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
1
作者 刘圣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8-72,共5页
比较方法是比较文学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正如雷马克所指出的:“总的目的、重点和处理都必须是比较的。”但是,这种比较又绝不能盲目地进行,也不是“为比较而比较”的“纯比较”。它有其特殊的要求,要求之一就是先要确定用以进行比较的... 比较方法是比较文学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正如雷马克所指出的:“总的目的、重点和处理都必须是比较的。”但是,这种比较又绝不能盲目地进行,也不是“为比较而比较”的“纯比较”。它有其特殊的要求,要求之一就是先要确定用以进行比较的文学必须具有内在的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荒唐的比较。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存在的客观基础,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可比性 中西文学 钱钟书 平行研究 《管锥编》 各民族 共同规律 思想感情 王熙凤
下载PDF
后理论时代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2
作者 张隆溪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3期53-55,共3页
比较文学研究进入后理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蓬勃发展、影响极大的时代,但进入21世纪,文学理论已经失去推动文学研究的活力,在西方尤其美国的大学里,甚至有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趋势。于是文学理论独领风骚的... 比较文学研究进入后理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蓬勃发展、影响极大的时代,但进入21世纪,文学理论已经失去推动文学研究的活力,在西方尤其美国的大学里,甚至有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趋势。于是文学理论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进入了后理论时代。传统的比较文学以“事实联系”(rapports de fait)为比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比较文学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 中西比较文学 事实联系 独领风骚 21世纪 90年代
下载PDF
后理论时代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3
作者 张隆溪 《新华文摘》 2022年第14期155-157,共3页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理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蓬勃发展、影响极大的时代,在传统的历史语文学和修辞学之外,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都曾经为文学研究提供新颖的理论。但进入21世纪,文学...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理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蓬勃发展、影响极大的时代,在传统的历史语文学和修辞学之外,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都曾经为文学研究提供新颖的理论。但进入21世纪,文学理论已经失去推动文学研究的活力,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的大学里,甚至有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趋势,于是文学理论独领风骚的时代已成过去,我们进入了后理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西方文学理论 中西比较文学 心理学哲学 文学 修辞学 语言学 人类学
原文传递
反映与反思:中西比较文学简论 被引量:4
4
作者 袁鹤翔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歌德当日所言之"文学的通性",今天更多指向"相异"的通性。这一新发展替比较文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使之从传统的类比或影响研究狭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而我们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以"反映"和"... 歌德当日所言之"文学的通性",今天更多指向"相异"的通性。这一新发展替比较文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使之从传统的类比或影响研究狭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而我们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以"反映"和"反思"为始点: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作品,都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先形成对某一特定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再对另一个作品作同样深入的认识,然后再将二者加以比较。这样,定可经由深刻认识、了解不同的个别文化和作品,进入由比较研究而达到的"深层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 反思 中西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
5
作者 刘波 夏冬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借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评估《红楼梦》,鲁迅先生1907年发表了《摩罗诗力说》,不仅分析和评价“摩罗”诗人,而且还同中国封建礼教与诗教相观照并提出“别求新声于异邦”,林紆介绍西洋文学并在其序跋中就中西文学加以评... 本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借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评估《红楼梦》,鲁迅先生1907年发表了《摩罗诗力说》,不仅分析和评价“摩罗”诗人,而且还同中国封建礼教与诗教相观照并提出“别求新声于异邦”,林紆介绍西洋文学并在其序跋中就中西文学加以评点,直至30年代吴宓先生在清华开设讲座,这一系列史实标志着中西比较文学正式兴起了。从它产生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该学科的产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影响的产物,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历史条件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其二,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单向阐发性的。即以当时西方流行的、影响巨大的文艺理论来验证并解释国内文艺作品与文艺现象。这种单向性阐发即构成中西文学可比性原则,但该原则的确立与运用却远非易事,本文试图综合大陆、港台及国外学者就该原则所阐述的观点,并结合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实际,提出一些自己的陋见,以期望因此而获得新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比性原则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中西文学比较 文学与自然 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 美学 跨学科研究 尼采思想 堂吉诃德
下载PDF
香港中文大学设置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哲学硕士课程
6
作者 何行恕 《中国比较文学》 1985年第1期381-381,共1页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的大学,所设研究院提供博士课程六项及硕士课程二十九项,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哲学硕士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它归属予1978年成立的英文学部,每年约有十名新生名额。该课程主要科目有...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的大学,所设研究院提供博士课程六项及硕士课程二十九项,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哲学硕士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它归属予1978年成立的英文学部,每年约有十名新生名额。该课程主要科目有:1.参考书目及研究方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课程 中西比较文学 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神秘之镜与魔法之镜:以文本证据建立东西比较文学之基础(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隆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东西方在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何奠定比较之基础在东西比较研究中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中西比较文学而言,重要的不在空谈理论,而在展示具体例子作为文本证据,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契合,并以此来建... 东西方在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何奠定比较之基础在东西比较研究中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中西比较文学而言,重要的不在空谈理论,而在展示具体例子作为文本证据,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契合,并以此来建立起比较的合理性。缺乏文本证据,比较就会显得空洞而牵强,一味在抽象的概念之间打转,用一些晦涩的概念术语来故弄玄虚,更只会令人怀疑比较文学的价值,甚至对之冷眼相看。此文将通过讨论镜子这样一个具体意象的可比性,来说明对于东西比较研究而言,文本证据具有方法学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文本证据 具体意象 镜与鉴 方法论
下载PDF
台湾香港比较文学研究述评
8
作者 徐志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78-83,共6页
本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活跃的时期。这期间,台港的比较文学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下我们拟先从总体上概述两地情况。然后择其代表性论著分述之。一、台湾研究概况台湾的比较文学研究正式起始于1967年,... 本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活跃的时期。这期间,台港的比较文学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下我们拟先从总体上概述两地情况。然后择其代表性论著分述之。一、台湾研究概况台湾的比较文学研究正式起始于1967年,以台湾大学正式开设比较文学硕士班课程为标志。196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西方文学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硕士 台港 世界文学 中文系 文学课程 文学博士 代表性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前沿:2021年学术进展
9
作者 曹顺庆 杨清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1-69,共19页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稳步发展,在学科理论建设、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方面均取得前沿性成果。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通过重新审视现有学科理论以清理理论的学理根据、补足缺失意义、创新理论话语,尤其在比较文学...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稳步发展,在学科理论建设、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方面均取得前沿性成果。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通过重新审视现有学科理论以清理理论的学理根据、补足缺失意义、创新理论话语,尤其在比较文学阐释学、译文学、“玉学”、“新世界文学”方面提出创见,并结合当前国内学界“新文科”建设这一热点问题,拓展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比较诗学研究方面,继续进行理论范畴和关键词、多民族诗学研究、理论关系、文论著作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充分重视诗学这一无国界的世界性文论话语特征,打通中西,甚至构建“世界诗学”,助力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以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中西小说及其理论比较研究为主;在东方比较文学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中日、中韩、中阿、中印文学关系研究;在翻译文学研究方面,近年在“重写翻译史”这一命题上取得重要成果,并回顾了“译介学”这一理论形成的历程,批判学界对“创造性叛逆”的误读,挑战固有研究范式以求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再提创见,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打开思路。本文以2021年度相关成果为例,探讨比较文学的学术前沿与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学科理论建设 比较诗学 中西比较文学 东方比较文学 翻译文学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论略
10
作者 陈永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随着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美学思想的翻译和介绍,既促进了中西文学的交流,引起了我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变革,也推动着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探讨这种方法的产生和特点,对于加深理解我国近代文学的性质,...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随着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美学思想的翻译和介绍,既促进了中西文学的交流,引起了我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变革,也推动着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探讨这种方法的产生和特点,对于加深理解我国近代文学的性质,对于更好地借鉴外来文化,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加速当代文艺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比较方法,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和时代审美意识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一批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纷纷寻求救亡图存的方略,并从实践中认识到,中国要变革自强,不能只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单纯仿效西方的物质文明,还必须从政治思想上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这样他们从初期热衷于翻译介绍西方历史和自然科学资料,转而大量翻译西方的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19世纪末,由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比较 中国近代文学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方法论 文艺美学思想 比较研究方法 审美意识 梁启超 审美观念 康有为
下载PDF
从中西工业题材作品对比看文学之反映社会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丽娣 《电影评介》 2013年第3期99-100,共2页
《嘉莉妹妹》和《德伯家的苔丝》这两部英美工业题材作品为我们展开了西方工业社会发展的广阔画卷,而包括我国重要工业题材作家胡小胡的长篇小说《太阳雪》和李铁的"女工系列"小说在内的一些重要工业题材作品同样展示了中国... 《嘉莉妹妹》和《德伯家的苔丝》这两部英美工业题材作品为我们展开了西方工业社会发展的广阔画卷,而包括我国重要工业题材作家胡小胡的长篇小说《太阳雪》和李铁的"女工系列"小说在内的一些重要工业题材作品同样展示了中国工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品都起到了真实反映和潜在影响工业社会发展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工业题材作品 文学 反映社会
下载PDF
“静水流深”——谈中西古典文学之不同
12
作者 蔺学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9期89-90,共2页
中西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西古典文学的比较。导致中西古典文学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文化和语言文字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弹性 神话 文字 力学性能 民间文学 中西文学 中西比较文学
下载PDF
惠泽中西,博古通今——伊维德中国俗文学叙录与译论
13
作者 葛林 《兰州学刊》 CSSCI 2021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伊维德教授热衷于话本、杂剧、戏曲、女性文学、民间传说等中国俗文学的考证、论述与翻译工作,主张结合编者动机、评论人视角、文学文体演变、表演场景等综合考察中国俗文学传统。文章聚焦于伊维德教授对于西方中国戏曲、话本与说书研... 伊维德教授热衷于话本、杂剧、戏曲、女性文学、民间传说等中国俗文学的考证、论述与翻译工作,主张结合编者动机、评论人视角、文学文体演变、表演场景等综合考察中国俗文学传统。文章聚焦于伊维德教授对于西方中国戏曲、话本与说书研究的述评,对于俗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版本、主题、翻译等的辩证,以及对于杂剧、诸宫调、平话等文学形式的见解,以为管窥国外中国俗文学研究及译介,传播及弘扬中国俗文学遗产,尽一己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俗文学 汉学家 伊维德 中西比较文学
下载PDF
从比较文学到电影研究——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凤亮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5,共13页
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 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代文化研究,海外华人学者迅速顺应了当代学术话语的转换。而华语电影研究作为美国大学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学科,正引起海外华人学者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15
作者 张隆溪 《龙门阵》 2022年第7期80-80,98,102,106,共4页
本书为研究生和对比较文学有兴趣的读者们,探索比较文学研究的途径。书中回顾了比较文学自19世纪在欧洲产生以来的历史:又专论中西比较文学,说明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特别强调文学理论对中西比较文学的意义讨论了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中... 本书为研究生和对比较文学有兴趣的读者们,探索比较文学研究的途径。书中回顾了比较文学自19世纪在欧洲产生以来的历史:又专论中西比较文学,说明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特别强调文学理论对中西比较文学的意义讨论了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中有影响的著作及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成功的范例;最后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书目,其中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部分及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中西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 研究生 面临的困难 19世纪
原文传递
《水浒》与《失乐园》中起义的异同
16
作者 黄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尽管《水浒》和《失乐园》两部作品著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力,但其具有共同的母题:不堪压迫,反抗强权,因此具有可比性,可作平行的比较研究。尽管两部作品情节相似,起义的原因相似,结局相似,但原因不同,就其根源是... 尽管《水浒》和《失乐园》两部作品著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力,但其具有共同的母题:不堪压迫,反抗强权,因此具有可比性,可作平行的比较研究。尽管两部作品情节相似,起义的原因相似,结局相似,但原因不同,就其根源是其社会背景和不同的阶级矛盾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水浒》 《失乐园》 起义的异同
下载PDF
刘若愚《文心雕龙》研究的文化性阐释
17
作者 王章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刘若愚致力于以西方文艺理论新概念阐释中国文学及批评,其研究则主要借鉴艾布拉姆斯对于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之间关系的理论,结合中国文论构造环形结构,再以这个环形结构为依据,谈论形而上学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 刘若愚致力于以西方文艺理论新概念阐释中国文学及批评,其研究则主要借鉴艾布拉姆斯对于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之间关系的理论,结合中国文论构造环形结构,再以这个环形结构为依据,谈论形而上学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审美理论、实用理论以及各种理论的相互影响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西比较文学 刘若愚
下载PDF
1987年篇目辑览
18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消费思想 人本学 超越的完成 衡阳方言 歧义与模糊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假民公田 “黄学” 决策效用
下载PDF
《中国古今戏剧史》值得一读
19
作者 力行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33,共1页
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之后,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李万钧教授主编的一部新著,名为《中国古今戏剧史》,即将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书由福建师大戏剧研究所的教授、专家通力合作,全书分十六章,洋洋... 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之后,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李万钧教授主编的一部新著,名为《中国古今戏剧史》,即将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书由福建师大戏剧研究所的教授、专家通力合作,全书分十六章,洋洋洒洒近百万字。与其他戏剧史论所不同的是,它以一个独特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学者的目光,重点审视中国古今剧坛的名作名家。上溯戏曲源起、宋元南戏、元明清杂剧、近代花部、直至现当代的话剧、戏曲的发展与变革,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史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戏剧研究 剧坛 外来影响 戏曲 宋元南戏 话剧 导师组 发展与变革
下载PDF
从比较的角度说镜与鉴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隆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2,共8页
中西比较文学不能从概念到概念,高谈理论而陷于空疏,而应从文本出发,以具体例证为支撑,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述。在这方面,钱锺书的著作可以提供一个典范。镜或鉴作为文学象征,在中西文学作品中都经常出现,正可以为中西比较提供丰富的材... 中西比较文学不能从概念到概念,高谈理论而陷于空疏,而应从文本出发,以具体例证为支撑,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述。在这方面,钱锺书的著作可以提供一个典范。镜或鉴作为文学象征,在中西文学作品中都经常出现,正可以为中西比较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比较中国文学与英、法、德等多国文学作品中镜与鉴这个具体意象的例证,我们可以认识到镜子既可象征人的认识能力,又可象征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镜与鉴 象征 理论 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