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经济实质分析——基于新产权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晓俊 曾华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2,共6页
运用新产权理论,结合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特点,对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经济实质作了具体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参与的换股吸收合并,其经济实质是企业集团对其所控制资源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主并企业(... 运用新产权理论,结合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特点,对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经济实质作了具体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参与的换股吸收合并,其经济实质是企业集团对其所控制资源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主并企业(被并企业大股东)与被并企业非控股股东(主要是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进行的是产权的交易,而不是权益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中心签约人 关系性合约联结 产权 权益结合
下载PDF
乡镇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
2
作者 顾建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7-21,共5页
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新和腾飞,创新的前提是充分、正确地认识,现有乡镇企业制度的弊端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乡镇企业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一文,运用“内部人控制”理论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营运机制、经济效益进行了细致... 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新和腾飞,创新的前提是充分、正确地认识,现有乡镇企业制度的弊端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乡镇企业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一文,运用“内部人控制”理论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营运机制、经济效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乡镇企业“内部人控制”制度,既是当初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地是现今乡镇企业效率不高、产权不明及各种腐败现象的体制性根源。提出了改革现有乡镇企业制度结构的思路是①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②稳妥的治理结构改革。并对这两种思路进行了现实的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内部人控制” 治理结构改革 社区政府 经理人员 投资主体 投资基金 中心签约人 出资者 企业控制权
下载PDF
剩余索取权属于谁?
3
作者 田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19-21,共3页
文章对理论界剩余索取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论,在对“企业家”、“中心签约人”等范畴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只有货币资本所有者即资本家才是剩余索取权的最终拥有者,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上的一系列假象进行了初步清理。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中心签约人 资本所有者 资本家 剩余价值 马克思
下载PDF
何谓企业家
4
作者 刘伟 李风竖 《中国集体经济》 1999年第1期40-40,共1页
第一,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由他决定生产什么,用奈特的话说,其首要功能是决定干什么和怎样去干.具体来说,各方的签约都是以他为轴心和前提的,没有企业家将不会有什么企业.
关键词 企业家 剩余索取权 制度安排 当事人 公司制企业 剩余控制权 中心签约人 人力资本 法人治理 企业契约
下载PDF
谈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
5
作者 戴森隆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7,共7页
按照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变迁,而在这一制度变迁中,初始路径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惯性作用.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吸取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及东欧、苏... 按照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变迁,而在这一制度变迁中,初始路径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惯性作用.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吸取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及东欧、苏联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的教训,选择正确的路径,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中心签约人 企业家 国有企业 制度安排 融资结构 信息不对称 剩余收入
下载PDF
大学的本质及其合约安排:一个现代企业理论的范式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文全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98,共20页
本文将市场条件下人类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归纳为自给自足、师生直接交易与大学教育3种,并且追问"师生直接交易就能够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为什么还需要大学",从而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到大学的本质、大学与学生、教师、校长和行政... 本文将市场条件下人类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归纳为自给自足、师生直接交易与大学教育3种,并且追问"师生直接交易就能够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为什么还需要大学",从而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到大学的本质、大学与学生、教师、校长和行政人员的合约安排及其在非营利体制下变化的分析,获得了如下认识:一是作为一个中心签约人,在纯粹的市场条件下大学本质上是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契约组织;二是大学与学生签订的是一种有关知识交易的不完全市场合约,合约的履行要求大学对学生拥有剩余控制权;三是大学与教师这种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的是要素市场合约,终身教职制度是教师间接分享大学剩余收益的制度安排,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是大学与教师在新形势下对合约条款的一种动态调整;四是大学通过要素市场合约将校长和行政人员内部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内部的管理成本,由于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工作性质与教师存在差异,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克服在非营利条件下主要是通过非剩余激励的制度组合来实现;五是大学在节约交易成本的同时,其内部的管理成本也随之上升,当二者在边际上相等时,学校的规模既定,因此大学对师生直接交易的替代不是无限的,受知识特性、交易成本和规模约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他多种组织化教育形式可以与大学并存。本文的研究突破了以公共教育体制为先验基础、视大学为既定存在和天然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从大学外部来研究大学并且特别注重大学功能与理念的研究传统,深入到大学内部不同主体的行为互动去研究大学产生的经济缘由及其内部的多种合约安排,证明市场条件下"大学的本质问题"是理解其他体制下大学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所获得的认识对于澄清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些模糊认识,寻找我国大学体制改革应当尊重的行为逻辑,设计大学内部的具体合约安排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的研究同时也为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跨组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本质 交易成本 中心签约人 合约安排 企业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