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幻全球传播公共产品的塑造--基于《科幻世界》的跨文化传播与全球传播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侯洪 余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中国科幻文艺产品的全球传播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作为存在时间较长、对中国科幻影响力较大、发展历史悠久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是中国科幻文艺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全球传播品牌性刊物。在新中国科幻传播史上,该杂志创刊至... 中国科幻文艺产品的全球传播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作为存在时间较长、对中国科幻影响力较大、发展历史悠久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是中国科幻文艺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全球传播品牌性刊物。在新中国科幻传播史上,该杂志创刊至今,就作为中国科幻创作与传播的引领者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肩负起跨文化传播的重任。该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围绕有关该杂志品牌塑造的要素--封面符号的创意与视觉传达、绘制品牌文本科幻想象蓝图展开考察与分析,探索其在中国科幻跨文化传播中的品牌塑造与发挥的引领作用,以及绘制中国想象力地图与世界共享中国科幻全球传播的价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世界》 品牌 中国科幻 跨文化传播 全球传播 全球性公共产品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热潮述评
2
作者 郝路延 《视听》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受国家科技水平、民族文化背景、大众科技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并伴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硬科幻与软科幻两方... 受国家科技水平、民族文化背景、大众科技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并伴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硬科幻与软科幻两方面齐发力,并结合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科幻电影正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还可以基于现实的科技成果展开想象,进行叙事,加深科幻电影的哲学深度,进行科幻亚类型拓展,并积极探索新的电影形态,开拓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科幻 科幻 虚拟拍摄 人工智能 科幻亚类型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科幻文学与影视双场域发展研究
3
作者 祁同悦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83-85,102,共4页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形势的变化,中国科幻文学与影视主题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并自觉进行着中国本土话语的建构。科幻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也展现出中国精良的视听制作与“中国品格”传达。但新世纪中国科幻事...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形势的变化,中国科幻文学与影视主题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并自觉进行着中国本土话语的建构。科幻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也展现出中国精良的视听制作与“中国品格”传达。但新世纪中国科幻事业发展仍需克服模式化束缚等问题,促进优秀科幻IP创作体系化、规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 文学 影视 双场域
下载PDF
神话历史的创意改编与重构——当代中国科幻对传统写作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4
作者 程夏敏 《写作》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以科幻介入神话历史进行创意改编和重构是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尝试。中国科幻的创意改编与重构源于“故事新编”式的叙事传统,科幻作家们在内容取材、叙事建构、改编手法、神话历史与现代科幻的结合机... 以科幻介入神话历史进行创意改编和重构是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尝试。中国科幻的创意改编与重构源于“故事新编”式的叙事传统,科幻作家们在内容取材、叙事建构、改编手法、神话历史与现代科幻的结合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当前中国科幻小说的创意改编与重构仍存在科幻内核缺失、情节套路固化、科幻属性模糊等问题。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科学内核、巧妙的连接契合点、“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本土类型小说等方式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有效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写作资源 中国科幻 神话历史重构 创意改编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传播——以《三体》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菁 徐惟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多方合力是促成《三体》海外传播的重要基石;具有鲜明异国特色的“他者”译本是引导海外读者欣赏中国文学审美的有效翻译策略;馆藏数据、媒体关注及读者评价是探讨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评判海外读者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标,这3个层面的分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学 英语世界 译介 接受 《三体》
下载PDF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楚新 赵艺颖 《新闻论坛》 2023年第2期7-10,共4页
近年来,中国科幻IP在影视市场中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呈现出政府扶持、市场需求量大,积聚IP、跨媒介开发,技术发展、商业保驾护航,IP运营、形成产业价值链的新格局,但是也面临着优质IP... 近年来,中国科幻IP在影视市场中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呈现出政府扶持、市场需求量大,积聚IP、跨媒介开发,技术发展、商业保驾护航,IP运营、形成产业价值链的新格局,但是也面临着优质IP稀缺、改编经验不足、工业体系不完善、产业资源不集中等问题。未来,科幻IP应凭借国家背书、政府扶持,营造科学文化、培育人民科学素养,进而吸引资本投入、开拓跨界合作,打造本土特色、走向世界舞台。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中国科幻IP未来将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IP IP运营 影视产业 中国科幻
下载PDF
元宇宙作为方法: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困惑与突破
7
作者 田文兵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毫无疑问,元宇宙是当下热门的概念之一,不仅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学术研究热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学者纷纷参与到元宇宙的讨论中。各类会议、论坛接连不断,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大量发表。众所周知,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说,在... 毫无疑问,元宇宙是当下热门的概念之一,不仅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学术研究热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学者纷纷参与到元宇宙的讨论中。各类会议、论坛接连不断,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大量发表。众所周知,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说,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当下,科幻小说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自现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一直居于文坛边缘,直到21世纪初,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给中国科幻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三体》 雨果奖 刘慈欣 中国科幻 《北京折叠》 人文社会科学 关注焦点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舆论文化生态研究
8
作者 李爱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94,共4页
从媒介生态学视角,检视中国科幻电影的舆论文化生态,通过梳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了中国科幻电影舆论文化生态场中媒体和公众的主体作用,即新闻媒体在舆论场中渗透引领社会意识;公众通过符号交换和互动,... 从媒介生态学视角,检视中国科幻电影的舆论文化生态,通过梳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了中国科幻电影舆论文化生态场中媒体和公众的主体作用,即新闻媒体在舆论场中渗透引领社会意识;公众通过符号交换和互动,推动舆论文化生态的变迁;文化生态继而影响意识形态。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反馈的相互关系,共同推动着中国科幻电影文化舆论生态的运转、变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舆论 中国科幻电影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海外经典化传播机制探析
9
作者 张立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新世纪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生存关切、生态关怀、赛博格伦理等当代世界科幻经典主题的创造性表达观照了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域外深度阅读评论打造其海外经典声誉;知名科幻文学出版社、权威专业科幻杂志、网络... 新世纪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生存关切、生态关怀、赛博格伦理等当代世界科幻经典主题的创造性表达观照了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域外深度阅读评论打造其海外经典声誉;知名科幻文学出版社、权威专业科幻杂志、网络媒体等多元化出版流通渠道的综合传播效应促成了其海外广泛接受,延展了作品的经典性。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海外经典化传播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得以生成。其机制展示了中国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再造与价值重塑,对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 海外经典化传播 建构 机制
下载PDF
中国科幻喜剧电影:从影像建构到跨类型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蒋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喜剧+科幻”的类型杂糅倾向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屡见不鲜。从1995年的《百变星君》到2022年的《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科幻喜剧借助其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层出不穷的笑料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科幻喜剧作为科幻电影的“亚类型”,它... “喜剧+科幻”的类型杂糅倾向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屡见不鲜。从1995年的《百变星君》到2022年的《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科幻喜剧借助其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层出不穷的笑料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科幻喜剧作为科幻电影的“亚类型”,它所承担的是观众对科幻电影浪漫的想象,通过喜剧元素消解了硬科幻电影中人类对于科技的焦虑与恐惧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科幻喜剧电影的影像建构和跨类型叙事的研究有助于延伸科幻电影的创作路径,给予创作者新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喜剧电影 影像建构 跨类型叙事
下载PDF
生态伦理视域下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城市景观想象
11
作者 任少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3,共6页
本土化、风格化的城市景观是科幻电影科技感、未来感和想象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表达生态伦理关怀的有力手段。从生态伦理视角出发,在生态之思与伦理之维两个层面分析中国科幻电影中未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相建构,以及城市与居民的共生形态... 本土化、风格化的城市景观是科幻电影科技感、未来感和想象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表达生态伦理关怀的有力手段。从生态伦理视角出发,在生态之思与伦理之维两个层面分析中国科幻电影中未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相建构,以及城市与居民的共生形态,可以发现未来城市想象通过营造怀旧的人居空间表达对过去的追思,反映出创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生态危机、科技滥用与伦理问题的切身体验和焦虑情绪。科幻电影的未来城市景观研究可以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发展和城市景观建构提供策略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未来城市 城市景观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建构--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12
作者 刘睿宁 屈会超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1,共3页
当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以《流浪地球》系列作品为代表,逐步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性、电影审美的艺术性、科技融合的技术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现路径。在面对全球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推... 当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以《流浪地球》系列作品为代表,逐步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性、电影审美的艺术性、科技融合的技术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现路径。在面对全球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和建构是当代电影人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话语体系 《流浪地球》
下载PDF
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永生”想象的现实精神
13
作者 王辉 谭光辉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365-379,共15页
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小说家不仅对人类实现技术化“永生”后产生的追逐功利欲望、沦为技术奴隶、陷入精神空虚等生命体验变化展开直观想象,同时也在科技理性与人文冲突导致的伦理困境中思索人类本质属性。与想象和思索相呼... 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小说家不仅对人类实现技术化“永生”后产生的追逐功利欲望、沦为技术奴隶、陷入精神空虚等生命体验变化展开直观想象,同时也在科技理性与人文冲突导致的伦理困境中思索人类本质属性。与想象和思索相呼应,对现实情感的强调成为小说家确证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精神内核。尽管可能存在描述片面、陷入俗套等方面的缺陷,但小说家通过“永生”模式畅想人类未来图景体现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小说 “永生” 生命体验变化 伦理困境 现实情感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创新发展探析——以《流浪地球》系列为蓝本
14
作者 吴俊霖 崔蕴鹏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3期63-65,共3页
1938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民族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此后的八十年间直到《流浪地球》系列公映,中国仅产出数十部科幻题材电影,且未有引起市场轰动的鸿篇巨制,硬科幻电影更是少之又少。《流浪地球》系列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前... 1938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民族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此后的八十年间直到《流浪地球》系列公映,中国仅产出数十部科幻题材电影,且未有引起市场轰动的鸿篇巨制,硬科幻电影更是少之又少。《流浪地球》系列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前所未有的水平,更有专家称其树立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的里程碑。以《流浪地球》系列为观察切口,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历程,现阶段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特征和影视制作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对科幻题材创作的优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中国科幻 电影特效 科幻叙事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空间类型研究
15
作者 宋昕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03-106,共4页
中国科幻叙事空间类型化日益凸显,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科幻电影更进一步发展的信号灯。中国科幻电影空间融合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符号意义,代表着人类对于未来科技的不同... 中国科幻叙事空间类型化日益凸显,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科幻电影更进一步发展的信号灯。中国科幻电影空间融合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符号意义,代表着人类对于未来科技的不同想象。结合空间理论与符号学相关理论,对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空间内涵进行阐释;从地理空间、情感空间和文化隐喻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与梳理中国科幻电影的叙事空间的类型;最后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空间类型化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 叙事空间 空间符号 类型研究
下载PDF
“中国科幻”的文本改写与英雄再造——《流浪地球》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若舟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电影《流浪地球》除了使用高科技手段呈现原著中的宏大世界观与“流浪地球”高概念,还对原作文本内容进行了取舍与改写,并塑造了一个兼具中国式父亲形象和英雄形象的主人公形象,并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与价值取向,是在“文化走... 电影《流浪地球》除了使用高科技手段呈现原著中的宏大世界观与“流浪地球”高概念,还对原作文本内容进行了取舍与改写,并塑造了一个兼具中国式父亲形象和英雄形象的主人公形象,并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与价值取向,是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对“中国科幻”的一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影视改编 中国科幻电影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从本土想象到国际视野的发展历程
17
作者 王峙 邱子沫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7-50,共4页
作为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拥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需要从“本土”走向“国际”。本文回顾了基于“本土想象”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融合;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作探索;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要立... 作为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拥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需要从“本土”走向“国际”。本文回顾了基于“本土想象”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融合;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作探索;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要立足国际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本土想象 国际视野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的叙事策略
18
作者 牛佩瑶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7期130-132,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进步,推动中国电影在叙事策略上不断创新完善,激励电影创作团队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2022年暑期档重磅上映的《独行月球》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科幻+喜剧”类型影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进步,推动中国电影在叙事策略上不断创新完善,激励电影创作团队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2022年暑期档重磅上映的《独行月球》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科幻+喜剧”类型影片。《独行月球》成功地将国产科幻电影推向了新的阶段,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新颖的生产方式。本文将从《独行月球》的叙事构建、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及视听语言五个方面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独行月球》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从《北京折叠》看中国科幻跨文化传播翻译策略
19
作者 纪梦瑶 马雍 +1 位作者 余梦凡 陆超 《海外英语》 2023年第8期22-25,共4页
探究科幻小说汉译英翻译方法与技巧,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逻辑文法,帮助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式科幻理念,是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北京折叠》英译本,发现在翻译中国科幻文学... 探究科幻小说汉译英翻译方法与技巧,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逻辑文法,帮助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式科幻理念,是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北京折叠》英译本,发现在翻译中国科幻文学时,应适度归化,并重视异化,以在保留中国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使译文便于国外读者阅读和理解,以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中国科幻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折叠》 中国科幻 跨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刘宇昆
下载PDF
中国科幻
20
作者 咯咯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11期54-55,共2页
本期“小作家秀场”,小作者讲述的少年科幻故事,有科,有幻,有人,有情。我们看得意犹未尽。不如以此为契机,一探中国“科幻”?问:什么是科幻?答:科学幻想,简称科幻。科学的幻想,即根据有限的科学假设,在不与人类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如现有... 本期“小作家秀场”,小作者讲述的少年科幻故事,有科,有幻,有人,有情。我们看得意犹未尽。不如以此为契机,一探中国“科幻”?问:什么是科幻?答:科学幻想,简称科幻。科学的幻想,即根据有限的科学假设,在不与人类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如现有的科学理论,有据可考的事件记录)冲突的前提下,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故事 科学假设 事件记录 科学幻想 中国科幻 信息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