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改革:中庸哲学的视点 被引量:9
1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中庸哲学是儒家学派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对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启示在于:“和谐”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创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执中”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中庸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 中庸哲学是儒家学派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对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启示在于:“和谐”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创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执中”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中庸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文化重建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哲学 课程改革 和谐 创生 执中
下载PDF
亦儒亦道的“中庸哲学”——从林语堂的文化选择看姚木兰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致文 胡水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3期73-74,共2页
亦儒亦道的“中庸哲学”是林语堂先生在“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后作出的文化选择。而《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就是林语堂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出来的中庸哲学家。林语堂在接受中西方各种文化时抓住各种思想的基本精神,摒去其... 亦儒亦道的“中庸哲学”是林语堂先生在“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后作出的文化选择。而《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就是林语堂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出来的中庸哲学家。林语堂在接受中西方各种文化时抓住各种思想的基本精神,摒去其偏颇的因素,兼收并蓄,适当发挥,形成了自己既复杂而又和谐统一的“中庸”人生观。他将自己的这种文化选择融入作品,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中庸哲学 姚木兰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儒家的中庸哲学与中庸人格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东栓 《绥化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论述了儒家中庸哲学在世界观及方法论上对中庸人格建构的哲学观照 ,并从三个方面 :群体与个体的统一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论述了中庸人格建构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中庸哲学 中庸人格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中庸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治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林语堂的“中庸哲学”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和谐地综合东西方文化和整合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十分注重近情精神的思想。它既是林语堂文化观的体现,也是其人生观的体现。
关键词 林语堂 中庸哲学 近情 文化观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中庸哲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5
作者 张贵安 杨大燕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4-26,共3页
"中庸"、"和谐"系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中庸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浓郁的哲学原理,充分挖掘运用其积极因素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庸哲学 和谐社会 积极意义
下载PDF
新中庸哲学 当代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
6
作者 章新中 宇清 兴平 《学术论坛》 1985年第10期6-11,共6页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但是,改革,凝聚着十亿中国人民希望的改革,至今依然困难重重。这里有一个令人百思不解的问题:改革意味着解放生产力,十亿人民个个都欢迎它——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些呢?可是,真的改...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但是,改革,凝聚着十亿中国人民希望的改革,至今依然困难重重。这里有一个令人百思不解的问题:改革意味着解放生产力,十亿人民个个都欢迎它——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些呢?可是,真的改革起来,却是步履艰难。在我们看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哲学贫困”,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基本内容 动态和谐 中庸哲学 儒家 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历史 社会发展 协调发展 基本思想
下载PDF
儒家中庸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7
作者 刘笑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4-,共1页
中庸哲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适度精神与人文关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逐渐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儒家中庸哲学或许能够为解决现代性... 中庸哲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适度精神与人文关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逐渐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儒家中庸哲学或许能够为解决现代性之隐忧提供另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哲学 意义 现代性
下载PDF
走出女性领导者的矛盾困境:中庸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尹俊 文秋香 郎艺 《清华管理评论》 2021年第6期21-28,共8页
女性在职场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作为不断崛起的新的领导力量,女性领导者却时常因为工作与家庭冲突、性别刻板印象等陷入困顿之中。面对这一矛盾困境,女性领导者迫切需要自我成长。中庸哲学可以帮助女性领导者辩证地认知工作与家庭矛盾... 女性在职场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作为不断崛起的新的领导力量,女性领导者却时常因为工作与家庭冲突、性别刻板印象等陷入困顿之中。面对这一矛盾困境,女性领导者迫切需要自我成长。中庸哲学可以帮助女性领导者辩证地认知工作与家庭矛盾、性别角色与领导角色矛盾,指导女性领导者运用"时中"的方法论,通过工作家庭平衡行为应对工作家庭冲突,通过矛盾领导行为应对性别与领导角色冲突,进而走出矛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领导者 性别刻板印象 中庸哲学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与家庭冲突 角色矛盾 矛盾困境 自我成长
原文传递
消解中庸哲学观对崇高悲剧之消解--以上古神话中悲剧英雄形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志明 李延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141,196,共3页
本文从上古神话英雄的历史演绎过程入手,解读中庸哲学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崇高悲剧的消解。进而提出如何理解这些神话,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以期修正整个中华民族对于上古神话悲剧英雄人物悲剧性、崇高感、牺牲精神和... 本文从上古神话英雄的历史演绎过程入手,解读中庸哲学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崇高悲剧的消解。进而提出如何理解这些神话,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以期修正整个中华民族对于上古神话悲剧英雄人物悲剧性、崇高感、牺牲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重新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哲学 悲剧英雄 崇高审美
原文传递
教师表扬的限度——以中庸哲学为视角
10
作者 杨佳宇 朱成科 《林区教学》 2022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赏识教育背景下盛行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其进行教育话语分析,探究出背后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教师的表扬应具有限度,以我国传统文化中庸哲学为理论支撑,提出教师表扬限度应遵循适度、适时及经权智慧原则。进而得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赏识教育背景下盛行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其进行教育话语分析,探究出背后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教师的表扬应具有限度,以我国传统文化中庸哲学为理论支撑,提出教师表扬限度应遵循适度、适时及经权智慧原则。进而得出打破教师对表扬的陈旧观念、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动性、构建立体化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下的教师表扬限度的有效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话语分析 中庸哲学
下载PDF
近情和中庸:林语堂的一种人文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友祥 《嘉应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50,共6页
林语堂将"近情"和"中庸"取作自己的一种人文选择。他认为近情精神是文化的最高理想,而近情的人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他指出孔子就是近情者,因为他尊重人性,且以人情之常为学、立论和行教,后来程朱宋儒以理学解... 林语堂将"近情"和"中庸"取作自己的一种人文选择。他认为近情精神是文化的最高理想,而近情的人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他指出孔子就是近情者,因为他尊重人性,且以人情之常为学、立论和行教,后来程朱宋儒以理学解孔子,才使他的面目发生了变化。但更加深刻和独特之处还在于,林语堂相信传统的中庸之道是最典型的近情主义。事实上,中庸的本义是对极端的否定;是无所坚执,保持思维的弹性和活性,使思想和言行始终不失其"正"。林语堂痛惜这种伟大传统文化智慧的莫名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近情主义 中庸哲学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内涵结构与理论框架
12
作者 谢智慧 庞惠伟 牛宇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1-141,共11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领导力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但现有研究尚未深入开展具体领导行为的测量及其机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从悖论视角出发,探究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发现其是一种有效应...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领导力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但现有研究尚未深入开展具体领导行为的测量及其机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从悖论视角出发,探究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发现其是一种有效应对跨文化冲突的领导行为,包含风险与机遇、利润与价值、规范性与灵活性、本土特殊性与全球普遍性4个维度,并分别体现中庸哲学理论中“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4个方面特征。构建涵盖4个核心维度、25个指标的初始测量量表,并提出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领导力 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 跨文化管理 扎根理论 中庸哲学理论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拉弗曲线
13
作者 萧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5-59,共5页
中庸之道不是动摇、调和、软弱、折衷主义,也不仅仅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过去我们所批判的“中庸之道”往往正是它所深恶痛绝的东西(例如德之贼的“乡愿”)。它追求关乎大道和日常应用的“平凡真理”的相对正确。它不是革命的理... 中庸之道不是动摇、调和、软弱、折衷主义,也不仅仅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过去我们所批判的“中庸之道”往往正是它所深恶痛绝的东西(例如德之贼的“乡愿”)。它追求关乎大道和日常应用的“平凡真理”的相对正确。它不是革命的理论,但也不是投降的哲学。它也不是绝对的“中”;如果遇事或大难当前,它宁可倾斜于奋斗与反抗,“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但它不是彻底的辩证法,内在的模糊与缺陷容易使它蜕变为软弱、势利和调和主义。它更缺乏定量分析和操作手段。可与它相比照的不仅有古典的“黄金分割律”,还有近世经济学的“拉弗曲线”。它们都寻求“必要的张力”或敛散性思维,度其两端以节其中,即动态平衡;寻求胡萝卜与大棒之间那“带刺的玫瑰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哲学 拉弗曲线 中国文化 刚柔相济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文化底线
14
作者 袁济喜 《粤海风》 2000年第5期4-7,共4页
任何事物都有"底线"所在,它是一个事物存在的依据,人类的精神文化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无形的"底线",即最基本的内核,它是人类文化代代相传的共通的价值观,如正义、仁爱、自由、平等、宽弘等等,就是属于这类底线。虽然... 任何事物都有"底线"所在,它是一个事物存在的依据,人类的精神文化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无形的"底线",即最基本的内核,它是人类文化代代相传的共通的价值观,如正义、仁爱、自由、平等、宽弘等等,就是属于这类底线。虽然这些价值观念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最核心的内涵却是相同的,其底蕴是人性铸就,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若无此二者,就会沦为禽兽。这就是人性的底线,其最高境界是真善美,文化的内涵以此作为价值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底线 文化景观 中国文化 基本的 文化价值观念 精神文化 人类文化 中庸哲学 道德信仰
原文传递
中庸之道是没落阶级对抗革命的反动哲学
15
作者 鼐昶 《齐鲁学刊》 1976年第3期48-51,44,共5页
中庸之道是反对革命变革、对抗历史前进的反动哲学,是一切没落阶级大搞“克己复礼”所惯用的陈腐思想武器。从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派,到封建王朝的保皇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到党内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无不乞灵于孔... 中庸之道是反对革命变革、对抗历史前进的反动哲学,是一切没落阶级大搞“克己复礼”所惯用的陈腐思想武器。从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派,到封建王朝的保皇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到党内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无不乞灵于孔孟之道和中庸哲学,为其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服务。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也不例外。他采用折中主义的手法,东拼西凑,炮制了一整套修正主义的纲领、路线和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中庸哲学 中庸之道 没落 革命 对抗 “克己复礼” 政治路线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中庸主义(续)
16
作者 顾琅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36-41,110共7页
【正】 周作人曾一再申言,人类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只在生命之保存与发展。中庸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无可回避地必须对人类生存、发展应遵循的道德作出自己的回答与解释。二十年代初,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周作人终于就此提出了生活之艺术... 【正】 周作人曾一再申言,人类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只在生命之保存与发展。中庸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无可回避地必须对人类生存、发展应遵循的道德作出自己的回答与解释。二十年代初,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周作人终于就此提出了生活之艺术的口号。照周作人的解释,生活之艺术,即动物生活之崇高化与美化,“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之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中庸哲学 艺术 道德原则 禁欲主义 生活 根本出发点 人性 三十年代 二十年代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中庸主义
17
作者 顾琅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5-20,共6页
【正】 在五四一代新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曾象周作人那样以如此明确、坦然的态度自命为中庸主义的信奉者。他多次直截了当地承认:“我最喜欢谈中庸主义”。“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我的理想只是中庸”。“这毫不含糊的表述... 【正】 在五四一代新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曾象周作人那样以如此明确、坦然的态度自命为中庸主义的信奉者。他多次直截了当地承认:“我最喜欢谈中庸主义”。“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我的理想只是中庸”。“这毫不含糊的表述,显示出他对自己崇奉中庸哲学的一种自信。在他看来,中庸哲学自不可避免地会存有某种弱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中庸思想 中庸哲学 主义 传统文化 知识分子 原始儒家 有所不为 进化论 新文学作家
下载PDF
“中国”之名,“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为什么能持久?──中国思想史单元研究的初步尝试
18
作者 萧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4,共4页
“中庸”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真正和积极意义上的中庸充满活性和变动感,它内含着一定的超越性,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不是像后来论者说的那样大都蜕变为消极为隐忍为涵胡为虚伪,而是更多要求摆向抗争和“强哉矫”。它还可能通过扬弃... “中庸”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真正和积极意义上的中庸充满活性和变动感,它内含着一定的超越性,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不是像后来论者说的那样大都蜕变为消极为隐忍为涵胡为虚伪,而是更多要求摆向抗争和“强哉矫”。它还可能通过扬弃与反思走向自我的否定和更为透彻的高明。它坚决反对乡愿,那才是蝇营狗苟、见风转舵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庸哲学和中和美学在建构中国民族文化性格心理乃至“中国”的名称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作者简要地介绍了他怎样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民俗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考据“中”与“庸”与“和”等字的来源,自我中心幻觉和中心象征系统的形成,它们的种种根源、背景以及持久不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国思想史 元研究 “中和” 中庸之道 民俗神话学 中庸哲学 《老子的文化解读》 “高明” 文化心理
下载PDF
语文课堂教学的雅正品格简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海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雅正品格是以中庸为哲学基础,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辩证法为方法指导,在释雅为正和释雅为美两个维度上,建构辩证和谐的新型课堂所需遵循的美学品质。以雅正品格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强化学科规范意识、加强... 语文课堂教学的雅正品格是以中庸为哲学基础,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辩证法为方法指导,在释雅为正和释雅为美两个维度上,建构辩证和谐的新型课堂所需遵循的美学品质。以雅正品格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强化学科规范意识、加强辩证思维训练和开展情趣审美教育等策略,处理好格调与才情、理性与诗意、审美与实用、法度与通变等关系范畴,才能充分体现雅正品格的辩证性、正确性、尚雅性和价值性等特征。雅正追求有助于语文教学脱离目前的非科学、非理性和非审美状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正品格 中庸哲学 格调语文
下载PDF
禅让制与儒家理想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建宏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原始社会英雄时代,国家已处于形成的前夜,权力不可能无偿地实现转移,所以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传说极有可能是儒家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戏剧性的历史。这段历史的出现与儒家的后瞻式思维、孟子的地主阶级立场和儒家的中庸... 在原始社会英雄时代,国家已处于形成的前夜,权力不可能无偿地实现转移,所以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传说极有可能是儒家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戏剧性的历史。这段历史的出现与儒家的后瞻式思维、孟子的地主阶级立场和儒家的中庸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制 孟子 地主阶级 儒家 中庸哲学 政治理想 道德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