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读护理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初期压力体验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蒋楠 程淑华 《循证护理》 2024年第8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了解在读护理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初期的压力现状、来源和应对方式,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月—8月选取就读于江西省某3所高校的14名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 目的:了解在读护理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初期的压力现状、来源和应对方式,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月—8月选取就读于江西省某3所高校的14名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分别为压力来源(科研发展压力、时间管理压力、角色身份压力、临床实践压力、培养模式压力、科室环境压力)、压力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压力应对(自我应对、寻求支持、放松调整)。结论:在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初期存在多方面压力,压力作用存在双刃效应,管理者应重视研究生实践初期临床压力,调整培养计划,促使临床压力产生更多积极作用,推进我国护理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硕士 临床实践初期 压力体验 护理管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临床实践初期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舒雅 杜爽爽 郑协榆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奠定基础。方法:选取8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护生的护患沟通...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奠定基础。方法:选取8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61.93±1.68),得分最高的维度是建立和谐关系(14.05±1.31),得分最低的维度是验证感受(6.17±1.15);单因素分析中,影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为性别(t=-20.183,P=0.001)、医院是否进行护患沟通培训(t=7.614,P=0.003),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的方式(F=28.17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影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为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的次数(t=10.017,P=0.003),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的方式(t=2.613,P=0.001)。结论:临床实践初期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一般,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初期 实习护生 护患沟通 能力水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耿荣梅 李葆华 +4 位作者 张文慧 李美红 严超 葛霖 张四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制订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临床护理实践时间≤3个月的960名本科护生,调查内...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制订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临床护理实践时间≤3个月的960名本科护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护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内容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960名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2.18±0.21)分,其中得分最高为敏锐倾听维度(2.42±0.51)分,得分最低为验证感受维度(1.88±0.5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实践初期医院是否进行护患沟通培训、不同培训形式的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呈正相关(r=0.456,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和培训方式是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践初期的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本科 沟通能力 临床实践初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教学设置及效果评估
4
作者 丁宁 朱思平 林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3期45-48,共4页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目的,是让新生初步了解医院科室设置、主要诊疗病种、医疗环境、医患沟通技巧等。以“教师介绍—学生观摩—师生互动—角色体验”的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对比了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实践组)与不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目的,是让新生初步了解医院科室设置、主要诊疗病种、医疗环境、医患沟通技巧等。以“教师介绍—学生观摩—师生互动—角色体验”的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对比了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实践组)与不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对初期临床实践的认知与收获。研究显示:实践组学生广泛认同初期临床实践的必要性;显著提高了对相关科室疾病及诊疗的认识。初期临床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临床实践 医学新生 角色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