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母八法对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
1
作者 罗曦蕾 吴沁瑶 彭顺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1-406,共6页
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药母八法的具体含义和理论来源。药母八法通过“体、色、气、味、形、性、能、力”八个维度对药品进行解析,试图寻找中药药性的根本组成规律与解构方法,认为药母八法在传统中医理论层面上建... 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药母八法的具体含义和理论来源。药母八法通过“体、色、气、味、形、性、能、力”八个维度对药品进行解析,试图寻找中药药性的根本组成规律与解构方法,认为药母八法在传统中医理论层面上建立了对中药药性评价的综合体系,在解释中药“性-效-用”关系,搭建多元药性理论研究体系上,有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者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药药性理论 药品化义 药母八法 性效关系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建 张廷模 +1 位作者 曾南 李祖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3,共2页
通过对目前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特定的药味与寒热药性、归经、作用趋势等构成特殊的药性系统,能表达特定的生物效应,其间具有关联性,规律性,中药分类即具有此特征。强调药性系统中,药味是基础,寒热药性... 通过对目前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特定的药味与寒热药性、归经、作用趋势等构成特殊的药性系统,能表达特定的生物效应,其间具有关联性,规律性,中药分类即具有此特征。强调药性系统中,药味是基础,寒热药性是关键,归经是核心。并提出:按中药功效分类,利用多学科手段,开展纵、横多层次的综合性基础研究,捕捉其含共性物质基础在不同层次上呈现的生物效应信息特征,挖掘符合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寒热药性、药味、归经、作用趋势特异性信息表征,探索其间的关联性、规律性,以期科学表达药性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问题与现状 药性系统 研究思路
下载PDF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苗明三 张玉林 +1 位作者 杨亚蕾 尹俊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 目的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理作用
下载PDF
近10年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实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磊 杨云松 +1 位作者 裴丽 常存库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8-100,共3页
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现代中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10年来有关中药药性理论的实验性研究从各方面取得了可贵进展。本文首先描述了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的发展药性理论的各种假说,然后从物理学手段、化学手段、基因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关于中药药... 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现代中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10年来有关中药药性理论的实验性研究从各方面取得了可贵进展。本文首先描述了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的发展药性理论的各种假说,然后从物理学手段、化学手段、基因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实验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实验研究 寒热药性 四气
下载PDF
基于系统生物学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树民 卢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方法,以研究机体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规律为主线,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及其预期成果,并提示运用此方法建立中药性味实质...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方法,以研究机体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规律为主线,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及其预期成果,并提示运用此方法建立中药性味实质及性效关联性研究技术平台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代谢组学 中药药性理论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新课程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仁慧 许利平 +2 位作者 王秀娟 张永兴 赵宇昊 《药学教育》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中药药性是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针对目前中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功效的现象,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成为必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的背景、教学内容及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课程建设 中药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之四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任雪梅 杨光福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5期89-91,共3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药性是指药物的药效和性能,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把药物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五味 中医基础理论 药物性质 历代医家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泰康 《中草药》 CAS 1987年第12期33-38,32,共7页
本文从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方面对中药药性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有效成分 药理学研究 升降浮沉
下载PDF
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一个战略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今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我国自古以来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药物学称作“本草”,也就是现在的中药学。中药学包括在中医学之内,但有时也独立提出研究。中药学研究是复杂的科学工作,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 战略问题 中药 实验药理 “接轨” 中药注射剂 中成药 中医药学 西药药理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回顾了中医基础研究"近代模式"的形成及其对中药理论嬗变的影响,分析了基于博物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在当代科学背景下进行基础研究的困惑与出路,提出了中药四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指导下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思路... 回顾了中医基础研究"近代模式"的形成及其对中药理论嬗变的影响,分析了基于博物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在当代科学背景下进行基础研究的困惑与出路,提出了中药四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指导下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现代研究 思路 方法
下载PDF
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璐琦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中药学最重要的特色理论之一。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一般认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其中... 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中药学最重要的特色理论之一。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一般认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其中,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归经 五味 中药化学成分 药理效应 研究方向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辛味功效及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初探 被引量:25
12
作者 傅睿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药物的基础及筛选方法,以建立一种探究中药性味理论的方法学,为其它药性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性味理论 辛味功效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中药药性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70-70,72,共2页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和毒性等。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手段,忽视自身文化内涵分析。未来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医理论本质,在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融合...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和毒性等。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手段,忽视自身文化内涵分析。未来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医理论本质,在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融合哲学、逻辑学等自然科学元素,深度剖析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 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药性理论与古代自然哲学观
14
作者 杜文斌 张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 253,共1页
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观基础上的,表现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阴阳五行的辨证方法,取类比相的认识论等诸多方面.而中药药性理论也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广泛地应用各种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认识中药、解释药理、指导用药.本文将... 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观基础上的,表现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阴阳五行的辨证方法,取类比相的认识论等诸多方面.而中药药性理论也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广泛地应用各种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认识中药、解释药理、指导用药.本文将从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源流、古代自然哲学对其影响等方面对中国药性理论做一初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古代 自然哲学观 相关性 中国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维吾尔医用药特点分析
15
作者 古敏 李宁宁 +4 位作者 李柯翱 季志红 金世元 王永炎 翟华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10-114,共5页
目的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分析维吾尔医用药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法收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收载的425味维吾尔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618味药材及饮片,利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常用维吾尔药药性数据... 目的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分析维吾尔医用药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法收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收载的425味维吾尔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618味药材及饮片,利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常用维吾尔药药性数据库""中药药性数据库",并将二者共同收载的130味药物作为"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药中热性药物275味(64.7%);"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中有63味药物维吾尔医、中医对其寒热药性认识相同;维吾尔药大多无毒,有毒性的药物37味(8.7%),"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中有10味药物维吾尔医认为无毒、中医认为有毒;维吾尔药有代用药的359味(84.5%),有矫正药的343味(80.7%)。结论中医、维吾尔医同源一体。多数维吾尔药具有性热、无毒、有矫正药及代用药的特点,其成因与新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日较差大的自然环境及独特的用药习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药 中药药性理论 形成原因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2期8-8,共1页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已在山东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诏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已在山东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诏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临床用药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将促进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保持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 中医药特色 973计划 物质基础 规范标准 认知规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继承创新中药药性理论,提高有毒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访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叶祖光教授 被引量:1
17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叶祖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督导组副组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药性理论 药物安全性评价 科学家 研究员 临床疗效 有毒中药 重大科研项目
下载PDF
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4
18
作者 胡爱萍 《光明中医》 2006年第10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现代化研究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
19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54,共1页
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在山东启动。 据这一项目首席科学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振国介绍,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 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在山东启动。 据这一项目首席科学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振国介绍,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现代科学技术 973计划 中医文献 物质基础 规范标准 认知规律
下载PDF
“973”项目“基于利水功效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简介
2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均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或与副作用发生有关的一类生物学效应。促进机体能量、物质代谢的中药具有热(或温)性,抑制机体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功效 能量代谢 药物疗效 物质代谢 生物学效应 科学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