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劲松 魏殿军 +1 位作者 祁伟 宋诗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 ,以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 ,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 (K_B法 )或微量稀释法 (MIC)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天津市8家三级甲...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 ,以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 ,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 (K_B法 )或微量稀释法 (MIC)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度共收集390株不动杆菌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分离率高 ,为88 2 % ,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7 8 % )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1 6 % )、氧氟沙星 (13 9 % )及阿米卡星 (14 8 % )。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 (95 1%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高 ,易引起院内感染 ,耐药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分析 合理用药 抗菌药
下载PDF
内蒙古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志国 王妙 +4 位作者 刘日宏 赵鸿雁 朴东日 崔步云 夏咸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最小生成树。结果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临床分离株 MLST
下载PDF
中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庆四 朱长太 +2 位作者 徐东芳 姬艳丽 姚余有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 研究6种单种中草药及二种复方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Uu)临床分离株的作用并确定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 临床采集标本后体外培养获得Uu临床分离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株的单独作用及部分联合作用... 目的 研究6种单种中草药及二种复方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Uu)临床分离株的作用并确定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 临床采集标本后体外培养获得Uu临床分离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株的单独作用及部分联合作用,并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种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生药)分别为:五倍子:0.313—1.25g/L,诃子:1.25—5.00g/L,黄柏:1.25—5.00g/L,栀子:0.625—5.00g/L,赤芍:1.25-2.50g/L,板兰根:10.00—40.00g/L,五倍子+诃子:1.25—5.00g/L。五倍子+赤芍:1.25—5.00g/L。复方中草药八正散对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MIC范围(生药)为:2.50—20.00g/L,五淋散为:2.50—20.00g/L。结论 五倍子,黄柏,诃子,栀子,赤芍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作用,传统中药八正散及五淋散也有一定的抑制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中药抗Uu的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微量稀释法 中药 最低抑菌浓度 临床分离株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临床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博 岳锡宏 +3 位作者 崔步云 黎唯 刘志国 尚修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1-415,439,共6页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行分析,统计各菌株序列型(STs),运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菌株最小进化树,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收集过往研究的186株全国不同地区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结果,分析各ST型分布特点。结果 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全部为ST8型,3株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猪种1330S)分别为ST7型、ST1型、ST14型;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的9个MLST位点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ST8型菌是我国主要流行的布鲁氏菌,且以北方流行为主;MLST能较好的区分布鲁氏菌种别,但不能有效区分生物型别。结论 ST8型菌(羊种3型)是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流行菌株,MLST技术可作为人间布鲁氏菌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研究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布鲁氏菌病 临床分离株 遗传进化
下载PDF
西安地区44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励 甘霖 +5 位作者 陈敬贤 吴娜 孙晓燕 马小萍 王一理 张美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669,703,共4页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了解西安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流行的基因型。方法从临床采集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水疱液标本44份,提取DNA。经过PCR扩增VZV开放读码框(ORF)1,6,12,16,17,21,22,35...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了解西安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流行的基因型。方法从临床采集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水疱液标本44份,提取DNA。经过PCR扩增VZV开放读码框(ORF)1,6,12,16,17,21,22,35,37,50,54,55,56,60,66的部分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且产物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MEGA 4软件比对分析,获得分离株的基因型别。结果从临床采集的44例标本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标本阳性率为100%,所分离到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43例为进化枝2,1例为进化枝2和进化枝3的嵌合体。与Oka疫苗株相比,44例患者在SNP 18082位点均发生了T→C的同义突变。结论西安地区VZV病毒株的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进化枝2是优势基因型。研究VZV的基因特征对研究西安地区水痘-带状疱疹分子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基因分型 水痘疫苗 临床分离株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伶 成先桂 +9 位作者 刘栋华 黄绍标 曹存巍 刘晓军 罗虹 吴易 韦高 刘燕芬 严煜林 李菊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42,246,共4页
目的对两种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菌株的致病过程和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别将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的PM孢子菌悬液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健康小鼠,然后按时间分批处死,观察脏器感染情况,取其内脏及颈动脉... 目的对两种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菌株的致病过程和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别将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的PM孢子菌悬液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健康小鼠,然后按时间分批处死,观察脏器感染情况,取其内脏及颈动脉血进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结果发现小鼠感染PM的发病率为100%;不同时期小鼠内脏病变程度有差异,且内脏病变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小鼠部分脏器真菌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腹腔注射途径均可使小鼠致病;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感染PM后可以逐渐恢复;本实验可以作为研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及PM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相关性等的一个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野生 临床分离株 致病力
下载PDF
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及与临床分离株的生化性状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宁喜斌 刘代新 张继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8-922,共5页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鉴定,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 利用TCBS和科玛嘉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从60份海产品中初筛得到2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鉴定,27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2株是从鲜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5株从冷冻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进一步与临床上得到的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四个特殊生化试验的比较,结果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与海产品分离株在溶血、脲酶及枸橼酸盐利用3个生化试验上存在差异,而阿拉伯糖利用试验无差异,这为根据生化性状研究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分离 临床分离株 生化性状
下载PDF
武汉地区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峻 陈高瞻 +4 位作者 董洁莉 袁红梅 芦莲 朱才会 余晓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结核病是由Mtb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MDR和XDR的不断产生,结核病以更严峻的形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异烟肼(isoniazid,INH)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抗结核一线药物。文献报道,异烟肼耐药主要与katG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 KATG基因突变 临床分离株 分子特征 武汉地区 慢性传染性疾病 MTB感染 一线药物
下载PDF
386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谭耀驹 萧梵 +1 位作者 黄丽晶 何聚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结构分支杆菌 临床分离株 药敏试验
下载PDF
1999-2003年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越 李景云 +3 位作者 姚蕾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5年第2期46-52,共7页
目的调查1999-2003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菌株之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5年间共收集大肠埃希菌6... 目的调查1999-2003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菌株之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5年间共收集大肠埃希菌6 81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 411株。尿液、痰和血液等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1999-2003年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广东地区的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2003 年增加到32.0%,两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60%。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在1999-2003年间,广东和辽宁地区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广东和辽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2003年广东地区产ESBL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0.1%,辽宁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8.6%和26.6%。广东和辽宁地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头孢噻肟耐药、头孢他啶敏感率明显高于头孢噻肟敏感、头孢他啶耐药率。结论通过不同地区间临床分离株细菌耐药性的比较,了解耐药率间的差别,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率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环丙沙星 广东 辽宁地区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EPPCR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颖 吕建新 +1 位作者 叶嗣颖 黄庆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86,共3页
应用REP PCR对来自20例单纯性胃炎和2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SA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按照基因型被分为两大类,但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1),提示幽门螺杆菌临... 应用REP PCR对来自20例单纯性胃炎和2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SA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按照基因型被分为两大类,但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1),提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REP PCR基因型与致病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临床分离株 REP-PCR分析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多耐药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中元 陈允凤 +1 位作者 林冲 王海波 《海南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测定武汉和海口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对5种抗结核药的MIC并分析其耐药特征。方法BACTC技术和改良罗氏培基培养用于MIC的测定。结果66株结核随时INH,SM,PAS.EMB和RFP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4.2%.16.7%.24.2%和37.9%。... 目的测定武汉和海口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对5种抗结核药的MIC并分析其耐药特征。方法BACTC技术和改良罗氏培基培养用于MIC的测定。结果66株结核随时INH,SM,PAS.EMB和RFP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4.2%.16.7%.24.2%和37.9%。武汉和海口分离株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耐药率为57.6%。多耐药率为42.2%。多耐药株占总耐药株的73.7%。多耐药菌株中,INH和RFP所占比例高;在耐INH和RFP的菌株中,大多数为多耐药菌株。结论耐药率和多耐药率高,结核菌的多耐药特征与其耐INH和RF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 抗结核药 临床分离株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振华 王和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IS986和embB基因序列 ,了解结核分支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基因检测同Bactec 4 6 0自动检测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Bactec 4 6 0检测系统对获自肺结核患者的 8株临床分离菌和 1株质控菌进行菌种及EMB药物... 目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IS986和embB基因序列 ,了解结核分支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基因检测同Bactec 4 6 0自动检测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Bactec 4 6 0检测系统对获自肺结核患者的 8株临床分离菌和 1株质控菌进行菌种及EMB药物敏感性的鉴定 ,采用PCR和PCR DS技术对菌株进行IS986和emb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8株临床分离菌经Bactec 4 6 0自动检测系统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 ,其中 7株对EMB敏感、1株耐药 ,质控株耐药。各分离菌株及质控株PCR检测出IS986和embB基因序列 ,符合率 10 0 %。 1株临床分离耐药株embB基因的第 30 6位密码子发生突变 ,1株敏感株embB基因的第 2 78位和 2 79位密码子有突变 ,其余 6株敏感菌及质控株未发现序列改变 ,符合率 77 8%。结论PCR扩增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的结核分支杆菌鉴定方法 ,鉴定结果同Bactec 4 6 0TB检测系统一致。结核分支杆菌对EMB耐药性的形成同embB基因突变有关。Bactec 4 6 0TB系统检测药物敏感性可发生漏诊或误诊 ,可能造成药敏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临床分离株 基因检测 IS986基因 EMBB基因 序列测定
下载PDF
氟康唑与5-氟胞嘧啶体外联合抗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亮亮 叶元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30株白念株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30株白念株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在40%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在53.3%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在6.7%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出现。结论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比单一药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氟康唑 5-氟胞嘧啶 临床分离株
下载PDF
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蕊 李连成 +2 位作者 夏光明 贺江英 鲍春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0-1051,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株 分布 耐药性 细菌培养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测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月升 张立志 +2 位作者 张淑惠 刘朱梅 孙笑菊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甲氧西林临床应用后不久由Jevons1961年首先提出的观点[1]。MRSA在欧美作为顽固性院内感染是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开始流行。目前该菌感染已遍及全球,耐药性也逐年增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甲氧西林临床应用后不久由Jevons1961年首先提出的观点[1]。MRSA在欧美作为顽固性院内感染是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开始流行。目前该菌感染已遍及全球,耐药性也逐年增加。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性测定
下载PDF
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妹 马越 +3 位作者 李景云 张力 胡昌勤 金少鸿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3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 2001年北京、广东、湖北、辽宁、天津、四川和广西地区49...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 2001年北京、广东、湖北、辽宁、天津、四川和广西地区49家三级甲等医院,共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444株。其中北京1027株、广东277株、湖北986株、辽宁449株、天津221株、四川241株和广西243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尿液和伤口及分泌物标本。天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地区,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湖北和辽宁地区(P<0.01)。广东与广西、湖北的分离株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此外,广东地区的临床分离株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除天津以外的其他地区,并有显著性差异(概率分别为P<0.005、P<0.05和P<0.005)。湖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北京(P<0.005)和辽宁(P<0.05),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北京、广东和天津地区(P<0.005)。结论调查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别,有助于了解国内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为制定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率 纸片扩散法 药物敏感试验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吡嗪酰胺耐药基因pncA的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冰梅 朱婕 高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 pncA基因 临床分离株 药敏检测 耐药基因 吡嗪酰胺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培养系统
下载PDF
氟康唑与5-氟胞嘧啶体外联合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秀军 廖万清 +1 位作者 任大明 徐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在35%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在55%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在10%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组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每一种联合用药组合都较5-氟胞嘧单独用药有明显减少。结论氟康唑与5-氟胞嘧啶联合比单一药物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5-氟胞嘧啶 抗新生隐球菌 临床分离株 药物敏感性试验 副作用 治疗
下载PDF
52株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分析及耐药质粒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玉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56-657,共2页
目的 :对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对耐药质粒进行检测。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 (K B法 )进行药敏试验 ,碱裂解法提取检测耐药质粒。结果 :绿脓杆菌对阿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 ,对... 目的 :对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对耐药质粒进行检测。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 (K B法 )进行药敏试验 ,碱裂解法提取检测耐药质粒。结果 :绿脓杆菌对阿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其中 8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质粒提取 ,发现有两株携带有一大小约为 2 1Kb的质粒DNA ,一株显示有 2条质粒带 ( 2 4Kb ,11Kb)。质粒消除实验表明 ,上述质粒与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结论 :绿脓杆菌耐药谱较广 ,耐药质粒在绿脓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地位。耐药谱分析及耐药质粒的检测既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也对深入研究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状况 耐药质粒 检测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