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对重症肺炎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
1
作者 曹爽 翟广健 +2 位作者 黄穹琼 王林 王磊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对重症肺炎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ICU期间是... 目的 探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对重症肺炎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ICU期间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132例和非谵妄组19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住ICU时的APACHEⅡ评分、S100β等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谵妄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70岁、脑卒中史、降钙素原、S100β、血钙、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及28 d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S100β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100β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AUC高于两个指标单独预测结果(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S100β升高是重症肺炎患者ICU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高效预测谵妄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谵妄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下载PDF
化瘀通络合剂对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彬 杨敏 +1 位作者 陈斯娜 杨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560-564,共5页
目的 探讨化瘀通络合剂对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eta, S100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收治的165例脑小血... 目的 探讨化瘀通络合剂对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eta, S100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收治的165例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络合剂治疗,共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善率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IL-8水平的变化,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7%(77/83)高于对照组80.49%(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改善率38.55%(32/83)优于对照组17.07%(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β、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1%与对照组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合剂对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具有积极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调节血清S100β、IL-8水平有关,且不增加用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合剂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可 车鹏 +3 位作者 汤道雄 赵磊 晏先樊 黄昶荃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4-137,21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预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4月至2019年07月期间急诊入院的190例高血压脑出...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预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4月至2019年07月期间急诊入院的1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统计患者入院后30天的病死率。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估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NSE含量呈正相关(r=0.16,P<0.05)。ROC曲线显示:S100β、NSE均可单独预测患者预后,而预测的准确性依次为:S100β>(S100β+NSE)=NSE。结论:S100β、NSE作为生物学指标可以预测患者预后,S100β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正常体检的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参考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含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正常体检的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参考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含量,对中枢神经特异蛋白与MMSE关系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含量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性痴呆的检测中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0%、65.5%;中枢神经特异蛋白与患者MMSE评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老年性痴呆 检测 MMSE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毅菁 黄勤 戴伟良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7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作为试验组;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2组患...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作为试验组;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含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含量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早期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翚缨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对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检测在鉴别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12~2014-02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按其疾病类型将其分为隐球菌脑膜炎组(11例)、结核性脑膜炎组... 目的探讨对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检测在鉴别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12~2014-02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按其疾病类型将其分为隐球菌脑膜炎组(11例)、结核性脑膜炎组(1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27例)。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S100β蛋白水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另外选择2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与其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隐球菌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三组患者的S100β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隐球菌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分别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的S100β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隐球菌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的S100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S100β水平会随病程而变化,对其检测有助于鉴别和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宝东 崔连旭 +2 位作者 陆大鸿 彭四维 李昊旻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前后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102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前后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102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13~15分),中度脑损伤组(9~12分)及重度脑损伤组(<9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在行钻孔引流术的术前和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分析不同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术后复发的指导意义。结果与轻度脑损伤患者比较,中度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重度脑损伤患者显著增高(P<0.01);CSDH患者术后7d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复发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组(P<0.05)。结论CSDH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反映其脑损伤程度,评估术后是否会复发,对于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受损或恢复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S-100Β蛋白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损伤 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对检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凌迎春 周月琴 +1 位作者 段迪 胡玲敏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对检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名同期、同年龄段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个组血液标本,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血清s100β蛋...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对检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名同期、同年龄段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个组血液标本,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2个组认知功能,并分析s100β蛋白与患者MMSE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为(82.07±11.5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9.16±2.23)pg/mL(P<0.05);s100β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灵敏度为71.35%,特异度为84.67%;观察组的MMSE评分[(15.93±4.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3.02)分](P<0.05);s100β蛋白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76,P<0.05]。结论 s100β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其血清水平越高者,痴呆程度往往越严重,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老年性痴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更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9
作者 裴艳莹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儿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SE患儿为例,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儿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SE患儿为例,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7 d,观察组患儿血清S-100β蛋白和NSE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SE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治疗有效率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测在小儿脑损伤临床意义的研究
10
作者 陈雪娟 李经猷 +1 位作者 郭悦华 劳志杰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0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在小儿脑损伤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7例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惊厥病因将热性惊厥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n=60);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纳入中枢... 目的探讨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在小儿脑损伤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7例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惊厥病因将热性惊厥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n=60);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纳入中枢神经感染组(n=21);出现癫痫症状的患儿纳入癫痫组(n=36),3组统称为观察组;将同期疑似中枢神经疾病但最终确诊为健康儿童30名作为健康人群对照组。应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各组血清中S100B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不同惊厥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S100B浓度(0.173±0.05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116±0.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1,P<0.05)。热性惊厥组S100B浓度(0.154±0.078)ng/mL明显低于中枢神经感染组患儿(0.196±0.043)ng/mL和癫痫组患儿(0.190±0.0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507,P<0.05);中枢神经感染组与癫痫组对比,两组患者S100B浓度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9,P>0.05)。结论血清S100B在中枢神经损伤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临床监测、评估此类患儿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检测水平 小儿脑损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孙永芳 黄玲玲 +1 位作者 盛天怡 韩梦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和山东省南山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和山东省南山医院收治的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液NSE和S100-β表达水平。溶栓后第90天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所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 以及NSE和S100-β表达水平, 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NSE和S100-β表达水平对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静脉溶栓后第90天, 对患者进行mRS评分, 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 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 其中预后良好组62.18%(97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37.82%(59例)(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 预后良好组在年龄、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美国国内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61.21±5.32)岁、(5.07±0.81) mmol/L、(13.36±3.35) mmol/L和(11.85±3.70) d比(66.75±5.03)岁、(5.92±1.86) mmol/L、(17.46±4.16) mmol/L和(19.21±5.76) d, t=18.125、15.237、11.163, P<0.05];预后良好组在性别(男/女)、甘油三酯、血压和脑卒中亚型上高于预后不良组[41/56、(3.31±1.07) mmol/L、入院收缩压(156.3±16.3) mmHg、入院舒张压(91.8±11.2) mmHg和小动脉闭塞型30例、心源性栓塞型1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例比32/27、(2.73±1.13) mmol/L、入院收缩压(151.7±13.5) mmHg、入院舒张压(90.5±10.6) mmHg和小动脉闭塞型20例、心源性栓塞型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2例, t=14.401、12.152、10.312、0.822, P>0.05]。两组患者NSE和S100-β表达水平比较, 溶栓前预后良好组在NSE、S100-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7.19±6.53)、(25.13±5.17) ng/ml比(2.15±0.08)、(1.79±0.09) ng/ml, t=14.315、11.217、8.534, P<0.05];溶栓第90天预后良好组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2.42±0.23)、(2.05±0.17) ng/ml比(8.69±0.74)、(9.25±0.58) ng/ml, t=7.431、4.652,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高NSE、S100-β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比值比(OR)=0.31、0.28, P<0.05], 溶栓前NIHSS评分>12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OR=2.58, P<0.05)。结论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进行早期预测, 有助于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神经特异烯醇化酶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5-羟色胺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鹏 李恒周 +5 位作者 范多娇 张雪纯 魏亚朋 魏孟宁 周海燕 曹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认知障碍分为A组(n=27...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认知障碍分为A组(n=27)与B组(n=53)。A组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B组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5-HT、s100-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5-HT与s100-β判断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结果B组患者血清5-HT、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5-HT、s100-β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0、-0.425,P<0.05)。联合检测血清5-HT、s100-β判断TBI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可信区间0.728~0.937,P<0.05),敏感度为0.887,特异度为0.841。结论血清5-HT、s100-β水平与TBI患者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测认知障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5-羟色胺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0
13
作者 冯清 吴龙 +5 位作者 艾宇航 邓松筠 艾美林 黄立 刘志勇 张丽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IL-6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最终确诊为脓毒症且资料齐全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IL-6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最终确诊为脓毒症且资料齐全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检测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天及第3天血NSE、S100β、IL-6水平。分析NSE、S100β、IL-6诊断SAE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9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AE者36例,脓毒症未合并脑病者23例,SAE者APACHEⅡ、SOFA、住ICU时间显著高于脓毒症未合并脑病者(P〈0.01)。两者的第1天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均增高,第3天均明显下降。SAE者第1天IL-6水平、第3天NSE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未合并脑病者。但S100β无论在第1天还是第3天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NSE水平为14.36 μg/L时,诊断SAE的敏感度为61.1%,特异度为73.9%;第3天S100β水平为0.14 μg/L时,诊断SAE的敏感度为61.1%,特异度为69.6%;第3天IL-6水平为91.305 mg/L时,诊断SAE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69.6%;第3天NSE+IL-6联合诊断SAE的AUCROC为0.774(95%CI 0.651~0.896)。结论脓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第3天NSE+IL-6联合检测更有利于SA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特异蛋白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建平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中枢神经系统特异蛋白及心肌酶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医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掷骰子法作为划分方法,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奥氮平治疗,观...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中枢神经系统特异蛋白及心肌酶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医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掷骰子法作为划分方法,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奥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阿立哌唑,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未用药前,患者的指标数据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S100β蛋白以及心肌酶指标值较观察组来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的优势比较明显,可有效缓解疾病的不良症状,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轻微,安全度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阿立哌唑 中枢神经系统特异蛋白 心肌酶
下载PDF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检测在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5
作者 冉英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0070-0072,共3页
分析新生儿脑损伤疾病诊断中采取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的检测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新生儿科接收的160例脑损伤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包括50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0例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 分析新生儿脑损伤疾病诊断中采取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的检测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新生儿科接收的160例脑损伤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包括50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0例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选择同期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为常规组,两组新生儿均接受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S100β蛋白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420.0ng/L,NSE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6.57μg/L;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95%CI均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与NSE能够作为脑损伤标志物,其诊断价值较高,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 在新生儿 脑损伤疾病 检测价值。
下载PDF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验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价值
16
作者 陆长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0067-0070,共4页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在采取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验时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正常或非老年痴呆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两组中表达比较、中枢神...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在采取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验时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正常或非老年痴呆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两组中表达比较、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含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量增高共计40例,正常范围10例;参照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量增高共计9例,正常范围41例。可见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检测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2.00%;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相应指标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相较于健康者而言,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验时,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检验 老年痴呆患者 MMSE
下载PDF
颅脑外伤术后血清S100β及脑脊液P38蛋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潇 孟令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97-100,109,共5页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脑脊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颅脑外伤75例,经手术治疗,检测血清S100β及脑脊液P38蛋白水...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脑脊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颅脑外伤75例,经手术治疗,检测血清S100β及脑脊液P38蛋白水平,并根据术后15 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组(≤26分)与非POCD组(>26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S100β、P38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评估S100β、P38蛋白对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75例颅脑外伤术后15 d发生POCD患者21例,未发生POCD患者54例,POCD发生率为28.00%。POCD组GCS评分低于非POCD组,颞叶受伤、合并高血压占比高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S100β水平高于非POCD组,P38蛋白水平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受伤部位、合并高血压、S100β、P38蛋白为POCD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分析显示,S100β、P38蛋白预测POCD的Cut-off值为1.094μg/L、0.323,AUC值为0.852、0.839,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42。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血清S100β及脑脊液P38蛋白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关系匪浅,是POCD的影响因素,亦是预测其发生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脑脊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菲 陈婷婷 +2 位作者 贺红侠 刘军武 胥磊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42-1345,1374,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咪定麻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甲苯磺...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咪定麻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和丙泊酚组(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血肿清除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各时点HR、SBP、DBP、C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各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最高;术后1周血清NSE、GFAP、S100β水平低于术前,但右美托咪定组最高(P<0.05);术后1个月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6个月进一步下降,但右美托咪定组最高(P<0.05);各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脑出血手术中均可维持麻醉效果,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脑出血 麻醉效果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渗盐水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胡旭威 李作士 刘国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2期3280-328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3%高渗盐水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水平的抑制作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本研究探讨3%高渗盐水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水平的抑制作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甘露醇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物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高渗生理盐水及右美托咪定进行强化治疗。在伤后12 h(T_(1))、24 h(T_(2))、48 h(T_(3))和72 h(T_(4))测定血清IL-6、TNF-α、NSE及S100B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刻的血清IL-6分别为(276.11±18.64)ng/L、(165.07±15.32)ng/L、(126.07±16.15)ng/L,TNF-α分别为(1.27±0.21)ng/L、(1.22±0.25)ng/L、(0.78±0.15)ng/L,NSE分别为(16.74±3.51)μg/L、(19.07±4.91)μg/L、(14.97±2.21)μg/L,S100B分别为(0.47±0.15)μg/L、(0.56±0.23)μg/L、(0.32±0.16)μg/L;对照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刻的血清IL-6分别为(315.23±19.54)ng/L、(199.05±16.16)ng/L、(141.02±17.98)ng/L,TNF-α分别为(1.47±0.25)ng/L、(1.45±0.22)ng/L、(0.91±0.19)ng/L,NSE分别为(20.17±3.21)μg/L、(24.17±5.61)μg/L、(17.06±2.98)μg/L,S100B分别为(0.67±0.28)μg/L、(0.87±0.32)μg/L、(0.47±0.13)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高渗盐水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渗盐水 右美托咪定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下载PDF
S-100β CysC和NF-κ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李鹤 李樱 李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n=28)。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00β、CysC和NF-κB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房颤、TOAST分型、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S-100β、CysC、NF-κB、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S-100β、CysC和NF-κB为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S-100β、CysC和NF-κB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02~0.923)、0.874(0.856~0.882)和0.789(0.771~0.796),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S-100β、CysC和NF-κB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H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胱抑素C 核因子ΚB 外周血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