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文 王钏 +1 位作者 尹莹 乐薇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尿失禁问卷(ICIQ SF)、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ABSS评分、ICIQ SF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改善OABSS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针深刺中髎、会阳可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髎 会阳 电针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三维成像技术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确定方法
2
作者 李伟正 白田雨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探讨次髎、中髎深刺进针点的定位方法。方法:针刺次髎、中髎后进行CT三维重建,确保针刺入孔后,通过①同身寸或同身距离比值计算;②先确定腧穴定位再进行一定距离的位置偏移;③借助体表标志物为参考,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定位;④由线到点辅助确定腧穴位置等4种方法测量并计算进针点相关的距离、角度、比值等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补充说明次髎、中髎深刺进入骶后孔的方法。结果:①根据横纵坐标骨度分寸及同身距离比值数据,次髎、中髎进针点旁开后正中线对应的同身寸分别为(1.05±0.18)寸、(0.98±0.17)寸;次髎、中髎与L5棘突下水平线的距离,与L5棘突下水平线至骶骨角距离的同身比值分别为0.29±0.03、0.50±0.08。②先确定次髎、中髎腧穴定位,其进针点再按照腧穴体表投影点纵向偏移一定距离,该偏移距离分别为(10.66±4.01)mm、(10.93±4.67)mm。③以髂后上棘为体表标志物,结合偏移角度、横向距离比值确定进针点,髂后上棘到次髎、中髎针体的连线偏离髂后上棘水平线的角度分别为(36.9±5.52)°、(53.4±4.67)°;次髎、中髎针体到后正中线的距离与髂后上棘到后正中线距离的比值分别为0.50±0.25、0.42±0.18。④先确定同侧八髎穴连线,再由线到点,确定次髎、中髎位置,左、右侧八髎穴连线与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8±4.16)°、(7.62±3.45)°。结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确定次髎、中髎进针点的位置,可降低不确定性及操作失误率,降低因个体发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更容易提高针刺入孔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 深刺 进针点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丛丛 王扬 +2 位作者 莫倩 王伟明 刘志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 膀胱过度活动症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丽娟 王玲玲 张晨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中髎 盆底失弛缓 便秘
下载PDF
电针中髎穴为主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35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廖小七 唐华 肖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穴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的患者6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及症状情况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穴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的患者6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及症状情况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中髎穴能明显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髎 电针
下载PDF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玉龙 于金娜 刘志顺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特异性,观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组)和对照组(非穴组),穴位组电针双侧中髎穴,非穴组电针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观察疗后...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特异性,观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组)和对照组(非穴组),穴位组电针双侧中髎穴,非穴组电针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观察疗后4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的变化情况及患者针刺过程中的耐受性、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疗前及治疗后,穴位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非穴组I-P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4周后穴位组与非穴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穴位组电针痛度评分VAS均值:2.523 8±1.013 96,非穴组VAS均值:2.114 7±1.425 73,表明患者电针疼痛耐受性良好;除两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2~3天后血肿消失,其他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40例患者按照疗程计划针刺,依从性良好,无脱落。结论:电针中髎穴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初步研究表明中髎穴对前列腺增生症有特异治疗效应,电针方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电针 穴位特异性 中髎
下载PDF
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30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倩 刘春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便意感容积、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痉挛综合征 针刺 电针 中髎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会阳治疗反复尿路感染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乐 刘志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电针 中髎 会阳 反复尿路感染
下载PDF
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元霄 马睿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缩紧肛门的动作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漏尿程度、膀胱残余尿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62.2%,对照组愈显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电针 会阳 中髎 头针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中髎穴定位法及针刺法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雅超 李里 +6 位作者 潘江 李小鹏 庹菲 张斯雅 谭朝坚 马健 丁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中髎穴的精准定位价值。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在进针角度和深度量化下针刺一侧中髎穴(针尖向内下30°~45°斜刺,深度50~60 mm),采用高频超声对穴位定位准确率与针刺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15例中,徒手定...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中髎穴的精准定位价值。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在进针角度和深度量化下针刺一侧中髎穴(针尖向内下30°~45°斜刺,深度50~60 mm),采用高频超声对穴位定位准确率与针刺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15例中,徒手定穴准确11例,准确率73.33%;徒手进针成功10例,成功率66.67%。超声下定穴准确率和针刺成功率均为100.00%。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对中髎穴进行精准定位,提高针刺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莫倩 杨硕 +5 位作者 何婷 何卓凡 罗阳 苏婷 杨旭黎 江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数据,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针刺后再次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5)。深刺三阴交组,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深刺中髎(次髎)组针刺后干预后,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0.05)。针刺三阴交与针刺中髎(次髎)针刺后,各组组间相比,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从而使AUR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三阴交 中髎(次) 急性尿潴留 大鼠 膀胱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柳向荣 臧志伟 +1 位作者 李晓玲 马静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5-957,共3页
目的: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2例。电针组给予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共12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24周。方法:治疗12周后1 h尿垫实验漏尿量;第12周和第24... 目的: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2例。电针组给予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共12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24周。方法:治疗12周后1 h尿垫实验漏尿量;第12周和第24周(电针组为随访期)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结果:2组治疗12周后患者漏尿量和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且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组第24周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治疗24周的疗效相当,电针治疗的持续效应至少能维持12周。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电针 中髎 会阳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不同深度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俞立丰 刘云霞 +4 位作者 袁宏伟 白妮 王梦曦 傅钰婷 张云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不同深度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进针60~75 mm)和对照组(进针25~40 mm),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不同深度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进针60~75 mm)和对照组(进针25~40 mm),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等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IPSS、QOL评分、PV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Qmax较治疗前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IPSS、QOL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BPH症状,电针深刺次髎、中髎穴在改善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针刺,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深度 中髎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穴对压力性尿失禁模型雌性大鼠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动作电位及CTGF和PGP9.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明星 杨丹 +4 位作者 丁斗 董小君 黄元华 沈开凤 莫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78-1683,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阴道扩张建立SUI大鼠模型。造模成...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阴道扩张建立SU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髎/中髎组大鼠选取“次髎/中髎”穴,非经穴组大鼠选取非经穴,合谷组大鼠选取“合谷”穴,均采用电针疗法,频率2 Hz,疏密波,强度1 mA,每次持续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5天,停2天,干预周期均为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记录大鼠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尿道闭合压(MUCP)]及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包括振幅、频率),检测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PP、MUC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振幅、频率,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次髎/中髎组大鼠ALPP、MUC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振幅、频率,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非经穴组ALPP,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次髎/中髎组比较,非经穴组ALPP及合谷组大鼠ALPP、MUC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振幅、频率,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次髎/中髎穴通过改善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动作电位表达,提高CTGF、PGP9.5在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的表达,从而参与骶丛副交感神经通路的神经体液调节,缓解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电针 中髎 副交感神经 尿道外括约肌肌电
原文传递
电针“中髎”“天枢”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伟明 王扬 +2 位作者 吴佳霓 杨丽坤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_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电针 中髎 天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原文传递
电针“中髎”“下髎”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5-羟色胺信号系统及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嘉泽 陈鹏 +2 位作者 张加敏 丁康 周惠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1-1106,1112,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下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下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阳性药组予6 g/kg乳果糖灌胃治疗,电针组电针“中髎”“下髎”,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干预14 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受体(5-HT4R)、色氨酸羟化酶1(TPH1)、5-HT转运体(SERT)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及粪便中SCF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粪便含水率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及5-HT4R、TPH1、SER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血清SP含量降低(P<0.05),VIP含量升高(P<0.05);粪便SCFA含量(除异丁酸外)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阳性药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5),粪便含水量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及5-HT4R、TPH1、SERT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粪便中乙酸及丁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血清SP含量升高(P<0.05),VIP含量降低(P<0.05)。电针组大鼠血清VIP含量较阳性药组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TPH1、SERT蛋白表达量较阳性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中髎”“下髎”可以通过干预5-HT信号系统的多个环节促进肠道动力,从而缓解S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电针 中髎 5-羟色胺信号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研究电针“次髎/中髎”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膀胱功能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明星 莫倩 +2 位作者 张薇薇 董小君 杨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各组10... 目的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各组10只。每组均采用无菌美兰溶液配比0.9%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检测正常生理状态下大鼠膀胱的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后继予卵巢切除+阴道扩张方法进行造模(空白组除外)。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给予治疗,“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进行电针干预。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无菌美兰溶液配比0.9%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观察每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的变化,同时进行耻尾肌和膀胱颈尿道括约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最大膀胱压力降低(P<0.05)、漏尿点压降低(P<0.01)、最大膀胱量下降(P<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耻尾肌肌纤维、尿道括约肌周围神经明显萎缩,排列稀松紊乱,肌原纤维变性改变,神经束明显减少,有充血现象,胶原纤维密度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次髎/中髎”组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均升高,“非经穴”组和“合谷”组未见明显差异;电针“次髎/中髎”后,与电针前相比,膀胱容量增加(P<0.01),漏尿点压升高(P<0.01),最大膀胱压力增大(P<0.05),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1),耻尾肌肌纤维平行排列,尿道括约肌周围充血现象消失,胶原纤维增加、神经束增加;电针“非经”穴组、“合谷”组后,与电针前相比,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膀胱同神经节段“次髎/中髎”穴通过刺激膀胱相关神经纤维促使SUI大鼠膀胱容量增加,漏尿点压升高,最大膀胱压力增大,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同时病理上改善了尿周肌肉恢复、胶原纤维含量,修复断裂神经纤维及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髎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功能 经穴-脏腑相关
原文传递
中髎穴古今研究说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3 位作者 高霞 张英子 効迎春 庞苗苗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18-322,共5页
临床上,中髎穴的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针刺的角度、深度亦有差异,针刺中髎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于中髎穴的机制研究尚不够完善,多为临床研究,且关于其作用于靶向器官产生调节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临床上,中髎穴的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针刺的角度、深度亦有差异,针刺中髎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于中髎穴的机制研究尚不够完善,多为临床研究,且关于其作用于靶向器官产生调节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深入探讨。今后应尽早规范中髎穴的临床操作,制定相应标准,临床取穴结合文献所测定的值以提高精准度;深入探究中髎穴的不同针刺深度对不同疾病效应结果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针刺中髎穴的生物学机制;加强针刺中髎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 针刺 解剖定位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田雨 李伟正 +2 位作者 沈春子 殷亮 房繄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方法探索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的进针参数,为两穴的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例女性志愿者,在针刺双侧次髎、中髎并确认针体均进入骶后孔后,进行盆腔CT扫描,建立3D图像,对针灸针的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方法探索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的进针参数,为两穴的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例女性志愿者,在针刺双侧次髎、中髎并确认针体均进入骶后孔后,进行盆腔CT扫描,建立3D图像,对针灸针的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进入皮肤的深度、与后正中线的距离、至L5棘突下的距离、与矢状面的角度进行测量,并与体表测量所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CT下测量的左右侧次髎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分别为(71.42±9.06)°、(72.62±9.26)°,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71.31±8.21)°、(71.19±9.02)°,左右侧次髎针体进入皮肤的深度分别为(72.02±8.44)mm、(72.26±7.45)mm,左右侧中髎深度分别为(73.10±6.74)mm、(74.69±0.43)mm,左右侧次髎针尖均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6.25±3.02)°、(6.51±3.75)°,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4.67±3.40)°、(5.21±5.34)°,与体表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双侧次髎、中髎针体至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19.89±1.03)mm、(18.30±1.34)mm,显著小于体表测量结果(P<0.05)。CT测量左右次髎至L5棘突下的距离分别为(56.35±3.34)mm、(56.11±3.23)mm,左右中髎距离分别为(75.63±5.45)mm、(75.13±5.71)mm,均显著大于体表测量结果(P<0.05)。深刺除出现3例后遗针感外,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CT下测量与体表测量的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部分数据存在差别,在取穴确定进针点时,次髎、中髎应在触摸到骶后孔的基础上略向上、向外确定进针点,针尖向下与骶骨平面皮肤成角约70°,针尖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约5°,此种取穴、进针法比较容易深刺进入骶后孔,且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髎 深刺 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飞 王慧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失眠症患者7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针刺主穴中髎穴30 min,并用艾条行温和灸法,配穴用补泻手法进行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目的:观察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失眠症患者7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针刺主穴中髎穴30 min,并用艾条行温和灸法,配穴用补泻手法进行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PSQI总分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中髎穴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针灸疗法 中髎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