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与滤泡辅助T细胞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霂 潘梦璐 +1 位作者 郑美娟 帅宗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与滤泡辅助T细胞(Tfh)间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5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占CD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与滤泡辅助T细胞(Tfh)间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5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占CD4^(+)T细胞分数(Tfh%)、表达ICOS的Tfh占CD4^(+)T细胞分数(ICOS+Tfh%)及Tfh表达ICOS的平均强度(MF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MPO-ANCA、NET及IL-23水平,收集每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病情活动度(BVAS-V3)。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O-AAV组外周血Tfh%、ICOS+Tfh%、Tfh的MFI、NET及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7±3.9)%vs(20.7±5.3)%,P<0.001;(1.9±1.0)%vs(0.8±0.4)%,P<0.001;(59.5±10.3)vs(48.7±6.4)(MFI),P<0.001;(0.6±0.2)vs(0.2±0.1)(吸光度),P<0.001;(0.7535±0.2019)vs(0.2375±0.0870)(pg/L),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MPO-ANCA水平分别与Tfh%及Tfh的MFI呈正相关(分别为r=0.737,P<0.001;r=0.628,P<0.001),但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O-ANCA仅与Tfh%相关(P<0.001)。IL-23分别与Tfh%、Tfh的MFI及NE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475,P=0.004;r=0.359,P=0.034;r=0.806,P<0.001)。虽然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Tfh%分别与外周血中NET及IL-23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4,P<0.001;r=0.480,P=0.004),但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fh%仅与NET水平呈正相关(P<0.001),即NET是影响Tfh%的独立因素。同时,结果显示NET与肾损害间存在相关性(r=0.390,P=0.021)。结论NET可能通过激活髓样树突状细胞提升Tfh%,以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MPO-ANCA参与MPO-AAV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性粒细胞胞质 抗过氧化物酶抗体 血管炎 滤泡辅助T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IL-23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发 刘胜超 +3 位作者 王金帅 赵德萍 雷霞 崔云甫 《腹部外科》 2022年第6期427-429,440,共4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双鸭山双矿医院普外科手术的胃癌病人21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1名为对照,检测外周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双鸭山双矿医院普外科手术的胃癌病人21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1名为对照,检测外周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DNA复合体(MPO-DN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含量;采用胃癌术后病人血浆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检测NETs含量;在DNA酶-1干预下反向验证NETs对术后TA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及胃癌病人术前比较,胃癌病人术后外周血中D-二聚体及TAT明显升高,NETs生成明显增加(P<0.01);术后病人血浆可刺激正常人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P<0.01),DNA酶-1可通过分解NETs,抑制胃癌术后TAT水平(P<0.01)。结论NETs生成增加可能为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高凝状态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琴 高敏雁 +1 位作者 丁雪茹 周欣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支架内...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相关因素及血液学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的比例,术前狭窄程度,hs-CRP、NETs、血糖及TC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指标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狭窄程度(OR=1.213,95%CI:1.016~1.448)、高hs-CRP水平(OR=1.352,95%CI:1.047~1.748)、高NETs水平(OR=109.032,95%CI:11.693~1016.661)、高TC水平(OR=3.635,95%CI:1.048~12.612)及高血糖水平(OR=1.607,95%CI:0.987~2.304)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吸烟(OR=0.146,95%CI:0.027~0.797)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示NETs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55,显著高于Hs-CRP、TC、吸烟、狭窄程度及血糖(Z=3.186,3.201,4.831,2.702,2.017;均P<0.05),其诊断的最佳截点为>1.38,此时其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68.0%。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NETs水平能有效对患者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预测
下载PDF
溶酶体膜蛋白-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莎 张莹 +9 位作者 施维维 尹世伟 李芙蓉 王莉 邹丽云 倪兵 谢京 高雪静 吴玉章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8-971,共4页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2抗体(LAMP-2-antibody)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NETosis)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在系统性小血管炎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2抗体(LAMP-2-antibody)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NETosis)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在系统性小血管炎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抗LAMP-2抗体刺激中性粒细胞,以及通过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甲苯基碘(DPI)阻断活性氧簇的产生,电镜、免疫荧光观测胞外捕网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检测自身抗原LAMP-2、PR3、MPO的表达。结果 LAMP-2抗体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形成,自身抗原MPO、PR3及LAMP-2包含在NETs内,抑制NADPH氧化酶的活性可以阻断NETs形成。结论 LAMP-2抗体可能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异常死亡,释放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自身免疫反应等来维持血管炎的恶性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溶酶体膜蛋白-2抗体 中性粒细胞形成 NADPH氧化酶 系统性小血管炎
原文传递
分子伴侣性自噬参与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 被引量:9
5
作者 黄鑫 高雪静 +5 位作者 王渊 张莹 唐莎 邹丽云 王莉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性自噬在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中性粒细胞,直接离体或LAMP-2抗体刺激健...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性自噬在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中性粒细胞,直接离体或LAMP-2抗体刺激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自噬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放线菌酮(CHX)进行干预,免疫荧光观测NETs的形成,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子伴侣自噬相关蛋白LAMP-2A、Hsc7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中性粒细胞组相比,AAV患者中性粒细胞LAMP-2A表达增加(P=0.002 3);LAMP-2抗体可诱导中性粒细胞LAMP-2A、Hsc7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CHX能明显降低LAMP-2抗体引起的LAMP-2A、Hsc70蛋白表达(P<0.000 1);与3-MA组相比,CHX组能明显减少LAMP-2抗体诱导的NETs形成(P<0.000 1)。结论 LAMP-2抗体可诱导人中性粒细胞分子伴侣性自噬增强及NETs形成,放线菌酮可抑制此过程,提示分子伴侣性自噬可能参与了NET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中性粒细胞 血管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血小板和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张轩 李虹萱 +1 位作者 吴清云 邹小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16-820,共5页
血小板除了在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外,还会参与炎症的发生和肿瘤的进展等病理生理过程。肿瘤微环境中促凝血因子的异常表达或暴露可诱导血小板活化,进而导致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由于肿瘤诱导的血小板活化,癌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 血小板除了在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外,还会参与炎症的发生和肿瘤的进展等病理生理过程。肿瘤微环境中促凝血因子的异常表达或暴露可诱导血小板活化,进而导致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由于肿瘤诱导的血小板活化,癌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而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的形成可能是导致癌症相关血栓形成的新因素。细胞核或线粒体来源的DNA外显化之后,与组蛋白和颗粒蛋白酶[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过氧化物酶(MPO)]结合形成NETs。NETs有助于中性粒细胞捕获和杀死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本文将重点介绍在感染和无菌条件下,我们目前对血小板作为NETs形成调节因子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栓形成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ET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7
作者 高然 刘晨雨 +1 位作者 邓超华 胡维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NETs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作为自身抗原的来源、激活补体...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NETs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作为自身抗原的来源、激活补体系统或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等,其中,NETs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ETs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CD4^(+)T细胞的联系,以及通过影响NETs水平和干预NET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CD4^(+)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ANCA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正五聚素蛋白3
8
作者 谢京 唐莎 +7 位作者 张莹 尹仕伟 高雪静 施维维 王莉 邹丽云 吴玉章 张静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1-886,共6页
目的:研究正五聚素蛋白3(PTX3)在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释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PTX3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和AAV患者外周静脉... 目的:研究正五聚素蛋白3(PTX3)在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释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PTX3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和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通过健康人血清、AAV患者血清、TNF-α和溶酶体膜蛋白2(LAMP-2)抗体分别刺激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PTX3水平,免疫荧光观察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可溶性识别受体PTX3的表达。结果:LAMP-2抗体及AAV患者血清均能促进中性粒细胞PTX3的释放。与正常中性粒细胞对照组相比,LAMP-2抗体刺激组中性粒细胞上清PTX3水平明显升高(P<0.01);AAV患者血清刺激组中性粒细胞中PTX3表达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用健康人血清刺激的对照组(P<0.01),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PTX3由中性粒细胞通过NETs形成释放。结论:PTX3可由ANCA诱导的NETs释放至胞外,参与血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素蛋白3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下载PDF
琼脂糖明胶皮下埋植法富集、分离具有自发NETs倾向的小鼠中性粒细胞
9
作者 王卫黎 蔡娟 +8 位作者 谢丽娇 王渊 黄鑫 高雪静 唐莎 张莹 王莉 邹丽云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中性粒细胞富集、分离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的免疫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制备2%琼脂糖0.2%明胶块,埋植于健康6-8周龄C57雌性小鼠皮下富集中性粒细胞,96 h后取出明胶块置于PBS中进行... 目的建立小鼠中性粒细胞富集、分离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的免疫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制备2%琼脂糖0.2%明胶块,埋植于健康6-8周龄C57雌性小鼠皮下富集中性粒细胞,96 h后取出明胶块置于PBS中进行游离释放,收集细胞。荧光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Gr-1及CD11b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结果不同表面积的明胶能够分离出106-107数量级细胞,具有中性粒细胞典型的分叶核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分析鉴定为Gr-1+CD11b+的中性粒细胞,纯度可达95.7%,并观察到典型NETs形成,其数量随分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通过皮下埋植琼脂糖明胶成功富集、分离大量高纯度且具有自发NETs倾向小鼠中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细胞分离 天然免疫 琼脂糖明胶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魏 邵加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常可于短时间内自行缓解,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直至无法自行缓解,并伴发痛风石的形成,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可以激...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常可于短时间内自行缓解,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直至无法自行缓解,并伴发痛风石的形成,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同时聚集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缓解痛风急性期炎性反应,并且可与尿酸盐结晶紧密结合,参与痛风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
原文传递
硫化氢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立媛 赵雪颖 +1 位作者 钟鑫 王育文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_(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_(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和RAF1的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途径,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呼吸爆发,降低自噬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等。文章就硫化氢类药物及其衍生制品的研发和应用、NET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中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纪宏 林果 +3 位作者 尹宇航 赵浩南 刘壮 祁兴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65-1070,共6页
肝硬化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PVT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PV... 肝硬化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PVT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PV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NETs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加速血栓形成,同时增强血栓稳定性,增加溶栓治疗难度。此外,干扰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和NETs形成,可能对PVT产生双重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中性粒细胞及NETs在肝硬化PVT形成中的机制,包括其对凝血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及纤维蛋白网络动态调控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如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降解、抗炎及抗凝治疗的联合应用等抑制NETs形成的潜在治疗策略。结合现有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NETs及中性粒细胞活性的个体化治疗思路,为优化肝硬化PVT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门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IRL-1表达及其调控NETs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岚 袁佳仪 +3 位作者 司玉莹 陈念贞 宗明 范列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SIRL-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SIRL-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SIRL-1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析SIRL-1单克隆抗体(SIRL-1 mAb)自发形成NETs的影响。结果:RA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少于OA滑膜组织(P=0.04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SIRL-1表达明显降低(P=0.0298,P=0.0067),但两组人群嗜酸性粒细胞SIRL-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7);RA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更易自发形成NETs(P=0.0002);与未使用SIRL-1 mAb组相比,SIRL-1 mAb处理的RA患者形成NETs水平明显降低(P=0.0368),SIRL-1 mAb处理的HC形成NET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0)。结论:RA患者滑膜组织和外周血髓系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SIRL-1表达降低、自发形成NETs增多,SIRL-1 mA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A患者外周血NETs形成,提示中性粒细胞上SIRL-1表达可能与NETs形成相关,调控SIRL-1信号有望在RA生物靶向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 SIRL-1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双硫仑在炎症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秋洋 陈小中 +3 位作者 戴晨 余秀燕 沈燕 林治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双硫仑作为FDA批准的戒酒药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双硫仑主要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Gasdermin D蛋白膜孔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的形成及释放、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激活等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炎性相关疾病。此外,双硫仑与其他... 双硫仑作为FDA批准的戒酒药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双硫仑主要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Gasdermin D蛋白膜孔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的形成及释放、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激活等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炎性相关疾病。此外,双硫仑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提升其抗炎作用。现对双硫仑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双硫仑作为抗炎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炎症反应 NLRP3炎症小体 Gasdermin D蛋白 中性粒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