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立华 陈伟立 +3 位作者 朱钰钰 林晓敏 罗招云 林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12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非活动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12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非活动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检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尿红细胞、尿白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活动组、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实验室指标。结果120例SLE患者中,IIF-ANCA阳性51例(42.50%),荧光模型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例(1.67%)和不典型pANCA阳性49例(40.83%),胞浆型ANCA(cANCA)和不典型cANCA未检出;化学发光法抗MPO抗体阳性2例(1.67%),抗PR3抗体未检出。活动组患者检出pANCA阳性2例(3.33%)和不典型pANCA阳性38例(63.33%),有1例p ANCA和1例不典型p ANCA患者分别检测抗MPO抗体,抗MPO抗体阳性2例(3.33%)。非活动组患者检出不典型pANCA阳性11例(18.33%)。正常对照组ANCA未检出。三组ANCA检测结果比较,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及正常对照组,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关节炎、脱发、黏膜溃疡、胸膜炎、发热占比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5 g/24 h占比47.06%、皮疹占比41.18%、心包炎占比19.61%高于ANCA阴性组的15.94%、23.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的IgG、A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ESR、dsDNA水平高于ANCA阴性组,C3、C4、WBC、PLT水平低于ANC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CA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皮疹、心包炎和肾脏损害有关,临床应重视SLE患者的ANC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化学发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不典型pANCA
下载PDF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预测研究
2
作者 刘淑娴 丁雪丽 +2 位作者 张淏 王曰媛 武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033-2040,共8页
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阳性对应用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 VDZ)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长期治疗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阳性对应用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 VDZ)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长期治疗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VDZ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共55例,根据p-ANC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于用药52 ± 8周时进行疗效评价,主要包括临床有效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好转率及内镜愈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继发性失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5例UC患者,其中p-ANCA阴性组患者33 (60%)例,阳性组患者22 (40%)例;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临床缓解率(50.00% vs 21.21%)更高,其余临床有效率、内镜好转率和内镜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9 (16.36%)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阴性组患者7 (21.21%)例,阳性组患者2 (9.09%)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 (32.7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p-ANCA阴性组12 (36.36%)例,阳性组患者6 (27.27%)例,两组患者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ANCA阳性组的患者在52 ± 8周时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提示p-ANCA对VDZ长期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组继发性失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似。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p-ANCA) positivity in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dolizumab (VDZ). 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C who received VDZ treatment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4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NCA test results.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52 ± 8 weeks, mainly including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endoscopic improvement rate, and endoscopic healing r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ary drug non-respons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 total of 55 UC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33 (60%) patients in the p-ANCA negative group and 22 (40%)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group, the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of the positive group was higher (50.00% vs 21.2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other clinical effective rates, endoscopic improvement rates and endoscopic mucosal healing rates (P > 0.05);during treatment, 9 (16.36%) patients had secondary unresponsiveness, 7 (21.21%) patients in the negative group and 2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 (9.09%) case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18 (32.73%)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12 (36.36%) patients in the p-ANCA negative group and 6 (27.27%) patients in the positive group. For exampl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p-ANCA positive group at 52 ± 8 week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suggesting that p-ANCA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VDZ;The rates of secondary non respons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oughly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维得利珠单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补体C5a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苏勤雁 李燕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79-283,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5a及其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5a及其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补体C5a在AA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补体抑制疗法在AAV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 补体C5A 补体抑制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双阳性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胡建娥 邓元俊 +2 位作者 杜梨果 蔡宏涛 李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362-1364,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肾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均能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现报告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双阳性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特征,旨在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肾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均能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现报告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双阳性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同类疾病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肾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宋萧怡 许程洁 +1 位作者 张航烽 王甲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将其分为非活动组(n=750)和活动组(n=27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常规实验室检查、细胞因子和肾脏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活动组患者具有肾、肺、皮肤、关节炎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 <0.05)。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NCA检测,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 p-ANCA)是最主要的核型,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显著相关(P <0.05)。对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有反应的患者有25例,所有患者对蛋白酶3(proteinase 3, PR3)均无反应;此外,两组之间的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p-ANCA+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显著升高、抗dsDNA抗体滴度及SLEDAI评分明显增加;相反,白蛋白、C3和C4水平显著降低(P <0.05)。同时,p-ANCA与IL-6水平明显相关,且IL-6水平随SLEDAI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p-ANCA阳性的患者更易于发生狼疮性肾炎,但与肾脏病理无关。结论 在SLE患者中,p-ANCA的出现表明了更严重的疾病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介素6 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
6
作者 张玉琴 童海玲 +3 位作者 侯晨 杨海晖 张卫茹 杨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总结2017年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AA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中老年男... 目的探讨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总结2017年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AA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中老年男性,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麻木、疼痛、无力。除神经系统受累外,部分患者伴有上呼吸道、肺部、肾脏、眼睛、耳、皮肤及全身关节受累,EMG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5例患者pANCA、MPO阳性,1例患者cANCA、PR3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AA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A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 周围神经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若兰 陈怿鹏 +1 位作者 高鹏丽 邢广群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 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水平。比较AAV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AAV患者、非活动、活动和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降解半乳糖胺(GalN_de)水平对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AAV组受试者血清降解岩藻糖(Fuc_de)、GalN_de、降解葡萄糖(Glc_de)、降解甘露糖(Man_de)、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A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GPA患者(P<0.05)。MPO-ANCA阳性AAV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PR3-ANCA阳性AAV患者(P<0.05)。非活动、活动及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GalN_d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度活动患者高于非活动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V患者血清Fuc_de与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呈负相关,Glc_de、Man_de及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N_de水平预测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 0.695~0.982,P=0.009),最佳截断值为0.204 mmol/L,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9.4%。结论 AAV患者血清糖萼降解后的单糖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疾病活动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糖萼 降解单糖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从1例鼻窦炎的诊治认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8
作者 刘雪峰 杨智玲 +2 位作者 何佳怡 何健 马世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早期以难治性鼻窦炎症状为主的AAV诊疗过程,以其对临床起到借鉴作用。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反复发热3d于2022年6月7日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AAV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鼻腔黏膜坏死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9
作者 郑韦桦 黄文彦 康郁林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444-450,共7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组织学病变的系统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AAV病变常累及肾脏,引起ANCA相关性肾炎(AAGN)。儿童AAV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但肾脏较易受累,且...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组织学病变的系统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AAV病变常累及肾脏,引起ANCA相关性肾炎(AAGN)。儿童AAV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但肾脏较易受累,且进展快,约半数患儿就诊时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AAGN对改善儿童AAV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AAGN诊治的指南多基于于成人患者的研究数据,关于儿童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儿童AAGN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0
作者 邱方 李丽 刘向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已被确定是ANCA最重要的两种靶抗原,其检测方法从最初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发展到目前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PR3-ANCA主要识别4个由PR3糖基化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已被确定是ANCA最重要的两种靶抗原,其检测方法从最初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发展到目前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PR3-ANCA主要识别4个由PR3糖基化修饰的不连续构象表位。而MPO-ANCA主要识别位于MPO重链的3个构象表位和多个基于二级结构的线性表位。目前PR3-和MPO-ANCA的检测方法存在靶抗原自身抗原性改变和抗原表位遮蔽等问题,导致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缺陷。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在PR3抗原C末端和MPO抗原羧基端生物素定点标记的抗原,有助改善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蛋白酶3 髓过氧化物酶 抗原表位
下载PDF
广西人群mTOR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关系
11
作者 苏珊 薛超 邱承高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索广西人群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系。方法纳入2005—2022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AAV的住院门诊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AAV... 目的探索广西人群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系。方法纳入2005—2022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AAV的住院门诊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AAV组),另选择同期2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高通量测序法,对选定的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两组的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AV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结合AAV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rs484585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女性亚群,在共显性模型[OR(95%CI):0.11(0.01~0.86),P=0.005]和隐性模型[OR(95%CI):0.09(0.01~0.75),P=0.003]中,TT基因型与AAV易感性表现出强关联性,为AAV发病的保护因素。对于汉族亚群,在隐性模型[OR(95%CI):0.29(0.08~1.05),P=0.038]中,TT基因型与AAV易感性同样存在关联。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与rs4845856位点SNP各基因型存在关联(P<0.05)。AAV组中rs4845856位点SNP各基因型与病理分型无关联(P>0.05)。结论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SNP可能与广西人群AAV的遗传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女性亚群重要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自噬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广西
下载PDF
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
12
作者 蒋满凤 张四芳 +1 位作者 陈颖 彭利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在多科室医护共同诊疗、悉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骶尾部4期压力性损伤伤口创面较之前明显好转缩小,最终转归出院。后续随访患者骶尾部压力性损伤伤口经创面修复及积极换药后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下载PDF
从伏邪角度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13
作者 张玉娇 马秀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2期90-93,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因病机特征与伏邪致病特点密切相关,正虚邪实是此病之关键,扶正祛邪须贯穿于此病治疗的各个时期。从伏邪角度论治此病,临床应用颇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伏邪 扶正祛邪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媛媛 郝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3-148,共6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AAV补体与凝血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从发病机制出发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本综述总结AAV发病机制中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性血管炎 补体 凝血 纤溶系统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
15
作者 李婛 杨仕林 +2 位作者 占茂芳 韩翔 陈淑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1,64,共3页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行走不能2个月”于2021年3月1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0年10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肥厚性硬脑膜炎 肥厚性硬脊膜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硬脑膜 神经内科 HSP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分析
16
作者 朱芝娴 史恒芳 +1 位作者 邓亚静 李思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02-0205,共4页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ANCA检测的患者85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荧光核型,免疫印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ANCA检测的患者85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荧光核型,免疫印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855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共581例,阳性率6.79%。女性患者阳性率(8.26%)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34,P<0.05)。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20,P<0.05)。ANCA阳性患者中主要临床病变特征为炎症性肠炎(23.75%)、肾脏病变(18.93%)和肺部病变(16.0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病和间质性肺炎患者ANC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8.05%、20.57%和9.63%。结论 ANCA检测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炎症性肠炎,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病变,间质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病变的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蛋白酶3抗体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临床疾病分布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春莹 张婷 许颖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ANCA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ANCA阳性患者247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06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141例,患者60岁以上ANCA阳性率均有所增高(P<0.05)。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占比最高,达143例(57.89%),除常见的呼吸系统(17.41%)及肾脏(21.86%)受累外,有15例患者(6.07%)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其他疾病以pANCA阳性为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等疾病中均有分布。pANCA阳性SLE患者中81.82%ANA荧光结果表现为高滴度,多数伴有dsDNA抗体和ssa-A/Ro52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ANCA阳性患者以中老年居多,ANCA是临床AAV患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出现CNS受累的表现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AAV以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多出现pANCA阳性,这对SLE患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下载PDF
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过敏性紫癜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1 位作者 许飏 熊霞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的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gA-pANCA阳性有38例,IgG-pANCA无1例阳性,对照组中IgA-pANCA和IgG-pANCA均为阴性。结论 :经检测31.67%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接近,IgA-pANCA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IgG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过敏性紫癜 表达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一例
19
作者 张静波 崔京京 +3 位作者 杨莹 胡月 刘欣 郭亚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99-499,共1页
病人,女,63岁。因突发胸背腹部持续性疼痛伴胸闷发憋2天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丹参滴丸症状未缓解于2018年10月30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0℃,呼吸23次/分,脉搏83次/分,血压158/94 mm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3×1... 病人,女,63岁。因突发胸背腹部持续性疼痛伴胸闷发憋2天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丹参滴丸症状未缓解于2018年10月30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0℃,呼吸23次/分,脉搏83次/分,血压158/94 mm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3×10^9/L↑,红细胞计数3.61×10^12/L↓,血红蛋白105 g/L↓,其余正常,血沉26 mm/h↑,同型半胱氨酸17.00 umol/L↑,尿素9.85 nmol/L↑,肌酐86.25 umol/L↑,C反应蛋白111 mg/L↑,D-二聚体1.73 mg/L↑,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凝血4项、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主动脉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核型与靶抗原不符的特殊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美娥 胡朝军 +6 位作者 李萍 邓垂文 吴子燕 曾小峰 张奉春 李永哲 张蜀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将pANCA合并MPO阳性、cANCA合并PR3阳性以外ANCA荧光模型以及靶抗原同时有阳性的其他特殊情况定义为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NCA合并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44.20±17.25)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占56.8%,ANCA相关性血管炎占15.2%,其中诊断为UC与非UC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pANCA合并MPO、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58.20±14.05)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最多,占48.3%。cANCA合并MPO阳性患者组中,年龄(56.06±20.39)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占61.8%,间质性肺炎以及甲状腺亢进各占8.8%。结论pANCA、PR3阳性可作为UC的敏感性指标,pANCA、MPO、PR3阳性及cANCA、MPO阳性也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3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