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砂岩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胡瑞忠 刘玉平 李朝阳 何明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7-552,共6页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 ,通过分析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对兰坪盆地中新生界砂岩的常量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的分析 ,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属被动大陆...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 ,通过分析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对兰坪盆地中新生界砂岩的常量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的分析 ,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属被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 ,结合岩相古地理资料认为在中生代以前 ,盆地东侧可能主要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而西侧则可能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 ,这与区域地质资料相吻合。沉积物源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 ,以长英质岩石为主 ,并有少量安山质岩石和古老沉积物的混入 ,故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属典型的大陆型盆地。从而为正确认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盆山转换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物源属性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 沉积学
下载PDF
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志宏 周飞 +4 位作者 吴相梅 孙晓猛 赵呈祥 梅梅 黄超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5-1344,共10页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NWW—SEE向挤压作用,形成NE—NNE向的逆冲推覆构造与挤压坳陷型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在渐新世—中新世受到近NS向挤压作用,不仅使白垩纪形成的NE—NNE向构造和盆地受到叠加改造,而且形成了与NS向挤压作用相伴产生的挤压坳陷型盆地,构成了广泛发育的近EW向展布的隆起和挤压坳陷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佳木斯隆起在中新生代的隆起作用主要是晚白垩世、渐新世—中新世2次逆冲作用叠加的结果。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上述3个阶段的盆山耦合机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中新生代盆地 盆山耦合 佳木斯隆起 变形时间 构造
下载PDF
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杰 聂逢君 +2 位作者 侯树仁 陈路路 王俊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7-112,119,共7页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水硅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菱钙铀矿和铀钍矿,以及铀的碳酸盐,主要与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共生,以及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形式赋存于砂岩中,铀矿物的沉淀、富集与砂岩地层中pH值和Eh值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赋存状态
下载PDF
东北北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与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成润 董晓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松辽盆地及其东西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大盆地构造旋回,包括两次成盆期和两次反转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的起伏、莫霍面的埋深以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的差异,导致了3个盆地群的时空演... 松辽盆地及其东西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大盆地构造旋回,包括两次成盆期和两次反转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的起伏、莫霍面的埋深以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的差异,导致了3个盆地群的时空演化及其盆地结构特征的规律性变化。研究表明,浅层次盆地类型、断陷样式、反转构造组合以及盆地构造演化规律等明显地受深部岩石圈结构的控制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岩石圈结构 有效弹性厚度 构造层序 构造反转
下载PDF
中新生代盆地深部地质流体及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双幸 宫晓峰 张铁岭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21-328,共8页
随着在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坎茹甘、莫英库姆、托尔特库杜克等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成矿溶液(热流体)来自深源的地质证据后,伴随着中新生代盆地后期次造山作用的活化改造,深源热流体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文... 随着在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坎茹甘、莫英库姆、托尔特库杜克等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成矿溶液(热流体)来自深源的地质证据后,伴随着中新生代盆地后期次造山作用的活化改造,深源热流体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文章简述了中新生代盆地地质流体的来源与性质,归纳了盆地流体的3种类型和运移方式,总结了盆地深源热流体铀成矿的主要特征,并就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可能存在的深部地质流体及铀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勘查工作中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实现找矿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深源热流体 铀成矿作用 找矿新思路
下载PDF
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在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飞 赵维俊 +2 位作者 贾立国 赵震宇 郑春颖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开展的非地震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工作,利用综合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基本圈定了巴林左盆地范围、盆地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了解了不同电性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推断了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表明,... 通过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开展的非地震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工作,利用综合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基本圈定了巴林左盆地范围、盆地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了解了不同电性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推断了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表明,应用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在火山岩覆盖区调查潜在沉积盆地分布、构造格架是可行的.高精度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在油气地质调查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 油气地质调查 松辽外围 中新生代盆地 巴林左盆地
下载PDF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临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3,共4页
针对鲁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盆地内的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序列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组合,新生代古近纪沉积序列则以湖相为主,河流... 针对鲁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盆地内的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序列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组合,新生代古近纪沉积序列则以湖相为主,河流相为辅。中生代沉积序列形成于低角度拆离断层的上盘,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下盘,具有轴向和径向水流特征;新生代沉积序列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上盘,以轴向水流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伸展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拆离型盆地和裂谷型盆地的特征完全一致。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结构,现今的盆岭相间格局可能发生于侏罗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充填序列 盆地类型 鲁西隆起
下载PDF
中国大陆岩石圈与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热体制 被引量:7
8
作者 范小林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30-334,共5页
运用横贯中国大陆主要造山带与盆地的6条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地学大断面,结合岩石学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新生代以来岩石圈壳幔结构组成、岩石圈尺度大地构造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盆地在岩石圈尺度构造-热体制方面的差异特征,认... 运用横贯中国大陆主要造山带与盆地的6条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地学大断面,结合岩石学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新生代以来岩石圈壳幔结构组成、岩石圈尺度大地构造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盆地在岩石圈尺度构造-热体制方面的差异特征,认为:塔里木、准葛尔、四川盆地成因的构造-热体制为大陆深俯冲;柴达木、酒泉盆地成因构造-热体制为:早期岩石圈减薄诱发走滑拉分和晚期构造挤压反转;临汾、银川新生代盆地对应岩石圈热胀-拉伸;松辽盆地以岩石圈压扭性热胀与地幔热收缩为特色;渤海湾盆地则以岩石圈地I幔减薄与增厚波动为特征。这样一种区域性岩石圈尺度的伸展、压缩或压缩兼剪切的构造面貌,与中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体制下的岩石圈深部物质运动有关,为当今中国大陆地区近地壳浅部不同类型盆地生成的构造-热体制差异研究,提供岩石圈尺度的深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体制 中新生代盆地 岩石圈 国大陆
下载PDF
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确定依据
9
作者 王建强 薛林福 孙晶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盆地类型是油气远景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不同类型盆地的叠加关系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盆动力体系的不同.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是经历强烈构造改造残留的叠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基底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成盆期的盆地类型不同.按... 盆地类型是油气远景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不同类型盆地的叠加关系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盆动力体系的不同.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是经历强烈构造改造残留的叠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基底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成盆期的盆地类型不同.按照盆地的成因分类主要发育裂谷(断陷)、拉分、前陆(挤压)和拗陷4种盆地类型,及前陆\断陷、断陷\拗陷、陆缘裂谷\断陷\挤压\拉分3种叠加形式.提出了按照构造层约束的4个成盆期演化.通过对盆地演化、古地理环境、构造运动等资料分析,确定了4期盆地演化的盆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探区外围 中新生代盆地 盆地类型 叠加关系 成盆期演化
下载PDF
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铜矿化特征与热水沸腾成因
10
作者 肖荣阁 陈卉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35-37,共3页
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点甚多,它们主要产于中侏罗统沉积岩中,并伴有锑、汞及石膏等矿化,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成矿带。这类矿床的成因。目前有两种意见: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和多源热液矿床。笔者认为应属热水沸腾成因。
关键词 铜矿化 兰坪 侏罗统 层控矿床 铜矿床 矿化带 热液矿床 中新生代盆地 成矿带 石英脉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跃东 《上海地质》 2010年第B11期145-148,共4页
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根据构造演化、盆地成因和性质、沉积特征、成盆时的应力状态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特点划分出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 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根据构造演化、盆地成因和性质、沉积特征、成盆时的应力状态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特点划分出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四种类型,提出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中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早中侏罗世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喷发-沉积盆地、早白垩世中期—古近纪裂陷盆地和新近纪的坳陷盆地共5个阶段的新观点,统一了对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对深化盆地性质认识、正确评估盆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大别造山带 东南缘 盆地类型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驱动力 被引量:16
12
作者 程银行 张天福 +9 位作者 曾威 胡鹏 刘行 杨君 曲凯 王少轶 程先钰 奥琮 金若时 苗培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0-606,共17页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存在大规模的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现象,富集的驱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众所周知,砂岩型铀具有水成性、动态性、易聚散性等特征,非常活跃,这些特征决定了任何一次构造隆升对其超常富集和早期矿床的重置都起关键...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存在大规模的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现象,富集的驱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众所周知,砂岩型铀具有水成性、动态性、易聚散性等特征,非常活跃,这些特征决定了任何一次构造隆升对其超常富集和早期矿床的重置都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新生代构造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新生代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时空构造特征及其与沿线盆地铀富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①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古新世开始碰撞,中新世经历快速隆升,形成现今巨型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改造影响了沿线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砂岩型铀富集的大陆斜坡带,沿着北西西构造线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所围限的准噶尔、伊犁、塔里木、吐哈、柴达木、银额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大规模铀的超常富集现象。②太平洋板块在渐新世‒中新世低角度北西西向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造成大兴安岭‒太行山等系列山脉的快速隆升和沿线盆地内部褶皱逆冲断裂构造的形成,在海拉尔、二连、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铀富集现象。③北方系列盆地砂岩型铀储层的时代无论是中生代还是新生代,铀成矿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渐新世‒中新世,尤其是中新世以来有集中大爆发的趋势。因此,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时空关系与渐新世‒中新世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陆陆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沿线盆山末次构造隆升的时空格局高度吻合,即为砂岩型铀超常富集提供了驱动力。根据这一新认识,从构造驱动力的角度,可以将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特提斯化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机理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超常富集 驱动力 渐新世‒新世 末次隆升
下载PDF
电磁法物探在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产铀性评价中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会波 宋振涛 +2 位作者 李新站 王均 王生云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41-448,共8页
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铀矿类型,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典型产铀盆地进行探测,在划分盆地结构、查明铀成矿地质环境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且可有效缩短找矿周期。文章选取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加格斯泰地区为... 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铀矿类型,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典型产铀盆地进行探测,在划分盆地结构、查明铀成矿地质环境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且可有效缩短找矿周期。文章选取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加格斯泰地区为试验区,在两条地质情况已知剖面上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1)AMT与CSAMT对断裂构造和砂体均有明显的反映,所展示的盆地电性结构基本一致,清晰刻画了地质体面貌及相互关系,均可投入生产应用。(2)AMT与CSAMT在细节表现上又有所不同,AMT由于频点数量多、偶极距短,因此分辨率较高,能识别较小的地质体,但是具有低阻屏蔽效应;CSAMT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数据,对盆地内砂体、断裂构造等地质要素探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AMT CSAMT 方法试验 伊犁盆地
下载PDF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地下热水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倪金 冯丽杰 +1 位作者 闫宝强 田林浩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1期57-61,19,共6页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地层中赋有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田分布广,热储层位稳定,地温温度高,其所在地层岩性有较好的富水性能,地热能储存量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查开发前景.盆地深部地热预测可划分4个地段:(1)基底翘起热储浅埋地段;(2)断...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地层中赋有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田分布广,热储层位稳定,地温温度高,其所在地层岩性有较好的富水性能,地热能储存量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查开发前景.盆地深部地热预测可划分4个地段:(1)基底翘起热储浅埋地段;(2)断块凸起热储深埋地段;(3)盆地中心热储超深埋地段;(4)冷水干扰低—中温过渡地段.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地热资源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煤炭资源已近枯竭,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时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地热资源已显现出了它的蓬勃生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节省大量宝贵的煤炭、油气等不可再生的有机化学资源,这对今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资源效益.地热资源是一种环保型资源,它的开发利用无疑在解决资源问题的同时也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地下热水 富集 辽宁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被引量:44
15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4 位作者 官大勇 张文军 冷军 毛治国 袁晓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8,共8页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走滑运动 新生代盆地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成矿流体运移规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杂砾岩中,其北矿段后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南矿段可见岩浆热液蚀变作用后的褪色化及叠加成矿作用。为了研究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在岩石中的运移规律,分别对上述两个矿区以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和岩浆作用为主的代表性岩石测定了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乌拉根矿区岩(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比萨热克矿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小;乌拉根铅锌矿区和萨热克铜矿区北矿段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小于下盘围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萨热克铜矿区南矿段经历了岩浆热液蚀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未受岩浆作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且辉绿岩脉下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上盘。同时通过岩(矿)石组构分析,上述岩(矿)石在成岩和成矿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均与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作用密切相关。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层控型矿床中,当成矿流体沿切层断裂上升后会优先选择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岩层进行渗滤、扩散、充填和交代作用。岩石中的砾石砾径越大,砾石间隙越大;岩石的硬度越大,其在后期构造变形中越容易形成构造裂隙,对成矿越有利,这也是造成萨热克铜矿北矿带中的金属硫化物颗粒明显大于乌拉根铅锌矿中金属硫化物的重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成矿作用越强,岩石受其影响在成岩成矿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会变小,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间接反映成矿过程中成矿作用的强弱,为寻找富矿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沉积盆地 孔隙度和渗透率 盆地构造变形 成矿流体 西南天山
下载PDF
川、鄂、苏中新生代盆地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小林 陆国新 蒋洪堪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3,共11页
本文利用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扬子板块内部四川、江汉、苏北三个中新生代盆地的深部地质构造,指出这三个盆地深部壳幔岩石圈结构和构造特征与“东西锋线”作用有关,且决定了现今的盆地构造展布状况。
关键词 壳幔结构 东西锋线 中新生代盆地
下载PDF
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宁宁 樊欣欣 单玄龙 《甘肃科技》 2019年第17期35-38,18,共5页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断裂带、佳-伊断裂带与敦-密断裂带控制着断裂带内及两侧的中生代沉积建造与岩浆岩分布,并对区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断裂带、佳-伊断裂带与敦-密断裂带控制着断裂带内及两侧的中生代沉积建造与岩浆岩分布,并对区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群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盆地基底改造阶段(T-J_2~1)、佳伊和敦密控盆断裂形成阶段(J_2~2-J_3)、白垩系断陷盆地形成阶段(J_3末-K1)、抬升剥蚀阶段(K_2)、走滑裂陷及新生代盆地形成阶段(E)和玄武岩喷发及抬升剥蚀阶段(N-Q)6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系统研究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成盆过程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也为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中新生代盆地 断裂带 演化模式
下载PDF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深层地热地质条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波 宋建伟 《地下水》 201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深层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理想的地层岩性决定了其深层地热资源的成生。综合各盆地的地热地质条件,考虑深大断裂的发育及影响地段,以及热储层的岩性,同时兼顾所处的地理位置,最后圈定五大盆地中十... 辽宁省中、新生代盆地深层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理想的地层岩性决定了其深层地热资源的成生。综合各盆地的地热地质条件,考虑深大断裂的发育及影响地段,以及热储层的岩性,同时兼顾所处的地理位置,最后圈定五大盆地中十个地段为勘察的有利地段,为地热井施工井位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地热 资源 勘查开发
下载PDF
山东省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20
作者 薛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山东省境内发育有中新生代盆地38处,盆地边缘侵入岩发育,出露广泛,同时,化探资料显示盆地边缘的隆起区古老的变质岩系及花岗岩系中铀及伴生元素异常明显。自2014年起,为了寻找砂岩型铀矿床,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滕县盆地开展了铀矿地质调查... 山东省境内发育有中新生代盆地38处,盆地边缘侵入岩发育,出露广泛,同时,化探资料显示盆地边缘的隆起区古老的变质岩系及花岗岩系中铀及伴生元素异常明显。自2014年起,为了寻找砂岩型铀矿床,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滕县盆地开展了铀矿地质调查与选区,在铀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投入了钻探工作量。在对盆地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中新生代盆地铀矿成矿的有利层位和远景区、段,为该区寻找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中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