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住《读本》教学,推进中学思政课改革
1
作者 蒋海燕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3期18-19,共2页
“本文将从《读本》教学的本质、价值出发,深入分析《读本》与课程改革的关联、《读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读本》的教育使命。”《读本》教学为中学思政课带来了新的灵感与发展方向。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每一名同学都能从... “本文将从《读本》教学的本质、价值出发,深入分析《读本》与课程改革的关联、《读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读本》的教育使命。”《读本》教学为中学思政课带来了新的灵感与发展方向。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每一名同学都能从中获取理论、实践上的引导。然而,如何加强《读本》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借助《读本》探索中学思政课改革的新出路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从《读本》教学的本质、价值出发,深入分析《读本》与课程改革的关联、《读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读本》的教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 教育使命 《读本》 程改革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 教学的本质 使用效率
下载PDF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以融入高中“哲学与文化”为中心
2
作者 明成满 傅桐耶 姜强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是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和营造校园氛围...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是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和营造校园氛围以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为提升融合的有效性,在融合过程中应坚持特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中学思政课 融入条件 融入路径 融入原则
下载PDF
以教学信息化推进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衔接点“国家利益”为例
3
作者 张容海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需要。文章以衔接点“国家利益”为例,通过教法衔接信息化、学法衔接信息化、知识衔接信息化、能力衔接信息化、情感衔接信息化、收口衔接信息化、评价衔接信息化,提升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需要。文章以衔接点“国家利益”为例,通过教法衔接信息化、学法衔接信息化、知识衔接信息化、能力衔接信息化、情感衔接信息化、收口衔接信息化、评价衔接信息化,提升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推进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信息化 中学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国家利益
下载PDF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4
作者 刘桂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课“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在中学思政教学中的意义日益凸显,某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在探究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强化教师队...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课“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在中学思政教学中的意义日益凸显,某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在探究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强化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培育教师的深厚道德情操,促使他们自觉投身教育教学;以扎实学识提升教学实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仁爱之心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 四有好老师 队伍建设
下载PDF
中学思政课教师确定教研论文选题时应具有的问题意识
5
作者 刘石成 钟明珠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问题意识既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生命和灵魂。当前,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论文选题存在不能聚焦教学文本、课堂教学以及学科育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问题意识。因此,中学思政课教师在确定... 问题意识既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生命和灵魂。当前,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论文选题存在不能聚焦教学文本、课堂教学以及学科育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问题意识。因此,中学思政课教师在确定教研论文选题时应具有问题意识,具体包括文本问题意识、学科问题意识、教育问题意识和时代问题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 教研论文选题 问题意识
下载PDF
以“八个相统一”引领中学思政课“金课”建设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革 李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5,共3页
“八个相统一”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想遵循,对于加强中学思政课“金课”建设具有引领价值。以“八个相统一”引领中学思政课“金课”建设,在目标定位上,增强中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内容优化上,建好中学思... “八个相统一”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想遵循,对于加强中学思政课“金课”建设具有引领价值。以“八个相统一”引领中学思政课“金课”建设,在目标定位上,增强中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内容优化上,建好中学思政课的“思想库”“故事汇”“问题链”“案例集”;在方法发展上,推动中学思政课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晓人、以文化人;在管理创新上,加强中学思政课“三全育人”、协同联动、集成管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个相统一” 中学思政课 “金
下载PDF
融合教学模式下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构成及形塑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修超 王梦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3-48,84,共7页
融合教学模式引发了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深层次革命,对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融合教学模式下,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由知识水平、教学技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个人特质、内在动机六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分别包含若干具体... 融合教学模式引发了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深层次革命,对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融合教学模式下,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由知识水平、教学技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个人特质、内在动机六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分别包含若干具体的胜任力特征。运用质性研究法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在融合教学模式下,中学思政课教师在这六个维度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成因主要有思想理念陈旧、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应着力从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自我成长、完善工作机制、抓好源头培养等方面入手,系统优化融合教学模式下中学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形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学模式 中学思政课 教师胜任力
下载PDF
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之内涵、价值与提升
8
作者 张艳芬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63-66,共4页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与中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息息相关,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是大势所趋。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有新的内涵和价值,也有新的提升路径。通过探讨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与中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息息相关,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是大势所趋。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有新的内涵和价值,也有新的提升路径。通过探讨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之内涵、结构和价值,从而提出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的两大路径,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学思政课教师 育人能力
原文传递
豫时孙摩:当代中学思政课德育方法之镜鉴
9
作者 周冬至 雷成耀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8,共3页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责无旁贷.借鉴《学记》"豫、时、孙、摩&...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责无旁贷.借鉴《学记》"豫、时、孙、摩"的德育方法,对于在当今中学德育过程中加强预防教育、及时教育、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等方面仍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豫时孙摩 中学思政课 德育方法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10
作者 黄平平 刘玉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3期93-96,共4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体现了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高要求。文章在明确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新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体现了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高要求。文章在明确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新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价值,并对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学思政课教师 专业素养 “六要”
原文传递
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困境与策略
11
作者 王美丁 朱湘虹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1期35-38,共4页
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不仅能帮助中学生成长成才,还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如融入的教学理念有待... 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不仅能帮助中学生成长成才,还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如融入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融入的教学内容有待加深以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化解困境就要提升教师挫折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设置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挫折教育 中学思政课
下载PDF
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依据与设计要领
12
作者 曹雅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4-57,共4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概念教学成为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立足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依据大概念教学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从概念选取、情境创设、目标确立、评价实施出发,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概念教学成为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立足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依据大概念教学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从概念选取、情境创设、目标确立、评价实施出发,探讨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设计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中学思政课 核心素养 迁移
原文传递
文化自信融入中学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13
作者 周蝶 《教育进展》 2023年第7期4657-4661,共5页
中学思政课面向全体中学生,对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了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充分发扬文化自信,需激发学习动力,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锻炼。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文化... 中学思政课面向全体中学生,对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了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充分发扬文化自信,需激发学习动力,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锻炼。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要求,并对深化落实至中学思政课堂的价值与路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学思政课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
14
作者 陈常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中学思政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和结果,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理念要求下,中... 基于新课程理念,中学思政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和结果,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理念要求下,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亟需变革,从而使教学评价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由刘智、亢丽娟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围绕中学思政课教学,分析了思政课教学具体策略,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丰富了中学思政课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堂教学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发展需求 程理念 总结性评价 中学思政课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原则及进路
15
作者 王雅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中学思政课堂、“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政治引领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中学思政课堂、“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对推动中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把握好精准性、系统性、创新性原则,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进路上,既要统筹安排,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古代书院德育特点及其对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16
作者 谢小慧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4,共6页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系统中独树一帜的教育组织形式,虽历经千年兴衰浮沉,但书院教育家始终把进德修业作为书院教育的价值旨归,逐渐形成了以“德智并重、育德为首,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环境浸润、潜移默化”为显著特征的德育体系。古代...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系统中独树一帜的教育组织形式,虽历经千年兴衰浮沉,但书院教育家始终把进德修业作为书院教育的价值旨归,逐渐形成了以“德智并重、育德为首,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环境浸润、潜移默化”为显著特征的德育体系。古代书院的重德传统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一致,为改进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不足,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了有益借鉴,即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授课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育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院 德育特点 中学思政课 教学启示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
17
作者 徐佳朦 《求知导刊》 2023年第13期92-94,共3页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新的价值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文章从中学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当前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新的价值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文章从中学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当前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探究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中学思政课 中学
下载PDF
多措并举促进中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刘程程 魏浩天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46-48,52,共4页
学好思政课,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品质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当前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实地调研山东省聊城市S中学,深入挖掘该校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而采取的有效举措,即“主体升级,锤炼思政课教师队伍;议题教学,改革思政课教... 学好思政课,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品质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当前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实地调研山东省聊城市S中学,深入挖掘该校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而采取的有效举措,即“主体升级,锤炼思政课教师队伍;议题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同课异构,创新思政课备课形式;标尺优化,改进思政课教学评价”,以充分发挥新发展阶段中学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切实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为其他学校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年度透视与前瞻——基于2022年《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转载情况的分析
19
作者 孙杰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第9期82-86,共5页
通过对《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22年转载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论文多角度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总结梳理出现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政治认同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研究热点,在中学思政课中... 通过对《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22年转载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论文多角度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总结梳理出现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政治认同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研究热点,在中学思政课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思政课建设、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标解读与实施等未来研究重点也值得广大教师与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 中学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教学前瞻
下载PDF
中学思政课教学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策略
20
作者 朱秋平 《亚太教育》 2023年第21期87-89,共3页
通过采取文献搜集法、案例分析法,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着眼点,即着眼于使学生坚信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念和决心、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属性、使学生把握当前我国法治布局的总方略、使学生认知习... 通过采取文献搜集法、案例分析法,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着眼点,即着眼于使学生坚信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念和决心、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属性、使学生把握当前我国法治布局的总方略、使学生认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保障功能。在问题导向下,最后给出了实践策略:在家校合作下为中学生创设实践的载体、结合“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属性诠释、以案例和法治历程回顾具化学生的感知、在全员育人模式下共建中学生的成才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 习近平法治 法治教育 实践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