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对皮质脊髓束损伤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淑楠 李思燃 +2 位作者 宋鹏辉 武晓昱 林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918-1923,共6页
目的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的神经内科患者,比较病理征及腱反射阳性组与阴性组CMCT值的差异,评估CMC... 目的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的神经内科患者,比较病理征及腱反射阳性组与阴性组CMCT值的差异,评估CMCT延长程度与皮质脊髓束损害体征的一致性,以及二者一致性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271例,年龄12~86(49±16)岁,其中男137例(50.55%),女134例(49.45%)。Hoffmann征阳性组[M(Q_(1),Q_(3))][9.52(8.54,10.99)ms比9.03(8.30,9.53)ms]、Babinski征阳性组[19.54(16.97,24.43)ms比16.85(15.63,18.55)ms]及腱反射阳性组[15.38(9.27,19.28)ms比10.49(8.79,16.60)ms]CMCT值均较阴性组长(均P<0.01)。在Babinski征阳性组中,78.01%(181/232)患者CMCT延长;而在Hoffmann征阳性组中,仅26.03%(19/73)患者CMCT延长,提示下肢CMCT延长与病理征阳性的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下肢CMCT延长率的升高,Babinski征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的一致性为75.65%(205/271)。结论下肢CMCT延长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CMCT延长率升高,提示皮质脊髓束受损的可靠性更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一致时,可以更准确协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运动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皮质脊髓束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急性加重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前后中枢运动传导缺陷的量化
2
作者 Humm A.M. Z'Graggen W.J. +2 位作者 Bühler R. K.M. Rsler 郭中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0-41,共2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IVMP)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RR-MS), secondary progressive (SP-MS), and 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PP-MS). Methods: Clin...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IVMP)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RR-MS), secondary progressive (SP-MS), and 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PP-MS). Methods: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follow up was undertaken in 24 RR-MS, eight SP-MS, and nine PP-MS patients receiving Solu-Medrol 500 mg/d over five days for exacerbations involving the motor system.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were used to measure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 and the 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TST) was applied to assess conduction deficits. The TST allows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 number of conducting central motor neurones, expressed by the TST amplitude ratio.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ST amplitude ratio in RR-MS (p < 0.001) and SP-MS patients (p < 0.02) at day 5, paralleling an increase in muscle force. TST amplitude ratio and muscle force remained stable at two months. In PP-MS, TST amplitude ratio and muscle force did not change. CMC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any of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s: In RR-MS and SP-MS, IVMP is followed by a prompt increase in conducting central motor neurones paralleled by improvement in muscle force, which most probably reflects partial resolution of central conduction block. The lack of similar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 ogical changes in PP-MS corroborates previous clinical reports on limited IVMP efficacy in this patient group and points to patho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underlying exacerbations in PP-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甲基泼尼松龙 多发性硬化症 治疗前后 患者 急性加重 神经生理学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孟祥民 赵宇阳 +2 位作者 杨传美 陈曦 李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低频刺激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高频刺激组及假rTMS组则在患侧M1区给予10Hz的rTMS治疗;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每周5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患侧上肢MAS量表,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1Hz组和10Hz组较前明显缩短且优于假r TMS组(P<0.05);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上肢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1Hz组和10Hz组与假rTMS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组患者患侧上肢MAS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影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翦凡 崔丽英 +3 位作者 刘明生 潘华 杜华 李本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5-349,393,共6页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受累患者8例和健康对照34例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MEP中枢性损害的判断标准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安静状态双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或易化状态至少一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CMCT侧间差增大为可疑异常。所有ALS患者均用改良的MRC评分判断双侧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肌力,Ellis反射评分评估UMN受累程度,Norris评分和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与MEP改变做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小指展肌易化状态、安静状态CMCT、胫前肌易化状态CMCT分别为7.12±2.25、8.69±1.38、13.11±2.06ms,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6.26±0.97、8.10±1.22、12.30±1.11ms)。ALS患者TMS-MEP中枢性损害的出现率为62.5%,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和MEP引不出,分别占52.5%(21/40)和40%(16/40),如将CMCT侧间差增大者计入,则总异常率提高到72.5%。单纯LMN受累患者未见MEP中枢性异常。按诊断级别分组后,临床确诊、拟诊、实验室辅助拟诊和可能的ALS的MEP中枢性损害出现率分别为88.9%、81.8%、69.2%和42.9%,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而无其他异常仅见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患者。CM-CT与相应靶肌肌力无关(p>0.05),与相应肢体的Elli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72~0.391,p<0.05),与Norris评分和ALSFRS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18~-0.426和-0.352~0.429,p<0.05)。结论:对于ALS的早期诊断,TMS-MEP的敏感性欠高,但对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MEP中枢性异常有助于UMN受累的确立。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可能发生于早期患者,有助于发现轻度或亚临床UMN病损。CMCT变化与UMN损害程度相一致,是UMN受累的客观评价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但其能否用于病情监测,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银杏 葛辉 +1 位作者 廖松洁 姚晓黎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20例ALS患者(ALS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运动诱发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20例ALS患者(ALS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性损害的判断标准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安静状态双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或易化状态至少一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CMCT侧间差增大为可疑异常。对两组患者的MEP中枢异常进行比较。结果:ALS患者小指展肌易化状态、安静状态CMCT、胫前肌易化状态CM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ALS患者TMS-MEP中枢性损害的出现率为60%,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和MEP引不出,分别占50%(10/20)和50%(10/20),如将CMCT侧间差增大者计入,则总异常率提高到75%。按诊断级别分组后,临床确诊、拟诊和可能的ALS患者的MEP中枢性损害出现率分别为87.5%、71.4%和60.0%,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而无其他异常,仅见于拟诊或可能的ALS患者。结论:对于拟诊或可能的ALS,MEP中枢性异常可以帮助确立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可能发生于早期患者,有助于发现轻度或亚临床上运动神经元病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
7
作者 陶晓琳 李红 +2 位作者 马将 史万英 赵青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2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手力量、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MEP、CMCT较训练前降低,观察组MEP[(14.57±1.25)ms]、CMCT[(8.29±1.03)ms]低于常规组[(15.86±1.32)ms、(8.96±1.06)ms](P<0.05);2组患者握力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握力[(22.42±2.38)kg]、MBI评分[(62.78±6.33)分]高于常规组[(20.15±2.24)kg及(60.17±6.21)分](均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强手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手力量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党宝齐 高凡 +2 位作者 袁媛 浦建能 张丽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5期975-979,98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开展康...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给予中医针灸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波幅、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自理能力(Self-care ability in daily life, ADL)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92%(47/49)优于对照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84%(45/49)优于对照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FMA上、下肢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EP波幅、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MEP、CMCT、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针灸 现代康复技术 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阴部神经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广友 郑崇达 +1 位作者 沈彦 王少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69例健康男性阴部皮层、阴部骶髓体感诱发电位(SEPs)。生殖皮层及生殖骶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以及骶髓反射时(SRL)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时感觉传导总时间为59.18±1.92ms;外周感觉传异时间为9.98±1... 本文对69例健康男性阴部皮层、阴部骶髓体感诱发电位(SEPs)。生殖皮层及生殖骶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以及骶髓反射时(SRL)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时感觉传导总时间为59.18±1.92ms;外周感觉传异时间为9.98±1.30ms;中枢感觉传导时间为29.66±2.32ms;跨颅磁刺激及骶脊神经根磁剌激时运动传导总时间为20.34±2.28ms;外周运动传导时间为6.05±1.40ms;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为14.31±2.68ms,骶髓反射时为35.15±3.58ms。此外,本文还对阴部神经诱发电位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根磁刺激 骶髓反射 阴茎背神经 跨颅磁刺激 健康男性 综合研究 感觉传导 中枢感觉 临床应用 电位检测 阴部神经 电刺激 皮层 生殖 外周
下载PDF
健侧大脑低频阈上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永春 赵合庆 +2 位作者 戴永萍 李向 邹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健侧大腩埘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侧... 目的观察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健侧大腩埘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侧刺激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3例。在发病后3-5d,健侧刺激组患者行rTMS治疗频率1HZ,70%输出强度(约2.1T实际输出强度),1200脉冲/d,连续10d],对照组不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试验第1天)和治疗后第10、40天记录2组患者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及美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饰床功能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40大2组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侧刺激组NIHSS评分及MBI均明娃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健侧刺激组MEP潜伏期在第40天、CMCT值在第10、40天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健侧刺激组CMCT值较对照组在第10、40天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1HZ、70%输出强度(约2.1T实际输出强度)rTMS作用于急性期腩梗死患者健侧大脑能缩短CMCT值,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智生 杨少华 +2 位作者 徐晓兰 郭昆义 张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20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作用,以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作用,以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20例。研究组进行颈椎间盘射频热凝术治疗,测定两组头部、C7、臂丛、Erb’s点及肘点诱发电位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测定研究组术前术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TMS-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研究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及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TMS-MEP对周围神经损伤比较敏感,能较早反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射频消融术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殷稚飞 沈滢 +3 位作者 孟殿怀 侯红 戴文骏 励建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Hz组、0.5Hz组和0.75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Hz组、0.5Hz组和0.75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Hz、0.5Hz、0.75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Hz组和0.50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CMCT明显短于0.75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Hz组和0.50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0.25Hz组和0.50Hz组的三项指标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0.75Hz组的M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假rTMS组(P〈0.05),0.25Hz组的FTHUE-HK评级亦优于同期0.75Hz组(P〈0.05)。结论非受累侧M1区0.25Hz和0.50Hz的rTMS对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功能的效果最好;0.25Hz的刺激脉冲总数最少,临床治疗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 恢复
原文传递
针刺刺激对前角细胞的强化作用
13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1年第1期51-51,共1页
以“加强全球针灸研究”为主题的第5届世界针联学术大会于2000年11月13~15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会上,世界针联前主席王雪苔和韩国针灸学会主席Shin Tae-He分别作了题为“针灸的现状与21世纪的任务”和“加强全球针灸研究”的特别演... 以“加强全球针灸研究”为主题的第5届世界针联学术大会于2000年11月13~15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会上,世界针联前主席王雪苔和韩国针灸学会主席Shin Tae-He分别作了题为“针灸的现状与21世纪的任务”和“加强全球针灸研究”的特别演讲。大会发表论文200多篇,内容分为针灸疗法机理、针灸与机体防御机制的关系、针灸与免疫、针刺与疼痛性疾病、针刺与汉方药结合应用、激光穴位刺激,经络与穴位研究、针刺与气、针刺治疗精神疾病、世界针灸现状、耳针、头针及其他等13个方面。本刊从中选择国外部分论文摘要进行翻译整理,希望借此帮助读者了解目前国外针灸研究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角细胞 针刺刺激 伤害性感受 强化作用 针灸研究 F波 运动皮质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针灸疗法 运动神经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