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山区14种中草药抗菌效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晓敏 郑秋桦 +2 位作者 廖玲军 曾晓君 方志红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3-965,共3页
目的:对粤北山区民间应用于抗菌的中草药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种中草药对10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4种中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其中铁苋菜(生汁)、董酱背、田基黄、大蓟、冬心威和苦... 目的:对粤北山区民间应用于抗菌的中草药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种中草药对10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4种中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其中铁苋菜(生汁)、董酱背、田基黄、大蓟、冬心威和苦菜公抗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其MIC90分别为0.3125~0.625mg/ml.结论:粤北14种中草药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还需进行药物毒副作用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用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实验研究 抗菌效能 粤北山区 中草药 实验研 体外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福氏痢疾杆菌
下载PDF
20份中草药提取液抗禽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振香 时维静 钱卫东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6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草药做为添加剂预防禽流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20份单味和复方中草药制剂,在9日龄非免疫鸡胚中进行抗禽流感病毒试验。结果羌活煎煮液,霍香煎煮液,麻杏射防煎煮液,银射煎煮液,荆芥煎煮液,银花挥发油,板蓝根煎煮液等6种中草药... 目的探讨中草药做为添加剂预防禽流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20份单味和复方中草药制剂,在9日龄非免疫鸡胚中进行抗禽流感病毒试验。结果羌活煎煮液,霍香煎煮液,麻杏射防煎煮液,银射煎煮液,荆芥煎煮液,银花挥发油,板蓝根煎煮液等6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禽流感病毒(AIV)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草药用于禽流感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禽流感病毒/药物作用 禽流感病毒/致病力 鸡胚
下载PDF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多途径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义扬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5期195-197,共3页
中药复方存在复杂的活性成分,其药理往往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也正是中药复方针对肝纤维化复杂病理具有较好综合疗效优势的重要原因^[1]。现以扶正化瘀胶囊(复方)的相关研究为例,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草药/药理学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静 明亮 +2 位作者 黄茸茸 曹曦 李卫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观察E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观察E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大鼠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EA能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β、TNF-α、IL-6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论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IL-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中草药/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文继月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TFA(160、80、40、20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下载PDF
从分子基因水平开展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群豪 陈可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认识和理解,大大地丰富了AS研究的内容,为AS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中医药抗AS研究如何...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认识和理解,大大地丰富了AS研究的内容,为AS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中医药抗AS研究如何引进和利用这一最新成果,跟上时代的步伐,开辟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新篇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疗法 中草药/药理学 基因 结构
下载PDF
玉竹提取物A对小鼠单核细胞体外诱生血栓素B2分泌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良中 赵良化 +1 位作者 蒋辛 潘兴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7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细胞在体外经内毒素刺激分泌血栓素B2的情况,及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对其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4-08在锦州医学院免疫实验室进行。选择普通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竹...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细胞在体外经内毒素刺激分泌血栓素B2的情况,及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对其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4-08在锦州医学院免疫实验室进行。选择普通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竹提取物A500m g/L组、玉竹提取物A1000m g/L组、玉竹提取物A1500m g/L组,玉竹提取物A2000m g/L组共6组,每组6只。36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置24孔培养板中,每孔0.5m L。每组设6个平行孔,大肠杆菌内毒素为终浓度。正常对照组每孔加完全16400.5m L;模型对照组同样每孔加完全16400.5m L;同时4个实验组的单核细胞内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另取两个24孔培养板,每孔只加单核细胞悬液1m L。上述分离之单核细胞培养3d后换液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将10m g/L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L加入其余5组,共育2h;同时取只加单核细胞悬液的后两板,每组加大肠杆菌内毒素浓度分别为0.01,0.1,1,10,100,400mg/L,各10μL,共育2h。然后收集每孔上清液,放免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血栓素B2含量。观察体外给予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内毒素,对血栓素B2分泌量的影响;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对同一浓度大肠杆菌内毒素刺激的血栓素B2分泌量的影响。结果3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肠杆菌内毒素维持在0.01,0.1,1,10mg/L时,其刺激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血栓素B2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即随大肠杆菌内毒素浓度增加,血栓素B2合成水平亦升高(800,950,1180,1500ng/L),大肠杆菌内毒素为10m g/L时,刺激血栓素B2合成速率达峰值;当内毒素刺激量增至100,400m g/L时,血栓素B2合成水平不再升高,而呈下降趋势(1100,900ng/L)。②当用10m g/L的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刺激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5组的单核细胞时,模型对照组血栓素B2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2±98),(823±78)ng/L,t=10.93,P<0.01],4个浓度(500,1000,2000,4000m g/L)玉竹提取物A组血栓素B2的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805±75),(812±77),(817±81),(783±70),(1382±98)ng/L,t=11.45,11.20,10.88,12.18,P<0.01],与正常对照组(823±78)ng/L无显著差异。结论内毒素体外可以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血栓素B2,且刺激量为10mg/L时,单核细胞合成血栓素B2最旺盛;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体外均可显著抑制血栓素B2的分泌,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并未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玉竹 内毒素类/代谢 血栓烷B2/代谢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的后续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列明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5期198-200,225,共4页
扶正化瘀胶囊在2002年经国家SFDA批准为抗纤维化中药新药上市。这些年我们对该药不断进行后续研究。在临床严格按照药物的适用范围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外,开展了该药对肝硬化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应用基础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涉及的面则... 扶正化瘀胶囊在2002年经国家SFDA批准为抗纤维化中药新药上市。这些年我们对该药不断进行后续研究。在临床严格按照药物的适用范围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外,开展了该药对肝硬化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应用基础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涉及的面则较宽,从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细胞凋亡和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到用以治疗肾纤维化和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草药/药理学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扶正化瘀片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美国临床试验介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成海 卞化石 闻集普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5期201-203,共3页
1开展中医药国际化研究的意义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原创性学科,为诸多常见与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在国际上,虽然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中医的存在,但是整体上中医药规模很小,缺乏规范,处于相对落后... 1开展中医药国际化研究的意义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原创性学科,为诸多常见与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在国际上,虽然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中医的存在,但是整体上中医药规模很小,缺乏规范,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主流医疗市场无中医药产品,它们多以保健品的形式存在。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草药/药理学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及血清因子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旭 蔡光先 喻正科 《湖南中医杂志》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病理学 神经分泌系统 细胞因子类 中草药/药理学 综述 学术性
下载PDF
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述略
11
作者 徐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6期38-39,共2页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1 品种:中药品种经过历代本草不断扩充,发展到现在已多达8000余种。其中,有很多同名异物、品种混淆的现象。如抗风湿药威灵仙,正品应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或直立草本植物棉团铁线莲的干燥根,而北方却习惯用百合科铁丝...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1 品种:中药品种经过历代本草不断扩充,发展到现在已多达8000余种。其中,有很多同名异物、品种混淆的现象。如抗风湿药威灵仙,正品应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或直立草本植物棉团铁线莲的干燥根,而北方却习惯用百合科铁丝灵仙代用。药物品种不一,则药性药效很难一致。再如,大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中药产地 中药采集 中药炮制学
下载PDF
健脾行气及消食中药组合对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12
作者 李岩 孙思予 +2 位作者 周卓 陈苏宁 王兴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208-20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厚朴、大腹皮、砂仁、鸡内金、神曲、麦芽及山楂6种不同组合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白术、神曲、麦芽、山楂各15g,厚朴、鸡内金、大腹皮各10g,砂仁6g,按以下组方:神曲、麦芽、鸡内金、砂仁(Ⅰ组合)...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厚朴、大腹皮、砂仁、鸡内金、神曲、麦芽及山楂6种不同组合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白术、神曲、麦芽、山楂各15g,厚朴、鸡内金、大腹皮各10g,砂仁6g,按以下组方:神曲、麦芽、鸡内金、砂仁(Ⅰ组合);厚朴、大腹皮、神曲、麦芽(Ⅱ组合);厚朴、鸡内金、砂仁(Ⅲ组合);大腹皮、鸡内金、砂仁(Ⅳ组合);厚朴、大腹皮、砂仁、神曲、麦芽、鸡内金(Ⅴ组合);厚朴、大腹皮、神曲、麦芽、山楂、白术(Ⅵ组合).各组方水煎后制成干浸膏.小白鼠每组灌服相应药物,20min后灌服20g/L葡聚糖蓝,再15min后处死,以λ620nm测胃内残留色素(葡聚糖蓝)量及残留率作为胃排空指标.以幽门至色素前端及回盲部距离百分比作为小肠推进指标.各实验组两观察指标与对照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厚朴、大腹皮、砂仁及白术的6种不同组合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Ⅴ,Ⅵ组合的相对胃内色素残留率均呈有意义的减低(tⅠ=2.846;tⅡ=2.812;tⅤ=2.791;tⅥ=2.911,P均<0.01);Ⅰ组合小肠推进比呈有意义的增高(tⅠ=2.513,P<0.05).结论神曲、麦芽、鸡内金、砂仁;厚朴、大腹皮、神曲、麦芽;厚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运动/药物作用 胃排空/药物作用 小肠/药物作用 中草药/药理学
下载PDF
浅谈中药的双向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建军 《湖南中医杂志》 1997年第S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双向作用
下载PDF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概况
14
作者 彭俊 陈涟如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63-64,2,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药药物动力学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这对科学地认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规律,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研究工作,促进中西医药学结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兹就这方面作一概述。1 研究方法1.1 利用药效学方法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此法运... 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药药物动力学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这对科学地认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规律,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研究工作,促进中西医药学结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兹就这方面作一概述。1 研究方法1.1 利用药效学方法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此法运用于有效成分无法确定或血药浓度测定十分困难的中药及复方制剂。基本原理是将药物剂量与其药理效应强度指标结合起来,绘制出剂量——效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中草药/代谢 研究/方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