等音乐剧。今天,我主要谈《运河谣》和《长征》两部歌剧的音乐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歌剧 《运河谣》 中国民族歌剧 音乐创作 歌剧音乐 人物刻画 国家大剧院 雷佳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女中音唱段的艺术表现——以《沂蒙的女儿》为例
8
作者 王雅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本文以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女中音声部为例,通过对《沂蒙的女儿》一曲的探究,论述了女中音民族化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女中音民族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随着民族歌剧的发展和声部的不断完善,女中音声部在歌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地位得到了... 本文以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女中音声部为例,通过对《沂蒙的女儿》一曲的探究,论述了女中音民族化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女中音民族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随着民族歌剧的发展和声部的不断完善,女中音声部在歌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地位得到了较高的提升;其次从气息、咬字与吐字、润腔、共鸣四个方面对《沂蒙的女儿》的演唱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创作、教育、民族性与时代性表现等方面对女中音民族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女中音声部 民族 《沂蒙的女儿》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主角形象塑造探究
9
作者 王文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是对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的继承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具体成果。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主角身份的确立,源于三个立足点,即实现了从以女角为主到男、女角色并重的转变,主角的“身份多样化”,以及多地...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是对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的继承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具体成果。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主角身份的确立,源于三个立足点,即实现了从以女角为主到男、女角色并重的转变,主角的“身份多样化”,以及多地域、多民族特征的主角气质。就主角身份特征看,体现出真实性、精神性和典型性的特征。正是基于上述特征,作为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主角的诠释者,需要在把脉剧情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的性格;在聚焦细节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构想角色的行动;最后通过演唱技术与艺术想象的结合,力求从情感表达出发诠释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民族歌剧 主角身份 形象塑造
下载PDF
继承历史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从中国民族歌剧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0
作者 游暐之 《歌剧》 2023年第10期38-41,共4页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出台《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将组织复排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统(经典)舞台艺术作品,具体为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创作演出、在重要院...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出台《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将组织复排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统(经典)舞台艺术作品,具体为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创作演出、在重要院团建团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民族艺术创作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中型完整舞台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非折子戏、片段、选段、选场、精华、精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中国民族歌剧 传承与发展 制作精良 艺术创作 复排 艺术精湛 思想精深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创演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基于对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的思考
11
作者 张劼倩 《民族音乐》 2023年第3期12-16,共5页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与发展是与时代紧密结合并体现时代发展特色和满足人民大众对时代艺术作品审美需要的过程。中国民族歌剧在现当代的发展需要开启具身转型,才能体现符合现当代审美意蕴的价值的艺术作品的本真。这种结果的取得离不开中...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与发展是与时代紧密结合并体现时代发展特色和满足人民大众对时代艺术作品审美需要的过程。中国民族歌剧在现当代的发展需要开启具身转型,才能体现符合现当代审美意蕴的价值的艺术作品的本真。这种结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民族歌剧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淀,也需要响起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民族歌剧的声音。近期刚成功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已经很好地呈现了中国歌剧时代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审美意蕴 现代性 中国歌剧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海棠”角色塑造与演唱分析——以《等着我,亲爱的人》为例
12
作者 侯乃嘉 《艺术家》 2023年第10期85-88,共4页
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是一部红色题材作品,该作品创作于2018年,首演于2018年12月。该剧汇集了当时众多业界顶尖人才,包括艺术总监张桂林,作曲栾凯,编剧王晓岭、李文绪,总导演黄定山,演员王丽达、王传亮、张卓、杨小勇等。全剧演出时长... 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是一部红色题材作品,该作品创作于2018年,首演于2018年12月。该剧汇集了当时众多业界顶尖人才,包括艺术总监张桂林,作曲栾凯,编剧王晓岭、李文绪,总导演黄定山,演员王丽达、王传亮、张卓、杨小勇等。全剧演出时长约150分钟,共有6幕40个唱段,故事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讲述1938年冬,日本进攻沂蒙山要地渊子崖,渊子崖村民与日本精锐部队展开生死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塑造 中国民族歌剧 演唱分析 艺术总监 王丽达 顶尖人才 精锐部队 栾凯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演变研究
13
作者 田洁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9期0052-0054,共3页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民族艺术形式中影响较为广泛、成就较高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的艺术体裁之一,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艺术文化特征,深受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从 20 世纪孕育开始,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积淀了众多经典民...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民族艺术形式中影响较为广泛、成就较高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的艺术体裁之一,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艺术文化特征,深受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从 20 世纪孕育开始,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积淀了众多经典民族歌剧音乐作品,同时也呈现出从“一元”到“多元”的形式发展趋势。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演变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歌剧艺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发展演变 多元化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的艺术特点研究
14
作者 田洁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0期0070-0072,共3页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西方歌剧影响下,扎根于中国古典戏曲土壤中,同时对现代话剧艺术进行吸纳和借鉴所形成的一种戏剧艺术。《运河谣》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歌剧,其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对...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西方歌剧影响下,扎根于中国古典戏曲土壤中,同时对现代话剧艺术进行吸纳和借鉴所形成的一种戏剧艺术。《运河谣》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歌剧,其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对中国的戏剧、民歌、民俗文化等元素进行了充分融合,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文章从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概况、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简介入手,围绕歌剧的音乐、剧本、舞美等方面探究《运河谣》的艺术特点,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运河谣》 艺术特点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有着相似的特征,在历史发展中亦存在着"共生共融"的联系。而目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中国民族歌剧实践的内容存在着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不成体系以及艺术实践深... 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有着相似的特征,在历史发展中亦存在着"共生共融"的联系。而目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中国民族歌剧实践的内容存在着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不成体系以及艺术实践深度不够等问题。有基于此,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建立相应的中国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势在必行。通过该体系的创设与实践,高校民族声乐人才培养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之间有了互通互利的桥梁,这将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带来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高校民族声乐 教学 实践体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万和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民族歌剧是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正因如此,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中国民族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同时,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营养...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民族歌剧是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正因如此,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中国民族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同时,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营养并借鉴现代话剧所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西洋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话剧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爱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的形成与发展讲起,回顾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及对外来和本土音乐的借鉴和吸收,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歌剧 中国民族歌剧 形成发展 借鉴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