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前期词坛中心与边缘的共振——以闽词作家丁炜为中心
1
作者 黄立一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清前期词坛中心众派争流的同时,处于词坛边缘的词人不仅深受主流词风的影响,也以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地域特色参与词学建构的进程。作为闽词代表作家的丁炜博采两宋词家之长,小令慢词兼擅,又有所取舍融汇,与当时词学精神深度吻合;其词... 在清前期词坛中心众派争流的同时,处于词坛边缘的词人不仅深受主流词风的影响,也以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地域特色参与词学建构的进程。作为闽词代表作家的丁炜博采两宋词家之长,小令慢词兼擅,又有所取舍融汇,与当时词学精神深度吻合;其词作选调和音律也很有特色。放在清代词学复兴的大背景下观照,其艺术风貌不仅反映了清前中期词学演变的轨迹,具备一定的范本意义;其与当时词坛的互动交流更是提升闽词在清代词史上的地位,也显示出清前期词坛中心与边缘共振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词坛 中心与边缘 共振 丁炜 《紫云词》
下载PDF
中世纪教会史学的“中心与边缘”叙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立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6,256,共11页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同古典史学一样,教会史学也采取中心与边缘的视角,但不同的是,后者是以信仰为中心,呈现为上帝—世俗的立体模式。在形式上,通过构建以上帝为中心的普世历史框架,教会史学整合了各种类型的历史叙事...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同古典史学一样,教会史学也采取中心与边缘的视角,但不同的是,后者是以信仰为中心,呈现为上帝—世俗的立体模式。在形式上,通过构建以上帝为中心的普世历史框架,教会史学整合了各种类型的历史叙事。在内容上,教会史学以神意为中心对各种历史素材进行裁剪,以突出神意在历史进程和历史解释中的作用。在对外关系上,教会史学以信仰为中心,将世界区分为基督教世界和异教世界,视异教徒为强迫皈依和武力消灭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史学 普世历史 上帝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中国文学的中心与边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一军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14,共8页
探讨文学的中心与边缘问题会深化人们对中国文学地理版图的认知和理解。中国文学的中心与边缘问题主要可以从中国文学活动中心和中国文学影响中心两个维度把握。前者主要以某地文学家的数量和规模为依据,后者主要凭依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 探讨文学的中心与边缘问题会深化人们对中国文学地理版图的认知和理解。中国文学的中心与边缘问题主要可以从中国文学活动中心和中国文学影响中心两个维度把握。前者主要以某地文学家的数量和规模为依据,后者主要凭依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连带和互动关系。然而,不管是哪一方面,都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区域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中国文学活动中心和影响中心在时间拉伸的线条上都存在自我解构的特性,因而都不能刻板地固守,对待它们应该秉持一种通脱开放的精神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中心与边缘 活动中心 影响中心
下载PDF
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重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活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8-24,共7页
时势危机促使国人关注西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经由朝野互动,最终演变成中心与边缘关系的重建,其最终目标仍是指向国家生存和复兴。它依赖的路径则是在中心与边缘的身份认同中通过文明与野蛮的界定,尤其是通过把"野蛮&qu... 时势危机促使国人关注西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经由朝野互动,最终演变成中心与边缘关系的重建,其最终目标仍是指向国家生存和复兴。它依赖的路径则是在中心与边缘的身份认同中通过文明与野蛮的界定,尤其是通过把"野蛮"标注于西北的具体人物阶层,使作为文明的代表者、阐释者的中央获得了无上的威权,使中央威权能在地方重建。这也是传统的经营边疆的政治手法在近代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再次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开发 中心与边缘 文明与野蛮
下载PDF
文学的“中心与边缘”义理探究
5
作者 陈一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文学"中心与边缘"的意涵具有多层次、丰富性的特点。它首先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但是又决不能止于此,因为中心与边缘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因此便成为文学研究绕不开的一个根本话题,考察渗透于其中的复杂思想、情感、利益、... 文学"中心与边缘"的意涵具有多层次、丰富性的特点。它首先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但是又决不能止于此,因为中心与边缘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因此便成为文学研究绕不开的一个根本话题,考察渗透于其中的复杂思想、情感、利益、权力关系以及相应文学中心与边缘的形成、运行、变换机制就成为文学研究之必需。正是这种丰富性决定了中心与边缘在文学研究中必然是一种文化的综合性的解释与批判的有效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心与边缘 义理
下载PDF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挣扎的黑色命运——以盖茨的理论构建解读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6
作者 滕红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2,289,共7页
盖茨认为黑人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黑人文本特性对认定的中心理论话语加以质疑、梳理、颠覆和修正。而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对黑色命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盖茨的文学理论建构不谋而合地颠覆了主流中心话语的权威性,弥补了西方文... 盖茨认为黑人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黑人文本特性对认定的中心理论话语加以质疑、梳理、颠覆和修正。而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对黑色命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盖茨的文学理论建构不谋而合地颠覆了主流中心话语的权威性,弥补了西方文学理论和评判模式构建中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黑色命运 盖茨理论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作为中心与边缘的大学——阿尔特巴赫思想述评
7
作者 于晓静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3期218-218,227,共2页
阿尔特巴赫是高等教育依附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分析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学关系时提出了中心大学与边缘大学的思想,并分析了其不平等关系的形成原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研究中心与边缘大学的思想也有着极其重要的... 阿尔特巴赫是高等教育依附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分析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学关系时提出了中心大学与边缘大学的思想,并分析了其不平等关系的形成原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研究中心与边缘大学的思想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特巴赫 依附 中心与边缘大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空间中的中心与边缘
8
作者 郝琳 《中外诗歌研究》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回望新诗发展之路,我们会发现其中的起承转合并非因自身起、以一己之力灭,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复杂的时代语境、文学空间之中受着各方权利话语的撕扯与碰撞。所以要想考量中国当代诗歌的运动轨迹,必须将其置于世界性的语境之下,采用... 回望新诗发展之路,我们会发现其中的起承转合并非因自身起、以一己之力灭,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复杂的时代语境、文学空间之中受着各方权利话语的撕扯与碰撞。所以要想考量中国当代诗歌的运动轨迹,必须将其置于世界性的语境之下,采用动态性视角进行观照。中国当代诗歌空间中所发生的历次论争的本质皆是各种文学力量的冲撞与角逐,从而引发由“边缘”向“中心”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文学空间 中心与边缘 时代语境 运动轨迹 权利话语 世界性 动态性
下载PDF
如何增强扣题意识和论证的层次感——新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升格导写示例
9
作者 沈友林 《作文(高中版)》 2019年第4期30-32,共3页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心,有人向往,也有人讨厌;边缘,有人讨厌,也有人向往。中心和边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心,有人向往,也有人讨厌;边缘,有人讨厌,也有人向往。中心和边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 层次感 导写 扣题 作文题目 升格 中心与边缘 选好角度
下载PDF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旅京陕西学生的新文化运动——以《秦钟》杂志为重点
10
作者 严雪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1922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考试,国文试题共两道,第二道是作文题,题目为“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此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三年有余,然而竟有许多外地的中学毕业生因不知道五四运动为何事而交了白卷2。可见20世纪初的那场... 1922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考试,国文试题共两道,第二道是作文题,题目为“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此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三年有余,然而竟有许多外地的中学毕业生因不知道五四运动为何事而交了白卷2。可见20世纪初的那场改变中国社会走向,孕育出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运动在当时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广泛和深入。诚然,新文化运动借助北京大学这个重要阵地在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考试 中学毕业生 五四运动 北京大学 文化与文学 新文化运动 知识界 中心与边缘
原文传递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心与边缘的博弈
11
作者 方振宁(文/图) 《艺术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历届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国家馆,属于国家领土,按照国家自己的策展思路进行展览;另一个是军械库,来源于独立策展之父哈罗德·泽曼(Harald Szeemann)把一处废弃仓库盘活。他最初的目的是反对官方体制,展示独立策展人姿态... 历届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国家馆,属于国家领土,按照国家自己的策展思路进行展览;另一个是军械库,来源于独立策展之父哈罗德·泽曼(Harald Szeemann)把一处废弃仓库盘活。他最初的目的是反对官方体制,展示独立策展人姿态,后来军械库展览便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军械库展览 哈罗德 中心与边缘 独立策展人
原文传递
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24—1949)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6,21,共10页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近代史学 学术机构 学术典范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旋波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2-99,共8页
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陈旋波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摧毁了伏尔泰、莱布尼兹等欧洲哲人所构筑的“中国幻象”,东方不再成为一个神秘的道德圣地,反而从此变成西方强大文化的君临对象,20世纪的中国处于传统文... 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陈旋波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摧毁了伏尔泰、莱布尼兹等欧洲哲人所构筑的“中国幻象”,东方不再成为一个神秘的道德圣地,反而从此变成西方强大文化的君临对象,20世纪的中国处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剧烈撞击的交汇点上。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鲁滨逊飘流记》 中心与边缘 《中国人》 《唐人街》 汤婷婷 《奇岛》 西方殖民主义 文化立场 美国历史
原文传递
中心和边缘:理解“大欧亚”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昊琦 《俄罗斯学刊》 2017年第2期18-26,共9页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框架中,俄罗斯一直是一个以欧洲"中心"为坐标,不断试图进入"中心"的"边缘"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摆脱了世界体系,但是苏联解体后重新沦落到边缘位置,进入世界体系中心仍然是它的核心目标...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框架中,俄罗斯一直是一个以欧洲"中心"为坐标,不断试图进入"中心"的"边缘"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摆脱了世界体系,但是苏联解体后重新沦落到边缘位置,进入世界体系中心仍然是它的核心目标。"大欧洲"战略的失败推动了"大欧亚"战略的提出,深层次里反映了俄罗斯从"融入"到"重建"的转变。但是俄罗斯战略思想中"以空间换时间"的历史经验,以及"转向东方"的效果不彰,加重了俄罗斯的战略迟疑。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理念切换反映了俄罗斯面向亚太、在未来世界中获得新的基础的渴望,但是在世界新格局尚未定型、世界政治的发展仍处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大欧亚"与其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远之策,不如说是一项临时脱困的权宜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战略 中心与边缘 “大欧洲” “大欧亚”
下载PDF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追寻生命本真——与作曲家马剑平对话录
15
作者 王晓平 马剑平 《岭南音乐》 2020年第3期28-31,共4页
王:马老师您好,很高兴见到您,由于前一阵您身体欠佳,住院治疗,多有不便,最近身体康复不错,感谢您接受采访。近几年,星海音乐学院正在进行"岭南乐派"研究,选择了一批常年居住在该区域、具有代表性音乐家进行专访,您是海南省的... 王:马老师您好,很高兴见到您,由于前一阵您身体欠佳,住院治疗,多有不便,最近身体康复不错,感谢您接受采访。近几年,星海音乐学院正在进行"岭南乐派"研究,选择了一批常年居住在该区域、具有代表性音乐家进行专访,您是海南省的唯一代表人物,今天就您的音乐创作和教学相关问题接受我们访谈。马:不客气,前段时间,由于脑梗住院治疗,说话不方便,思维反应也比较慢,所以访谈一拖再拖,请您见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创作 住院治疗 生命本真 对话录 身体康复 中心与边缘 乐派
原文传递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导写
16
作者 欧阳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第16期76-77,共2页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导写 中心与边缘 一篇文章 边缘
原文传递
书写“国家化”中的边缘——评《制造边缘性:10-19世纪的湘西》
17
作者 向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138-152,156,共16页
本文是对以湘西为对象的区域社会史近作《制造边缘性:10-19世纪的湘西》的述评。在爬疏了文本中以地方史细节脉络化呈现该区域自宋至清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历程后,本文着重讨论了书中涉及的,对应于明清时期“国家化”的制度事实在湘西这一... 本文是对以湘西为对象的区域社会史近作《制造边缘性:10-19世纪的湘西》的述评。在爬疏了文本中以地方史细节脉络化呈现该区域自宋至清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历程后,本文着重讨论了书中涉及的,对应于明清时期“国家化”的制度事实在湘西这一具有多族群身份的边陲社会落地,并且促进边疆治理有效展开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区域社会“国家化”课题增添了湘西经验。但是同时,该书作者在界定研究对象时受制于区域开发视域中的湘西,未能对民族学前辈们在论述湘西的区域特点时突出的“民族性”给予理解,也未对其中表露的“关系性”思想予以充分重视,故而未能真正跳出“国家化”课题中极易遭遇的“中心与边缘”之思维的窠臼,来认知该区域的历史主体,以及这一主体在历史变迁进程所展现的能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研究 《制造边缘性》 “国家化”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颠倒了的中心与边缘——地缘政治学的善恶之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正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143,共17页
近代地缘政治学无疑起源于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其中19世纪英、俄两个欧亚大国的交锋使地缘政治学获得了全球性的视角。麦金德的学说正是这种全球性地缘政治的产物,其价值在于毫不掩饰地向世人展现了海洋文明的政治品... 近代地缘政治学无疑起源于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其中19世纪英、俄两个欧亚大国的交锋使地缘政治学获得了全球性的视角。麦金德的学说正是这种全球性地缘政治的产物,其价值在于毫不掩饰地向世人展现了海洋文明的政治品性。施米特、彼得罗夫等人的回应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地缘战略也与政治哲学休戚相关。尤有进者,这种政治品性颠倒了中心与边缘、文明与野蛮的位置。认识到这点对于中国建设自身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世界性大国 中心与边缘 文野之辨 劳动占有权
原文传递
作为跨地域想象的“中心与边缘”:瑶族度戒仪式中的虚拟授权与边界穿越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中心与边缘”模式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基本的认知类型,文章探讨这一认知类型如何在南岭走廊社会中展开。以南岭走廊地区的山地瑶族的度戒仪式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山地瑶族用仪式来体现中心与边缘的可跨越性特征。中心与边缘认知结构同... “中心与边缘”模式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基本的认知类型,文章探讨这一认知类型如何在南岭走廊社会中展开。以南岭走廊地区的山地瑶族的度戒仪式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山地瑶族用仪式来体现中心与边缘的可跨越性特征。中心与边缘认知结构同时也是一种跨地域想象,其使南岭的瑶族跨越地域与民族性局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瑶族 度戒 中心与边缘
原文传递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读
20
作者 杨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X期85-86,共2页
《印度之行》是英国著名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篇最受世人关注的小说,它被誉为是"20世纪最后一部成功的传统小说",所受的评价之高,是其它小说所无法比拟的。这主要是因为它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 《印度之行》是英国著名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篇最受世人关注的小说,它被誉为是"20世纪最后一部成功的传统小说",所受的评价之高,是其它小说所无法比拟的。这主要是因为它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展示了一向自居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与一度被边缘化的东方文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试图为东西方文化和平、健康、平等地发展寻求一条可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与边缘 《印度之行》 后殖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