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气血汤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效果观察
1
作者 黄永军 安红伟 周哲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328例中风病-中经络患者加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 目的分析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328例中风病-中经络患者加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分析两组总有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 scale,MBI)、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ale,NIHS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u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6.95%(159/164)vs 90.24%(148/164)]。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R、D-D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水平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气血汤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BI、NIHSS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调节凝血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病-中经络 气虚血瘀证 风气血汤 Barthel指数量表 NIHSS评分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型中脏腑型病灶CT定量规律分析
2
作者 周瑜 李直苹 +1 位作者 漆钜霞 王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7期76-78,119,共4页
目的探究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型中脏腑型病灶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定量规律。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2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82例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中医医师利用四诊方式实施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和... 目的探究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型中脏腑型病灶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定量规律。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2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82例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中医医师利用四诊方式实施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和分类,依据病情轻重和是否存在神经改变将所有患者划分成中经络型(32例)以及中脏腑型(50例)。均行CT检查,对比两种证型组内各分型及组间脑出血部位、出血量、破入脑室、中线移位以及周围水肿情况。结果在中脏腑型内,阳闭、脱型脑叶出血率明显低于阴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型基底节区出血率显著低于中经络型,脑干出血率显著高于中经络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脏腑型内,阴闭出血量高于阳闭,低于脱型;脱型破入脑室率均高于阴闭以及阳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型出血量、破入脑室率、中线移位率以及周围水肿率均高于中经络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患实施CT检查,通过观察定量指标能够对中经络型与中脏腑型进行有效区分,并且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度,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 急性期 脏腑型 中经络 CT 定量规律
下载PDF
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宏斌 井慧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04-106,115,共4页
目的 探究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72例ACI(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 目的 探究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72例ACI(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小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MFV)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舌苔白腻、语言蹇涩、半身不遂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血管生成素-1(Ang-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涤痰熄风通络汤可明显改善ACI(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中医症状,降低血清Ang-1、Hcy及S100B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熄风通络汤 急性脑梗死 中经络风痰瘀阻证
下载PDF
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及探讨
4
作者 于蕾 李梦岚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患者在院期间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降压等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中经络-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患者在院期间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降压等西药治疗,并予以用药监护。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给予患者用药监护,不仅降低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提高了药物疗效,使病情得到了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经络 风痰阻络型 用药分析 用药监护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颖桢 邹忆怀 +5 位作者 马洪明 程平荣 徐俊峰 李焕芹 赵振武 金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经络 脏腑 证候要素 动态演变
下载PDF
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创鹏 谌剑飞 +1 位作者 彭敏 张艳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结果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与血高凝状态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 (PAgT)、纤维蛋白原 (FG)、体外血栓长度 (VTL)及活化部分凝血酶... 目的 :探讨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结果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与血高凝状态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 (PAgT)、纤维蛋白原 (FG)、体外血栓长度 (VTL)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来论证中风病证候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中脏腑组中 ,风证、痰湿证、火热证及阴虚阳亢证证候评分值及PAgT、VTL、FG等测定值均高于中经络组 (P <0 0 5或P <0 0 1) ,而其ISI值则显著低于中经络组 (P <0 0 1)。结论 :本病中脏腑及中经络证候与胰岛素抵抗及高凝血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性 胰岛素抵抗 高凝血症 医药疗法 脏腑 中经络 证候 研究
下载PDF
中风病中经络中医证型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玉贞 黄洁新 +2 位作者 刘祥厦 陈春 许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524-1525,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92例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以同年龄阶段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气虚血瘀...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92例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以同年龄阶段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气虚血瘀组大脑中、前、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低于对照组,而脉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阳上亢组及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组大脑中、前、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气虚血瘀组,脉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此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风病中经络之上述3组辨证分型与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经络 辨证分型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MRI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宇慧 陈阳 陶弘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90-19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146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病例信息,探寻中风病各证型与头MRI影像学规律性。方法:梗死灶首先按循环系统划分为前循环梗死区、后循环梗死区,前循环梗死区又进一步分为皮层、皮质下白质区、基底节区,后循环供血区包括脑干、...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146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病例信息,探寻中风病各证型与头MRI影像学规律性。方法:梗死灶首先按循环系统划分为前循环梗死区、后循环梗死区,前循环梗死区又进一步分为皮层、皮质下白质区、基底节区,后循环供血区包括脑干、丘脑、小脑,均予头颅MRI平扫,利用医学统计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其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证在基底节部位发生的例数最多,气虚血瘀与阴虚风动多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结论: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影像学诊断能够成为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经络 医辨证分型 MRI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舌象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龙涛 王亚丽 +3 位作者 蔡芳妮 周望 张柳婧 张赛赛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分布规律。方法对242例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舌质分布为:紫暗舌48.3%,绛红舌27.7%,红舌11.6%,淡红舌11.2%,淡白舌1.2%;舌形分布为:胖大舌或齿痕舌68.6%,瘦小舌13.6%,...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分布规律。方法对242例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舌质分布为:紫暗舌48.3%,绛红舌27.7%,红舌11.6%,淡红舌11.2%,淡白舌1.2%;舌形分布为:胖大舌或齿痕舌68.6%,瘦小舌13.6%,点刺舌12%,裂纹舌5.8%;舌苔分布为:白厚腻苔49.2%,薄白苔16.1%,薄黄苔16.1%,黄厚腻苔14.9%,白厚苔2.1%,黄厚苔1.7%;舌下脉络分布为:增粗迂曲69%,增粗迂曲伴有舌下瘀点瘀斑15.3%,瘀点瘀斑11.2%,正常4.5%。结论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瘀阻脑络,痰热腑实证为中风病中经络发病早期(7 d内)的常见证候。临床诊治中风病时应注重对于患者舌象的诊查,详察舌质、舌形、舌苔及舌下脉络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病 急性期 中经络 舌象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香 过伟峰 +3 位作者 袁圆 邵大飞 刘英姿 马慧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 中经络 脏腑 实验室指标 颅脑CT
下载PDF
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霞 窦逾常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脑卒中之中经络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验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HP-IgG,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比较合并幽门...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脑卒中之中经络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验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HP-IgG,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比较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与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差异性。结果: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之中经络患者(65.0%和48.0%,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为脑卒中之中经络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06(1.10-3.93);Ⅰ型(CagA+VacA+)幽门螺旋杆菌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型,也使患脑卒中之中经络的危险性增加,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是2.52(1.12-5.08)。结论:脑卒中之中经络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Ⅰ型(CagA+VacA+)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可能是脑卒中之中经络发生发展过程中占优势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脑卒 中经络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波 曹秋茹 +2 位作者 邹香妮 于淼 孙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8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循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结果循证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患者的SIS3.0总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循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结果循证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患者的SIS3.0总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记忆与思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中经络 脑卒影响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下载PDF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海青 陈海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 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 ;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 2 93例 ...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 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 ;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 2 93例 ,中经络 2 91例 ,中脏腑 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 80例 ,5 6例为中经络 ,2 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 ,P <0 .0 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 ,P均<0 .0 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 ;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 ;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表现 脑梗死 中经络 脏腑
下载PDF
王中琳教授治疗中风病-中经络验案举隅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晓雯 王中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1467-1468,共2页
中风病,又名卒中,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死亡率极高,其主要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等。中风中经络因无神志改变,属中风病中较轻者,以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偏身麻木,甚则半身... 中风病,又名卒中,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死亡率极高,其主要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等。中风中经络因无神志改变,属中风病中较轻者,以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偏身麻木,甚则半身不遂为主症,是对中老年人威胁较大,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西医采取营养脑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病 中经络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宝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以风痰阻络证多见。缺血性梗死灶的大小亦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5),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以风痰阻络证多见,而中小面积脑梗死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而病灶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脑MR-DWI存在相关性,MR-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中经络 医辨证分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中风(中经络)后遗症期的辨证施护临床护理及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美云 陈世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241-242,共2页
通过对我科18例中风(中经络)后遗症期患者施行中医辨证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发现辩证施护对于促进肢体、语言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中经络)后遗症期 辨证施护 体会
下载PDF
中风急性期中经络、中脏腑血清H-FABP、vWF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学杰 李定祥 +1 位作者 谭琥 邓奕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5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40例中风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与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 目的探讨中风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40例中风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与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病例组血清H-FABP、vWF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中脏腑组血清H-FABP、vWF含量明显高于中经络组。结论 vWF、H-FABP血清含量变化有助于对中风病病情程度和类别的评估或判断,可作为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经络 脏腑 H—FABP VWF
下载PDF
采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花先 黎杏群 +4 位作者 梁清华 刘柏炎 罗云 唐涛 罗杰坤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方法立体定位术向鼠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 ,HE染色 ,观察其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仅引起 1 2h时内的针道渗血 ,中剂量模型组大鼠 2h即可形成 3mm的...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方法立体定位术向鼠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 ,HE染色 ,观察其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仅引起 1 2h时内的针道渗血 ,中剂量模型组大鼠 2h即可形成 3mm的血肿 ,2 4h血肿不再扩大 ,直径约 3 .5~ 4mm ;血肿区可见淋巴细胞、白细胞、胶质细胞及大量的红细胞 ;4d时白细胞、小胶质细胞达峰值 ,7d时血肿区可见到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结论Ⅶ型胶原酶注射可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中经络模型 ,且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出血 中经络 胶原酶 大鼠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伟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395-2398,2410,共5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科医师填写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情况等脑CT征象。分析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者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脏腑证者(P<0.05),而脑干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1型、2型及中脏腑证阳闭、脱证者中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而中脏腑证阴闭者脑叶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候间脑出血部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经络证者出血量明显少于中脏腑证者(P<0.05),发生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均<0.05)。中经络证1型、2型患者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脏腑证脱证者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阴闭者明显高于阳闭者(P<0.05),中脏腑证各证候发生中线移位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破入脑室所占比例脱证者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中经络 脏腑证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锦旗 金益强 胡随瑜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6,共3页
用颅内直接注血法制作大鼠出血性中风中经络模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家兔出血性中风中经络模型。结果显示:出血性中风大鼠出现明显血肿,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类出血性中风中经络相似。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接近于... 用颅内直接注血法制作大鼠出血性中风中经络模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家兔出血性中风中经络模型。结果显示:出血性中风大鼠出现明显血肿,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类出血性中风中经络相似。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更接近于临床。可见偏瘫计分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增加、NE含量增高、SOD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中经络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