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陆面模式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耦合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娟 王业桂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9-657,共9页
将复杂陆面模式(CLM3)耦合到中期数值预报模式YHMPT106中,替换原来的简单3层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表明,较为复杂的陆面过程模式CLM3与中期预报业务模式YHMPT106的耦合是成功的,耦合模式可稳定运行,其预报效果也好。这个试验亦... 将复杂陆面模式(CLM3)耦合到中期数值预报模式YHMPT106中,替换原来的简单3层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表明,较为复杂的陆面过程模式CLM3与中期预报业务模式YHMPT106的耦合是成功的,耦合模式可稳定运行,其预报效果也好。这个试验亦为将来气候预测模式中使用精细的大气环流模式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耦合
下载PDF
T63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谱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皇甫雪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8-21,共4页
简要地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并且,给出了业务7天预报初步结果,其有效预报达5—6天。
关键词 天气预报 中期数值预报 模式
下载PDF
土壤水力参数对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影响
3
作者 王素霞 赵文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8,共14页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银河全球大气谱模式YHGSM(Yin He Global Spectral Model)的陆面模块,引入了VG(van Genuchten)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并探讨了模型水力参数的两种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离线模拟以及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力参数所需要的土壤类型数据来源于全球土壤数据集GSDE(Global Soil Dataset for Earth System Models)。离线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冻土和有机土壤的模拟偏差较大外,YHGSM的陆面模块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能力较好,模拟精度与ERA5土壤湿度再分析产品的精度近似;土壤水力参数的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模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和局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粗质地和中等质地土壤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更强。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结果来看,土壤水力参数通过改变土壤湿度模拟,不仅对近地层温、湿度的短期预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预报系统积分6天后的大尺度环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而言,优化土壤水力参数,提高土壤湿度模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数值预报系统而言,正确模拟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能要比土壤湿度模拟值大小的准确与否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参数 全球土壤数据集 土壤湿度 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 被引量:4
4
作者 管晓祥 金君良 +3 位作者 刘悦 罗志勇 杨炳良 陈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3,共8页
研究耦合天气预报模式的径流预报对提高预报预见期及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溪池潭水库流域为例,通过尺度转换和气象要素联结实现GEM和GFS两种数值天气模式与新安江模型的单向耦合,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以及中期径流预报。日径流过... 研究耦合天气预报模式的径流预报对提高预报预见期及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溪池潭水库流域为例,通过尺度转换和气象要素联结实现GEM和GFS两种数值天气模式与新安江模型的单向耦合,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以及中期径流预报。日径流过程和次洪过程模拟结果发现耦合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能够较好地预估一段时间内的径流总量,而对洪峰以及洪水过程预报能力稍有不足。预报误差来源有水文模型误差和降水预报误差两种,且降水预报的误差在水文模型中会有放大的效应,这增加了中期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中期径流预报 新安江模型 金溪流域
下载PDF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8
5
作者 陈德辉 薛纪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33,共11页
20 0 4年是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提出 10 0周年 ,同时也是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化应用 5 0周年。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 ,数值天气预报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最近 10多年来 ,大气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 ,高速度、大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网... 20 0 4年是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提出 10 0周年 ,同时也是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化应用 5 0周年。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 ,数值天气预报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最近 10多年来 ,大气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 ,高速度、大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 ,更加快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步伐。文中从模式动力框架、物理过程参数化、模式程序软件等方面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当前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发展的特点有 :(1)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各国的全球和区域模式水平和垂直分辨率都有明显提高 ,且模式物理过程也同步进行改进 ;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已进入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阶段 ;(2 )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都正在致力于研发各自的新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非静力 (多尺度 )一体化模式或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部分国家的新一代天气 气候一体化数值模式已业务运行 ;(3)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正在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 ,云物理过程、陆面过程和湍流过程、考虑坡度 -坡向因子的辐射过程等在模式中的参数化方案 ,以及模式垂直坐标的选择越来越受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模式 数值预报模式 参数化方案 业务化 云物理过程 大气科学 模式 巨型计算机 并行计算
下载PDF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其发 张立凤 张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 谱模式, 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 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 谱模式24 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随机数, 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 MCF) 和落后平均...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 谱模式, 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 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 谱模式24 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随机数, 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 MCF) 和落后平均预报(LAF) 两种方法作集合预报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各成员预报的等权平均或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明显优于单一的控制预报; 不等权平均与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结果相比较, 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优势较明显; 在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中, 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又比全球性不等权平均的预报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试验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5分布式并行计算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小谦 张卫民 宋君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59,67,共5页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是进行中尺度天气预报的有效手段。中尺度模式MM5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中尺度预报模式之一。数值天气预报的巨大计算量和实效性要求必须通过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来实现。分析了MM5串行算法的特点,研究了其并行算法...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是进行中尺度天气预报的有效手段。中尺度模式MM5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中尺度预报模式之一。数值天气预报的巨大计算量和实效性要求必须通过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来实现。分析了MM5串行算法的特点,研究了其并行算法的实现,讨论了算法的一些改进,给出了MM5模式在分布式并行巨型计算机上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 MM5模式 分布式并行计算
下载PDF
WRF模式在南京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鹏 常兰 +2 位作者 李鹏 徐强君 张成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利用最新版本的WRFV3.1进行了南京地区的高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对预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很好的预报出了温度、相对湿度及风场的逐日变化特征。0~24 h预报的平均温度和实况基本一致,预报的击中率为0.73;预报的平均... 利用最新版本的WRFV3.1进行了南京地区的高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对预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很好的预报出了温度、相对湿度及风场的逐日变化特征。0~24 h预报的平均温度和实况基本一致,预报的击中率为0.73;预报的平均相对湿度较实况偏高了0.3%,击中率为0.74;模式预报的风场跟实况较为吻合,对风速增大、减小的趋势预报非常准确。另外,模式对层云降水预报较好,能很好的把握了降水的强度及空间变化,但对积云强降水预报,结果不理想,降水范围、强度均偏小,持续时间偏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降水 WRF模式
下载PDF
自忆谱模式制作中期天气预报的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曹鸿兴 谷湘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5-466,共12页
基于大气自忆性观点 ,引进记忆函数 ,可构造一个差分 -积分方程 ;称之为自忆性方程 ;给出了此方程的球谐表达式及其离散计算公式 .以 T42 L9谱模式为动力核 ,建立了一个全球自忆 T42谱模式 (SMT42 ) .用实际资料进行了逐日至 1 5天积分... 基于大气自忆性观点 ,引进记忆函数 ,可构造一个差分 -积分方程 ;称之为自忆性方程 ;给出了此方程的球谐表达式及其离散计算公式 .以 T42 L9谱模式为动力核 ,建立了一个全球自忆 T42谱模式 (SMT42 ) .用实际资料进行了逐日至 1 5天积分试验计算 ,表明对于 50 0 h Pa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SMT42比 T42的均方根误差小得多 ,同时 SMT42对距平相关系数也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天气预报 数值模式 大气自忆性原理
下载PDF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误差订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国荣 沙文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7,共7页
本文利用一个全球谱模式(T63L9)和1994年4个时段个例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探讨了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误差订正方法。个例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定常误差订正和时空平滑误差订正方法,误差订正效果显著,可考虑在业务系统中采用。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误差订正 中期预报
下载PDF
面向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加权等积并行数据划分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风顺 宋君强 +3 位作者 张理论 张卫民 任开军 朱小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5-803,共9页
极区计算对全球数值预报模式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模式动力框架中的极区处理和极区并行数据划分带来的并行负载不平衡问题.其中后者是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性能瓶颈,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加权等积的球面数据划分... 极区计算对全球数值预报模式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模式动力框架中的极区处理和极区并行数据划分带来的并行负载不平衡问题.其中后者是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性能瓶颈,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加权等积的球面数据划分算法.该算法以球带数目和权函数为参数,将南北两极分别划分到单独的子区域,形成极点通区,使从极点到赤道方向每个纬度对应的子区域数目逐渐增多,灵活地实现球面网格的高质量划分.从理论上分析该算法的划分质量后,以基于球谐谱的浅水波模式PSTSWM为实验平台,验证了提出的划分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划分性能以及可扩展性.结合我国自主设计的GRAPES全球模式,展望了该算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模式 数值天气预报 并行计算 极区处理 球面划分 加权等积
下载PDF
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金才 龚西平 赵文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4年第11期71-74,共4页
本文首先给出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的控制方程;接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计算的复杂性和数据整体相关性,给出了基于二维数据剖分方法的并行算法,并从负载平衡、减少通信延迟以及Cache与I/O优化三个方面给出了并行实现策略。
关键词 模式 并行实现 通信延迟 并行计算 I/O 并行算法 负载平衡 数值天气预报 全球 剖分
下载PDF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泽椿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中期天气预报的研究要形成日常的业务,不仅仅是气象问题,也包括相当多的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本文概括地描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过程中的研究与工程建设成果以及运行状况、效果检验等。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 业务系统
下载PDF
谱模式中截断方式对月长期天气预报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朝林 郑庆林 宋青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 1 992 - 0 4- 0 1 T1 2 ( GMT)北京国家气象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 ,通过对比分析 CCM1 ( R1 5 L7)和 CCM1 ( T2 1 L7)模式的月数值预报结果 ,研究了谱模式在不同截断方式下 ,水平分辨率及网格结构分布对月长期数值预报的影响... 以 1 992 - 0 4- 0 1 T1 2 ( GMT)北京国家气象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 ,通过对比分析 CCM1 ( R1 5 L7)和 CCM1 ( T2 1 L7)模式的月数值预报结果 ,研究了谱模式在不同截断方式下 ,水平分辨率及网格结构分布对月长期数值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 :虽然以上两模式具有相同的垂直结构 ,以及相近的高斯网格格点数和计算量 ,但由于 R1 5 L7较 T2 1 L7有更为合理的水平分辨率分布 ,具有由高纬长方形 (长轴为南北向 )经中纬正方形到低纬长方形 (长轴为东西向 )的合理经向变网格分布 ,与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在经向上的分布特点相近 ,使 R1 5 L7比 T2 1 L7有更好的月数值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水平分辨率 数值天气预报 长期预报
下载PDF
模式初值敏感性对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
15
作者 牛嫣静 车玉章 +1 位作者 彭新东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准定常外源强迫条件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采用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初值,利用CAM3.0模式,对1982-2011年1月准定常短波辐射强迫情况下30个天气个例的15天预报结果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准定常外源强迫条件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采用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初值,利用CAM3.0模式,对1982-2011年1月准定常短波辐射强迫情况下30个天气个例的15天预报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预报结果对初值的依赖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模式确定性预报试验中,在10天内预报技巧显著,初值影响随预报时间延长而降低,10天以上仍有一定预报技巧。初值对15天以内的数值天气预报都有一定的影响,优良初值可提高预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值天气预报 初值敏感性 CAM3.0模式 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的高性能计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之雁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到本世纪末,集合预报、四维变分同化、Kalman滤波、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等技术将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约是CRAYC90/16的10—20倍。并行向量机的发展余地已不大,大规模并行计算机... 到本世纪末,集合预报、四维变分同化、Kalman滤波、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等技术将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约是CRAYC90/16的10—20倍。并行向量机的发展余地已不大,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依然是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主流。对称多处理结点是大规模并行计算结点机的发展方向。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主要使用Fortran90和M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高性能计算 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
下载PDF
藉不可逆热力学理论改进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水平扩散参数化的一个尝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英 柳崇健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33-837,共5页
大气动力学控制方程组中引入的诸水平扩散项虽属模式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目前通用的四阶扩散算子的数学表示以及实际计算/模拟的效果看,无论线性或非线性的方案均不能恰当地反映扩散的物理实质,从而影响到预报和模拟精度,针对原... 大气动力学控制方程组中引入的诸水平扩散项虽属模式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目前通用的四阶扩散算子的数学表示以及实际计算/模拟的效果看,无论线性或非线性的方案均不能恰当地反映扩散的物理实质,从而影响到预报和模拟精度,针对原水平扩散方案中不符合物理耗散规律的部分进行修正,藉刻画多体系统不可逆过程演变方向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重新构造了一个改进的水平扩散方案以取代原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具有解析解的趋于定常流动的一维Burgers方程和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的飓风Andrew个例的计算,揭示了改进方案所取得的若干有意义的结果:对于Burgers方程,采用改进方案后获得了与解析解一致的数值解,而对于飓风Andrew(1992)则获得了与实际观测资料更加接近的地面最大风速和最小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动力学 数值天气预报 中尺度预报模式 水平扩散 不可逆算子 参数化 不可逆热力学理论
下载PDF
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简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皇甫雪官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文章全面而简要地介绍我国T63L16谱模式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还讨论了下一步如何进行研究改进。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 天气预报系统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5V3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 彭春华 《湖北气象》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中尺度 数值天气预报 预报模式 MM5V3
下载PDF
各种物理强迫激发的平均经圈环流特征及其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误差的贡献
20
作者 张绍晴 刘还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本文证明7种强迫作用激发经因环流的线性叠加性,分项考察了各种物理强迫激发经因环流的特征,通过考察一个数值模式的模式大气和实际大气各种物理强迫激发经圈环流的差异,分析了模式系统误差的成因,这种建立在动力背景之上的模式误... 本文证明7种强迫作用激发经因环流的线性叠加性,分项考察了各种物理强迫激发经因环流的特征,通过考察一个数值模式的模式大气和实际大气各种物理强迫激发经圈环流的差异,分析了模式系统误差的成因,这种建立在动力背景之上的模式误差分析方法,其物理意义明确,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强迫 经圈环流 模式系统误差 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