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春芳 汤榕 +1 位作者 杨晓花 李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3,共7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中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慢性病共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阻碍健康中国行动的进展,探讨其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目的了解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及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情况,... 背景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中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慢性病共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阻碍健康中国行动的进展,探讨其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目的了解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及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情况,分析中老年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为中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干预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06-27—08-27调查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固原市的10个区/县1997名中老年人的健康相关数据,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宁夏地区中老年人的共病模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性。结果宁夏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人数418例,慢性病共病率20.9%;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有14条共病模式,其中11条与冠心病有关,9条与高血压有关,9条与糖尿病有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子女数量为2~3个、已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状况为离退休和无业、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率较高(P<0.05),夜间睡眠时长为7~8 h和>8 h、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率较低(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社区、社会各个方面,建议从多维度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其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中老年人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关联规则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及年龄组差异
2
作者 陈功 王英英 刘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法和系数乘积法分析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法和系数乘积法分析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的年龄组差异。研究发现,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41,P<0.05),抑郁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5%,且志愿活动参与对不同年龄组的影响系数及作用机制明显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和干预中老年抑郁,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活动参与 中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抑郁
下载PDF
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张国海 陈舒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是为了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检...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是为了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检验结果稳健。分析影响机制,得出农村中老年人参加新农合后对政府的评价及看病条件满意度显著提高,降低居民医疗自花费的金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合 中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OProbit模型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
4
作者 刘文增 赵婷婷 +6 位作者 侯永兰 张桂娟 钟欣 李国峰 李鹤 张占军 朱爱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青海地区(平均海拔3 000 m)中老年人500名(男性299...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青海地区(平均海拔3 000 m)中老年人500名(男性299名、女性201名)。收集被调查者人口学信息、慢性病史、运动、经济和婚姻状况以及外周血指标,并进行多维度认知功能和心理评估,包括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筛查、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延迟回忆(complex figure test delay recall, CFT-DR)、连线测验A和B(trail making test, TMT-A&B)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ymbol-digit modalities test, SDMT)等,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年龄和教育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女性比较,男性总体认知、情景记忆、工作记忆评分均增高(P<0.05和P<0.01),但注意力和执行力以及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评分明显降低(P<0.01)。校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后,男性在不同年龄组和受教育程度组中总体认知、情景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力均优于女性(P<0.05,P<0.01)。进一步对比发现女性MCI患病率高于男性(25.9%比19.4%;χ^(2)=4.4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男80岁~=3.636,OR女70岁~=2.578,OR男70岁~=2.914,OR女80岁~=1.500)是中老年人群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P<0.01),受教育程度高(OR男初中=0.146,OR女初中=0.166,OR女高中=0.151)是中老年人群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1)。而未婚是男性发生MCI的危险因素(OR=1.855,P<0.05),睡眠质量差(OR=1.083,P<0.05)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1,P<0.05)是女性发生MCI的危险因素,教师职业是女性MCI的保护因素(OR=0.206,P<0.05)。结论 高原地区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存在多维度认知域的减退,其影响因素不同,随着增龄和教育水平低的影响,女性认知功能下降趋势比男性明显。女性是MCI发生的高危人群,针对性别差异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延缓认知损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中老年人 多维度认知域 轻度认知障碍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武汉市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现况研究
5
作者 袁敬 田欢 +1 位作者 龚士强 喻红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 分析武汉市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现况,为中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和促进口腔健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数据来自武汉市机关单位组织的年度健康体检数据系统中45~95岁人群的口腔检查结果,共1994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 目的 分析武汉市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现况,为中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和促进口腔健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数据来自武汉市机关单位组织的年度健康体检数据系统中45~95岁人群的口腔检查结果,共1994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5版),重点对龋病、牙周病、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及义齿修复状况等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99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613人(占80.89%),75岁以上老年人有218人(占10.93%),龋均、失牙均数分别为2.68、2.03颗。龋均和失牙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5~,55~,65~,75~和85~95岁组龋均和失牙均数分别为0.98和0.54,1.82和1.39,3.21和2.48,7.65和6.04,12.65和9.91颗,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失牙修复比例同样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不同年龄段社区牙周指数(CPI)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PI为0的人数在各个年龄段占比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CPI为2的人数占比大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均P<0.01)。结论 武汉市机关中老年体检人群总体口腔健康检查结果与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检查的城市地区相比,整体状况略好。但在高龄人群中,龋病、牙周病、失牙和未修复义齿情况仍较严重,应提高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意识,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同时也应关注高龄老人的义齿修复问题,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口腔健康 体检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对高胆固醇血症和AI的影响:一个中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刘文 张红 翟成凯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检测南京市常住汉族174名中老年人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检测南京市常住汉族174名中老年人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AI;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7例(高胆固醇组),男21例,女性66,平均年龄(63.59±8.37)岁;胆固醇正常87例(正常组),男21例,女66例,平均年龄(62.92±7.60)岁。高胆固醇组AA基因型频率为25.10%,Aa基因型频率为55.31%,aa基因型频率为19.59%;正常组AA基因型频率为18.39%,Aa基因型频率为52.87%,aa基因型频率为28.74%;高胆固醇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55.17%,高于正常组的4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人群的血HDL-C水平显著高于Aa和aa基因型人群(P<0.05);胆固醇正常组AA基因型人群的AI显著低于aa型基因人群(P<0.05);两组人群的AI随突变型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的发生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对胆固醇的抑制作用,增加总胆固醇和LDL-C的合成,较暴露于同样环境中的基因非突变型人群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能会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ScrFI基因型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高胆固醇血症 中老年人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C反应蛋白累积升高次数与躯体和非躯体抑郁症状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7
作者 赵柠煊 姜琳 +3 位作者 胡美婧 姚强 毛一能 朱彩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70-2076,2090,共8页
背景 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累积效应及抑郁症状的不同维度是既往中老年人CRP与抑郁症状关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目前中国关于CRP与抑郁症状的研究缺乏探索CRP累积升高次数对抑郁症状不同维度的影响。目的 探索中国中老年人CRP在... 背景 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累积效应及抑郁症状的不同维度是既往中老年人CRP与抑郁症状关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目前中国关于CRP与抑郁症状的研究缺乏探索CRP累积升高次数对抑郁症状不同维度的影响。目的 探索中国中老年人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共纳入3 868名研究对象。依据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2011年、2015年)的累积升高次数(CRP>3 mg/L)将研究对象分为累积升高0次组(n=2 918)、累积升高1次组(n=763)、累积升高2次组(n=187)。分别于2011年、2015年、2018年采用10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抑郁症状,该量表分为躯体抑郁症状和非躯体抑郁症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2018年抑郁症状总分/躯体抑郁症状得分/非躯体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纵向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2018年抑郁症状患病情况(是/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升高2次相比于0次,是抑郁症状总分(β=1.22,P<0.05)、躯体抑郁症状得分(β=0.51,P<0.05)及非躯体抑郁症状得分(β=0.71,P<0.05)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在2次连续测量中升高2次相比于0次,抑郁症状的患病风险更高(OR=1.64,95%CI=1.18~2.29)。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CRP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慢性炎性疾病,避免其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可以降低抑郁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C反应蛋白 累积效应 慢性炎症 躯体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中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模型构建
8
作者 陈佳欣 李婷 +2 位作者 陈宝宜 王净雨 尤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数据分析。结...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模型可以解释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方差变异的56.3%。行为态度(路径系数=0.274,P<0.001)、主观规范(路径系数=0.304,P<0.001)和感知行为控制(路径系数=0.361,P<0.001)均对中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主观规范(路径系数=0.114,P<0.001)和感知行为控制(路径系数=0.109,P<0.001)可以通过行为态度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结论 南京市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较高。计划行为理论对中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可实施相关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中老年人 计划行为理论 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9
作者 赵琴 夏红红 +1 位作者 陈菲 邱培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通过自我报告进行评估,抑郁症状通过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M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12 952例研究对象。基线时1 416(10.9%)例研究对象自报听力损失。在中位随访时间为5.42年的随访中,5 498例研究对象出现抑郁症状。在未调整模型中,基线时的听力损失组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无听力损失组的1.34倍(P<0.05),逐步调整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及健康相关因素后,基线时的听力损失仍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HR=1.21,95%CI=1.10~1.34)。结论:听力损失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基于CHARLS数据
10
作者 粟昭隐 康巍瀚 +2 位作者 刘亚涛 吕媛 Michael NERLICH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偶分居(OR=2.004,95%CI 1.091~3.683,P=0.025)、丧偶(OR=1.669,95%CI 1.452~1.919,P<0.001)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相比于教育水平为小学,初中(OR=0.766,95%CI 0.664~0.883,P<0.001)、高中及中专(OR=0.804,95%CI 0.665~0.972,P=0.024)、大学及以上(OR=0.568,95%CI 0.361~0.894,P=0.015)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相比,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691,95%CI 0.598~0.799,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17,95%CI 0.364~0.478,P<0.001)是脑卒中发生率的保护因素。调整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后,年龄≥65岁(OR=2.398,95%CI 2.139~2.668,P<0.001)、女性(OR=0.834,95%CI 0.746~0.933,P=0.001)、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755,95%CI 0.652~0.874,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98,95%CI 0.433~0.572,P<0.001)仍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结论适度身体活动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老年人 身体活动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下载PDF
从关系差序到知识差序:农村中老年人数字反哺研究——基于科学信息传播的考察
11
作者 谢兴政 张大伟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农村地区的科学信息反哺路径提供了技术和环境支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子辈会通过“授渔”的“传授式”反哺和“授鱼”的“代理式”反哺,向父辈传播科学信息或技能,帮助农村中老年人规避数字风险,全面提升生活... 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农村地区的科学信息反哺路径提供了技术和环境支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子辈会通过“授渔”的“传授式”反哺和“授鱼”的“代理式”反哺,向父辈传播科学信息或技能,帮助农村中老年人规避数字风险,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介的去中心化和风险发展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前喻文化”的瓦解,“后喻文化”逐渐崛起。在此过程中,数字反哺的知识差序渐渐被关系差序取代,子辈获取和掌握科学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选择求助对象的核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老年人 科学信息 数字反哺 差序格局
下载PDF
中老年人社区参与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12
作者 郭小开 晋美俊 张怡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89-4697,共9页
社区作为中老年人活动的常驻空间,承载居民日常活动、公共交往等需求,活动参与多样性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从多维度参与形式出发,基于太原市社区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中老年人参与途径与体系进行综合性分析,认识... 社区作为中老年人活动的常驻空间,承载居民日常活动、公共交往等需求,活动参与多样性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从多维度参与形式出发,基于太原市社区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中老年人参与途径与体系进行综合性分析,认识其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分析其潜在关系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场所依恋可正向调节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水平,直接和间接产生总效应值0.595,且场所认同感有助于提高社区参与活力;社区线下参与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总效应值0.132,线上参与产生总效应值0.059,社区线下参与可影响线上参与,且二者为正向促进关系;人口学变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工作类型、年龄、性别。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老年人社区参与提升的优化策略,可为城市社区参与活力的激发和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社区参与 结构方程模型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余镜秋 耿格格 +2 位作者 汪晓凡 朱春雪 孙靖凯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00名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家庭代际关系问卷和机构正式照护...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00名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家庭代际关系问卷和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条目均分为(2.70±0.97)分,家庭代际关系条目均分为(2.95±0.41)分。年龄、月收入和代际团结是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机构正式照护服务感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担心选择机构正式照护会带来性能风险和财务风险。政府应优化政策环境,从供给侧方面改善机构运营发展条件;机构应对客户群体进行调研和评估,识别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照护需求,制订多样化的照护服务方案和风险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正式照护 非正式照护 感知风险 代际关系
下载PDF
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痛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荆纪东 王亚 王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本研究检索了5个数据库,全面搜集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借用ReMan5.4与Stata16.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与发表偏倚分析.研究依... 本研究检索了5个数据库,全面搜集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借用ReMan5.4与Stata16.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与发表偏倚分析.研究依据PICOS原则,筛选文献后共纳入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对增加中老年人腰椎BMD(SMD=0.61,I^(2)=61%,P<0.01)与股骨颈BMD(WMD=0.079,I^(2)=0%,P<0.01),降低中老年人AVS评分(SMD=-1.15,I^(2)=87%,P<0.01)具有显著性作用.分析结果:健身气功锻炼能够有效增加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缓解中老年人骨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 中老年人 骨密度 骨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中老年人法律求助意识的研究
15
作者 白莎莎 向征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1308-1314,共7页
党的二十大会议指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从农村中老年人法律求助意识角度切入,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法律求助意识偏低的现状。在深度剖析原因... 党的二十大会议指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从农村中老年人法律求助意识角度切入,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法律求助意识偏低的现状。在深度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中老年人 法律求助意识
下载PDF
身体活动和睡眠对中老年人腰背痛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明哲 田一川 +1 位作者 王成龙 王晶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69-2874,共6页
背景中老年人腰背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和睡眠是占据24 h生命周期的两个核心生活方式组成部分,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和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且两者均与腰背痛有关。目的调查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病率,分析... 背景中老年人腰背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和睡眠是占据24 h生命周期的两个核心生活方式组成部分,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和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且两者均与腰背痛有关。目的调查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病率,分析身体活动和睡眠两大行为要素对其发病的独立影响和联合影响,为行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排除没有提供人口学、身体活动、睡眠和腰痛数据的参与者,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69岁中老年13496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行为相关信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身体活动、睡眠时间和腰背痛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之间的中介模型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13496例中老年人腰背痛患病率为39.0%(5269/13496);我国中老年人睡眠不足(<7 h)占比57.1%(7704/13496);轻度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占比分别为11.6%(1561/13496)和88.4%(11935/13496)。对混杂变量(如性别、年龄、饮酒和吸烟)多重共线诊断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均<5,排除共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活动与腰背痛患病呈正相关(β=0.120,P<0.05),睡眠时间与腰背痛患病呈负相关(β=-0.220,P<0.01),身体活动与睡眠时间呈负相关(β=-0.081,P<0.05)。根据类别变量中介效应分析得出Z=2.223>1.96,且身体活动影响腰背痛的路径不显著(β=0.105,P>0.05),故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的关联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有超过1/3的中国中老年人患有腰背痛,身体活动水平越高或睡眠时间越短,腰背痛患病风险越高,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即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风险经由睡眠时间锐减所完全传递,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降低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发病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降低腰背痛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身体活动 睡眠时间 中老年人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打鼾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评估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罗元欣 彭德荣 +2 位作者 张琳 刘海英 谭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5,共6页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仍需要对该因素进行识别,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打鼾频率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2021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收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打鼾频率:每周打鼾1~2次为轻度打鼾,每周打鼾3~4次为中度打鼾,每周打鼾5~7次的为重度打鼾;按ASCVD 10年发病风险<5%、5%~<10%、≥10%分别定义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ASCVD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898名居民参与了本研究,剔除对个人打鼾情况不清楚的1079名,共计9819名居民被纳入研究。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组5930名,中危组1804名,高危组2085名。在总人群中,模型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相比,中度打鼾及重度打鼾均是ASCVD10年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调整了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了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学历因素,结果显示打鼾频率上升会引起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上升。进一步将总人群按照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后,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相关(P<0.05),且男性重度打鼾的风险大于女性,但轻度打鼾及中度打鼾与ASCVD风险不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打鼾与ASCVD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是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中度打鼾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轻度打鼾则与ASCVD风险因素无关。结论打鼾频率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风险因素具有相关性,且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打鼾人群,应将轻度及中度打鼾人群作为早期干预的重点人群,促进ASCVD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打鼾 中老年人 LOGISTIC模型 上海市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及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刘影 姜俊丞 景汇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2-1459,共8页
背景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威胁。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慢性... 背景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威胁。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3月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CHARLS)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及统计分析,共纳入19520名≥45岁的中老年人,并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2020年)中的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对应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各省份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财政支出(卫生健康总支出)、卫生机构数(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泰尔指数与各省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χ^(2)=57.900,P<0.001)、患慢性病数量(χ^(2)=11.138,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东、中、西部慢性地区中老年人在14种慢性病患病类型中,慢性肺部疾病(χ^(2)=30.906,P<0.001)、肝脏疾病(χ^(2)=17.871,P<0.001)、脑血管疾病(χ^(2)=18.313,P<0.001)、肾脏疾病(χ^(2)=24.383,P<0.001)、消化系统疾病(χ^(2)=16.973,P<0.001)、记忆相关疾病(χ^(2)=6.898,P=0.032)、哮喘(χ^(2)=22.055,P<0.001)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慢性病总体患病状况与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财政支出的公平性有关(P<0.05)。结论我国东、中、西部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地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也存在一定差异。应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区域性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壮大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公平性,从而缩短东、中、西部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中老年人 区域差异 医疗卫生资源 泰尔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
19
作者 刘影 姜俊丞 景汇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7-885,892,共10页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重大慢性病问题的加剧,势必会引起失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将对失能人口的医疗和护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的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重大慢性病问题的加剧,势必会引起失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将对失能人口的医疗和护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的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失能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于2022-10-05—2023-01-13对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进行分析,以19170名45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活动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限制量表(IADL)对失能进行判断,将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程度作为因变量,并根据CHARLS数据调查问卷内容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评价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选取自变量,对东、中、西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及失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14,P<0.001;χ^(2)=136.356,P<0.001)。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均以轻度失能为主;东、中、西部地区的轻度和重度失能中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大地区失能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和特性。年龄、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躯体残疾是东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女性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比男性高86.0%(OR=1.860,95%CI=1.036~3.338)。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是中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居住地、大脑受损/智力缺陷是西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为解决并改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差异,应根据影响因素差异个性化地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失能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区域化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以降低中老年人失能水平,严防失能程度的加重,缓解区域间失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失能 中老年人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肥胖和肌量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李启玉 谢晖 +2 位作者 李砚玲 蔡维维 张蕊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究肥胖和肌量指标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蚌埠市东风社区同时完成人体成分分析和动脉硬化检测的1011例中老年人资料。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区分为正常组和硬化组,比较2组身体成分指标、基线... 目的:探究肥胖和肌量指标与社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蚌埠市东风社区同时完成人体成分分析和动脉硬化检测的1011例中老年人资料。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区分为正常组和硬化组,比较2组身体成分指标、基线资料差异,分析动脉硬化在不同人体成分类型中的发生风险。结果:2组病人年龄、脂肪量(BF)、体脂率(%BF)、四肢骨骼肌质量(ASM)、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腰臀比(WHR)、腰围(WC)、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组中的AMS和AMS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组间肥胖、肌量及联合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和肌量减少均表现对动脉硬化的风险特征(P<0.05),但在联合分类中肌量对动脉硬化不再表现为风险特征(P>0.05)。结论:中老年人可结合身体成分指标监测动脉硬化发生以及在干预中监测其动态变化,尤其是肥胖、肌量下降和肥胖合并肌量减少者更应该重视动脉硬化的筛查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肌量 动脉硬化 中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