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7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1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性转换——一种儒学现代化。他们的文化互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互鉴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天朝的目光——从编辑的角度看《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
2
作者 李燕妮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6期136-137,147,共3页
本文旨在从编辑的角度探讨《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一书,该书由佐藤慎一所著,于1996年在日本出版。论文分析了佐藤慎一的学术经历以及其对近代中国知识人思想观点的转变过程。本文指出,佐藤慎一对中国文明表现出一种“同情之理解”... 本文旨在从编辑的角度探讨《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一书,该书由佐藤慎一所著,于1996年在日本出版。论文分析了佐藤慎一的学术经历以及其对近代中国知识人思想观点的转变过程。本文指出,佐藤慎一对中国文明表现出一种“同情之理解”,并将中日两国改革进行对比,提出中国知识人对于近代中国现实需求的认知和对法国革命的强烈关注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以及政治社会规模变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变的影响。论文呼吁对历史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避免贴上过于简单的标签,而应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思想背后的社会环境。最后,论文提出了在今天仍在讨论的一些历史问题,并强调通过历史学习认知自身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 佐藤慎一 历史评价
下载PDF
在生命美学视域下解读中国知识分子人本困境
3
作者 祝凯娜 《中学语文》 2023年第5期92-94,共3页
群文联读是实现语文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相比于零散的单篇教学,群文专题教学围绕主题整合语言学习材料,使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整体性的学习体验。笔者在教材中,选择这样几个篇目:《渔夫》《报任安书》《兰亭集序》《赤... 群文联读是实现语文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相比于零散的单篇教学,群文专题教学围绕主题整合语言学习材料,使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整体性的学习体验。笔者在教材中,选择这样几个篇目:《渔夫》《报任安书》《兰亭集序》《赤壁赋》,在注重知识间深层联系的基础上重组文本资源,进而凝练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本困境”的主题,力图清晰勾勒中国知识分子呈现出的深刻而复杂的精神困境,以及部分人选择自我救赎的心灵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本困境 群文联读
下载PDF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下载PDF
关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金元浦 陶东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22,共6页
陶: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在90年代是相当热闹的。从范围看,这话题涉及到知识分子的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作用,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知识分子与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对王朔评价成为讨论的中心... 陶: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在90年代是相当热闹的。从范围看,这话题涉及到知识分子的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作用,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知识分子与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对王朔评价成为讨论的中心)等问题。可惜的是,参与讨论的各种声音存在严重的情绪化与务虚的特点,或者是停留于表明自己在争论中的立场。 这场争论给我们的最直接而明白的一个启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相对一致的政治立场与文化价值取向已随80年代而俱逝,在90年代,知识分子的内部分化已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而这一分化又决不仅仅是从他们的口号、从文章的表面文字上可以准确把握的。对此需要作更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知识分子 文化资本 中国知识分子 大众文化 文化权力 精英知识分子 市场化 80年代 人文精神 90年代
下载PDF
尚礼精神与中国农民起义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中西文化精神论纲之三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丽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8-94,108,共8页
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频繁,其"替天行道"的主张实则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治国、辅国安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中国士阶层"志于道"的精神紧密... 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频繁,其"替天行道"的主张实则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治国、辅国安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中国士阶层"志于道"的精神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尚礼精神 农民起义 中国知识分子
下载PDF
侠之想像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金庸小说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春时 彭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像 中国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金庸小说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孝道的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12
8
作者 郁有学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82,共6页
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实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然而自历... 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实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然而自历史演化至十九世纪末以来,在强大的西方文明的进逼下,动摇了朝野的知识分子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致使反孔非儒的言论渐次出现,而且日趋激烈,终于形成了1914年后以《新青年》之作者群为代表的对儒家传统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作为儒家传统重要组成部份的孝道思想更是首当其冲,成为讨伐的对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孝道的批判,即集中在这一时期。而三十年代以后,一些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学者,回应前期的批判,起而从学理的层面,对孝道传统进行自觉的维护与理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传统孝道 孝道思想 陈独秀 徐复观 《孝经》 家族制度 现代新儒家 五四时期 马一浮
下载PDF
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道隐喻——评徐兆寿的《荒原问道》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我一直在想,当代文学史上,西部尤其是西北为什么一直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那么多的大作家都闪耀自那里:王蒙、张贤亮、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承志、昌耀、杨显惠、周涛、刘亮程、红柯、雪漠……那些作家,有一半以上并非土著,而... 我一直在想,当代文学史上,西部尤其是西北为什么一直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那么多的大作家都闪耀自那里:王蒙、张贤亮、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承志、昌耀、杨显惠、周涛、刘亮程、红柯、雪漠……那些作家,有一半以上并非土著,而是去“发现”那里,或是被那里“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荒原 隐喻 当代文学史 “发现” 张贤亮 陈忠实 贾平凹
下载PDF
后殖民文化批评和后现代语境及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后殖民文化批评是由生活在第一世界、但有第三世界背景的知识分子针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霸权思想而提出的理论建构 ,其理论前提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和福科的话语霸权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前提 ,他们认为所谓古老、落后、愚昧的东方与... 后殖民文化批评是由生活在第一世界、但有第三世界背景的知识分子针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霸权思想而提出的理论建构 ,其理论前提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和福科的话语霸权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前提 ,他们认为所谓古老、落后、愚昧的东方与文明、进步、开化的西方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 ,而是西方文化的话语建构 ,其目的是为殖民主义时期的西方进行扩张和征服提供一个“说法”。这一文化批评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运作 ;其一是在西方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对西方文化自身的批判反思 ,因而是后现代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其二 ,由于这种批判与反对文化霸权和种族压迫的政治立场相结合 ,又使之成为主流文化的对立面 ,而成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按照后殖民主义文论家们自己的声称 ,似乎只有第一个层面才是其初衷 ,而第二个层面只是附带的效果 ,对此 ,应从他们的双重文化身份加以理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对后殖民理论的认识和借鉴则需抓住其批判精神并重新语境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理论 后殖民 中国知识分子 文论家 后现代语境 主流文化 文化身份 存在 理论前提 德里达
下载PDF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的一页——卞之琳《海与泡沫》细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理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1,65,共5页
卞之琳的小说《海与泡沫》描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一群知识分子的垦荒生活。小说文本采用了两套话语:一套是大家经常在各种集会上看到、听到的“原则”、“纪律”;一套是要靠别人作注释才能明白的、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言说的话语... 卞之琳的小说《海与泡沫》描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一群知识分子的垦荒生活。小说文本采用了两套话语:一套是大家经常在各种集会上看到、听到的“原则”、“纪律”;一套是要靠别人作注释才能明白的、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言说的话语。在这两套话语中,后一种话语不仅常常包含着前一套话语中的真实意义,而且往往构成为前一套话语的“反题”。《海与泡沫》中的各种话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集体开荒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游戏语言”。这样的“语言游戏”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因此,《海与泡沫》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的一页,它赋予这部作品于小说史之外的另一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精神史 话语 语言游戏
下载PDF
“革命”话语与中国知识分子“身份”的塑造——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瑞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特别是知识分子"大众化"运动的兴起,知识分子面临着身份的困境和危机。作为一种政治应对措施,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是以阶级分析为基础的革命话语,以其强大的实践与建构功能,对中...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特别是知识分子"大众化"运动的兴起,知识分子面临着身份的困境和危机。作为一种政治应对措施,毛泽东"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是以阶级分析为基础的革命话语,以其强大的实践与建构功能,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进行重塑。"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曾经是20世纪中国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并成为占绝对支配地位的社会观念,尽管如此,知识分子的"身份"困境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中国知识分子 工农 身份
下载PDF
外圆内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纪霖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5期58-63,共6页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群象中,有一组形象特别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们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里,既未象有些人那样用生命点燃正义的烛光,以呐喊抗争人间的邪恶;也不曾如另一些人那般随浊流而上下沉浮,在屈辱中苟且偷生。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西方知识分子 人格独立 人格主体 独立人格 理想人格 社会环境 价值目标 外圆内方 心理层次
下载PDF
一九九〇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精神症候——以王家新《回答》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如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190,共7页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笼罩性影响之下,甚至可以套用霍布斯鲍姆“漫长的十九世纪”说法,我们今天仍然置身“漫长的九十年代”,仍然没有脱出九十年代的迷惘与困顿,没有走出九十年代的疼痛与希望,依旧处于九十年...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笼罩性影响之下,甚至可以套用霍布斯鲍姆“漫长的十九世纪”说法,我们今天仍然置身“漫长的九十年代”,仍然没有脱出九十年代的迷惘与困顿,没有走出九十年代的疼痛与希望,依旧处于九十年代已然呈现的诸多问题域之中。因此,对于九十年代文化思想的解读与再解读,对于今日中国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回答》 身份认同 王家新 九十年代 症候 精神 霍布斯鲍姆
下载PDF
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规模、素质结构和社会流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亚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规模日益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流动广泛而迅猛,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区、行业和单位,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行业和单位。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数量规模 素质结构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宏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担负起今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秉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107,共4页
以国家人民为重的忧患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感是从古至今知识分子一贯的优良传统。在今日之时代,作为今日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分子不但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而且在今日世界与中国发生巨大变化、教育科学研究取得新认识与新成果的历史背景下。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优良传统 今日教育工作者 时代变化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9-41,共3页
市场经济的大潮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华夏大地的每一角落,冲击着人们久已习惯了的价值观念、生存准则和人际规范,而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则莫过于被人们称为“艰苦之先觉、理性之前驱”的中国知识分子了。 一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向中国知识... 市场经济的大潮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华夏大地的每一角落,冲击着人们久已习惯了的价值观念、生存准则和人际规范,而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则莫过于被人们称为“艰苦之先觉、理性之前驱”的中国知识分子了。 一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向中国知识分子滚滚袭来之时,他们不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同时也在众多的冲突心理中出现了不曾有过的困惑。 一是“义”与“利”的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劳动产品进入交换领域,整个经济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流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扩大。不仅如此,市场经济还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利益分配模式,经商致富、投机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场经济 市场机制 利益分配模式 价值实现 理论型 “义”与“利” 理论研究 工艺型 独立的人格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34-35,2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忧患意识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群体 爱国知识分子 民族命运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蕴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5-130,共6页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化西学教育,继续走科举致仕道路,依附皇权与官僚体制,遂主张君主立宪;对西学摄取缺乏深度,对传统文化批判缺乏力度。另一类知识分子则接受非正规化传统教育与正规化西学教育,传统经学意识淡漠,科举废后更中断与封建政权问的联系,因此主张反满革命;对西方文化认识深刻,对传统文化批判亦能深入,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教育变革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转型,但变革的不彻底也制约了知识分子完式领导中国杜会全面变革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传统教育 知识分子群体 西学教育 康有为 科举制度 非正规化 传统文化 转型 传统经学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和阶层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亚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0-3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广泛而迅猛,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区、行业和单位,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到目前为止,知识分子阶层主要由专业型知识分子、公务员型知识分子、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广泛而迅猛,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区、行业和单位,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到目前为止,知识分子阶层主要由专业型知识分子、公务员型知识分子、经理型知识分子、业主型知识分子、中介型知识分子、自由职业型知识分子、个体户型知识分子等七个群体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发展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趋利避害,使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和阶层结构变化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知识分子 社会流动 阶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