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扬子台地北缘灯影组白云岩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翟永红 郭成贤 +3 位作者 郭建华 李建明 胡明毅 唐子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6-42,共7页
研究区白云岩成因类型可划分出准同生白云石化、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压溶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本文详细研了各成因类型的白云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重点探讨了埋藏白云石化Mg2+来源及其搬运机理。认... 研究区白云岩成因类型可划分出准同生白云石化、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压溶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本文详细研了各成因类型的白云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重点探讨了埋藏白云石化Mg2+来源及其搬运机理。认为埋藏白云石化Mg2+来自粒间残留古海水,迁移机制与地下异常高压孔隙流体的驱动和襄樊-广济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有关。五类白云岩中以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的岩石类型储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因 白云石化 震旦纪 中扬子台地
下载PDF
中扬子台地北缘灯影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序列及成岩模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翟永红 郭成贤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52,共8页
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溶解、硅化、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详细研究了每种成岩作用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孔隙形成、演化的影响。把研究区成岩环境划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 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溶解、硅化、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详细研究了每种成岩作用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孔隙形成、演化的影响。把研究区成岩环境划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和晚期表生成岩环境五大类.总结了每种成岩环境的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δ18O和δC及微量元素Na+、Sr2+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深水斜坡相粉-细晶白云岩和台地浅滩相颗粒白云岩的成岩演化序列与孔隙演化,最后概括出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模式 中扬子台地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
3
作者 肖传桃 朱忠德 +1 位作者 胡明毅 李相明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对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生态相域,即:Batostoma-Calathium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Sinorthis群落内陆棚生态相域、Cameroceras群落... 通过对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生态相域,即:Batostoma-Calathium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Sinorthis群落内陆棚生态相域、Cameroceras群落中一外陆棚生态相域、Endoceras群落深水斜坡生态相域、Tatragraptus群落盆地边缘生态相域、Didymograptus群落深水盆地生态相域。根据生态相域的组合特征,建立了4个生态相区和1个生态相体系。生态地层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道保湾期的生态特征、古生物地理和古构造及沉积古地理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相 早奥陶纪 中扬子台地 生态地层 生物群落
下载PDF
事件地层单位的理论及实践——以中扬子台地震旦—寒武纪界线事件集群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传桃 刘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6,共7页
根据事件地层学的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事件地层单位,由小到大大致上为事件面、事件层、事件带、事件组合和事件集群,并界定了各事件地层单位的含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该套事件地层理论应用于中扬子台地震旦—寒武系界线事... 根据事件地层学的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事件地层单位,由小到大大致上为事件面、事件层、事件带、事件组合和事件集群,并界定了各事件地层单位的含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该套事件地层理论应用于中扬子台地震旦—寒武系界线事件地层的研究,并划分出2个事件面即生物灭绝事件面和海泛事件面,1个事件层即粘土事件层,4个事件带即海平面下降事件带、浊流事件带以及海平面上升事件带和缺氧事件带,3个事件组合即海平面下降—浊流事件组合、外星撞击—生物灭绝事件组合和海平面上升—缺氧事件组合,共同构成了1个事件集群即震旦—寒武系界线事件集群。事件地层含油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平面上升—缺氧事件组合是有利的烃源岩,海平面下降—浊流事件组合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地层单位 震旦-寒武系界线事件集群 中扬子台地
原文传递
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地区Caughnawaga熔岩组(恰祖群)中奥陶纪早期小…
5
作者 Part.,BR 朱忠德 《国外油气科技》 1994年第2期37-39,49,共4页
关键词 奥陶纪 生物礁 中扬子台地
下载PDF
湘北九溪、沅古坪下奥陶统等深岩类型、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7
6
作者 罗顺社 吕奇奇 +2 位作者 席明利 何幼斌 向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5,共11页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开展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详细描述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形成等深岩的环流的特征及不同类型等深岩的形成环境进...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开展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详细描述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形成等深岩的环流的特征及不同类型等深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索。根据其岩性特征,研究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发育有灰泥等深岩、粉屑等深岩、砂屑等深岩、砾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5种等深岩相,在垂向上主要发育由单一灰泥等深岩叠置组成的层序、灰泥等深岩与生物屑等深岩组成的层序和灰泥等深岩与砂屑等深岩组成的层序3种不完整等深岩层序和少量的完整等深岩层序。为了研究该等深流沉积形成时的古环境,分别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等深岩与原地沉积进行系统采样做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工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等深岩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于0.18‰~2.31‰,氧同位素δ18O值的范围为-10.93‰^-9.54‰,盐度指数Z值介于122.91~127.14,温度T值为16.98~24.81℃。与原地沉积相比,研究区等深岩的δ13C值、Z值、T值均较高,且随着等深岩的粒度增大,其δ13C值、Z值、T值均逐渐增高。这表明等深流沉积环境与原地沉积完全不同,等深岩主要形成于高盐度的较深水环境中,且盐度、水温越高,越有助于高能等深流沉积物砂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的形成。等深岩层序的形成周期均表现为古盐度、古水温、海平面先增大后减小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等深岩 盘家咀组 下奥陶统 中扬子台地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成藏条件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文志刚 杨申谷 +1 位作者 李建明 郭建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从烃源岩、储层、盖层(保存条件)及圈闭等因素入手,探讨了桑植-石门复向斜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的油气成藏特征。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较好的储集条件,在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岩性圈闭形成在三叠系以前的古生代地... 从烃源岩、储层、盖层(保存条件)及圈闭等因素入手,探讨了桑植-石门复向斜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的油气成藏特征。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较好的储集条件,在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岩性圈闭形成在三叠系以前的古生代地层中,而构造圈闭则受燕山运动影响。结合生烃史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来看,研究区东北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油气成藏 中扬子台地 古生代 湘西
下载PDF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beneath the Yunnan region 被引量:7
8
作者 ZHA XiaoHui LEI JianSh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A total of 1939 receiver func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732 teleseismic events (M〉5.0) recorded at 21 broadband portable seis- mic stations on the Tengchong, Baoshan and Simao blocks and Yangtze platform. These stati... A total of 1939 receiver func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732 teleseismic events (M〉5.0) recorded at 21 broadband portable seis- mic stations on the Tengchong, Baoshan and Simao blocks and Yangtze platform. These stations were installed by the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during 2010 and 2011. Using the H-x stacking and searching method, crustal thickness and velocity ratio beneath the stations ar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in- ferred from the velocity ratio clearly vary, and they illustrate block features in deep structures. Except for the Tengchong block crustal thickness increases from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same block and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different blocks. In the Yangtze platform, Poisson's ratio and crustal thickness show a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 to north, possibly indicating that crustal thickening is caused mainly by lower crustal variations. In contrast, Poisson's ratio has no sig- nificant change within the Baoshan and Simao blocks. Such differences demonstrate that the Jinshajiang-Red River fault is a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The H-κ results inferred from three portable stations on the Tengchong block show high Poisson's ratios, but they vary clearly with back-azimuth,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strong anisotropy in the crustal medium beneath the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ble seismic observations receiver function crustal thickness Poisson's ratio Yunnan reg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