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年7月21~22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β尺度云团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新江 陶诗言 +2 位作者 罗敬宁 朱福康 徐建芬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5-632,共8页
文中以气象卫星云图为主,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南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发现:①暴雨是由 两个中-β尺度云团造成的,中-β尺度云团是发生在两个中尺度云团之间的... 文中以气象卫星云图为主,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南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发现:①暴雨是由 两个中-β尺度云团造成的,中-β尺度云团是发生在两个中尺度云团之间的积云区中 ,均在清晨发生,午后减弱,其生命史约为10 h左右;②云团发生在低层水汽与能量条件较 好的区域和850~700 hPa低涡切变上,这里有较强的地转偏差存在,并位于6.7 μm水汽图 上干湿区交界的湿区一侧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尺度云团 卫星云图 1998年 7月 特大暴雨 水汽条件 能量条件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井喜 李社宏 +3 位作者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8,共16页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合并造成的;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东北风是MCC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气流呈顺时旋转的次级环流圈生成,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黄河下游范围更大、气流呈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圈生成,对上游次级环流圈具有阻挡和稳定作用;伴随MCC云顶红外亮温TBB≤-62℃面积的减小,位于MCC上游的切变线上同时激发了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地面风场切变线、配合地面小高压舌的动向,以及地面中尺度低压的生成和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对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MCC 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
下载PDF
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秋芳 梁海河 张沛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通过对发生于长江中游地区两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引起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探讨中 -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 ,研究其变化规律 。
关键词 中-β尺度 对流回波 暴雨 对流云团 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下载PDF
2003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中-β尺度特征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秀云 王建捷 +1 位作者 何金海 刘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3,i0001,共9页
利用常规和多种高分辨率的非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中安徽省北部暴雨雨团的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梅雨锋中-α尺度云系中的中-β尺... 利用常规和多种高分辨率的非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中安徽省北部暴雨雨团的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梅雨锋中-α尺度云系中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导致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强度和出现地点与中-β尺度扰动密切相关,整个暴雨过程有3次生命史不完全相同的雨团活动期,对应着三次雨强峰值;不同雨团活动期内,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形式有所不同,第一次和第三次雨团活动是由几个相对分散的块状中-β尺度对流复合体相继影响所致,而第二次雨团活动则与长约100km的近地层中-β尺度辐合线的迅速发展相联系;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生命史与雨团的生命史并不一定相同。本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嵌在絮状回波里的一个个对流复合体和个别强对流单体;回波强度和强回波发展高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β尺度 观测特征
下载PDF
地面中-β尺度强锋区激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濮梅娟 沈树勤 +1 位作者 曾明剑 吴海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0-460,共11页
受0012号台风(派比安)外围影响,2000年8月30日02时至31日08时,在江苏省东北部产生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灾情重等特征的特大暴雨。分析研究发现,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江苏东北部地面存在中-β尺度的能量锋区,此... 受0012号台风(派比安)外围影响,2000年8月30日02时至31日08时,在江苏省东北部产生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灾情重等特征的特大暴雨。分析研究发现,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江苏东北部地面存在中-β尺度的能量锋区,此能量锋区是构成产生、维持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的天气系统。利用锋生函数对此能量锋区的发生发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锋生函数的变形项起了决定性作用,辐合项也有较明显的贡献,非绝热加热在锋生初期有作用,但对锋区的维持,其贡献并不明显。进一步用二维中尺度方程对锋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能量锋附近驱动产生了涡旋,在涡旋上升支,将高能区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而成云致雨,在涡旋下沉支,通过下沉气流使雨迅速下落,同时拖曳冷空气使地面降温,使得锋区维持和加强,致使雨强增幅。综合分析表明,中-β尺度能量锋区形成以后,通过锋区附近的中-β尺度的辐合线、中低压、中高压以及锋区附近驱动的扰动涡旋等中-β尺度的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次江苏省东北部高强度的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中-β尺度 能量锋 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998年湖北大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数值模拟和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敏 王洪庆 +1 位作者 郑永光 李亚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1-658,共8页
用中尺度模式对 1998 7 2 0湖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 ,较好地再现了中 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利用大型可视化软件制作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的虚拟图像直观地展现了中 β尺度MCS群发生发展的生命史过程、水物质分布的特点及其... 用中尺度模式对 1998 7 2 0湖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 ,较好地再现了中 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利用大型可视化软件制作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的虚拟图像直观地展现了中 β尺度MCS群发生发展的生命史过程、水物质分布的特点及其三维流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可视化 大暴雨 中-β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中-β尺度云团造成不同降水强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玉兰 杜长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文对发生、发展在长江中游地区两个中-β尺度云团引起不同强度的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了中-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从而为难以预报小范围的暴雨提供一些物理依据。
关键词 中-β尺度 云团 降水
下载PDF
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系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树勤 曾明剑 吴海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3-37,共5页
受 0 0 1 2号台风 (派比安 )外围影响 ,在 2 0 0 0年 8月 3 0日 0 8时到 3 1日 0 8时 ,江苏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过程。经综合分析表明 :暴雨期间 ,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稳定的东风气流 ... 受 0 0 1 2号台风 (派比安 )外围影响 ,在 2 0 0 0年 8月 3 0日 0 8时到 3 1日 0 8时 ,江苏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过程。经综合分析表明 :暴雨期间 ,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稳定的东风气流 ,并发生扰动 ,构成产生特大暴雨的中尺度东风辐合线天气系统。这条中尺度东风辐合线高频次的准东西向和高频次的准南北向分布、更替 ,与响水≥ 1 0mm雨团的高频区相一致。由地面速度平流散度 (F)分析得出 ,强雨团是与F >0的强中心趋于一致 ,也即是在辐合增强或维持最强的响水及其附近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β尺度东风辐合线 地面速度平流散度 台风 雨团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中-β尺度云雨团活动规律和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丽芳 邬惠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9-594,600,共7页
利用实测资料和 MM5的数值模拟结果 ,对长江中下游中 - β尺度云雨团进行分析 .认为云团和雨团关系密切 ,云团和雨团的源头都集中在江汉平原、鄱阳湖地区和九岭山 -幕阜山一带 ,雨带位于 TBB北侧等值线较密集区 .云团移动路径向顺时针... 利用实测资料和 MM5的数值模拟结果 ,对长江中下游中 - β尺度云雨团进行分析 .认为云团和雨团关系密切 ,云团和雨团的源头都集中在江汉平原、鄱阳湖地区和九岭山 -幕阜山一带 ,雨带位于 TBB北侧等值线较密集区 .云团移动路径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发展阶段的云团路径和低层的气流方向一致 ;消亡阶段的云团移动路径逐渐偏向高层气流的方向 .无论有无降水 ,云团内都接近中性层结 .中低层西南气流促使了云团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 中-β尺度 合成分析 云雨团
下载PDF
中-β尺度干线的形成与局地强对流暴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淑清 孟婵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本文用地面中尺度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发现本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中-β尺度的干线。它的两侧分别为干热空气和暖湿气流。干热空气是由边界层向下逐渐扩展的,在其下沉过程中受到山地下坡的增幅作用,使减湿增温的过程特... 本文用地面中尺度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发现本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中-β尺度的干线。它的两侧分别为干热空气和暖湿气流。干热空气是由边界层向下逐渐扩展的,在其下沉过程中受到山地下坡的增幅作用,使减湿增温的过程特别强烈。这种系统与我国常见的露点锋结构很不一样。本文用逐时资料计算了中尺度地面物理量场,给出它的发展过程及演变特征,并与影响美国强对流天气的干线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中-β尺度 干线 局部
下载PDF
连续暴雨过程中的中-β尺度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晶 张丰启 吕守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75,F0003,共5页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威海市2004年8月4日夜间到6日早上连续3天暴雨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5日夜间的中β尺度大暴雨过程,发现此次降水是发生在副高边缘的高能量堆积区,冷空气的侵入是前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威海市2004年8月4日夜间到6日早上连续3天暴雨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5日夜间的中β尺度大暴雨过程,发现此次降水是发生在副高边缘的高能量堆积区,冷空气的侵入是前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而地面辐合是导致强降水再次出现的主要触发机制,充沛的水汽输送、聚集的对流有效能量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中-β尺度 副高边缘
下载PDF
一次中-β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兰 王婧嫆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549-553,共5页
本文采用增加显示红外云图、一小时雨量和一些主要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及带通滤波等方法,讨论暴雨过程中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演变及中尺度扰动等特征。
关键词 中-β尺度 对流云团 暴雨
下载PDF
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预报模式的应用Ⅰ:数值模式介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兴 王晓玲 +1 位作者 何军 李兆元 《陕西气象》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建立一个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预报模式,模拟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所产生的大气现象。模式包含以下功能;放弃静力近似的假设;垂直方向采用地形跟随坐标,以表现实际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用较细的网格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精度... 建立一个三维非静力中-β尺度动力学预报模式,模拟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所产生的大气现象。模式包含以下功能;放弃静力近似的假设;垂直方向采用地形跟随坐标,以表现实际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用较细的网格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精度;通过他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反映地表的热力作用。其中太阳辐射吸收考虑了地形的波向作用,他表潜热和水汽通量考虑了植被作用;闭合方案采用O’srten的K(z)闭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静力模式 中-β尺度 地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分析
14
作者 刘运成 《四川气象》 2006年第1期14-15,17,共3页
通过对2005年7月18日到19日发生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大暴雨过程中的两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分析,探讨了中-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物理依据。
关键词 中-β尺度 云团 暴雨
下载PDF
黔中西部地面中-β尺度环流系统与暴雨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先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6-57,共2页
引言 黔中西部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是一片地形复杂的低纬高原山区,又是乌江和北盘江的发源地,地形切割严重,海拔差异大,高山河谷纵横交错。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十分频繁,边界层流场分布对它们的制约和影响十分明显。因此,要做好该地... 引言 黔中西部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是一片地形复杂的低纬高原山区,又是乌江和北盘江的发源地,地形切割严重,海拔差异大,高山河谷纵横交错。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十分频繁,边界层流场分布对它们的制约和影响十分明显。因此,要做好该地区这类天气的监测预报,必须对边界层诱发的局地环流有清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暴雨 边界层 中-β尺度
下载PDF
中-β尺度对流单体造成局地特大暴雨分析——以02-07-04子长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海利 杜毓龙 雷崇典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2002-07-04T03-08发生在陕北子长特大暴雨过程的各种现象要素分析,认为,此次特大暴雨是由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产生,具有典型的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特征。研究表明形成此次MCS主要特点云顶亮温较一般暴雨云团偏低,两单... 通过对2002-07-04T03-08发生在陕北子长特大暴雨过程的各种现象要素分析,认为,此次特大暴雨是由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产生,具有典型的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特征。研究表明形成此次MCS主要特点云顶亮温较一般暴雨云团偏低,两单体在对流尺度内相互作用,一侧单体增伏变化为暴雨云团形成提供了使其发展的有利抬升机制、水汽资源和能量补充,为强对流单体形成暴雨云团提供了发展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β尺度有利的环境场及其发展条件。特大暴雨发生在高低空冷暖空气相脱离的孤立系统中,大尺度环流长波槽后部弱上升气流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尺度 云团 深对流 TBB 暴雨
下载PDF
贵州西南地区一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雪丽 杨静 孙旭东 《贵州气象》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该文利用物理量场分析,对2006-06-12夜间发生在贵州西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分析。指出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大气中层气流扰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强烈辐合上升运动。在充足的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下,形成直径约200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从而... 该文利用物理量场分析,对2006-06-12夜间发生在贵州西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分析。指出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大气中层气流扰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强烈辐合上升运动。在充足的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下,形成直径约200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从而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尺度 暴雨 成因
下载PDF
曲靖市2006年6月两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菊馨 何春汛 +1 位作者 白波 张精华 《广西气象》 2006年第A03期9-12,共4页
2006年6月7-8日和6月22-23日,曲靖市发生了中-β尺度的暴雨天气。利用这两次过程的Micaps10×10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β尺度的暴雨天气系统形成机制以及雷达回波演变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中高纬度环流为稳定的两槽... 2006年6月7-8日和6月22-23日,曲靖市发生了中-β尺度的暴雨天气。利用这两次过程的Micaps10×10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β尺度的暴雨天气系统形成机制以及雷达回波演变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中高纬度环流为稳定的两槽一脊,中低纬有天气系统影响时,如果有足够的水汽和足够强的上升、下沉运动,且正负速度强中心在一个高度,绝对数值相近,加上水汽通量散度不均匀分布,此时,极易发生中-β尺度强降水。同时研究发现“逆风区”是暴雨识别、暴雨落区预报的有用判据,在“逆风区”及其移动路径附近,往往会带来短时集中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尺度 暴雨 形成机制 多普勒雷达回波
下载PDF
2002-07-04子长特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崇典 邓小丽 杨金海 《陕西气象》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对陕北子长一次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得出:云顶亮温较一般暴雨云团偏低,有2个单体在对流尺度内相互作用,一侧单体增伏变化为暴雨云团形成提供了有利抬升机制、水汽资源和能量,为强对流单体形成暴雨云团提供了发展条件。另外... 对陕北子长一次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得出:云顶亮温较一般暴雨云团偏低,有2个单体在对流尺度内相互作用,一侧单体增伏变化为暴雨云团形成提供了有利抬升机制、水汽资源和能量,为强对流单体形成暴雨云团提供了发展条件。另外,大尺度环流长波槽后部弱上升气流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对流中低层干空气的侵入是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尺度分析 中-β尺度 云团 深对流
下载PDF
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地区梅雨锋上突发性中-β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小玲 陶诗言 张庆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97,共13页
1998年 7月 2 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出现 1h降水量超过 88mm的突发性大暴雨 (简称“98.7”大暴雨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 :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 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 ;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 1998年 7月 2 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出现 1h降水量超过 88mm的突发性大暴雨 (简称“98.7”大暴雨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 :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 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 ;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流层大气积聚了大量的水汽 ,整个层结接近饱和 ,并且蕴涵着大量对流有效位能 (CAPE) ;中 β尺度系统形成后停滞少动数小时 ,使中 β系统区域积累大量的可降水 ,引起“98.7”突发性强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中-β尺度系统 有效位能 CAPE 降水过程分析 1998年 7月 武汉地区 梅雨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