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中相山地区加里东期细粒花岗岩成因及其对钼多金属矿的找矿意义
1
作者 杨庆坤 庞文静 +3 位作者 章传超 齐子瑞 周云云 揭伟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7,共18页
华南燕山期成矿事件频发,形成于该时期的花岗岩研究程度较高,而关于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相对薄弱。赣中相山矿田及其周边深部岩浆与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复杂。近些年,在对相山地区开展进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其周边陆续发现了铅锌、钼、锡... 华南燕山期成矿事件频发,形成于该时期的花岗岩研究程度较高,而关于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相对薄弱。赣中相山矿田及其周边深部岩浆与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复杂。近些年,在对相山地区开展进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其周边陆续发现了铅锌、钼、锡等金属矿化点,其深部均出露了块状细粒花岗岩。为查明该套花岗岩与多金属矿化的关系,本文对其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等方面研究。该细粒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晚期410±2.5 Ma,与辉钼矿年龄接近(405±1.2 Ma)。结合焦坪单元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得到锆石的Ti结晶温度为572℃~585℃,氧逸度ΔFMQ=-9.62~-2.52,(Ce^(4+)/Ce^(3+))_(锆石)=0.9,说明焦坪单元花岗岩成岩温度较低、氧逸度较低;(Ce/Nd)/Y比值(0~0.012)较低,Dy/Yb比值(0.23~0.42)较高,指示岩浆含水量不高,预示着该套花岗岩虽然与钼多金属关系密切,但并不具备形成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条件。赣中古塘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复杂,在大地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中,样品主要落在板内/非造山环境与岩浆弧/造山环境的过渡范围内,但通过总结前人赣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发现:430 Ma是赣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差异性分化的时间节点,加里东早期以造山期挤压环境为主,晚期以后造山伸展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辉钼矿 氧逸度 加里东期 中相山地区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天江 吕伟 +1 位作者 李丛妮 赵燕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51-2555,共5页
中相微乳液优异的增溶能力使其成为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的热点。立足长庆五里湾低渗透油藏特点,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椰油脂肪酸脂聚氧乙烯甜菜碱质量比1∶3的复配体系作为中相微乳液主表面活性剂,选择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优异的增溶能力使其成为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的热点。立足长庆五里湾低渗透油藏特点,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椰油脂肪酸脂聚氧乙烯甜菜碱质量比1∶3的复配体系作为中相微乳液主表面活性剂,选择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利用鱼状相图确定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浓度区间为1.3%~3.7%,对应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3%~0.7%。微乳液开始形成中相和中相消失对应的盐度分别为1.5%,6.0%,形成中相微乳液的盐宽为4.5%。NaCl质量浓度为4.8%左右时增溶效果最佳,界面张力达到10-3mN/m超低水平。填砂模型微乳液驱实验提高驱油效率2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液 增溶 超低界面张力 行为 低渗油藏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相绕击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羽 文习山 +3 位作者 胡京 黄瑞平 陈虎 段玉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4,8,共5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中的试验结果可知,换算出的中相临界绕击电流小于耐雷水平,验证了分别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方法和先导模型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还表明,ZBS2型杆塔线路中相有绕击的可能性,但不会导致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ZBS2型杆塔 中相绕击 模拟试验 电气几何模型(EGM) 先导模型(LPM)
下载PDF
环保型MES中相微乳液改善压裂助排的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明良 刘佳林 +2 位作者 温庆志 刘洪见 贾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460,共7页
以绿色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和生物柴油(BD-1)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到MES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通过浓度扫描考察了NaCl和正丁醇质量浓度以及醇种类对微乳液相态、最佳盐浓度、盐宽的影响,同时以MES中相微... 以绿色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和生物柴油(BD-1)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到MES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通过浓度扫描考察了NaCl和正丁醇质量浓度以及醇种类对微乳液相态、最佳盐浓度、盐宽的影响,同时以MES中相微乳液表面张力为标准,优选出绿色压裂助排剂基本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盐和醇质量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的相态均经历WinsorⅠ型到WinsorⅢ型再到WinsorⅡ型的转变;而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盐浓度和盐宽随着醇碳链的增加均有降低。形成MES中相微乳液的最佳条件:MES、正丁醇和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2,12,6 g/mL;绿色压裂助排剂基本配方:0.5%MES纳米乳液+0.0075%全氟壬基苯磺酸钠(FC-006)+0.015%Span80。室内评价显示,MES中相微乳助排率87.07%,比助排剂CF-1提高16百分点,并且储层渗透率恢复率可提高2倍左右,表明环保型中相微乳液在改善压裂助排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可生物降解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 中相微乳液 压裂助排
下载PDF
石油磷酸盐体系中相微乳液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咏梅 王涵慧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8,共5页
宽分子量分布的石油磺酸盐(SPS)在低浓度(0.4%)时有正丁醇、正构烷烃(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二烷)、盐存在的情况下能形成中相微乳液.研究了盐浓度、烷烃种类、醇浓度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及特性影响... 宽分子量分布的石油磺酸盐(SPS)在低浓度(0.4%)时有正丁醇、正构烷烃(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二烷)、盐存在的情况下能形成中相微乳液.研究了盐浓度、烷烃种类、醇浓度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及特性影响,得到中相微乳液的特性参数:最佳含盐量S、增溶参数σ、盐宽△S、界面张力γ等,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采用模拟驱油装置测定了体系的驱油效率,对优化驱油体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中相微乳液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下载PDF
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干佐 马成松 +2 位作者 沈强 郝京诚 汪汉卿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319,共7页
全氟辛酸钠(O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丙醇-油-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了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系组成,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含盐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醇总浓度,油的种类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 全氟辛酸钠(O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丙醇-油-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了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系组成,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含盐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醇总浓度,油的种类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参数的影响.并且应用红外光谱对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最后还对碳氢表面活性剂和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进行了比较.本文结果对三次采油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氟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下载PDF
寻找最佳中相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研究——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干佐 陈庆平 +5 位作者 刘木辛 林元 舒延凌 张梅凤 宗海鹏 苏学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8-76,共9页
以石油磺酸盐(3A)为表面活性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开展了微乳液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正交试验设计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配方,所得配方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稀体系的规定指标),体系的两个界面张力均达到超低(3.30×10~4m... 以石油磺酸盐(3A)为表面活性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开展了微乳液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正交试验设计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配方,所得配方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稀体系的规定指标),体系的两个界面张力均达到超低(3.30×10~4mN/m),增溶参数为12,室内驱油效率为94.6%。对于方程系数法,不同的基醇和追加醇所对应的方程不同。基醇为水溶性醇时,lnS~*=ln〔-0.198(A)+f′(ACN)-0.0481(C_s-3.15)〕+0.019(t-28);基醇为油溶性醇时,ln〔S~*+0.0481(C_s—3.15)〕=0.212(ACN)+f′(A)+0.019(t-28)-2.37。以原油为油相时,用上述方程能得到满意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 正交试验设计 方程系数 石油磺酸盐 驱油体系 驱油效率 界面张力 微乳液 增溶参数 驱油机理
下载PDF
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Ⅲ.衣架式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干佐 戴大地 +2 位作者 徐桂英 郑立强 王弘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在双-2-乙基已基琥珀酸磺酸钠(简称AOT)-醇-正辛烷-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1.0—7.0%),醇的种类(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其浓度(1.0-7.0%)以及油的种类等因素,对其中相微乳液的形成... 在双-2-乙基已基琥珀酸磺酸钠(简称AOT)-醇-正辛烷-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1.0—7.0%),醇的种类(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其浓度(1.0-7.0%)以及油的种类等因素,对其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最佳含盐量S,盐宽△S,界面张力等)对于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还与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进行了对比,并对其中得到的规律在理论上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中相微乳液 特性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Ⅱ)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干佐 刘尚营 +2 位作者 徐桂英 郝京诚 汪汉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2,共4页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醇/正庚烷/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盐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25%~5.6%)、醇的种类(丙醇、丁醇、戊醇和己醇)和丁醇浓度(2.0%~6.0%)以及油的种类对体系中相微乳液的...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醇/正庚烷/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盐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25%~5.6%)、醇的种类(丙醇、丁醇、戊醇和己醇)和丁醇浓度(2.0%~6.0%)以及油的种类对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最佳含盐量S ̄*、盐宽△S和界面张力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界面张力
下载PDF
关于确定最佳中相微乳液组成的方程系数法的深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干佐 李方 +2 位作者 刘木辛 林元 舒延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中相微乳液的最佳含盐量S^*与原油等烷烃值ACN、醇的类型和浓度A、表面活性剂浓度Cs和结构参数δ以及温度t的关系满足方程:lnS^*f(ANC,A,Cs,δt)。笔者通过试验,找出了表面活性剂为纯态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微乳液体系的上述方程的方程... 中相微乳液的最佳含盐量S^*与原油等烷烃值ACN、醇的类型和浓度A、表面活性剂浓度Cs和结构参数δ以及温度t的关系满足方程:lnS^*f(ANC,A,Cs,δt)。笔者通过试验,找出了表面活性剂为纯态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微乳液体系的上述方程的方程系数,并与表面活性剂为新疆石油磺酸盐、玉门石油磺酸盐的方程系数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丰富和完善了确定中相微乳液的方程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方程系数法 最佳中相 三次采油 表面活性剂驱油
下载PDF
环保型SDS中相微乳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明良 刘佳林 +2 位作者 温庆志 刘洪见 贾自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703-1707,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一种可生物降解油相(BDOP)为主要材料,按1:1的油水体积比,应用正交实验获得了制备环保型SDS中相微乳液的最佳条件:CsDs:7.6%~8.6%,C正丁醇:8.0%~10.O%,CNacI=10.0%~11.0%。考察了盐浓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一种可生物降解油相(BDOP)为主要材料,按1:1的油水体积比,应用正交实验获得了制备环保型SDS中相微乳液的最佳条件:CsDs:7.6%~8.6%,C正丁醇:8.0%~10.O%,CNacI=10.0%~11.0%。考察了盐浓度、正丁醇浓度和醇种类对体系相态、最佳盐浓度(S^*)、盐宽(△S)和增溶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盐浓度和醇浓度的增加,体系均经历WinsorⅠ型到WinsorⅢ型再到WinsorⅡ型的转变;随着醇碳链的增加,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盐浓度和盐宽降低,而体系增溶参数增加。该体系可用于压裂酸化作业中降低残液返排压力、解除水锁和乳化等储层伤害,提高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正交设计 中相微乳液 可生物降解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京诚 刘树海 +2 位作者 石硕 李于佐 江汉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控和澳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激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控和澳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激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中相激乳液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液 平衡 界面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相微乳液的液晶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红霞 李之平 +1 位作者 王敏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4,共5页
微乳液是指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向同性的、光学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中相微乳液是指富表面活性剂相与过剩水相、过剩油相形成的三相体系.中相微乳液既可增溶水,又可增溶油,且与过剩水相、油相超低的... 微乳液是指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向同性的、光学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中相微乳液是指富表面活性剂相与过剩水相、过剩油相形成的三相体系.中相微乳液既可增溶水,又可增溶油,且与过剩水相、油相超低的界面张力,因而在强化采油中引起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微乳液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中相微乳液
下载PDF
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 Ⅱ油相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淑娥 李干佐 +1 位作者 王秀文 林元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AS)—正丁醇—油—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油的种类(甲苯、环已烷、正庚烷、正壬烷、正十二烷)对该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三相区的盐宽△S,最佳含...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AS)—正丁醇—油—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油的种类(甲苯、环已烷、正庚烷、正壬烷、正十二烷)对该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三相区的盐宽△S,最佳含盐量S~*,增溶参数,界面张力,密度,折光指数和R特性常数),对提高三次采油的驱油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得到一些规律,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这对实际的应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 微乳液 分成效应
下载PDF
AOT及其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干佐 刘少杰 +1 位作者 隋华 曾宪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在表面活性剂-醇-正辛烷-盐水体系中,研究了以双-2-乙基已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AOT与CTAB的复配物为表面活性剂时形成的微乳液性质,考察了NaCl浓度、醇的种类与浓度对体系... 在表面活性剂-醇-正辛烷-盐水体系中,研究了以双-2-乙基已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AOT与CTAB的复配物为表面活性剂时形成的微乳液性质,考察了NaCl浓度、醇的种类与浓度对体系相行为与中相微乳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OT与CTAB按1:7摩尔比复配时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积大幅度增加;该体系的最佳含盐量对醇分子碳链长度的变化特别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液 复配物 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油 驱油剂
下载PDF
SDBS/正辛烷/正丁醇/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石硕 鲁润华 汪汉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00-604,共5页
利用冷冻蚀刻电镜、FT-IR、ESR和NMR方法研究了SDBS/n-C4H9OH/n-C8H18/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四种方法均表现随着体系含盐度的增加,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经历了从O/W型到B.C.型,再到W... 利用冷冻蚀刻电镜、FT-IR、ESR和NMR方法研究了SDBS/n-C4H9OH/n-C8H18/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四种方法均表现随着体系含盐度的增加,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经历了从O/W型到B.C.型,再到W/O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BS 正辛烷 正丁醇 ESR NMR FTIR 中相 微乳液
下载PDF
SDBS/n-C_8H_(18)/n-C_4OH/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双连续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硕 王淘淘 +1 位作者 鲁润华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7,共5页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ESR and NM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s undergo the chang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ESR and NM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s undergo the change from O/W to bicontinuous(BC), and to W/O with the variation of NaCl concentration, and BC structure includes O/W and W/O. The models of the bicontinous structure we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e of th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液 微乳液 正辛烷 SDBS 结构 正丁醇
下载PDF
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伟 王会敏 +4 位作者 罗石琼 袁丹丹 于涛 曲广淼 程杰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6-2180,共5页
用Winsor相图法研究了由实验室自制的8种烷基芳基磺酸盐复配体系/正丁醇/正癸烷/NaCl形成的微乳液,探讨了烷基芳基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的影响,为中相微乳液体系最佳配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中相... 用Winsor相图法研究了由实验室自制的8种烷基芳基磺酸盐复配体系/正丁醇/正癸烷/NaCl形成的微乳液,探讨了烷基芳基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的影响,为中相微乳液体系最佳配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中相形成盐度S1,中相消失盐度S2,中相盐宽ΔS,最佳盐度S*值均随高分子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积V*和增溶参数S.P值均随高分子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1、S2、ΔS、S*值均随磺酸盐平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V*和S.P值均随磺酸盐平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实验范围内,lgS*、V*、S.P与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芳基磺酸盐 平均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中相微乳液 特性参数
下载PDF
一些聚合物对中相微乳液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桂英 曾利容 +2 位作者 竺和平 张莉 毛宏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黄原胶和木质素磺酸盐对中相微乳液相体积、粘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聚丙烯酰胺时,中相微乳液的相态、增溶参数、中相与下相间界面张力及中相粘度均无明显变化.生物聚合物对中相微乳液的物理... 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黄原胶和木质素磺酸盐对中相微乳液相体积、粘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聚丙烯酰胺时,中相微乳液的相态、增溶参数、中相与下相间界面张力及中相粘度均无明显变化.生物聚合物对中相微乳液的物理性质影响也不大.木质素磺酸盐则对微乳液的形成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木质素磺酸盐浓度的增大,微乳液由中相转变为上相,相应的物理参数亦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液 物理性能 驱油 高聚物
下载PDF
中相微乳液脱除含油污泥中原油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科良 张宁生 +2 位作者 吴新民 屈撑囤 石东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应用自制的ω,ω′-二氯代二甘醇醚,与壬基酚反应,生成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然后将其磺化、中和,生成了最终目标产物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用红外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其有效质量分数为82.66%,用... 应用自制的ω,ω′-二氯代二甘醇醚,与壬基酚反应,生成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然后将其磺化、中和,生成了最终目标产物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用红外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其有效质量分数为82.66%,用电导法测定了其CMC为0.316mmol/L.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m(表面活性剂)为0.31g,V(正已醇)为0.06mL,m(NaCl)为0.10g,蒸馏水(水相)5mL,正庚烷(油相)5mL.应用最佳配比的中相微乳液进行了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实验,探讨了脱油温度、脱油时间以及含油污泥处理量对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上述最佳组成的中相微乳液10mL,含油污泥处理量3.5g,处理时间30min,处理温度27℃(即室温),脱油率大于94%.且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加长,处理油泥质量的减小,脱油率都有一定的增加,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可达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甘醇-4 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 Ge 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含油污泥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