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线入路手术中上矢状窦引流静脉保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泉 刘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中线区幕上肿瘤的切除常常选择不同的中线手术入路,这些入路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如术中上矢状窦旁的桥静脉受到损伤,常会引起侧支循环回流瘀滞,最终可能导致大静脉充血,严重的脑水肿,引起包括运动、感觉和语言的障... 中线区幕上肿瘤的切除常常选择不同的中线手术入路,这些入路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如术中上矢状窦旁的桥静脉受到损伤,常会引起侧支循环回流瘀滞,最终可能导致大静脉充血,严重的脑水肿,引起包括运动、感觉和语言的障碍。为避免损伤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现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线入路 上矢状窦 桥静脉 静脉保护
下载PDF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丁辉斌 周红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与中线入路的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中线入路,观察组采用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2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1.58±8.96)分钟、首次排气时间(2.81±0.42)天、首次排便时间(3.42±0.55)天均短于对照组[(142.15±9.51)分钟、(3.54±0.48)天、(3.99±0.61)天](P<0.05);术后2周两组CEA、CA125均降低,且观察组CEA(9.25±1.12)ng/ml、CA125(28.26±2.57)U/ml低于对照组[(15.87±1.56)ng/ml、(35.98±3.13)U/ml](P<0.05);术后2周两组GAS、MTL均降低,但观察组GAS(105.26±9.15)μmol/L、MTL(253.21±14.58)ng/L高于对照组[(100.47±8.24)μmol/L、(244.69±13.25)ng/L](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线入路相比,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经尾侧联合中线入路 中线入路 手术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 肿瘤标志物 胃肠激素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许涛 刘静 +2 位作者 田玉梅 胡江涛 王平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2)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行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2)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行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线入路 完整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下载PDF
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耀庆 韩广森 +1 位作者 张健 刘远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例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观察组: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例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观察组: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对照组:自上而下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6.7±6.3)min及(106.5±1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5.8±9.4)mL和(60.5±1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观察组无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损伤。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1.4±5.5)个,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0.2±4.7)个,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效果相当(P=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能够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 回结肠静脉 中线入路 左手控制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9期3110-3111,共2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术后胃肠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右半结肠癌患者92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开...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术后胃肠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右半结肠癌患者92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恢复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35%,与对照组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线入路 完整系膜切除 右半结肠癌 术后胃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洪伟 王治伟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右半结肠癌患者2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和研究组(n=102)。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中线入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右半结肠癌患者2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和研究组(n=102)。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阵痛时间、引流时间、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短,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中线入路 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腋下与锁骨中线入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临床对照研究
7
作者 朱小兵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对比腋下与锁骨中线入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经腋下置管)和对照组(经锁骨中线置管),分别... 目的对比腋下与锁骨中线入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经腋下置管)和对照组(经锁骨中线置管),分别选择腋中线第3,4肋间隙置管,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置管。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引流管脱出、皮下气肿、血管或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引流管脱出、血管或神经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皮下气肿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入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轻,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腋下 锁骨中线入路
下载PDF
中线入路额窦Draf Ⅲ型手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有祥 田昊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0-914,共5页
Draf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入路手术即“... Draf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入路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脑脊液鼻漏 额窦 黏液囊肿 骨瘤 中线入路 操作方法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小刚 高晓峰 杨维桢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经随访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出血量为(52.99±16.53)m L,显著低于开腹组(86.57±24.8)m L(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5±0.84)d、(4.27±1.30)d、(9.33±3.58)d,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个月内,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3%,开腹组生存率为78.57%,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309,P〉0.05)。结论以腹腔镜根治术中线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明显缩短其恢复进程并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 中线入路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养辉 韩广森 +3 位作者 赵玉洲 顾焱晖 任莹坤 马鹏飞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上腹部手术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新三病区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0例首次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的进腹方法完成整个进腹过程。结果整个进腹过程约25—... 目的介绍一种上腹部手术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新三病区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0例首次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的进腹方法完成整个进腹过程。结果整个进腹过程约25—50s,平均35S,进腹过程中平均出血量约2.5ml,无一例患者出现肠管或腹腔脏器损伤。结论中线入路行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方法在操作上更为简洁,进腹所需时间较短,且无肠管损伤的发生,且在临床上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 中线入路 钝性分离 进腹
原文传递
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志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并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第三站淋巴结平均每人清扫2.6个,吻合口狭窄1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每人清扫1.2个,吻合口狭窄2例,死亡6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较彻底地清除肠系膜内部淋巴结,降低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右半结肠切除术 中线入路
原文传递
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上胸椎侧方内固定与传统前方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施冬冬 李晓峰 +3 位作者 熊货杰 胡峰 赵劲民 陈前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49-2354,共6页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全面推广,重塑脊柱力学稳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病损是一种新的手术入路,目前有关其固定后上胸椎生物力学的研究较为少见。目的:对比侧方和前方钢板内固定模型的上胸...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全面推广,重塑脊柱力学稳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病损是一种新的手术入路,目前有关其固定后上胸椎生物力学的研究较为少见。目的:对比侧方和前方钢板内固定模型的上胸椎三维运动稳定性和负重载荷强度,评估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钢板内固定重建上胸椎是否可以达到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方法:从12具人尸体获取C7-T6脊柱并双侧肋椎关节标本,进行完整上胸椎模型三维运动稳定性测试,记录为完整椎体组。随后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传统前方钢板内固定(前方内固定组)与经腋中线入胸腔路侧方钢板内固定模型(侧方内固定组),每组6例标本,先后进行三维运动实验、垂直加压实验与垂直加压破坏实验。实验通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NO.伦审2017(KY-0080)号。结果与结论:①完整椎体组左/右侧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运动下的载荷均小于侧方内固定组、前方内固定组(P<0.01),前方内固定组左/右旋转运动下的载荷均小于侧方内固定组(P<0.05),前方内固定组左/右侧屈、前屈/后伸运动下的载荷与侧方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当载荷到达600 N时,前方内固定组椎体下沉位移小于侧方内固定组[(1.39±0.20),(2.15±0.17)mm,P<0.01];③前方内固定组与侧方内固定组最大强度载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39.70±122.45),(1798.65±120.21)N,P=0.571];④结果表明,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钢板内固定方式是稳定的,它能够满足脊柱重建生物力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中线胸腔 植骨 内固定 三维运动 载荷 强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治疗上中胸椎结核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笑汝 陈前芬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治疗上中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方法于2010年8月~2014年9月采用经腋中线胸腔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中胸椎结核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33~77岁,平均45.5岁。所有患者均有结核中毒症状,胸椎后凸畸形。17... 目的探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治疗上中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方法于2010年8月~2014年9月采用经腋中线胸腔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中胸椎结核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33~77岁,平均45.5岁。所有患者均有结核中毒症状,胸椎后凸畸形。17例有神经压迫症状。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术后1例出现术区疼痛、麻木,经治疗后缓解。21例患者获得随访15~30个月,平均20.8个月。胸椎后凸角平均矫正1.5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改善4.14分,血沉均恢复正常。17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腋中线胸腔入路可以达到治疗上中胸椎结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中线胸腔 胸椎结核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中线旁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全志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563-2564,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本研究将我院采用中线旁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中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