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加勒斯特会议、莫斯科会议与中罗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
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论战的起点。罗马尼亚从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不太积极,到莫斯科会议期间比较积极地追随苏联介入中苏论战,其对华立场和中罗关系都有明显的变化,其对外政策追随苏联的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应更客观地评价罗马尼亚在... 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论战的起点。罗马尼亚从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不太积极,到莫斯科会议期间比较积极地追随苏联介入中苏论战,其对华立场和中罗关系都有明显的变化,其对外政策追随苏联的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应更客观地评价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对华立场,更为深入地剖析布加勒斯特会议后罗马尼亚转而积极追随苏联反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勒斯特会议 中罗关系 莫斯科会议 苏论战
下载PDF
国内外中罗关系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关系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国内外中罗关系史的研究起步于1970年代初,但迄今世界上只有一本英文版的中罗关系史的学术专著问世,在中国则没有出版过任何专门的书籍。罗马尼亚多年来比中国更重视这一研究。中罗两国先民...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关系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国内外中罗关系史的研究起步于1970年代初,但迄今世界上只有一本英文版的中罗关系史的学术专著问世,在中国则没有出版过任何专门的书籍。罗马尼亚多年来比中国更重视这一研究。中罗两国先民的最早接触可以追溯到4世纪的匈奴西迁。中罗关系在1960年代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罗马尼亚对中美关系的解冻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这一研究已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罗关系 对外关系史研究 马尼亚 关系
原文传递
1949年以前的中罗关系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8,共8页
中罗两国先民的早期交往史先后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西迁的匈奴人在达契亚地区的统治、祖先是柔然人的阿瓦尔人7~8世纪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以及蒙古帝国对欧洲的西征。1675年,作为沙皇特使的米列斯库访问了北京,成为来到中国的第一个罗马... 中罗两国先民的早期交往史先后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西迁的匈奴人在达契亚地区的统治、祖先是柔然人的阿瓦尔人7~8世纪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以及蒙古帝国对欧洲的西征。1675年,作为沙皇特使的米列斯库访问了北京,成为来到中国的第一个罗马尼亚人。中罗两国的第一次官方交往发生在1880-1881年,而首次建交则是在1939年。由于罗马尼亚在1941年先后与日本在中国扶植的两个傀儡政权建交,中罗关系因此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罗关系 马尼亚 对外关系 外交 民族史
下载PDF
罗马尼亚渠道与中美关系的解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过程中,罗马尼亚是促成中美和解的三个主要渠道之一。罗马尼亚在其中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却也起到了某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中美和解艰难起步的初期“帮了很大的忙”:最早承担了在中美之间传话... 在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过程中,罗马尼亚是促成中美和解的三个主要渠道之一。罗马尼亚在其中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却也起到了某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中美和解艰难起步的初期“帮了很大的忙”:最早承担了在中美之间传话的使命;和巴基斯坦渠道一起帮助恢复了中美间直接对话的华沙渠道;在巴基斯坦已成为中美对话的主渠道之后,仍在中美之间传递了一些重要口信,促成了“波罗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罗关系 关系 马尼亚
原文传递
考释中罗关系本源深化历史人物研究——读汉学家杨玲教授新著《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塔鲁》
5
作者 丁超 《国际汉学》 CSSCI 2012年第2期267-273,共7页
2008年新年伊始,收到罗马尼亚汉学家伊丽亚娜·霍贾—韦利什库(杨玲)教授寄来她的新著。罗文书名很长,译成中文可以是这样的:《罗马尼亚先贤、摩尔多瓦—瓦拉几亚贵族、赴康熙大帝朝廷的使臣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塔鲁》(U... 2008年新年伊始,收到罗马尼亚汉学家伊丽亚娜·霍贾—韦利什库(杨玲)教授寄来她的新著。罗文书名很长,译成中文可以是这样的:《罗马尼亚先贤、摩尔多瓦—瓦拉几亚贵族、赴康熙大帝朝廷的使臣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塔鲁》(Un straroman,boierul moldo-valah Nicolae Milescu Spatarul,ambasador laCurtea Marelui August Kang Xi),这里我们简称《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塔鲁》。书为大32开,正文加附录共488页,布加勒斯特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研究 中罗关系 尼古拉 杨玲 关系 国漫记 国史学界 明坚 远东研究所 史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与罗马尼亚保持友好关系的原因(1963-1978)
6
作者 刘学勤 《战略决策研究》 2022年第4期67-85,103,104,共21页
20世纪60至70年代,当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变得更加孤立时,中罗关系却进一步发展。本文为这种特殊关系的形成提供了两个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和罗苏关系同时恶化,中罗两国有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共同战略利益,为此两国相互提... 20世纪60至70年代,当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变得更加孤立时,中罗关系却进一步发展。本文为这种特殊关系的形成提供了两个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和罗苏关系同时恶化,中罗两国有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共同战略利益,为此两国相互提供政治支持,促成两国关系的友好;20世纪70年代,除了继续共同反对苏联,中罗两国在对美政策上形成了共识,由此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罗关系 苏矛盾 社会主义阵营
下载PDF
唐罗关系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拜根兴著《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
7
作者 姜清波 《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拜根兴 《七世纪叶唐与新关系研究》 书评 外交史 韩国
下载PDF
罗马尼亚经验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3,共5页
改革开放成为国策之前的两年中,对外开放是先行的。罗马尼亚由于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时走在中国的前面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成为当时中国学习、考察和借鉴的主要对象之一,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都起过一定的推动... 改革开放成为国策之前的两年中,对外开放是先行的。罗马尼亚由于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时走在中国的前面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成为当时中国学习、考察和借鉴的主要对象之一,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都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参照作用;其经济发展的失败教训后来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前车之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尼亚 中罗关系 经验教训
原文传递
携手合唱丝路曲,共谋合作新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访问罗马尼亚、捷克侧记
9
作者 王欣伟 彭小航 《当代世界》 CSSCI 2017年第9期4-7,共4页
应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和捷克社会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7月12日至19日访问上述两国,并出席"2017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和"2017中国投资论坛"。
关键词 投资论坛 东欧国家 历史机遇 关系 中罗关系 泽曼 社民党 拉格 博特 日至
下载PDF
拜根兴《唐朝与新罗关系史论》评介
10
作者 刘玉峰 《唐都学刊》 2010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七世纪叶唐与新关系研究》 拜根兴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博士学位论文 评介 史论 唐朝 陕西师范大学
下载PDF
罗马尼亚与走向破裂的中苏关系
11
作者 刘勇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9,127,共7页
在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过程中,罗马尼亚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在中苏关系恶化的初期,罗马尼亚基本上追随苏联批评和围攻中国,中罗关系冷淡。随着罗苏关系日益紧张,罗马尼亚主动靠近中国,利用中苏矛盾以抗衡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苏... 在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过程中,罗马尼亚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在中苏关系恶化的初期,罗马尼亚基本上追随苏联批评和围攻中国,中罗关系冷淡。随着罗苏关系日益紧张,罗马尼亚主动靠近中国,利用中苏矛盾以抗衡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苏关系迅速恶化的势头。1964年初,罗马尼亚试图调停中苏论战未果,但中罗形成了特殊的密切关系。随后罗马尼亚工人党发表了"独立宣言",形成了独立的对外政策,在中苏冲突中更加严守中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亚 中罗关系 苏论战 关系
原文传递
中美解冻过程中的罗马尼亚渠道及其关闭原因
12
作者 史宏飞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1年第1期17-37,9,共23页
本文通过对罗马尼亚渠道从开通到关闭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罗马尼亚渠道最终关闭的原因。罗马尼亚的特殊外交立场使其成为中美解冻初期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而其与苏联的地缘关系也成为渠道关闭的因素;20世纪70年左右周边环境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罗马尼亚渠道从开通到关闭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罗马尼亚渠道最终关闭的原因。罗马尼亚的特殊外交立场使其成为中美解冻初期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而其与苏联的地缘关系也成为渠道关闭的因素;20世纪70年左右周边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谋求打"美国牌"以制衡苏联。但由于对苏联-东欧阵营国家的不信任和担心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渗透,中国也选择在中美解冻的关键阶段关闭了罗马尼亚渠道;罗马尼亚渠道的几次表现客观上不如巴基斯坦渠道,以及可能觉察到罗马尼亚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为关注自身的国家经济利益,尼克松政府最终也放弃了继续使用罗马尼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亚渠道 关系 中罗关系
原文传递
我给刘少奇当翻译
13
作者 蒋本良 《中共党史资料》 2006年第3期25-33,共9页
关键词 乔治乌 呈递国书 西姆 学范 住宅问题 共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 两国关系 下连当兵 中罗关系
下载PDF
中罗友谊 历久弥新
14
作者 骆东泉 《友声》 2019年第2期17-18,共2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5日罗马尼亚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继苏联和保加利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70个春秋,光阴似箭。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犹如中国茅台和罗马尼亚李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5日罗马尼亚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继苏联和保加利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70个春秋,光阴似箭。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犹如中国茅台和罗马尼亚李子酒,琼浆金液,醇香四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亚 两国关系 中罗关系 民族独立 留学生
原文传递
分朋引类:中国分化苏联东欧集团再探讨(1964—1965)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丹慧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55-84,3,共31页
19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走向分裂,中国将建立国际反美帝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调整为既反关帝又反苏修,着手建立国际反苏修统一战线。为实现此目标.毛泽东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等理念。中国确立了分化修正主义集团,集中一切力量孤... 19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走向分裂,中国将建立国际反美帝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调整为既反关帝又反苏修,着手建立国际反苏修统一战线。为实现此目标.毛泽东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等理念。中国确立了分化修正主义集团,集中一切力量孤立和打击苏修的对东欧方针,试图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中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罗、德、波、捷、匈、保东欧六国。罗马尼亚成为中国构建反苏阵线中的间接同盟军;东欧另五国则在中苏关系破裂后基本配合莫斯科的对华政策,与苏联形成了抗衡中国的苏东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苏修统一战线 第二间地带 分化苏东集团 中罗关系 国与东欧五国关系
原文传递
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访谈录(二)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寒冰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91-218,共28页
陪同或会见罗中两国其他领导人孔寒冰:罗明大使,在前面的访谈中,您先后回忆了您近距离接触格罗查、乔治乌-德治、波德纳拉西、斯托伊卡、毛雷尔、齐奥塞斯库、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罗中领导人的情况,从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角度描述了不... 陪同或会见罗中两国其他领导人孔寒冰:罗明大使,在前面的访谈中,您先后回忆了您近距离接触格罗查、乔治乌-德治、波德纳拉西、斯托伊卡、毛雷尔、齐奥塞斯库、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罗中领导人的情况,从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角度描述了不同寻常的中罗关系。从您的老照片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华大使 乔治乌-德治 齐奥塞斯库 波德纳拉希 中罗关系 彭德怀元帅 匈牙利事件 伊卡 江泽民主席
原文传递
文明互动视角下的中国—中东欧合作——“第二届中外文明互动学术讨论会”综述
17
作者 成振海 《全球史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291-297,共7页
2016年11月2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外文明互动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 2016年11月2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外文明互动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所、保加利亚科学历史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欧 中罗关系 学术讨论会
原文传递
周恩来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18
作者 蒋本良 《书摘》 2008年第6期74-76,共3页
我自1961年从驻罗马尼亚使馆调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以后,逐步担任了中央领导的主要罗文翻译。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外交的掌舵人周总理,对具有特殊重要战略地位的罗马尼亚、对发展中罗关系赋予了特殊的关注,亲自做了大量工作。我因而经... 我自1961年从驻罗马尼亚使馆调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以后,逐步担任了中央领导的主要罗文翻译。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外交的掌舵人周总理,对具有特殊重要战略地位的罗马尼亚、对发展中罗关系赋予了特殊的关注,亲自做了大量工作。我因而经常有机会随同周总理工作,出入他的左右,聆听他的教诲,体察他的高尚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总理 马尼亚人 周恩来 中罗关系 代表团 战略地位 邓小平 国际问题 国外交 领导人
原文传递
The Troubled Russia-China Partnership as a Challenge to the East Asian Peace
19
作者 Pavel K. Baev Stein Tonnesso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209-225,共17页
With the annexation of the Crimea and the engagement in confrontation with the West, Russia has embarked on a course of making the military force into a useful instrument of policy. Moscow has effectively sacrificed t... With the annexation of the Crimea and the engagement in confrontation with the West, Russia has embarked on a course of making the military force into a useful instrument of policy. Moscow has effectively sacrificed the goals of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sake of geopolitical ambitions. The question about the price of Russia's revisionist enterprise is relevant for many states that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unfair and often discriminating rules of the world order, first of all China. Russia hopes to inspire other states dissatisfied with the "unipolar" world order to challenge the West more boldly, but the result of its assault on the prin- ciples of nonintervention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might work in the opposite way. The states of East Asia could take a good measure of the risk inherent to embarking on the course of projecting power at the expense of modernization and become even more committed than before to upholding their unique prosperity-producing peace. China has a vested interest in Russian internal stability and must be worried by the prospect of a post-Putin cr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 Peace Russia - China Conflict - Partner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