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补气系统对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1
作者 马杰 孟祥兆 +1 位作者 漆鹏程 顾爱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31-0035,共5页
为了提高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性能,对具有补气系统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补气压力在不同二氧化碳排气压力、进水温度、环境温度等工况下,对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制热量与CO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泵的系统的制热量与COP都存... 为了提高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性能,对具有补气系统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补气压力在不同二氧化碳排气压力、进水温度、环境温度等工况下,对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制热量与CO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泵的系统的制热量与COP都存在随着补气压力的提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系统排气压力越高,最优补气压力越大;实验也表明补气系统对进水温度较高的系统制热量与COP提升更显著。而运行环境较高的二氧化碳热泵,补气系统对制热量与COP影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热泵 中间补气 性能影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蒸汽系统热力学分析
2
作者 陆振能 肖楚鹏 +4 位作者 邱泽晶 俞佳涛 张婷 龚宇烈 姚远 《中国重型装备》 2023年第2期8-11,54,共5页
为有效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余热,以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蒸汽系统为对象,建立热力学模型,选出了R123、R245fa与R1234ze(Z)三种典型高温热泵工质作为研究工质,考查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补气率与等熵效率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有效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余热,以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蒸汽系统为对象,建立热力学模型,选出了R123、R245fa与R1234ze(Z)三种典型高温热泵工质作为研究工质,考查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补气率与等熵效率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循环工质的高温热泵蒸汽系统中,中间补气可以提高系统的COP,并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对于目前主流的高温热泵工质R245fa,在蒸发温度为55℃、冷凝温度为125℃、补气率为0.5时,系统COP为3.4,较无补气时提升19.3%,排气温度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高温热泵 蒸汽生产 中间补气
下载PDF
带闪发器中间补气的R1234ze(E)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周俊海 赵盼盼 +4 位作者 屈博艺 柯瑶 陈亮 周会平 刘梅 《制冷技术》 2023年第2期8-13,20,共7页
本文采用新型环保工质R1234ze(E)作为带闪发器中间补气型高温热泵系统的运行工质,在不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及压缩机第一级压缩比参数条件下,分析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冷凝热量及压缩机做功量等性能,拟合了系统具有最佳性能系数(COP)时对... 本文采用新型环保工质R1234ze(E)作为带闪发器中间补气型高温热泵系统的运行工质,在不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及压缩机第一级压缩比参数条件下,分析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冷凝热量及压缩机做功量等性能,拟合了系统具有最佳性能系数(COP)时对应第一级压缩比随冷凝温度参数变化关系式。结果表明:R1234ze(E)在带闪发器中间补气型高温热泵系统运行时,具有最佳的压缩机第一级压比,使得系统具有最大的COP;相比传统无闪发器的热泵循环系统,带闪发器中间补气型热泵系统具有更好的热力性能,COP比常规热泵系统同工况条件下增加10.7%~23.4%,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下降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ze(E) 闪发器 中间补气 高温热泵 性能系数
下载PDF
带闪发器的中间补气型热泵系统稳态仿真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浩然 胡海涛 +4 位作者 李浩 丁国良 吴成云 王旭阳 吕中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60-265,共6页
开发了带闪发器的中间补气型热泵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在模型中,通过建立基于理论的显式表达式,开发了补气压缩机性能计算模型;采用分相区计算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相区特点的换热器性能计算模型;并开发了基于顺序模块的系统迭代算法对... 开发了带闪发器的中间补气型热泵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在模型中,通过建立基于理论的显式表达式,开发了补气压缩机性能计算模型;采用分相区计算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相区特点的换热器性能计算模型;并开发了基于顺序模块的系统迭代算法对各部件模型进行求解。验证表明,压缩机模型对于流量和功率的计算误差分别小于±7%和±5%;换热器模型对于换热量和压降的计算误差分别小于±3%和±4%。与传统热泵系统相比,在室外温度为-20℃的低温工况下,带闪发器的中间补气型热泵系统制热量提升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发器 中间补气 系统 稳态 仿真 模型
下载PDF
带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制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贾庆磊 冯利伟 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77,共7页
将带中间补气的单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以解决低温工况下出现的制热量不足、能效偏低等问题。利用焓差室测试比较带中间补气的单缸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单缸系统)与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双缸系统)、单级压缩系统... 将带中间补气的单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以解决低温工况下出现的制热量不足、能效偏低等问题。利用焓差室测试比较带中间补气的单缸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单缸系统)与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双缸系统)、单级压缩系统在不同制热工况下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高于-15℃时,单缸系统与单级压缩系统相比,其制热量增加幅度均大于12%,并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增加幅度逐渐增大;单缸系统的制热量与COP均大于双缸系统,其提升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29%、1.94%;在室外温度低于-15℃时,单级压缩系统因排气温度过高无法正常工作,双缸系统的制热量与COP均大于单缸系统,其提升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5%、9.42%;验证了单缸系统更适用于室外温度高于-15℃的工况,双缸系统更适用于室外温度低于-15℃的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热泵系统 中间补气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制热性能
下载PDF
中间补气的涡旋制冷压缩机的工作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超 张华 邬志敏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4期11-13,7,共4页
涡旋压缩机应用于低温工况时 ,受到压比的限制 ,通过建立中间补气的压缩机模型 ,分析了压缩机中间补气的气体状态和补气位置。提出了用中间补气的方法来提高制冷量 ,增加COP ,降低排气温度。
关键词 中间补气 涡旋制冷压缩机 工作特性 节能
下载PDF
中间补气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思朝 马国远 许树学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3,84,共5页
以滚动活塞压缩机为例,搭建了带中间补气的单机双级压缩热泵系统,对中间补气参数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间补气与不补气相比,制热量增加5~8%,制热COP提高3~7%。能降低排气温度8~14℃,压缩机效率提高5~1... 以滚动活塞压缩机为例,搭建了带中间补气的单机双级压缩热泵系统,对中间补气参数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间补气与不补气相比,制热量增加5~8%,制热COP提高3~7%。能降低排气温度8~14℃,压缩机效率提高5~12%,高压级容积效率提高4~9%。为今后压缩机设计和热泵系统运行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机双级 中间补气 热泵 制热性能
下载PDF
两次中间补气涡旋压缩机的工作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许树学 马国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两次中间补气制冷系统的计算模型,通过编制软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确定出开设两对补气孔时最佳补气压力的范围,归纳出最适宜的两次中间补气压力范围经验公式;针对某一款涡旋压缩机给出了补气孔的设计方法。最后... 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两次中间补气制冷系统的计算模型,通过编制软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确定出开设两对补气孔时最佳补气压力的范围,归纳出最适宜的两次中间补气压力范围经验公式;针对某一款涡旋压缩机给出了补气孔的设计方法。最后,对系统的循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间补气系统和单级系统相比,两次中间补气系统的制冷COP分别提高2.8%和12.4%。排气温度降低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两次中间补气 制冷COP 温度
下载PDF
基于中间补气压缩机的地暖系统制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费继友 王英邗 +4 位作者 张文强 李花 谢金路 陈东东 梁晟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2,共6页
本文将中间补气涡旋式压缩机应用于地暖制热系统,以解决地暖制热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性能不佳、机组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并建立补气地暖样机实验系统,研究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中间补气地暖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制热量、功耗及制热COP等... 本文将中间补气涡旋式压缩机应用于地暖制热系统,以解决地暖制热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性能不佳、机组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并建立补气地暖样机实验系统,研究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中间补气地暖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制热量、功耗及制热COP等参数,分析了中间补气地暖系统制热性能与常规热泵制热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处于-20-7℃之间时,带中间补气系统的地暖机组的制热量相比于普通热泵平均提升约26.2%,制热COP平均提升约为8.7%,功耗仅平均增加约16%;当室外环境温度为-20℃时,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了12℃。可见采用中间补气技术的地暖系统在低能耗的条件下更能满足低环境温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补气 涡旋式压缩机 地暖系统 制热性能
下载PDF
R134a应用于中间补气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数值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超 陈焕新 +4 位作者 谢军龙 王天太 霍正齐 李军 苏应春 《压缩机技术》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分析了中间补气的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系统的循环进行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对使用R134a的中间补气的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应用R134a的中间补气螺杆压缩机系统,制冷量和电功率均随一级压... 分析了中间补气的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系统的循环进行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对使用R134a的中间补气的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应用R134a的中间补气螺杆压缩机系统,制冷量和电功率均随一级压缩内容积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性能系数COP值随一级压缩内容积比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满足所需制冷量的前提下,要选取适当的补气口开设位置,才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机 中间补气 制冷性能 R134A
下载PDF
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贾庆磊 冯利伟 晏刚 《制冷与空调》 2014年第8期128-132,共5页
将带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不仅可解决常规系统制热工况下制热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可改善制冷工况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APF值。首先介绍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中间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标... 将带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不仅可解决常规系统制热工况下制热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可改善制冷工况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APF值。首先介绍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式压缩系统(中间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标准焓差室测试中间补气系统与单级压缩系统在不同制热工况、APF基本工况下的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中间补气系统可在室外温度低于-15℃时正常安全运行,在室外温度高于-15℃时,制热量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有较大的提高,其提高幅度均大于12%;在额定制冷和中间制冷工况下,中间补气系统开启补气时,相对于不开启补气时,其EER值分别提高8.05%和13.67%,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其运行频率稍有降低,EER值分别提高2.05%和0.6%;在额定制热和额定低温制热工况下,中间补气系统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制热量与功率均有较大提高,而系统COP相差不大;在中间制热工况下,中间补气系统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其COP可提高7.88%中间补气系统的APF值为3.85,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的3.68,提高幅度达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热泵系统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中间补气 APF
下载PDF
带闪发器中间补气的R290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静红 孙庆烨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5,91,共8页
对以R290为工质的闪发器中间补气的高温热泵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出:随补气前压力比增大,R290闪发器高温热泵系统的平衡补气压力增大,相对补气量减小,压缩机总功耗减小,系统制热量减小,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系统存在最佳补气前压力比,使... 对以R290为工质的闪发器中间补气的高温热泵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出:随补气前压力比增大,R290闪发器高温热泵系统的平衡补气压力增大,相对补气量减小,压缩机总功耗减小,系统制热量减小,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系统存在最佳补气前压力比,使系统获得最优的性能系数。蒸发温度为30 ℃、冷凝温度为85 ℃时,补气前压力比为1.5时获得最大性能系数3.61。随蒸发温度增加,平衡补气压力增加,相对补气量减小,压缩机总功耗增加,制热量增加,系统性能系数减小。随冷凝温度升高,相应平衡补气压力升高,相对补气量增大,压缩机总功耗减小,制热量减小,系统性能系数增加。在最佳补气前压力比为1.5工况下,与常规高温热泵系统比较,性能系数提高18.57%,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10.03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R290为工质的闪发器中间补气的高温热泵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补气 闪发器 高温热泵 热力性能
下载PDF
压缩机中间补气的经济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九兵 鲁升芳 +1 位作者 武晓昆 陈文卿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基于四种压缩机中间补气的经济器热泵循环方式的比较,提出两级节流经济器循环的改进方案,并建立通用的系统模拟数学模型,以热泵热水机为例分析与讨论蒸发温度、补气孔口位置和补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一级压比一定时,系统... 基于四种压缩机中间补气的经济器热泵循环方式的比较,提出两级节流经济器循环的改进方案,并建立通用的系统模拟数学模型,以热泵热水机为例分析与讨论蒸发温度、补气孔口位置和补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一级压比一定时,系统制冷量、压缩机功率和COP均随蒸发温度和补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补气温度饱和的假设下,最佳压缩机补气位置应设置在吸气刚刚结束时刻;补气对系统制热量的提升随蒸发温度上升而逐渐降低;换热器式经济器循环的换热器额定换热量应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最大换热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经济器 中间补气
下载PDF
压缩机中间补气热泵技术在内蒙古严寒地区供暖中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通过建立补气过程的刚性容器绝热理论模型,对采用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基础能效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对采用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在内蒙古严寒地区供暖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通过建立补气过程的刚性容器绝热理论模型,对采用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基础能效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对采用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在内蒙古严寒地区供暖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不同热源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排气温度升高、制热量减少和能效比降低的问题,其可以应用于类似内蒙古严寒地区的冬季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源热泵 能效比 温度 中间补气技术 严寒地区
下载PDF
涡旋式压缩机中间补气技术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剑飞 秦妍 秦海杰 《制冷与空调》 2012年第2期22-24,30,共4页
对带有中间补气功能的涡旋式压缩机理论循环进行分析,针对在不同蒸发温度下采用中间补气对涡旋式压缩机的能力、功率、排气温度及能效比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涡旋式压缩机相比,带有中间补气功能的压缩机在蒸发温度... 对带有中间补气功能的涡旋式压缩机理论循环进行分析,针对在不同蒸发温度下采用中间补气对涡旋式压缩机的能力、功率、排气温度及能效比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涡旋式压缩机相比,带有中间补气功能的压缩机在蒸发温度由-5℃到-20℃之间变化时,其能力提升约15%~30%,能效比提升约9%~19%,功耗仅上升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补气 涡旋式压缩机 节能 经济器
下载PDF
中间补气DC变速涡旋式压缩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飞 刘忠赏 《制冷与空调》 2015年第2期82-84,78,共4页
对采用R410A制冷剂的带有中间补气功能的DC变速涡旋式压缩机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补气与不补气条件下压缩机的性能;考察不同转速条件下开启补气功能时的压缩机的运行特点,以及排气温度的变化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涡旋式压缩机 DC变速 中间补气
下载PDF
中间补气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侯庆林 陈超 +2 位作者 李明洋 王振宝 刘宏举 《家电科技》 2021年第6期56-59,共4页
中间补气技术在改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低温制热能力不足、低温制热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针对闪发器中间补气热泵热风机系统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闪发器前的电子膨胀阀可采用排气过热度... 中间补气技术在改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低温制热能力不足、低温制热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针对闪发器中间补气热泵热风机系统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闪发器前的电子膨胀阀可采用排气过热度为目标参数进行控制,闪发器后的电子膨胀阀可采用吸气过热度为目标参数进行控制,并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了本实验系统在给定实验工况下的最优排气过热度控制值43℃和最优吸气过热度控制值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热泵 低温制热 中间补气 过热度
下载PDF
带闪发器中间补气的R32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杰 郭宪民 薛利平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1,96,共5页
针对R32空气源热泵系统存在的冬季制热性能下降、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本文对使用闪发器的中间补气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相对补气量、制热量及压缩机耗功均随着相对补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排气温度... 针对R32空气源热泵系统存在的冬季制热性能下降、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本文对使用闪发器的中间补气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相对补气量、制热量及压缩机耗功均随着相对补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排气温度则随着相对补气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而制热COP在环境温度高于-5℃时,随相对补气压力升高而减小,在环境温度低于-5℃时,随中间压力升高而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系统最佳相对补气压力约为1.2。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带闪发器的R32中间补气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及压缩机耗功均大于传统系统,排气温度则低于传统系统;当环境温度高于-3℃时,传统热泵系统制热COP高于闪发器中间补气系统,而当环境温度低于-3℃时,闪发器中间补气系统制热COP高于传统热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热泵 闪发器 中间补气 制冷剂R32
原文传递
多变量极值搜索控制在跨临界CO2中间过冷补气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策 宋昱龙 +1 位作者 殷翔 曹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为了将跨临界CO 2中间补气过冷热泵热水器的实时能耗控制在最低水平,将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运用到跨临界CO 2中间补气过冷系统的控制方案,将系统功耗设定为目标优化量,跨临界CO 2系统的排气压力和中间压力设定为控制量。采用仿真软件Dymo... 为了将跨临界CO 2中间补气过冷热泵热水器的实时能耗控制在最低水平,将多变量极值搜索算法运用到跨临界CO 2中间补气过冷系统的控制方案,将系统功耗设定为目标优化量,跨临界CO 2系统的排气压力和中间压力设定为控制量。采用仿真软件Dymola(Modelica 3.2.3)和模型库ThermalSystems(TLK-thermo、GmbH)搭建了跨临界CO 2中间过冷补气热泵热水器和相应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在环境温度-12℃,进、出水温度为45℃、65℃工况下,给定系统初始状态点为排气压力12 MPa、中间压力7 MPa,经过极值搜索控制器作用后,排气压力与中间压力稳定控制在能够实现系统最低能耗的最优参数下,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模拟过程中极值搜索系统在排气压力和中间压力的运行初值分别为10、6 MPa,10、8 MPa,14、6 MPa,14、8 MPa的情况下,系统均能到达并收敛到最低能耗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补气 二氧化碳 极值搜索控制
下载PDF
中间补气水-水热泵系统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杰 臧润清 刘静 《低温与超导》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96,共5页
带有中间补气的涡旋压缩机可以有效的改善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和运行可靠性。根据中间补气及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对带过冷器的中间补气涡旋压缩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与分析。阐述了水-水热泵系统的研究... 带有中间补气的涡旋压缩机可以有效的改善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和运行可靠性。根据中间补气及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对带过冷器的中间补气涡旋压缩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与分析。阐述了水-水热泵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增设补气口后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提出了中间补气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热力分析。最后与单级压缩循环比较得出结论:在蒸发温度越低的情况下使用中间补气循环对性能的提高越有利。中间补气技术在低蒸发温度、大压比的设备和系统中,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中间补气 热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