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1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元及定义
1
作者 杨丽红 张超 +4 位作者 李泽芳 杨趁 王飞 杜宇征 史慧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3-2032,共10页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提供保障,病例注册登记属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元素的一致性是保证计划实施、数据质量高效、临床研究证据可信的必备要素之一。因此,课题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制订了本课题的数据元及定义,以期优化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针灸治疗 注册登记 数据元素 数据质量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从“态靶结合”探讨中风病的辨治策略
2
作者 黄燕 王睿弘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可分为“亢”-“火”-“虚”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的“态”后可结合临床证候、中医证型、药理学研究成果找到“态靶同调”的方药,实现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结合 中风病 缺血中风 出血中风
下载PDF
中医调气化痰法在预防中风病复发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
3
作者 李爽 王开成 +1 位作者 卢成杰 李海林 《炫动漫》 2024年第5期0230-0232,共3页
脑卒中,即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 脑卒中,即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由于该病发作突然、起病急骤,并且症状多样且变化迅速,常伴有晕倒、抽搐等症状,与自然界中风的多变特性相似,因此被称为中风或卒中。该疾病常常会留下后遗症,并且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因此对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构成了重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复发 中医调气化痰法 预防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从“玄府-脑络-毒邪”探讨中风病的中医病机
4
作者 樊欢欢 曹克刚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脑络 毒邪 中风病 中医病机
原文传递
《灵枢》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探析
5
作者 闫显栋 孙珂 +1 位作者 谢波 李守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从开阖枢的病候释义、中风病相似症状、针灸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剖析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的关联,发现三阳开阖枢异常与中风患者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有关,阳明阖异常与卒中发生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关;三阴开阖枢异常与脏腑功能异常相关,其异常分... 从开阖枢的病候释义、中风病相似症状、针灸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剖析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的关联,发现三阳开阖枢异常与中风患者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有关,阳明阖异常与卒中发生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关;三阴开阖枢异常与脏腑功能异常相关,其异常分别对应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吞咽言语障碍、卒中后抑郁。从足三阳、足三阴经论治中风病及其并发症有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灵枢》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息息相关。从中风病的针灸临床角度阐释开阖枢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开阖枢 中风病 三阴三阳 针灸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论治缺血性中风病
6
作者 赵赫 王成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依据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风之发病以土湿阳衰、木郁生风、水寒侮土为主要临床病机,其中又以...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依据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风之发病以土湿阳衰、木郁生风、水寒侮土为主要临床病机,其中又以中焦脾土虚衰为致病之根本,提出补中焦以强轴运、疏肝木以息肝风、滋肾水而温肾阳的治法,并强调在调治肝肾时注重对中焦脾胃的顾护,从而使“一气”有力,诸气周流,五脏运行有常而病邪弗生,中风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 缺血性中风病 黄元御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治疗神志病
7
作者 李懿韵 韩祖成 +5 位作者 陈楚 付伶俐 杨皓然 杨小玲 张晓乐 王翠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384-386,共3页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是长安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在治疗中风的基础上,发展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其核心学术思想是在应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医辨证施治理念,提出一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韩祖成将中风分为阳偏胜与阴偏胜两大证型...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是长安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在治疗中风的基础上,发展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其核心学术思想是在应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医辨证施治理念,提出一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韩祖成将中风分为阳偏胜与阴偏胜两大证型,认为神志病也分阴阳两大类,病位主要在心、脑,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配合针灸治疗,同时重视情志调畅,形成阴阳分型辨证的思想体系,即以阴阳为总纲,心脑同治为主要依据,将其分为阳偏胜与阴偏胜两型,阳偏胜常精神亢奋、急躁易怒,表现多以心火亢盛为主,治疗上以清泻心火、镇惊安神为主,佐以疏肝健脾,以解郁安神方联合宁心除烦丸为主;阴偏胜患者常精神淡漠,郁郁寡欢,表现多以心气不足为主,治疗上以养心解郁、重镇安神为主,以理气安神方联合百合郁金丸为主,配合流派特色针灸穴位,为临床治疗神志病提供更多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心脑同治 阴阳辨证 解郁安神 长安医学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
下载PDF
探讨中医针药“脑肠同调”论治中风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琦 唐强 +3 位作者 关睿骞 唐祎周 陶然 朱路文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西医学的重大创新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对急、慢性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系统之间关联密切,特别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沟通会... 肠道微生物群是西医学的重大创新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对急、慢性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系统之间关联密切,特别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沟通会影响一些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结果,及“肠脑同调”理论。运用“脑肠同调”指导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基于“肠道微生物群-脑轴”在中风(脑卒中)中的病理生理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中医针灸辨证论治中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脑轴 脑肠同调 中风病 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中风病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维军 龚瑞莹 +3 位作者 庞永诚 尚利波 方蓉 李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在中风病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大于40岁且需要EN支持的中...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在中风病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大于40岁且需要EN支持的中风病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超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GRV,超声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监测GRV。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喂养并发症(反流、误吸、消化道出血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14天的观察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超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观察组的EN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超声观察组的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及肺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法可以提高中风病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喂养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胃残余量 中风病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中医疗法对中风病患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开成 王秀芳 +2 位作者 卢成杰 韩立娟 李海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4-15,18,共3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风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该病治愈难度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预后较差,高复发率是造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风病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中医疗法对中风病...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风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该病治愈难度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预后较差,高复发率是造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风病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中医疗法对中风病的二级预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优势。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在临床中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该文系统总结了近5年中医疗法在中风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详细论述中医疗法对中风病二级预防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医疗法的提升空间进行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中医药
下载PDF
《针灸治疗学》中风病的几点浅析
11
作者 罗本华 《中医学》 2023年第1期306-310,共5页
对《针灸治疗学》中风病的新机理和立论,本文从中风病的病位、基本病机、病因病机、辨证证型、针灸治疗及“针刺补泻、留针、操作和针灸方法选用”几方面进行了浅析,以期有助于一些理解。
关键词 中风病 脑神 醒脑开窍针法
下载PDF
基于《中医内科学》教材的中风病“因机证治”理论演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继法 陈曦 +1 位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6-911,共6页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定为诱因,明确受病部位在脑,将病机归结为血瘀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这些演变与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的融入存在密切关系。但各版本在辨证分型的划分、数量、命名、证候和具体方药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应该与各编著者的临床经验认识不同,缺少制定统一标准的规范有关。要凝聚行业共识,进一步规范中风病的辨证分型;聚焦临床疗效,进一步科学评价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药;重视教材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中风病 因机证治 演变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挖掘探讨“眼-脑-神”体系在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宇 王哲 +5 位作者 黄金秀 潘茜 富昱 路漫漫 周鸿飞 包烨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71-174,共4页
在前期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成果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从“目系”角度整理挖掘古代文献,进一步阐明“眼与脑”的关系、“脑与神”的关系以及“眼-脑-神”的相关性,论证了眼通过“目系”及十二经络与脑形成协同一体的网络结构,及“脑-... 在前期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成果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从“目系”角度整理挖掘古代文献,进一步阐明“眼与脑”的关系、“脑与神”的关系以及“眼-脑-神”的相关性,论证了眼通过“目系”及十二经络与脑形成协同一体的网络结构,及“脑-神”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眼-脑-神”一体的理论体系。并通过阐明“眼-脑-神”体系与中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眼-脑-神”体系对中风病治疗作用,即眼针通过“络脑”联通脏腑经络,进一步调整四肢百骸、经络脏腑;通过“调神”加强中枢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之间联络、整合、反应系统,该理论的完善丰富了眼针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理论证据链,为日后探索眼针作用机制及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目系 脑络 中风病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缺血性中风病分类探索与网络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树 张靖 +8 位作者 刘晓庆 何玉瑶 赵赫 许博文 董云芳 侯晓莹 马静 杨杰 钟利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9-1137,共9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缺血性中风病(ischemic stroke, IS)一般特征,探索关联核心症状群、中药与通路分析,并借助网络生物学方法验证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并提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住院的IS患者病历资料,应...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缺血性中风病(ischemic stroke, IS)一般特征,探索关联核心症状群、中药与通路分析,并借助网络生物学方法验证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并提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住院的IS患者病历资料,应用临床表型网络构建症状群模块;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确定优选模块及其核心症状群与中药;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并以Jaccard系数计算相似性,获得临床优选模块症状-中药共同通路,以备网络生物学验证。采用HERB、Sym Map、TCMID、TCMSP和TCM-ID等数据库获取优选模块核心中药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Dsi Ge NET、SymMap、Drug Bank和HERB等数据库中筛选症状群靶点。经Cytoscape中BisoGenet插件构建优选模块核心中药与症状群的PPI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应用MCODE富集分析潜在模块。采用Metascape对核心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特异性通路网络以筛选关键靶点,并验证共同通路。结果 真实世界数据获得包含362种症状和351种中药的7170例病历,症状群模块34个,确定优选模块M3,症状5个(头晕、头痛、视物旋转、头胀、耳鸣)与中药10味(天麻、石决明、钩藤、首乌藤、炒栀子、黄芩、槲寄生、杜仲、益母草和茯神),KEGG通路94条。网络生物学共获取中药靶点361个,症状群靶点40个,症状-中药核心靶点238个,GO功能2402个和KEGG通路182条。验证共同通路82条,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 MAPK3)、MAPK1、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RAF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1)、磷酸肌醇3激酶调控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等核心靶点,通路富集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MAPK、Neurotrophin与神经突触传导通路等。结论真实世界数据发现肝阳上亢证是IS的核心病机,临床用药以天麻钩藤饮加减为主;网络生物学推测该中药组合在分子水平上通过多靶点与多通路的交互而发挥作用,为后续临床转化与基础实验指明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病 真实世界数据 网络生物学 机制研究 临床转化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五脏一体观探究中风病因病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星星 赵伟东 +3 位作者 宋梧桐 李德杏 程丽莉 阮金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5期53-55,共3页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的核心理论,包含有五脏循环一体与五脏功能一体。中风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中风病局限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广义中风病包含风首邪气乘正虚中于人体发生层级传变所致外感、内伤的多种疾病...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的核心理论,包含有五脏循环一体与五脏功能一体。中风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中风病局限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广义中风病包含风首邪气乘正虚中于人体发生层级传变所致外感、内伤的多种疾病。广义中风病病因病机研究从“五脏一体观”与疾病发展过程的整体开展,认识到内外合因是疾病产生的根源,风首邪气侵入具备皮络经腑脏层次的人体,在正邪盛衰动态变化中形成一系列证与病的漫长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一体观 广义中风病 病因病机 传变
下载PDF
姜良铎论中风病相关发热辨治
16
作者 单敏敏 郭楠 +2 位作者 牛丽强 刘锦 刘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4-36,共3页
通过对外邪及脏腑功能衰退与中风病相关发热的不同理论层次探讨,加深对中风病相关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研究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是中风病相关发热的外在原因,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是诱发中风病相关发热的重要因素。肝肾、脾胃、心、肺等脏腑功... 通过对外邪及脏腑功能衰退与中风病相关发热的不同理论层次探讨,加深对中风病相关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研究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是中风病相关发热的外在原因,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是诱发中风病相关发热的重要因素。肝肾、脾胃、心、肺等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是导致中风病相关发热发生的内在致病因素之一,通过调节脏腑机能,能更有效地防治中风病相关发热及改善预后。强调从祛除外邪,调理脏腑功能防治中风病相关发热。中风病相关发热是常见急危重症,病机复杂。国家级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对中风病发热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中风病相关发热分为两种情况,(1)中风病基础上外感所致者;(2)有因中风病所致的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热者,临证时强调辨证准确,依据病因、病势、病理基础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良铎 中风病 发热 病因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寒地地域特点探析针灸对中风病的治疗
17
作者 胡其回 马瑀彤 +4 位作者 郭峥 孙忠人 梁吉 孙博宇 尹洪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中风病是寒地高发病之一,其治疗、预防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寒地独特的环境气候、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形成了以风、寒、燥、痰热邪气为主的病理邪气。寒地中风病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风邪袭络,内外为患;寒滞经脉... 中风病是寒地高发病之一,其治疗、预防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寒地独特的环境气候、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形成了以风、寒、燥、痰热邪气为主的病理邪气。寒地中风病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风邪袭络,内外为患;寒滞经脉,肌肤失养;燥热伤津,虚风内动;痰热窜犯,闭阻清窍。治疗上立足脑府,病症结合,以头针增效;重视手法,温通先行;分期辨证,精准治疗;调护上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致病特点 中风病 针灸
原文传递
针刺预处理在中风病临床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18
作者 王瑞琦 李礼 +3 位作者 孟维媛 樊小农 赵若琳 王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5-8,共4页
针刺预处理防治中风病的案例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但是在现代中风病的临床防治中应用较少。本研究总结针刺预处理在临床中风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发现针刺预处理在治疗中风先兆、治疗中风病危险因素和预防中风复发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后... 针刺预处理防治中风病的案例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但是在现代中风病的临床防治中应用较少。本研究总结针刺预处理在临床中风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发现针刺预处理在治疗中风先兆、治疗中风病危险因素和预防中风复发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后续研究应该扩大样本量,规范选穴、操作手法,并补充机制研究,为针刺预处理的临床推广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针刺预处理 中风病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研究
19
作者 杜雨轩 古金晓 +5 位作者 于海青 于存娟 徐栋 马鹏珍 梁笑笑 谢颖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63例。其中气虚证组60例,非气虚证组103例。比...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63例。其中气虚证组60例,非气虚证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气虚证组发病前有诱因患者多于非气虚证组(P=0.01),诱因前3位分别为劳累、天气变化、情绪波动;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相比四诊信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10项为舌淡、神疲乏力、脉细、脉沉、气短、舌胖大/舌边有齿痕、少气懒言、面白、舌紫暗、苔白(P<0.05);气虚证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绝对值(LY#)、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于非气虚证组(P<0.05)。结论:与非气虚证组相比,气虚证组更易因劳累、天气变化、情绪波动发病;发病后体内炎症反应较不显著;推测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证患者机体的抗氧化及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物质的浓度可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代谢速率减慢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始发态 气虚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用药规律
20
作者 陈助明 刘淼 +3 位作者 吴桐 吴雷 张艺缤 王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3007-3012,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用Excel建立数据库,通...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用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35篇,最终纳入文献92篇,包含方剂96首,涉及中药128味,16个中药类别,治疗患者3634例。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大黄、瓜蒌、胆南星、枳实、芒硝、石菖蒲、甘草、丹参、水蛭、竹茹;使用频次前4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通过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组。当同时符合最小支持度为25%且最小置信度为80%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9条,3味药组17条,4味药组9条。结论目前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中医药治疗以化痰通腑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搭配破血化瘀、泄热醒神等治法选方用药。其核心用药为大黄、瓜蒌、胆南星、芒硝、石菖蒲、枳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痰热腑实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