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体法一步合成六氟铁酸钠正极材料及其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宏健 沈欢欢 +5 位作者 周艳婷 沈周宁 杨欢 许稳 游依 刘万民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六氟铁酸钠具有较强的锂离子和钠离子存储能力,可作为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目前,其制备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原料有毒有害和(或)溶解度低、材料电化学性能差等缺点。本研究采用三草酸合铁酸钠中间体法制备了六氟铁酸钠材料。研... 六氟铁酸钠具有较强的锂离子和钠离子存储能力,可作为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目前,其制备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原料有毒有害和(或)溶解度低、材料电化学性能差等缺点。本研究采用三草酸合铁酸钠中间体法制备了六氟铁酸钠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于700℃焙烧7 h可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六氟铁酸钠;该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第2次放电比容量为229.1 mAh/g,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9%;在钠离子电池中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 mAh/g,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0%。该合成路线环境友好,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产品性能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铁酸钠 三草酸合铁酸钠 中间体法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中间体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量与锂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宇 李晶晶 +4 位作者 刘振新 徐蓓 薛莹莹 吴德鹏 方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3,共3页
中间体法是工业磷酸铁锂材料的重要制造工艺之一,即可以避免纯液相法对锂源的浪费,又可以避免纯固相法因混匀度难以达标而造成产品中较多杂质的问题。以中间体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锂量与锂源对磷酸铁锂材料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结晶度、... 中间体法是工业磷酸铁锂材料的重要制造工艺之一,即可以避免纯液相法对锂源的浪费,又可以避免纯固相法因混匀度难以达标而造成产品中较多杂质的问题。以中间体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锂量与锂源对磷酸铁锂材料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结晶度、粒径分布和碳包覆质量等材料性质的差异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池 中间体法 正极材料
原文传递
双中间体库仑法测定制革鞣液及废水中铬(Ⅵ)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宝中 田家乐 杨希庆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51-558,共8页
本文研究了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法测定制革鞣液及废水中铬(Ⅳ)的方法及条件。在3.5mol·l-1H2SO4-0.015mol·l-1Fe2(SO4)3-4mg/mlCe2(SO4)3电解液中共有... 本文研究了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法测定制革鞣液及废水中铬(Ⅳ)的方法及条件。在3.5mol·l-1H2SO4-0.015mol·l-1Fe2(SO4)3-4mg/mlCe2(SO4)3电解液中共有少量AgNO3存在下.以Fe(Ⅱ)-Ce(Ⅳ)为双中间体库仑滴定,平衡电位法指示终点。文中对共存物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0.5μg和5.0~100.0μgCr(Ⅵ)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0%和±1%,标准偏差分别为0.02和0.07。该法测定结果与比色法对照,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不受颜色和混浊度影响,勿需配制任何标准液.并可在同一电解液中连续多次测定。因此,该法在制革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 平衡电位 铬鞣液 废水
下载PDF
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滴定的电极伏安行为及Cr(Ⅵ)测定
4
作者 杨百勤 左芳 杜宝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Ⅱ)-Ce(Ⅳ)双中间体恒电流库仑滴定体系及工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电解液组成,探讨了S2-和Cl-等的干扰机理。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方法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μg级的Cr(Ⅵ),与分光光度法对照,相对误差小于3%,回...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Ⅱ)-Ce(Ⅳ)双中间体恒电流库仑滴定体系及工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电解液组成,探讨了S2-和Cl-等的干扰机理。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方法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μg级的Cr(Ⅵ),与分光光度法对照,相对误差小于3%,回收率在93.9%~98.9%之间。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且不受试样颜色、浊度及沉淀的影响,无需配制标准溶液,可连续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 工业废水 铬(Ⅵ)
下载PDF
恒电流库仑法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Ⅵ)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玉峰 杜宝中 +1 位作者 姚秉华 薛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1-413,共3页
报道了以Fe(Ⅱ)-Ce(Ⅳ)为双中间体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废水中Cr(Ⅵ)的方法,以平衡电位法指示终点.对影响电流效率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的电极行为及其它影响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表明,废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 报道了以Fe(Ⅱ)-Ce(Ⅳ)为双中间体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废水中Cr(Ⅵ)的方法,以平衡电位法指示终点.对影响电流效率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的电极行为及其它影响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表明,废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测定的相对误差<2.0%,回收率为99%~104%.与光度法相比,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且不受试样颜色、混浊度及沉淀的影响,无需配制任何标准溶液,可在同一电解液中连续测定十个以上试样.本法可用于电镀、制革、印染等行业工艺流程及废水中Cr(Ⅵ)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Ce(Ⅳ)双中间体库仑 平衡电位 废水 铬(Ⅵ)
下载PDF
中间体衍生化法与新农药创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长令 关爱莹 +1 位作者 李淼 杨吉春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4,共8页
针对新农药创制难度大、成功率低等特点,创建了"中间体衍生化法"。该方法的特点:在研究之初就考虑开发,选用便宜易得、安全环保的原料,采用易于产业化的反应,确保产品专利权稳定、性价比优势显著。大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大幅... 针对新农药创制难度大、成功率低等特点,创建了"中间体衍生化法"。该方法的特点:在研究之初就考虑开发,选用便宜易得、安全环保的原料,采用易于产业化的反应,确保产品专利权稳定、性价比优势显著。大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大幅提高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针对农业生产中重大病虫草害防治难题,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法"设计新农药分子,发明了系列农药新品种,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部分品种已实现产业化,并产生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体衍生化 新农药创制 品种 专利 市场
原文传递
中间体衍生化法与新农药创制——杀虫剂Flupyrimin的创制经纬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峤 杨吉春 +1 位作者 刘长令 李淼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316,327,共5页
大量实践证明“中间体衍生化法”可大幅提高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从“中间体衍生化法”的角度对杀虫剂flupyrimin的创制经纬进行分析,具体说明新农药创制过程中选择和利用合适中间体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中间体衍生化法”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 中间体衍生化 新农药创制 flupyrimin 中间体
原文传递
中间体衍生化法与新农药创制——杀线虫剂Fluazaindolizine的创制经纬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淼 杨吉春 +1 位作者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9-863,共5页
"中间体衍生化法"是针对农药创制难度大、成功率低创建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发现多个安全、高效的绿色农药品种。通过对杀线虫剂fluazaindolizine的创制经纬进行分析,从"中间体衍生化法"的角度说明新药创制过程中选... "中间体衍生化法"是针对农药创制难度大、成功率低创建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发现多个安全、高效的绿色农药品种。通过对杀线虫剂fluazaindolizine的创制经纬进行分析,从"中间体衍生化法"的角度说明新药创制过程中选择和利用合适中间体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中间体衍生化法"具有普适性,可大幅提高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体衍生化 新农药创制 fluazaindolizine 中间体
原文传递
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杀菌活性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受体的结合模式
9
作者 王金玲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2-1170,共9页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EI-MS)确证。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19和A25在50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效分别为43.74%和42.46%,活性远低于氟吡菌酰胺。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吡菌酰胺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 肟醚 中间体衍生化 杀菌活性 琥珀酸脱氢酶受体 结合模式
下载PDF
2-氯-N-[6-(3-氯-苯氧基)-吡啶-3-基甲基]-烟酰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玉龙 谢勇 +3 位作者 关爱莹 徐浩 房晓敏 丁涛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在新农药创制研究中,寻找高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经设计、合成了12个2-氯-N-[6-(3-氯-苯氧基)-吡啶-3-基甲基]-烟酰胺类化合物。以2-氯-5-氰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所有结构... [目的]在新农药创制研究中,寻找高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经设计、合成了12个2-氯-N-[6-(3-氯-苯氧基)-吡啶-3-基甲基]-烟酰胺类化合物。以2-氯-5-氰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所有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验证,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筛选。[结果]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普筛条件下此类化合物有良好的杀菌活性,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化合物C4、C12表现出良好的广谱杀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5-氰基吡啶 中间体衍生化 合成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