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1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下载PDF
基于AHP-EWM复合加权法和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大承气汤提取工艺
2
作者 徐艳蕊 李铮 +4 位作者 肖瑶 江垭霓 王艳敏 张振鸿 王晶娟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
目的:优选大承气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10种成分的含量,以上述成分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 目的:优选大承气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10种成分的含量,以上述成分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复合加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对大承气汤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优选出大承气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厚朴、枳实饮片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1 h,滤液倒入大黄饮片中,浸泡20 min,提取20 min,过滤;厚朴、枳实药渣加6倍量水,提取1 h,滤液倒入大黄药渣中,提取20 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趁热加入芒硝。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优选的大承气汤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提取工艺优化 多指标成分 层次分析-熵权 复合加权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方法的纯电动车电驱动桥结构优化设计
3
作者 龙远洲 石敏斐 《模具制造》 2025年第4期213-215,共3页
以纯电动车平行式电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同时结合响应面方法分析电驱动桥的特性及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电驱动桥结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确定设计变量的范围及其约束条件。并且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 以纯电动车平行式电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同时结合响应面方法分析电驱动桥的特性及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电驱动桥结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确定设计变量的范围及其约束条件。并且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获取样本点的数据,以此构建响应面函数,对构建的响应面拟合函数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 电驱动桥 有限元分析 结构质量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荆永康 张炜 +3 位作者 高红 隋成博 乜世成 宋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以及4、25、50℃下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AST-N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三硬脂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1∶11(总质量0.99 g)、乳化剂用量(吐温-80+大豆卵磷脂,质量比1∶1)3.8%(以水相质量为基准)、油水比1∶34(体积比)、均质速度5000 r/min、超声时间2 min、虾青素添加量2.0 m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ST-NLC粒径为(79.30±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01,包封率为(81.36±1.84)%,Zeta电位为(-18.13±2.83)mV;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ST-NLC中的虾青素是以分子的状态包裹在脂质体中;热稳定性结果显示,4℃更有利于ASTNLC的保存。综上,成功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较高的AST-N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 中心复合设计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针铁矿法从含钴生物浸出液中除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海军 杨洪英 +2 位作者 陈国宝 周立杰 刘媛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40-2046,共7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操作过程各因素对除铁率及钴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除铁过程进行优化建模。结果表明:部分水解针铁矿法(即E.Z针铁矿法)适用于含钴生物浸出液的除铁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操作过程各因素对除铁率及钴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方法对除铁过程进行优化建模。结果表明:部分水解针铁矿法(即E.Z针铁矿法)适用于含钴生物浸出液的除铁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偏差的绝对值小于1%。该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 pH 值为3.5~4.5的范围内,除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晶种量及其交互作用,而pH值与晶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除铁率的影响可被忽略;钴回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pH 值及 pH 值与晶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该模型可用于生产中针铁矿除铁过程控制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除铁 针铁矿 中心复合设计 等高线图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大黄渗漉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6
作者 汪洁 李宁 +3 位作者 夏鹏飞 陈晖 刘峰林 赵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10倍量80%乙醇浸泡17 h,渗漉时料液比为1∶7。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非线性数学拟合,其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渗漉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祖文 邢建国 +4 位作者 王新春 李悦 薛桂篷 杨秀 任文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选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PVPP(X1)、MCC(X2)和乳糖(X3)的用量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2FI)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 目的选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PVPP(X1)、MCC(X2)和乳糖(X3)的用量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2FI)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后的处方为PVPP:38.5 mg,MCC:151.0 mg,乳糖:24.5mg。优化处方制备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平均崩解时间为30.46 s,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的绝对值均<5%,3次多项式模型比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置信度高。结论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口腔崩解片 中心复合设计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区间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林锋 周昌玉 陈士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3,共3页
区间有限元方法是解决含不确定变量的实际工程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区间有限元的算法中,区间扩张是其固有问题。区间顶点法能够得到区间线弹性的精确解。然而区间有限元顶点法的计算量大;同时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不能确定复杂结... 区间有限元方法是解决含不确定变量的实际工程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区间有限元的算法中,区间扩张是其固有问题。区间顶点法能够得到区间线弹性的精确解。然而区间有限元顶点法的计算量大;同时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不能确定复杂结构响应在变量区间变化范围内是否为单调的问题。针对上述区间顶点法的两个主要缺点,提出了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来降低区间顶点法的计算量,同时检验结构响应函数是否单调,为了区间顶点法的运用提出了理论依据。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区间数 有限元 开孔接管 顶点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射线法考察离子液体C_(16)H_(31)ClN_2与乐果的毒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晶 王金承 +2 位作者 刘树深 葛会林 刘海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离子液体(ILs)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由于不挥发、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某些ILs易溶于水,其自身毒性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这已引起诸多学者对ILs毒性的研究兴趣.然而IL... 离子液体(ILs)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由于不挥发、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某些ILs易溶于水,其自身毒性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这已引起诸多学者对ILs毒性的研究兴趣.然而ILs与其它污染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目前研究很少.论文选取咪唑类离子液体C16H31ClN(2DMI)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DIM)作为目标化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检测生物,采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为全面考察不同浓度范围DMI与DIM的毒性相互作用,将中心复合设计与固定浓度比射线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5个不同浓度比的混合物射线,通过浓度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对混合物射线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在DMI浓度较大且DIM浓度较低时,DMI与DIM之间存在明显拮抗作用,而在其它浓度范围内两者之间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6H31ClN2 乐果 毒性相互作用 微板毒性分析 中心复合设计射线
下载PDF
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联苯双酯脂质体处方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志鹏 朱家壁 +2 位作者 陈洪轩 肖衍宇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I0007,共4页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处方预测性良好,可以快速准确的优化DDB脂质体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脂质体 中心复合设计
下载PDF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在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明欣 任安峰 +2 位作者 杜华太 王树伦 孙国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降低;高耐磨炭黑对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具有补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 吸水树脂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向阳 张红 +2 位作者 杨小松 刘祖雄 陈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因子对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比较。结果 HPMC K4M和HPMC100LV的用量各占片剂质量的20.0%和10.0%时,所得缓释片各时间点释放度符合标准;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因子f2分别为70.87,74.19,59.68,69.25。结论 HPMC K4M和HPMC 100LV以一定比例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非洛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缓释片 羟丙甲基纤维素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下载PDF
复合中心对称设计法制备喜树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 被引量:2
13
作者 栾立标 朱家壁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4-506,共3页
采用复合中心对称设计法优化喜树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处方和工艺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比 1∶ 1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胆固醇用量比 1∶ 0 .6 ,水合搅拌速度 80 0 r/ min,水合温度 5 5°C,5 0 m g药... 采用复合中心对称设计法优化喜树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处方和工艺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比 1∶ 1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胆固醇用量比 1∶ 0 .6 ,水合搅拌速度 80 0 r/ min,水合温度 5 5°C,5 0 m g药物的分散介质体积 5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中心对称设计 喜树碱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 试剂 胆固醇 药物传递系统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多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5-661,698,共8页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采用Malvern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混悬液的粒径分布和Pd I,扫描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并比较了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理化性质和溶出度。结果制备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粒径d(0. 1)、d(0. 5)、d(0. 9)分别为0. 39、1. 63、3. 94μm;Pd I为0. 206;扫描电镜下显示泊沙康唑粒径均一;自制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与原研制剂的p H、粒径分布、黏度等理化性质相似,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分别为87、71、71、81。结论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得到与原研制剂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相似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高压均质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原文传递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叠鞘石斛石斛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强 夏厚林 +3 位作者 郭帅 贾芳 黄萍 张廷模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叠鞘石斛中石斛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石斛酚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石斛酚提...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叠鞘石斛中石斛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石斛酚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石斛酚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50%~61%,料液比1∶19~1∶22,超声提取时间16~21min,工艺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1.8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优化叠鞘石斛石斛酚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 效应面 叠鞘石斛 石斛酚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魏酸哌嗪缓释片处方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颖 王悦 +2 位作者 邹梅娟 薛晓柏 程刚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9年第4期242-250,共9页
目的制备阿魏酸哌嗪缓释片。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骨架材料制备阿魏酸哌嗪缓释片,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 目的制备阿魏酸哌嗪缓释片。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骨架材料制备阿魏酸哌嗪缓释片,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HPMC K15M及CMC-Na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当HPMC K15M与CMC-Na各占片质量分数的20.5%和18.6%时所得缓释片各时间点累计释放率接近合格标准,即25%(2h)、60%(6h)、90%(12h)。结论HPMC K15M与CMC-Na以一定比例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水溶性药物的前期突释,优化处方制备的阿魏酸哌嗪缓释片体外累积释放度符合要求,拟合方程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缓释片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 阿魏酸哌嗪 羟丙甲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下载PDF
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优化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处方
17
作者 叶田田 王淑君 +2 位作者 杨伯阳 刘洪兵 刘小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5-780,共6页
目的通过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制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方法分别以药脂质量比(md∶ml)、磷脂质量分数(w)、Tween80质量浓度(ρ)为实验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wEE)、粒径(Y2∶d)为效应,利用中心复合效... 目的通过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制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方法分别以药脂质量比(md∶ml)、磷脂质量分数(w)、Tween80质量浓度(ρ)为实验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wEE)、粒径(Y2∶d)为效应,利用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SN-38前体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结果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8.43%,粒径为239.00 nm,与模型预测值相比偏差均小于10%。结论使用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可以很好的优化SN-38前体脂质体的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脂质体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
原文传递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半枝莲多糖提取工艺
18
作者 何凤兰 谭梅英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半枝莲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试验,以加水倍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半枝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半枝莲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试验,以加水倍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半枝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回归方程P<0.01,回归系数r2=0.9743,失拟项P>0.05,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34.47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68 h,提取温度98.02℃。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多糖 中心复合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丁桂贴膏处方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媛媛 王奕博 +4 位作者 蔡梦如 黄平情 尹兴斌 曲昌海 倪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1-1616,共6页
目的:制备性状良好的丁桂凝胶贴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膜残留性为评价指标,对丁桂贴膏基质配比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基质配比为NP-700∶Al(OH)3∶酒石酸∶甘... 目的:制备性状良好的丁桂凝胶贴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膜残留性为评价指标,对丁桂贴膏基质配比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基质配比为NP-700∶Al(OH)3∶酒石酸∶甘油=1∶0.046∶0.080∶4.5,含水量为35%,含药量为7%。结论:优选得到的贴膏黏性适中,追随性好,剥离皮肤时无痛感,无残留,膏体性状均匀,无渗布及泛油情况,制备工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贴膏 响应面 中心复合设计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昔洛韦胃漂浮片处方
20
作者 韩锐 邹梅娟 +1 位作者 王慧颖 程刚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优化研制阿昔洛韦胃漂浮片的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阿昔洛韦胃漂浮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对阿昔洛韦胃漂浮片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以HPMCK4M和PEOWSRN-205为亲水凝胶骨架、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制备了12h... 目的优化研制阿昔洛韦胃漂浮片的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阿昔洛韦胃漂浮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对阿昔洛韦胃漂浮片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以HPMCK4M和PEOWSRN-205为亲水凝胶骨架、十六醇为助漂剂、碳酸氢钠为产气剂,制备了12h缓释胃漂浮片。该制剂在胃酸中能立即起漂,阿昔洛韦的释放量2h约为30%(w),6h约为60%(w),12h释放量大于90%(w)。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阿昔洛韦胃漂浮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阿昔洛韦 胃漂浮片 HPMCK4M PEOWSRN-205 中心复合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