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
- 1
-
-
作者
陈晓东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
出处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4-108,共5页
-
文摘
经过明治维新 ,有了强大海军的日本 ,为了切断中国与朝鲜之间传统的宗藩关系 ,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 ,挑起丰岛海战 ,使甲午战争爆发。在丰岛海战中 ,处于劣势的中国舰队 ,进行了英勇抵抗 ,打击了骄横的日本舰队。因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中国的旗舰济远号管带方伯谦 ,在作战失利后 ,又放弃了护航任务 ,一味退走 ,致使中方在海战中损失惨重 ,80 0多名船载陆军官兵葬身海底。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李鸿章却畏敌 ,放弃了制海权 ,导致中国在整个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
济远号
吉野号
方伯谦
李鸿章
-
Keywords
the war of 1894
the naval battle near Fengdao Island
Jiyuan warship
Jiye warship
Fang Bo- qian
Li Hong- zhang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简论丰岛海战对甲午战争双方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宪宇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4-49,56,共7页
-
文摘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以弹丸小国打败了天朝大国,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准备的结果。本文就甲午战争的序幕——丰岛海战来分析中日双方的战争准备及海战对整个战争双方的影响。
-
关键词
北洋舰队
铁甲舰
海军衙门
联合舰队
丰岛海战
-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方伯谦与丰岛海战
- 3
-
-
作者
郑守正
-
机构
辽宁鞍山市政协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46,共7页
-
文摘
方伯谦与丰岛海战郑守正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序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位于牙山锚地以西约20,故是役亦称牙山海战。六月二十日,北洋海军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奉命率该舰并广乙、威远三舰从威海启航,于二十一日抵牙山掩护...
-
关键词
方伯谦
李鸿章
丰岛海战
中日战争
济远舰
丁汝昌
黄海海战
问题研讨
张荫麟
甲午海战
-
分类号
E295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纪念甲午海战110周年——北洋水师——丰岛海战
- 4
-
-
作者
胡菲
-
出处
《当代海军》
2005年第2期67-67,共1页
-
文摘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
-
关键词
调停
清政府
丰岛海战
李鸿章
北洋水师
军事
俄国
朝鲜
局势
战争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丰岛海战:到底是谁先开了第一炮?
- 5
-
-
作者
施征
-
出处
《海洋世界》
2011年第6期74-77,共4页
-
文摘
丰岛海战,到底是谁先开了第一炮,一直是个疑点重重的问题。大清当然指责是日本在正式宣战之前偷袭北洋舰只,因为从逻辑上来说日本大本营宣称济远先向吉野开炮的说法很难让人接受。海战和陆战是有不同的,舰只的吨位和火炮的口径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海战的结果,一艘两千吨级的小舰会率先向加起来超过了一万吨的日本舰队开炮,这简直是不自量力。日方则以"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的报告及英国船长T.R.Galsworthy的证言为依据,指出日本对运载作战人员的"高升"号及战争物资的"操江"舰的做法符合"战时国际法",由于此次海战是双方承认的甲午战争开始的起点。那么,究竟是哪一方先不宣而战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
关键词
丰岛海战
日本
历史
北洋舰队
-
分类号
E823
[军事—战役学]
-
-
题名近代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丰岛海战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郭渊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东北史地》
2007年第5期54-59,共6页
-
文摘
中日丰岛海战期间,中国和日本对近代国际法持有大相径庭的态度,深谙公法的日本屡屡干犯国际法,公然蔑视公法的道义与权威。与此同时,清朝却诚实而谨慎地应用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努力恪守国际法。丰岛海战前后,中、日、英对近代国际法的不同应用和对待,彰显了国际法背后的强权殖民行为和它对弱国极其有限的维权作用。
-
关键词
近代国际法
丰岛海战
朝鲜主权
-
分类号
K256.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午丰岛海战失败责任在李鸿章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郑守正
-
机构
鞍山市政协
-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97-100,84,共5页
-
文摘
甲午丰岛海战失败责任在李鸿章郑守正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海战的序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在朝鲜酉海岸,因海战发生于该岛附近海面,故称丰岛海战。丰岛又位于牙山锚地以西约20埋,故是役亦称牙山海战。六月二十日(农历,下...
-
关键词
李鸿章
丰岛海战
北洋海军
丁汝昌
海军人员
方伯谦
甲午海战
颐和园
战略战术
日本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丰岛海战
被引量:7
- 8
-
-
作者
季平子
-
机构
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1980年第4期41-54,共14页
-
文摘
许多中国近代史或甲午战争史著作,在谈到丰岛海战中"高升"号事件时,皆提到天津电报生泄露"高升"号船期一事。书中虽未明言,实已暗示日舰于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来到丰岛海面,其目的即在于阻止"高升"号运送中国军队增援牙山。还有的著作中写道:"7月25日,‘济远’、‘广乙’与日舰在丰岛海面相遇",似乎这种相遇乃是偶然的。国外有些著作,把"高升"号之沉作为此次战争的开始。
-
关键词
丰岛海战
李鸿章
牙山
甲午战争
盛宣怀
丁汝昌
威海卫
高升
总理衙门
朝鲜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甲午丰岛海战战事考
- 9
-
-
作者
陈悦
-
机构
海军史研究会
北洋水师网站
-
出处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1年第1期26-43,共18页
-
文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军舰在朝鲜南阳湾外的丰岛附近海面向在此经过的中国舰船发起突然袭击,挑起了丰岛海战。此战是甲午战争中海上战场的先声,历来不乏对其关注者。由于海战中中方参战军舰之一是方伯谦管带的'济远'舰,现代的方伯谦翻案论者对方伯谦、'济远'舰在此战中的表现作出了特别关注,其中如季平子、林濂藩等皆有关于丰岛海战的专门论述,然其文虽然名为丰岛海战,但对海战进程实际并无详细考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外史料,对丰岛海战的战事情况加以分析,借以理清战事进程,了解'济远'等中国军舰在此战中的真实表现。
-
关键词
丰岛海战
“济远”舰
方伯谦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午丰岛海战“济远”舰尾炮退敌说辨伪
- 10
-
-
作者
陈悦
-
机构
北洋水师网站
海军史研究会
-
出处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79-94,共16页
-
文摘
中日甲午海战史的研究中,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史事,即中国军舰'济远'号在丰岛海战时,利用尾炮3次击中追击的日舰'吉野',致使日舰退去,'济远'舰得以保全。本文通过核对中日双方的史料,加以19世纪中后期海军技术方面的考量,对'尾炮退敌'事件是否发生,事件的直接效果,事件的发生时间等问题重新辨析,发现'济远'舰尾炮退敌说实际是一桩经过夸大和扭曲的谎言。
-
关键词
甲午丰岛海战
“济远”舰尾炮退敌
辨伪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丰岛海战“济远”击伤“吉野”真伪考
- 11
-
-
作者
丛中笑
谷美清
-
出处
《春秋》
2010年第5期47-48,共2页
-
文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南阳湾外的丰岛附近海域不宣而战.对从该处经过的中国舰船发动突然袭击.揭开了甲午战争海上战场的序幕,史称丰岛海战。这次海战,中国方面的“广乙”号鱼雷巡洋舰遭受重创后自毁.
-
关键词
丰岛海战
真伪考
海上战场
甲午战争
联合舰队
巡洋舰
中国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方伯谦被杀与丰岛海战无关
- 12
-
-
作者
孙建军
-
机构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
出处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20年第1期36-41,共6页
-
文摘
黄海海战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因临阵逃脱罪名被杀。尽管其同情者及后人掀起翻案之风,但从当时电报资料及丁汝昌、李鸿章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均可证明方伯谦是临阵逃脱,但其被杀与丰岛海战无关,更主要的是其在黄海海战中临阵脱逃。
-
关键词
丰岛海战
济远
方伯谦
丁汝昌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E295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甲午沉舰系列遗址及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
- 13
-
-
作者
周春水(文/图)
-
机构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基地运营部
-
出处
《大众考古》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
文摘
北洋海军甲午沉舰系列遗址来源于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参与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与威海保卫战,多艘北洋军舰被击沉,主要在黄海北部与威海湾两地。其中,黄海北部沉没的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威海湾沉没的有定远、靖远、来远、威远、宝筏五舰。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即在黄海北部、威海湾两地开展。
-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黄海北部
北洋海军
水下考古
保卫战
近现代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制海权看甲午海战的结局
被引量:4
- 14
-
-
作者
戚其章
-
机构
山东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7-83,共7页
-
文摘
海军战略的理论核心,是制海权问题。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对夺取海上控制权的重要意义,是缺乏深刻认识的。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等人已经认识到了“洋面水战”为西洋“长技”。可是,“议军务者,皆日不可攻其所长,故不与水战,专守于陆。”到19世纪中期、特别是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事件发生后,海防问题更引起朝野的普遍重视。当时,总理衙门有切筹海防之奏请,清廷发给沿江沿海督抚将军详细筹议。在他们的复奏中,观点歧异之处甚多,甚至针锋相对,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主张水陆之防不可偏废。如两江总督李宗義乃陆防论者,虽主“尤宜急练陆兵之法”,但认为“仍以水陆兼练为主。”李鸿章是海防论者的代表人物,在这次筹议海防的复奏中,他提出三项建议:其一,“若外洋本为敌国,专以兵力强弱角胜,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必终败。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夷,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其二,“自奉天至广东,沿海袤延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
-
关键词
北洋舰队
李鸿章
丁汝昌
联合舰队
甲午海战
丰岛海战
采取攻势
黄海海战
制海
海军战略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海军、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苏小东
马骏杰
-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1年第5期49-56,共8页
-
文摘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这一重要的战争特点,是由中日两国的濒海地理特点、以及双方都将海军视为侵略与反侵略的主要工具所决定的。在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三次交战成为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对于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的胜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中,北洋海军在战争初期的行动和丰岛海战受挫,直接导致了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又埋下了中国在整个战争中失败的伏根;而1895年初的威海卫之战,则最后宣告了中国的战败结局。因此,深入探讨海军、海战在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发展海军和运用海军的战略意识,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海军是日中两国进行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主要工具日本是一个岛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横流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
-
关键词
北洋舰队
中日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日本海军
李鸿章
丰岛海战
经验教训
日本侵略
威海卫
北洋海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北洋海军与甲午海战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陈政生
-
出处
《国防》
1994年第9期7-8,共2页
-
文摘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
-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日本侵台事件
甲午海战
操江
日本海军
丰岛海战
丁汝昌
广乙
万两
济远
-
分类号
E295
[军事—军事理论]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午海战中的福州籍将士
- 17
-
-
作者
林伟功
-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4期51-55,共5页
-
-
关键词
甲午海战
丁汝昌
方伯谦
北洋水师
福州人
黄海海战
李鸿章
邓世昌
丰岛海战
皇家海军学院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午威海海战始末
- 18
-
-
作者
戚其章
-
出处
《东岳论丛》
1981年第5期94-100,共7页
-
文摘
甲午海战,包括三次海战,即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海战。威海海战,乃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海军的最后一战。这次海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北洋舰队广大将士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却是将永远彪炳史册的。
-
关键词
北洋舰队
丁汝昌
刘公岛
李鸿章
黄海海战
丰岛海战
鱼雷艇
甲午战争
爱国精神
甲午海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历史负责——史学界重评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纪实
- 19
-
-
作者
林谋荣
林伟功
-
出处
《日本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58-60,共3页
-
文摘
方伯谦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是“战将”还是“逃兵”?尽管学界争论不息,史料尚未全部发掘,但人们普遍接触到的历史著作、文艺作品和学校教材,却都将其作为一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来描绘,似乎历史的本来面目即是如此。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本刊获悉旅居美国的方伯谦侄孙女方丽祥女士,多年来广泛搜集,详加考证甲午海战史料,多方为其伯公辩诬后,认为澄清中日关系史上的这段史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主动向方女士邀稿。编辑部细读了方女士的来稿,并查阅大量资料后,为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也是对方伯谦及其亲属负责,决定在本刊开展学术讨论,并将方丽祥的文章题目改作《为我伯公方伯谦鸣冤》,附编者按语,在1988年第2期《日本研究》杂志全文发表,引发了关于重新评价方伯谦的这场学术争论。感谢海内外史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踊跃来稿,据理争辩,使历史的本来面目愈加真切。 1991年9月13至14日,在中国近代海军发祥地福州,召开了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史料为依据,深入探讨,意见趋于统一,一致认为方伯谦没有投降,不是,“逃兵”。综观他对北洋海军的建树和两次海战中的表现,应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海军中的爱国将领。研讨会主办单位曾联名专函本刊,邀请与会,但因故未能成行,甚感遗憾。现全文转载1991年10月5日《福建日报》的一篇综述文章,既向积极参加和热情关心方伯谦评价的本刊读者汇报,也是对《日本研究》杂志开展的这场论争告一段落的总结。
-
关键词
方伯谦
甲午海战
北洋海军
丰岛海战
中日关系史
济远
黄海海战
杂志全文
刘步蟾
问题研讨会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甲午中日海战
- 20
-
-
作者
桑田忠亲
李凡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1982年第4期55-60,54,共7页
-
文摘
一、丰岛海战两国军舰在丰岛海面遭遇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7月19日接到大本营命令23日率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军港出发。当时,联合舰队以“吉野”、“秋津洲”和“浪速”三舰为第一游击队,由坪井少将任司令;而其余舰艇则编为中心舰队、第二游击队和水雷艇队。第一游击队24日侦察全罗道南海岸的长直路,于25日凌晨四点三十分到达此加岛。以“吉野”
-
关键词
联合舰队
丰岛海战
水雷艇
佐世保
高升号
浪速
济远
广乙
威海卫
中国兵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