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1年第5期47-48,21,共3页
阴阳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总纲,因此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建立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用滋阴药、助阳药使之恢复正常,并以此研究中药的作用和阐明“证”的实质,是近些年来研究虚证和补虚中药的一个活跃课题。随着现代科学的... 阴阳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总纲,因此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建立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用滋阴药、助阳药使之恢复正常,并以此研究中药的作用和阐明“证”的实质,是近些年来研究虚证和补虚中药的一个活跃课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先进,已经从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环核苷酸、微量元素以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研究动物模型的变化和中药的作用。本文介绍国内研究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作用 动物模型 环核苷酸 滋阴药 助阳药 组织形态 中医基本理论 肾上腺组织 血液流变学 肾型高血压
下载PDF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文才 姚新生 《中药研究与信息》 CAS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中药知识 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作用 物质基础研究
下载PDF
中医病证定位与中药作用定位
3
作者 鲍荟竹 李祖伦 +1 位作者 秦旭华 唐怡 《四川中医》 2010年第7期32-33,共2页
归经是中药作用的定位概念,亦被称为中药作用的方向性、选择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作用定位与中医病证定位的认识密切相关。中医病证定位方法较多,脏腑病证定位和经络病证定位乃其核心。与此相应,形成了以经络标示药... 归经是中药作用的定位概念,亦被称为中药作用的方向性、选择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作用定位与中医病证定位的认识密切相关。中医病证定位方法较多,脏腑病证定位和经络病证定位乃其核心。与此相应,形成了以经络标示药物作用定位和以脏腑标示药物作用定位两大主流系统,而从明末至今脏腑定位渐居主导地位。当今对归经理论的认识和标定仍存混乱,因而需要解决中医病证定位规范化、中药作用定位规范化及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 中医病证定位 中药作用定位
原文传递
网络药理学是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4
作者 宋文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7-858,共2页
中药具有上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其药效与临床安全性不言而喻。中药也是现代药物的研发宝库,著名的青蒿素也是科学家自中医典籍中撷取而得。在整体论思想的指导下,中药作为整体的方剂(复方),其临床药效、配伍理论等基本概念已经被相关研... 中药具有上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其药效与临床安全性不言而喻。中药也是现代药物的研发宝库,著名的青蒿素也是科学家自中医典籍中撷取而得。在整体论思想的指导下,中药作为整体的方剂(复方),其临床药效、配伍理论等基本概念已经被相关研究者广泛认可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作用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应用下评价中药作用的模式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艺如 金德 +3 位作者 安学冬 包琦 赵生慧 连凤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0-2105,共6页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合应用 COMTSM模式 中药作用评价
下载PDF
动物肠上皮细胞体外模型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诗雨 赵梦杉 +3 位作者 赵懿侔 郭帅 万春云 杨丰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1,共7页
肠上皮细胞(IECs)体外模型广泛用于肠道致病菌菌株、药物、食品的细胞毒性评估和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细胞毒性、细胞完整性及屏障功能,分析信号通路中特定蛋白水平探讨药物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由于许多中... 肠上皮细胞(IECs)体外模型广泛用于肠道致病菌菌株、药物、食品的细胞毒性评估和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细胞毒性、细胞完整性及屏障功能,分析信号通路中特定蛋白水平探讨药物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由于许多中药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晰,在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时尚未有明确的理论支持。论文通过对多酚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及中药方剂在IECs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中药治疗和预防胃肠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肠上皮细胞 中药 中药作用机制
下载PDF
探析抗肿瘤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雪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182-1182,共1页
近些年来,随着肿瘤患病人群正在逐步增多,且该疾病扩散速度非常快,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临床医学中,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癌细胞扩散,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 近些年来,随着肿瘤患病人群正在逐步增多,且该疾病扩散速度非常快,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临床医学中,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癌细胞扩散,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并且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显现出独特优势,其作用机制在肿瘤治疗上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继而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这-治疗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中药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来自NIH的中医药研究中药作用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潜在治疗学意义
8
作者 陈新 《亚太传统医药》 2005年第3期67-68,共2页
1 NCCAM:NIH中替代及替补医学研究的专门机构(http://nccam.nih.gov/)中医药在美国属于替代及替补医学(CAM,comple- 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范畴。由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采用替代医学来治疗疾病及增强健康,美国国立卫... 1 NCCAM:NIH中替代及替补医学研究的专门机构(http://nccam.nih.gov/)中医药在美国属于替代及替补医学(CAM,comple- 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范畴。由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采用替代医学来治疗疾病及增强健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中医药研究 替代医学 医学研究机构 人单核细胞 脱氧胆酸 抗炎作用 中药作用 钙离子流 紫草素
下载PDF
中药作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治疗观察
9
作者 于志洋 王云世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纯中药治疗的动态分析用腰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和跟踪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3年10月~2008年11月五年间用此方共治疗各部位带状疱疹病136例,治愈效果显示,用此方法有效率达10... 目的观察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纯中药治疗的动态分析用腰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和跟踪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3年10月~2008年11月五年间用此方共治疗各部位带状疱疹病136例,治愈效果显示,用此方法有效率达100%,有效率达100%,取得了可观效果,深受带状疱疹病人的认可。结论通过临床治疗观察,采用此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优于传统古老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治愈率高,不反复,消除痛苦快,不需打针,经济,同时也避免了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病灶周围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药作用治疗
下载PDF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作用原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亚光 《新中医》 CAS 1979年第1期50-53,共4页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西药作用原理有重要意义。中西药物各有不同作用原理,有不同发展历史。因此,在理论上研究,比较它们的特点,将有利于创造我国统一的新药学。
关键词 中药作用 双向调节 调节作用 皮质激素 助阳药 补阳药 甘草 补气药 西药 异丙基肾上腺素 分子生物学 合成率 生脉散 补气剂 cAMP
下载PDF
现代中药复方还脑益聪方治疗老年痴呆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一夫 路鑫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52-75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中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能有效减缓老年痴呆的恶化,甚至防治老年痴呆。还脑益聪方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家所研究的治疗认知障碍类疾病的中药制剂,有着补肾益气、活血通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中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能有效减缓老年痴呆的恶化,甚至防治老年痴呆。还脑益聪方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家所研究的治疗认知障碍类疾病的中药制剂,有着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祛浊、清热解毒的功效,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吻合。因此,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还脑益聪方的方义分析和通过抑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活性、下调早老蛋白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 2,PEN-2)表达、抑制γ分泌酶活性、减少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产生等药理作用机制来防治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概况,以期为还脑益聪方防治老年痴呆提供参考和文献支持,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还脑益聪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系统综述 方义分析
下载PDF
中药发挥效应的核心作用方式的科学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爱云 沈颖 +8 位作者 陈文星 王旭 华永庆 王蔚 倪雯婷 吴佳伟 杨宇 黄帅 陆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692-1701,共10页
科学阐明中药的起效方式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药起效方式的看法百家争鸣,其中认为"叠加作用"是中药起效核心方式的科学假说,引发了中药药理学领域学者和专家的思考和争鸣。"叠加作用"为... 科学阐明中药的起效方式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药起效方式的看法百家争鸣,其中认为"叠加作用"是中药起效核心方式的科学假说,引发了中药药理学领域学者和专家的思考和争鸣。"叠加作用"为中药作用方式和作用特点提供了新解读,对中药药理学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根据当前中药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及临床案例对中药起效的核心方式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以下观点:(1)中药成分结构的多样性及作用靶点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药效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2)中药作用方式复杂而多变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进化而来,进化所致机体受体的多样性和中药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的复杂网络调控系统,决定了单个中药成分更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3)从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来看"叠加作用"具有局限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仅仅依赖"叠加作用"可能无法全面解释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叠加作用"只是中药众多起效方式之一,是否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起效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作用 复方 中药作用方式 中药作用特点 受体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结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慧慧 张百霞 +3 位作者 叶小彤 何帅兵 张燕玲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23-3728,共6页
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名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且疗效显著。近年来发现四逆散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有效,如抑郁症。但是,目前四逆散抗抑郁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该文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中药作用机理... 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名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且疗效显著。近年来发现四逆散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有效,如抑郁症。但是,目前四逆散抗抑郁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该文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研究四逆散方剂,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抑郁症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四逆散的315个化学成分中有263个能够作用于抑郁症的19个靶点,通过调控第二信使G-蛋白偶联受体转导通路、c AMP环核苷酸系统、神经系统及其递质、免疫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钙离子及其他离子转运等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些结果为四逆散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及探讨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网络药理学 实体语法系统 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 抗抑郁症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解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何帅兵 张百霞 +2 位作者 王慧慧 王耘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13-3717,共5页
丹参作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但是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解析的报道却并不多见。该研究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综合数据挖掘技术,以生物反应数据库为背景构建丹... 丹参作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但是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解析的报道却并不多见。该研究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综合数据挖掘技术,以生物反应数据库为背景构建丹参有效成分靶点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网络,以期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系统解析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参主要通过以下10条途径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脂质代谢;抗炎;调节血压稳定;负向调节凝血因子;抗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抗应激损伤;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伤口愈合。该研究结果较为系统地解析了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的研发,尤其是中药组分配伍的现代中药研发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实体语法系统 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生肌膏等外用中药“偎脓长肉” 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秀兰 徐尔真 +2 位作者 师宜健 郭慧 赵凤文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6期20-21,共2页
“偎脓长肉”是中医外科传统的疗疮愈伤法则,也是生肌膏等外用中药得以治愈一般西药难以治愈的感染创面的根本原因。其优点在于: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少,不需大量抗生素辅助治疗,换药不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等等。由于这些优点,使数以万计的感... “偎脓长肉”是中医外科传统的疗疮愈伤法则,也是生肌膏等外用中药得以治愈一般西药难以治愈的感染创面的根本原因。其优点在于: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少,不需大量抗生素辅助治疗,换药不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等等。由于这些优点,使数以万计的感染性开放骨折患者避免了截肢致残。“偎脓长肉”一词出自明代《外科启玄》,然而,“偎脓”之“脓”何以能产生肉“长肉”之巨大功效?多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迷。这无疑影响了中医外科的发展和外用中药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是我们多年来所进行的外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旨在从实质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中药 生肌膏 中医外科 感染创面 骨折患者 治愈率 感染性 辅助治疗 免疫活性因子 中药作用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17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中药抗肿瘤的免疫学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静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中药抗肿瘤 免疫学调节 机制研究 调节作 抗肿瘤作用 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 肿瘤研究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脾虚大鼠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会南 宫淑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与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IL-10水平与IL-10NmRNA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与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IL-10水平与IL-10NmRNA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IL-10水平与IL-10mRNA表达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明显增加;治疗组上述脑区的IL-10水平与IL-10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可通过调控IL-10水平及基因表达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大鼠 IL-10水平 基因表达 中药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抗突变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凤鸣 邵山 +1 位作者 王明艳 许冬青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抗突变 中药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