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针刺联合中胚层治疗改善面部皮肤衰老的效果
1
作者 韦梁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9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面部针刺联合中胚层治疗改善面部皮肤衰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北京市伊美尔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68例面部皮肤衰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面部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面... 目的:分析面部针刺联合中胚层治疗改善面部皮肤衰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北京市伊美尔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68例面部皮肤衰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面部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面部针刺联合中胚层治疗。比较两组皮肤状态指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皱纹、皮肤纹理、毛孔、色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皱纹、皮肤纹理、毛孔、色斑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面部针刺联合中胚层治疗改善面部皮肤衰老等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针灸 皮肤衰老 中胚层治疗 皱纹 纹理
下载PDF
Mesotherapy——中胚层疗法的药物应用进展(Ⅱ)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景恒 白伶珉 +2 位作者 王忠媛 王志军 张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关键词 中胚层 药物应用 疗法 美容医学 相关解剖
下载PDF
Mesotherapy——中胚层疗法的药物配方(Ⅲ)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景恒 王志军 张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关键词 药物配方 中胚层 疗法 美容医学 国外文献 用药物
下载PDF
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瓣膜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长琨 李国清 +1 位作者 王荫长 胡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该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详细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的形态、数目、位置和细胞特化的瓣膜结构,并研究了缢缩的瓣膜结构和隔离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结果表明:缢缩是雄蛾中胚层生殖腺上显著收缩段,有... 该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详细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的形态、数目、位置和细胞特化的瓣膜结构,并研究了缢缩的瓣膜结构和隔离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结果表明:缢缩是雄蛾中胚层生殖腺上显著收缩段,有7个,分别在雄性附腺-贮精囊、贮精囊-精包腺1段、精包腺1~5各段之间,精包腺5段-C形管;缢缩自内向外分为4层,即瓣膜细胞、底膜、肌肉和围膜,肌肉层发达;缢缩瓣膜结构是细胞极度伸长特化形成的,其特点是:多数细胞伸长超过原长度的一倍以上,顶区膨大呈蘑菇突,纵横交错堵塞管腔,其顶段的微绒毛致密而细长,稠密的粗面内质网和稀疏的高尔基体环绕在核的四周,细胞间隙发达;缢缩瓣膜结构具有隔离相邻区段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致使各区段分泌物在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和迁移率,以及经PAS染色后在腺腔横切面上的构象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中胚层生殖腺 缢缩瓣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宁 王琳 许婧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方法对78例患者行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每种分型治疗两组穴位。将特定埋线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中胚层),待局部有酸、胀、麻感后,将线埋入体内。两组穴位交替进行,15d一次,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方法对78例患者行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每种分型治疗两组穴位。将特定埋线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中胚层),待局部有酸、胀、麻感后,将线埋入体内。两组穴位交替进行,15d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78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的16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7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体重82.24kg,治疗后平均体重76.18kg,平均减少6.06kg。结论穴位埋线与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明显,治疗次数少,省时、经济、疗效好,作用持久,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疗法 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症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红艳 黄慧 +4 位作者 张淑萍 吴主强 吴艳 曾松涛 杨文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4-1345,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CMN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5天~2岁,平均5个月;其中经典型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CMN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5天~2岁,平均5个月;其中经典型2例,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免疫表型:8例vimentin及SMA均阳性,WT-1、CD34、CD68和desmin均阴性,1例鳞状上皮EMA阳性,1例软骨S-100阳性,Ki-67增殖指数5%~10%。结论CMN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婴幼儿肾脏的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肿瘤彻底切除后预后良好,少数可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主要为细胞型CMV。由于CMN影像上无特异性,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可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低度恶性 婴幼儿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筛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季明亮 邱勇 +5 位作者 钱邦平 邱旭升 吕峰 江华 丁旗 张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mesoderm posterior 2,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生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60例...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mesoderm posterior 2,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生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60例(病例组),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23岁,平均13.2±3.8岁;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2~16岁,平均12.9±2.7岁。两组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群,性别相匹配。CS患者分型:形成障碍26例,分节不良13例、混合型21例。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e Bank中人类MESP2基因外显子(共2个外显子,exon 1和exon 2)序列设计引物将该基因的两个外显子序列全部扩增出来,然后应用DNA自动测序仪对扩增出来的目的产物进行测序,将病例组MESP2基因两个外显子测序结果与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进行比对,将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与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也进行比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MESP2基因的exon 1和exon 2均未见突变及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中国汉族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MESP2基因外显子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散发非综合征型CS发病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DNA突变分析 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基因 外显子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军 张帆 +1 位作者 徐国祥 李佳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孕期体检B超发现胎儿左肾区实质性肿块,遂行妊娠引产术。引产儿...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孕期体检B超发现胎儿左肾区实质性肿块,遂行妊娠引产术。引产儿左肾及肿块大小为6.5 cm×5.5 cm×4.5 cm,切面呈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囊径0.3-1.8 cm,内含淡红色液体;实性区域灰白色,部分区域编织状,质稍韧。镜下肿瘤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构成,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密集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片状,灶性区域稀疏成疏网状;瘤细胞胞质淡红染,胞核细长,两头稍钝圆,核分裂象常见。部分区域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并可见残存“肾组织岛”;囊性区域囊壁未见明显内衬上皮。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强(+),SMA部分(+),actin灶性(+),CD10个别(+)。电镜显示梭形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发达,部分可见密斑结构,提示瘤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较为少见,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无上皮成分,是发生于胎儿及婴幼儿肾的低度恶性病变,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瘤 先天性 中胚层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邹继珍 何偲 +4 位作者 白云 蔡玲玲 肖萍 吴莎 李競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血尿),1例CT检查无意中发现双肾占位。10例活产儿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影像学均显示肾占位病变,累及右肾及左肾各5例、双肾1例。10例行瘤肾根治切除术,1例为胎儿解剖资料。瘤体最大径约5.2 cm^17.0 cm,平均9.6 cm。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切面呈编织状或车辐状,部分见囊腔。镜下分为经典型(纤维瘤样)及富于细胞亚型(纤维肉瘤样),本组经典型8例,富于细胞亚型3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HHF35;不表达WT1、上皮及横纹肌等标记。随访:1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虽经化疗,但几乎每隔半年局部复发一次,共复发了7次,并多次重复手术及化疗,至今已随访3年余仍在化疗中;另2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仅2周,未化疗,随访中。3例经典型仅术后密切随访,至今健在。4例经典型术后规律化疗,仍在随访中。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者。产前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肉瘤及横纹肌样瘤等鉴别。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完整切除瘤肾即可治愈,尤其是经典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肾母细胞瘤 横纹肌样瘤 婴幼儿 病理
下载PDF
成人中胚层肾瘤1例并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雪静 张彦宁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成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诊,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liV 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观察,肿瘤... 目的探讨成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成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诊,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liV 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束状交错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椭圆形,核染色深,可见小核仁,胞质丰富,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呈不同程度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方向分化,肿瘤的外周和中央散在一些小管和囊腔。梭形细胞表达actin、desmin,vimentin(+、残存肾小管上皮-);CK7、CK34βE12、CK19(梭形细胞-、残存肾小管上皮+),而CK、S-100、CD34均(-)。结论中胚层肾瘤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形态学特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成人者极其罕见,需借助免疫组化与后肾腺纤维瘤、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肾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天平 尹晓雪 +3 位作者 陈敏 聂玲 周桥 陈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N,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结果。结果 9例CMN均为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8例小于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N,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结果。结果 9例CMN均为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8例小于1岁。肿瘤平均直径9.5 cm(3.2~15.0 cm)。经典型3例,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其中5例可见囊性变,2例可见软骨岛。与经典型相比,细胞型CMN的肿瘤直径常更大,易出现出血、坏死,核分裂象更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余未见特异性阳性标记,且均不表达WT-1。其中5例(4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行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3例细胞型CMN检出ETV6基因易位,1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CMN未检出ETV6基因易位。2例失访,7例随访5~4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CMN为少见的婴幼儿肾脏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细胞型CMN有特异的ETV6基因易位。CMN多预后良好,需与其它儿童肾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经典型 细胞型 ETV6基因易位 FISH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明洁 管雯斌 +3 位作者 许恪淳 许艳春 王立峰 姚晓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均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大体呈包膜完整的肿块,镜下4例均为经典型,由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呈...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均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大体呈包膜完整的肿块,镜下4例均为经典型,由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细胞稀疏区呈网状排列,细胞核细长,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3~5个/10高倍视野,瘤细胞间可见少量不规则分布的残存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呈波形蛋白阳性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部分阳性。经过随访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发生在婴幼儿肾脏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一致性的梭形细胞,部分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肾脏 儿童肿瘤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勇 周木秀 +1 位作者 文显梅 余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其中可见胚胎性肾组织。部分区域稀疏成网状...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其中可见胚胎性肾组织。部分区域稀疏成网状,部分区域出血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和Desmin(+)。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应与其它肾脏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肾瘤 先天性 肾肿瘤 肾切除术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静漪 林玲 陈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66,共1页
患儿女,35天,足月顺产,1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长大。查体:左侧腹部扪及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超声:左肾增大,形态失常,左侧中下份实质内探及大小约7.0cm×5.5cm×4.5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内... 患儿女,35天,足月顺产,1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长大。查体:左侧腹部扪及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超声:左肾增大,形态失常,左侧中下份实质内探及大小约7.0cm×5.5cm×4.5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内见小片状低回声区(图1A),CDFI示团块内部点状血流信号,周边探及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肾母细胞瘤可能。行左肾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下极包块,包膜完整,肾门及下腔静脉旁见数枚增大的淋巴结,质地稍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MIA影响非洲爪蟾胚胎中胚层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娇娇 殷晨阳 +5 位作者 李昕昕 徐校佩 郭静 王学军 王宁 袁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抑制蛋白(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ity,MIA)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热带爪蟾MIA序列在非洲爪蟾EST数据库中找到MIA序列,利用RT-PCR扩增全长序列并克隆至pCS2+,用于测序。利用RT-PCR检测胚胎发育...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抑制蛋白(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ity,MIA)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热带爪蟾MIA序列在非洲爪蟾EST数据库中找到MIA序列,利用RT-PCR扩增全长序列并克隆至pCS2+,用于测序。利用RT-PCR检测胚胎发育各阶段MIA mRNA的表达。通过显微注射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MO)敲降MIA;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胚层标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克隆出非洲爪蟾MIA全长序列。在胚胎发育过程中MIA从受精卵开始持续表达。敲降MIA导致胚胎胚孔闭合延缓,中胚层标志基因xbra表达明显受抑,而内胚层标志性基因sox17α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MIA表达于非洲爪蟾胚胎发育各阶段,敲降MIA抑制中胚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抑制蛋白 非洲爪蟾 胚胎发育 中胚层
原文传递
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秀萍 袁源智 +1 位作者 王历阳 袁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观察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D407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纯化中胚层分化蛋白2,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合和内吞视杆细... 目的:观察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D407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纯化中胚层分化蛋白2,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合和内吞视杆细胞外节盘膜的情况。结果:中胚层分化蛋白2主要表达在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层,与视杆细胞外节盘膜生物标志物视紫红质完全共定位,纯化的中胚层分化蛋白2可刺激人D407细胞及小鼠原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体生物标志物Rab7与摄入的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共定位,D407细胞吞噬视杆细胞外节盘膜与中胚层分化蛋白2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但在达到饱和浓度后其吞噬能力下降,中胚层分化蛋白2可结合至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及D407细胞表面。结论: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分化蛋白2 吞噬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中胚层疗法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向义 钟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胚层及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资料分析,了解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胚层疗法、中胚层、筋膜、间充质细胞等关键词,收集相...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胚层及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资料分析,了解中胚层疗法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胚层疗法、中胚层、筋膜、间充质细胞等关键词,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中胚层是由上胚层细胞迁移进入上、下胚层间形成的,可分化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软骨、肌、结缔组织、真皮等。中胚层疗法的实际注射层次是真皮和皮下组织,使药物作用于结缔组织中的某些靶细胞或神经,从而发挥作用。结论中胚层疗法的形态基础主要是真皮和皮下组织及其内的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疗法 形态学基础 筋膜
下载PDF
中胚层疗法——有广阔前景的医疗理论和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炜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医疗理论 中胚层 整形外科医师 疗法 世界经济 医疗技术 心理欲望 长生不老
下载PDF
中胚层疗法的材料医学(药理部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晨(摘译) 高景恒(审校)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关键词 中胚层 疗法 药理 医学 材料 注射治疗 L-肉毒碱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成人中胚层肾瘤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芹超 朱同玉 +2 位作者 侯英勇 谭云山 张永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肾肿瘤 中胚层肾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