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钠分子结构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
1
作者 于宏伟 吉一帆 +3 位作者 柴嘉欣 李阳 乔静 吴雨靓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的原位二维漫反射MIR光谱研究。采用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MIR光谱开展氢氧化钠结构研究,对氯碱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一维中红外光 原位漫反射二维中红外光 结构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巧克力油脂结构及热稳定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2
作者 郑海桥 常美玲 +4 位作者 周子轩 吴雨靓 刘荣 王丽欣 于宏伟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进行巧克力的结构研究,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醇黑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3)基团和CH_(2)基团、奶香白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2)基团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进行巧克力的结构研究,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醇黑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3)基团和CH_(2)基团、奶香白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2)基团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其结构最先发生改变,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丝滑牛奶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则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 中红外光 二维中红外光 油脂 结构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砂岩的中红外光谱特征与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陈露 常龙飞 +3 位作者 沈沐傲 张鸣原 李德建 李英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5,共7页
水对岩石具有软化、溶蚀等作用,准确预测岩石的含水量对岩土工程的地下深部开采至关重要。该文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砂岩的含水量分析,研究了不同砂岩样品的中红外光谱特征与其含水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预处理方法提取有效特征向量... 水对岩石具有软化、溶蚀等作用,准确预测岩石的含水量对岩土工程的地下深部开采至关重要。该文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砂岩的含水量分析,研究了不同砂岩样品的中红外光谱特征与其含水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预处理方法提取有效特征向量,构建了针对砂岩含水量的中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归一化特征向量提取+随机森林及一阶微分+支持向量机3种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的含水量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5、0.995和0.95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74、0.022和0.137,即特征向量提取+随机森林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该方法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砂岩含水量的无损、快速分析,为地质工程中砂岩的水分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 砂岩 含水量 预测
下载PDF
玻璃镜片气泡结构及热变性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于宏伟 吴雨靓 +3 位作者 常美玲 周子轩 张美环 徐元媛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研究玻璃镜片气泡结构,发现气泡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为νasO=C=O-一维。采用变温中红外(MIR)光谱进一步研究了气泡结构的热稳定性,发现在303~393 K范围内的主要官能团(νH-O-H-一维、νasO=C=O-一维和δO=C=O...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研究玻璃镜片气泡结构,发现气泡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为νasO=C=O-一维。采用变温中红外(MIR)光谱进一步研究了气泡结构的热稳定性,发现在303~393 K范围内的主要官能团(νH-O-H-一维、νasO=C=O-一维和δO=C=O-一维)的吸收频率及强度发生变化。采用二维MIR光谱深入研究了主要官能团(νH-O-H-二维、νasO=C=O-二维、δH-O-H-二维、νsO=C=O-二维、δO=C=O-二维)对热的敏感程度及变化快慢,发现玻璃镜片气泡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集中在3420~3380 cm^(-1)、2365~2335 cm^(-1)、1660~1630 cm^(-1)、1350~1330 cm^(-1)及680~660 cm^(-1)5个频率区间,在这5个区间内展现出不同的光谱性能。本工作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包括MIR光谱、变温MIR光谱和二维MIR光谱)研究在重要的光学产品(如玻璃镜片)中气泡结构及热变性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镜片 气泡结构 中红外光 变温中红外光 二维中红外光
下载PDF
乙纶分子结构及热变性三级长波近红外-中红外光谱研究
5
作者 柴嘉欣 吉一帆 +5 位作者 李雨情 宗鹤宸 宗雪晴 王静伟 常美玲 于宏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长波近红外-中红外(LW-NIR-MIR)光谱开展乙纶分子结构研究。红外模式主要包括:2ν_(asCH3-去卷积-乙纶)、2ν_(asCH2-去卷积-乙纶)、2ν_(sCH3-去卷积-乙纶)、2ν_(sCH2-去卷积-乙纶)、(ν_(asCH2-去卷积-乙纶)+ν_(CH-去卷积-乙纶))、(... 长波近红外-中红外(LW-NIR-MIR)光谱开展乙纶分子结构研究。红外模式主要包括:2ν_(asCH3-去卷积-乙纶)、2ν_(asCH2-去卷积-乙纶)、2ν_(sCH3-去卷积-乙纶)、2ν_(sCH2-去卷积-乙纶)、(ν_(asCH2-去卷积-乙纶)+ν_(CH-去卷积-乙纶))、(ν_(asCH2-去卷积-乙纶)+ν_(sCH2-去卷积-乙纶))、ν_(asCH3-去卷积-乙纶)、ν_(sCH3-去卷积-乙纶)、ν_(asCH2-去卷积-乙纶)、ν_(sCH2-去卷积-乙纶)、δ_(CH2-去卷积-乙纶)和ρ_(CH2-去卷积-乙纶)。进一步开展了变温LW-NIR-MIR光谱研究。在303 K~393 K的温度范围内,结构官能团(2ν_(sCH2-去卷积-乙纶),ν_(asCH2-去卷积-乙纶)和ρ_(CH2-去卷积-乙纶))对应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改变。最后开展二维LW-NIR-MIR光谱研究。LW-NIR区间,5835 cm^(-1)(2ν_(asCH2-2-二维-乙纶))>5700 cm^(-1)(2ν_(sCH2-二维-乙纶))>5867 cm^(-1)(2ν_(asCH2-1-二维-乙纶))>5800 cm^(-1)(ν_(asCH2-二维-乙纶)+ν_(CH-二维-乙纶))>5762 cm^(-1)(ν_(asCH2-二维-乙纶)+ν_(sCH2-二维-乙纶))>5894 cm^(-1)(2ν_(asCH3-二维-乙纶))。MIR区间,2915 cm^(-1)(ν_(asCH2-二维))>2845 cm^(-1)(ν_(sCH2-二维-乙纶))>2945 cm^(-1)(ν_(asCH3-二维-乙纶))>2885 cm^(-1)(ν_(sCH3-二维-乙纶))。1452 cm^(-1)(δ_(CH2-2-二维-乙纶))>1475 cm^(-1)(δ_(CH2-1-二维-乙纶))。LW-NIR-MIR区间,5835 cm^(-1)(2ν_(asCH2-2-二维-乙纶))>2915 cm^(-1)(ν_(asCH2-二维-乙纶))>2845 cm^(-1)(ν_(sCH2-二维-乙纶))>5894 cm^(-1)(2ν_(asCH3-二维-乙纶))。乙纶分子结构主要官能团对热的敏感程度及变化快慢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研究拓展了三级LW-NIR-MIR谱在乙纶分子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纶 长波近红外-中红外光 结构 热变性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及热变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6
作者 周悦茉 柴嘉欣 +5 位作者 吉一帆 刘京婷 王雨欣 李昰凝 吴雨靓 于宏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3-58,99,共7页
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及去卷积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研究。一维MIR光谱乘谱及去卷积MIR光谱乘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半定量研究。变温去卷积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 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及去卷积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研究。一维MIR光谱乘谱及去卷积MIR光谱乘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半定量研究。变温去卷积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1-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2-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3-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4-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5-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6-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和ν-7-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大约为5%~10%。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主要官能团对应的吸收频率及强度都有一定的改变。为研究重要的纺织材料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及热变性建立一个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 聚四氟乙烯 非晶相 结构
下载PDF
石蜡油中杂质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7
作者 吴雨靓 李穆婵 +3 位作者 田晨阳 王宁 赵心怡 于宏伟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石蜡油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H_(3)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石蜡油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H_(3)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石蜡油))、CH_(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石蜡油))、CH_(2)基团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石蜡油))、CH_(3)基团不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_(CH_(2)-石蜡油))。石蜡油中杂质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水分子伸缩振动模式(ν_(H_(2)O-杂质-水))、芳基基团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杂质-芳基))、羰基基团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杂质-羰基))、水分子弯曲振动模式(δ_(H_(2)O-杂质-水))、芳基基团C=C伸缩振动模式(ν_(C=C-杂质-芳基))、酰胺基团第Ⅰ特征红外吸收谱带(ν_(amideⅠ-杂质-酰胺))和酰胺基团第Ⅱ特征红外吸收谱带(ν_(amideⅡ-杂质-酰胺))。石蜡油杂质结构主要包括:芳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及水。MIR光谱初步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结构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 石蜡油 结构 杂质
下载PDF
阿瑞匹坦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8
作者 王春润 雷晓静 +5 位作者 周子轩 常美玲 于宏伟 张勇 常明 王丽欣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28-133,150,共7页
建立了阿瑞匹坦结构的研究方法。采用中红外光谱分别开展了阿瑞匹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阿瑞匹坦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C=C结构伸缩振动模式(■)、CF_(3)结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C-F结构伸缩振动模... 建立了阿瑞匹坦结构的研究方法。采用中红外光谱分别开展了阿瑞匹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阿瑞匹坦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C=C结构伸缩振动模式(■)、CF_(3)结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C-F结构伸缩振动模式(■)和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阿瑞匹坦结构去卷积MIR光谱的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相应的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并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光谱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结构 一维中红外光 二阶导数中红外光 四阶导数中红外光 去卷积中红外光
下载PDF
阿瑞匹坦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9
作者 王春润 雷晓静 +5 位作者 周子轩 常美玲 于宏伟 张勇 常明 王丽欣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38-143,160,共7页
建立了阿瑞匹坦结构的研究方法。分别开展了阿瑞匹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阿瑞匹坦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C=O-阿瑞匹坦))、C=C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_(C=O-阿瑞匹坦))、CF3结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3(... 建立了阿瑞匹坦结构的研究方法。分别开展了阿瑞匹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阿瑞匹坦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C=O-阿瑞匹坦))、C=C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_(C=O-阿瑞匹坦))、CF3结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3(-阿瑞匹坦)))、C-F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_(C-F阿瑞匹坦))和C-O结构伸缩振动模式(ν_(C-O-阿瑞匹坦))。阿瑞匹坦结构去卷积MIR光谱的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相应的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并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光谱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结构 一维中红外光 二阶导数中红外光 四阶导数中红外光 去卷积中红外光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在氢氧化钠杂质分析的应用
10
作者 张美环 李雨情 +3 位作者 宗鹤宸 王静伟 宗雪晴 于宏伟 《上海计量测试》 2024年第1期28-32,36,共6页
对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杂质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杂质主要包括:少量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分子主要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C=O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C=O-Na_(2)CO_(3))和CO_(3)基团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CO_(3)-Na_(2)CO_(3))... 对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杂质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杂质主要包括:少量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分子主要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C=O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C=O-Na_(2)CO_(3))和CO_(3)基团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CO_(3)-Na_(2)CO_(3))的合频峰(νC=O-Na_(2)CO_(3)+βCO_(3)-Na_(2)CO_(3));C=O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C=O-Na_(2)CO_(3));CO_(3)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O_(3)-Na_(2)CO_(3));CO_(3)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O_(3)-Na_(2)CO_(3));CO_(3)基团面外弯曲振动模式(rCO_(3)-Na_(2)CO_(3))及CO_(3)基团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CO_(3)-Na_(2)CO_(3));水分子主要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H_(2)O)。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在氢氧化钠杂质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 杂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下载PDF
基于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的浓香型基酒快速检测
11
作者 韩云翠 吕志远 +5 位作者 刘玉涛 张梦梦 张晨曦 卢春玲 邱振清 汪俊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2-278,285,共8页
为在线监测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不同馏分的质量情况,以摘酒工艺过程中的基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丁酸8种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为在线监测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不同馏分的质量情况,以摘酒工艺过程中的基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丁酸8种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模型。酒精度、乙酸乙酯、乳酸乙酯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己酸乙酯分析模型的R2为0.95,丁酸乙酯、乙酸、己酸检测模型的R2约为0.90,丁酸模型的R2为0.79。8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预测结果与化学值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且化合物含量范围越宽,含量分布越均匀,模型的拟合度越好。不同季节温差大会引起基酒红外吸收光谱波动,导致模型检测准确性降低,通过温度补偿全局校正的方法建立的检测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实现在线自动化摘酒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法 浓香型基酒 温度补偿全局校正 检测模型
下载PDF
中药白矾与伪品铵明矾的中红外光谱快速鉴别
12
作者 朱雨欣 董玲 +2 位作者 宋平顺 倪琳 陈建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63-470,共8页
目的:确定白矾、伪品铵明矾及两者混合物的中红外光谱鉴别特征峰,建立一种简捷、低碳的白矾真伪鉴别与铵盐检查方法。方法:使用衰减全反射法直接测量白矾、铵明矾及两者混合物的中红外光谱,寻找白矾与铵明矾的差异吸收峰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确定白矾、伪品铵明矾及两者混合物的中红外光谱鉴别特征峰,建立一种简捷、低碳的白矾真伪鉴别与铵盐检查方法。方法:使用衰减全反射法直接测量白矾、铵明矾及两者混合物的中红外光谱,寻找白矾与铵明矾的差异吸收峰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通过差异吸收峰区分白矾与铵明矾、识别白矾中掺入铵明矾的可行性。结果:中红外光谱上白矾与铵明矾的主要差异在于后者具有1436 cm^(–1)附近的铵离子N-H弯曲振动峰,根据该特征峰的有无可以直观区分白矾与铵明矾。白矾中铵明矾掺入量不低于5%时,根据N-H弯曲振动峰的高度或面积可以定性识别铵离子,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白矾检查项中铵盐检出限要求。结论:中红外光谱能够准确鉴别白矾、铵明矾与两者混合物,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快速、费用低、绿色的白矾真伪鉴别与铵盐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矾 铵明矾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十二水合硫酸铝铵 中红外光 掺假筛查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快检技术在浓香型原酒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廖丽 文静 +3 位作者 邹永芳 任有同 彭厚博 杨泽明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36-45,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无损检测浓香型原酒风味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中红外光谱快检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浓香型原酒7个风味指标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国标GB/T 10345—2007检测结果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中红外光谱...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无损检测浓香型原酒风味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中红外光谱快检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浓香型原酒7个风味指标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国标GB/T 10345—2007检测结果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中红外光谱快检技术在浓香型原酒风味分析中的应用性。结果表明:酒精度、总酸、总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模型效果较好,手工值和模型值误差范围分别在-0.46%~1.04%、-16.35%~10.16%、0.82%~9.23%、-12.14%~6.65%、-11.68%~19.45%之间,绝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分别占比100%、96.92%、100%、95.38%、92.31%;己酸、乙酸乙酯预测模型结果较差,特别是己酸,手工值、模型值误差范围分别在30.51%~43.07%、-22.56%~17.37%之间,绝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分别占比58.46%、72.30%。误差较大可能与样品整体区间范围较宽,中间缺失值较多,不够连续,且含量较低有关,但整体趋势与手工值一致,后续通过建模样本的增加,模型效果会得到提升。综上所述,中红外构建预测模型能够用于白酒样品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原酒 中红外光谱快检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结构的中红外光谱研究
14
作者 于宏伟 吴雨靓 +3 位作者 常美玲 郭子祺 杜晓静 张美环 《润滑油》 CAS 2023年第5期25-35,共11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助挤剂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3)-助挤剂结构、ν_(asCH2)-助挤剂结构、ν_(sCH3)-助挤剂结构、ν_(sCH2)-助挤剂结构、ν_(C=O-助挤剂结构)、δ_...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助挤剂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3)-助挤剂结构、ν_(asCH2)-助挤剂结构、ν_(sCH3)-助挤剂结构、ν_(sCH2)-助挤剂结构、ν_(C=O-助挤剂结构)、δ_(CH2)-助挤剂结构、δ_(asCH3)-助挤剂结构、δ_(sCH3)-助挤剂结构和ρ_(CH2)-助挤剂结构,表明助挤剂的化学结构主要包括长碳链烷烃和羰基官能团。该项研究为探索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的助挤剂结构建立了一个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 聚四氟乙烯 助挤剂 结构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结合中红外光谱的浓香型白酒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瑞 陈晓明 +10 位作者 张莉丽 张良 许德富 张宿义 代小雪 毛洪川 谢菲 代汉聪 宋艳 郭佳 陈雯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3,共6页
为探究无损、快速和准确判别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该研究选取不同酒度和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采集120份酒样的原始光谱,结合平滑滤波与标准正态变换分别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 为探究无损、快速和准确判别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该研究选取不同酒度和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采集120份酒样的原始光谱,结合平滑滤波与标准正态变换分别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光谱预处理效果。光谱数据按Kennard-Stone方法以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经数据归一化后使用蚱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不能区分不同酒度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但平滑滤波处理后不同酒度酒样的聚类区分较好,标准正态变换处理后不同品牌酒样的聚类区分更好,二者都能有效减少中红外光谱的噪音,提高识别的精度。基于蚱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判别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酒样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综上所述,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快速准确地判别不同酒度以及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可为白酒的香型区分、产地溯源、市场监管和售后管理等提供数字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中红外光 浓香型白酒 分类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对不同产地平菇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承恩 苏玲 +4 位作者 冯伟志 周建宇 武海巍 袁月明 王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7-582,共6页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平菇在我国的栽培范围较广,产地分散,每个产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基质、栽培方式的差异,使不同产地生产的平菇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会有不同。为规范平菇产品的市场管理,更为打造区域内特色平菇品...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平菇在我国的栽培范围较广,产地分散,每个产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基质、栽培方式的差异,使不同产地生产的平菇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会有不同。为规范平菇产品的市场管理,更为打造区域内特色平菇品牌,借助中红外光谱技术无污染、高效、低成本等特点,突破目前化学分析、生物学鉴别方法的限制,提出一种中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鉴别不同产地平菇的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的平菇子实体进行红外光谱数据采集,每个地区各60份共600份样本。光谱数据经分析表明,在波段530~166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相关性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同时,基于K-S法按照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7∶3对样品划分,得训练集为420份,测试集为180份。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平滑(SG),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等预处理方法进行光谱优化,去除噪声,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初步建模对比,得出MSC预处理后光谱数据差异性最大,预测集识别效果最好为84.44%。将MSC光谱数据进行0~1区间的归一化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降维,选择满足训练集中主成分个数累积贡献率≥85%,且主成分方差百分比≥1%的前7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变量与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学习机(ELM)进行建模识别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识别不同产地平菇模型中,SVM模型识别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率均为100%;RF模型训练集识别率为100%,测试集识别率略低,为98.89%;ELM模型对比其他模型识别率较差,训练集识别率为99.28%,测试集识别率为98.33%。3种模型的识别率均高于98%,说明采用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实现对不同产地平菇的鉴别,不仅为平菇产品产地识别提供方法依据,也为其他种类食用菌产品的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中红外光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法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佳蕊 孙晓荣 +3 位作者 郑冬钰 刘翠玲 张善哲 赵沐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2,共8页
目的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煎炸油极性组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分类法对煎炸油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样本划分,从而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卷积(Savitzy-Golay,S-G)平滑+一阶导数预处理手段,利用竞争自适应重... 目的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煎炸油极性组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分类法对煎炸油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样本划分,从而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卷积(Savitzy-Golay,S-G)平滑+一阶导数预处理手段,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预测模型,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 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032,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s 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1264,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569,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为0.0625。经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后,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论 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的有效方法,为食用油品质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法 煎炸油 极性组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BP神经网络算法
原文传递
鹅羽毛结构及鉴别中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常美玲 马星怡 +5 位作者 郭子祺 路明昊 陈明锐 周子轩 张美环 于宏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鹅羽毛(包括:鹅正羽、鹅纤羽和鹅绒羽)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鹅羽毛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ν_(asCH3-鹅羽毛)、ν_(sCH3-鹅羽毛)、ν_(asCH2-鹅羽毛)、ν_(sCH2-鹅羽毛)、ν_(酰胺Ⅰ带-鹅羽毛)、ν_(酰胺Ⅱ...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鹅羽毛(包括:鹅正羽、鹅纤羽和鹅绒羽)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鹅羽毛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ν_(asCH3-鹅羽毛)、ν_(sCH3-鹅羽毛)、ν_(asCH2-鹅羽毛)、ν_(sCH2-鹅羽毛)、ν_(酰胺Ⅰ带-鹅羽毛)、ν_(酰胺Ⅱ带和νC-O-鹅羽毛)。鹅羽毛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角蛋白。鹅正羽、鹅纤羽和鹅绒羽ν_(酰胺Ⅰ带-鹅羽毛)、ν_(酰胺Ⅱ带-鹅羽毛)和ν_(C-O-鹅羽毛)对应的吸收频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拓展了MIR光谱在鹅羽毛结构及鉴别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正羽 鹅纤羽 鹅绒羽 中红外光 结构 鉴别
下载PDF
凯芙拉酰胺基团结构及热变性三级中红外光谱 被引量:16
19
作者 常明 魏爱佳 +4 位作者 孟露 李佳欣 吴梦谣 于宏伟 徐元媛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6,共8页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凯芙拉)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一种芳纶纤维材料。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凯芙拉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凯芙拉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NH)、ν_(amide-Ⅰ)、ν_(amide-Ⅱ)、ν_(amide-Ⅲ)、ν_(amide-...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凯芙拉)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一种芳纶纤维材料。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凯芙拉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凯芙拉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NH)、ν_(amide-Ⅰ)、ν_(amide-Ⅱ)、ν_(amide-Ⅲ)、ν_(amide-Ⅴ)、ν_(amide-Ⅵ)、ν_(C=C)、β_(C—H)和γ_(C—H)。进一步开展了凯芙拉分子的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在30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凯芙拉分子酰胺基团(ν_(NH)、ν_(amide-Ⅴ)和ν_(amide-Ⅵ))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凯芙拉分子热变性的研究。在三个温度区间,凯芙拉分子酰胺基团(ν_(NH)、ν_(amide-Ⅴ)和ν_(amide-Ⅵ))对热的敏感程度及官能团变化快慢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在重要的芳纶类高分子材料凯芙拉分子酰胺基团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芙拉 中红外光 变温中红外光 二维中红外光 结构 热变性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结合CA-SDP-DenseNet的木材种类识别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岐 冯国红 +1 位作者 唐洁 任加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4-822,共9页
光谱分析在木材种类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而其中的中红外光谱也广泛应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该研究中红外光谱法识别木材种类的报道中,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在参数较少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聚类分析(CA)、对称点... 光谱分析在木材种类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而其中的中红外光谱也广泛应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该研究中红外光谱法识别木材种类的报道中,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在参数较少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聚类分析(CA)、对称点阵图像分析(SDP)与深度学习(DenseNet)相融合的算法,利用DenseNet的优势提高中红外光谱法识别木材的准确率。首先,采集了愈疮木、巴里黄檀、刺猬紫檀、大果紫檀、螺穗木5种木材样本的250组中红外光谱数据,应用欧式距离进行了异常值剔除,剩余240组作为待分析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SDP转化分析,确定SDP转化的最优参数;之后,运用CA筛选原始光谱数据的特征,根据CA不同阙值确定了三组维数的特征并进行讨论,通过对比三组特征数据经过SDP转化后图像间的类内相似性和类间差异性,初步确定了最优维数特征;再将初步确定的最优维数特征数据输入到SDP-DenseNet模型中,获得模型识别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一方面将原始数据及其余两组对照维数的特征数据分别输入到SDP-DenseNet模型中,对比识别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以最优维数特征数据输入到随机森林中进行识别,对比传统机器识别与SDP-DenseNet算法识别的准确率。结果表明:经CA特征筛选的SDP-DenseNet模型普遍高于原始数据直接输入到SDP-DenseNet模型的准确率,CA特征筛选最优维数为255维,其测试集最高识别率达到了88.67%,而对照组107维为77.78%,322维为68.89%,原始数据的SDP-DenseNet模型识别率仅为57.78%;经CA特征筛选的最优维数数据对应的随机森林模型识别率较低,仅为66.67%。因此,提出的CA-SDP-DenseNet模型能有效提高中红外光谱法识别木材种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 木材种类识别 聚类分析 对称点阵图像分析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