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分析
1
作者 张铮 万宇 +4 位作者 赵鑫雨 李迅 王璐绮 卜文璐 王利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医药干预亚健康临床对照研究的研究现状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纳入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发表的中医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并运用EXCEL、S...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医药干预亚健康临床对照研究的研究现状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纳入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发表的中医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并运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42篇,包括随机对照试验379项和非随机对照试验63项。部分研究侧重关注亚健康状态的某一症状,包括失眠、躯体症状、疲劳及心理症状。治疗组多采用中医外治疗法,其次为中医内治疗法,较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选用频次最多的干预措施是中药内服,其次是推拿、灸法、针刺和耳针。结局指标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生活质量量表、临床疗效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指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报告随机方法和盲法的研究较少。结论:研究文献量丰富,热度逐年提升;采用的干预措施多样,以中药内服、推拿、针灸为主;结局指标缺乏规范性、客观性;报告完整性不佳,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临床对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和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华楸 舒凯 +3 位作者 董芳永 汤浩 李龄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9-751,759,共4页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垂体卒中的MRI表现 ,探讨MRI对诊断、治疗垂体卒中的意义。方法 对 31例垂体卒中患者行MRI检查 ,并结合临床症状、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腺瘤。②MRI中瘤体出血多表现...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垂体卒中的MRI表现 ,探讨MRI对诊断、治疗垂体卒中的意义。方法 对 31例垂体卒中患者行MRI检查 ,并结合临床症状、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腺瘤。②MRI中瘤体出血多表现为T1WI高信号 ,T2 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坏死或囊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 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根据卒中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不规则型和全瘤型。③发现垂体瘤卒中存在某些特殊的MRI表现 ,如靶心征 ,分层现象等。④本组病例中侵袭性垂体瘤占 5 8% ,非侵袭性垂体瘤占 4 2 %。PRL腺瘤占 5 2 % ,其它激素腺瘤占 4 8%。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侵袭性垂体瘤比非侵袭性垂体瘤 ,PRL激素腺瘤比其他激素腺瘤都更易出现垂体腺瘤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MRI表现 侵袭性垂体瘤 腺瘤 PRL WI 临床对照研究 混杂 分层现象 部位
下载PDF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和剖腹子宫次全切除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程忠平 帅桂珍 +5 位作者 胡丽萍 陈晓残 沈根娣 季芳 瞿晓燕 康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Classic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hysterectomy ,CISH)和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CISH 12 5例 (腹腔镜组 ) ,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6 4例 (剖腹组 ) ,对照分析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 ... 目的 比较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Classic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hysterectomy ,CISH)和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CISH 12 5例 (腹腔镜组 ) ,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6 4例 (剖腹组 ) ,对照分析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 ( 10 2 1± 2 8 9min)与剖腹组 ( 97 7± 2 4 1min)无明显差异 (t =0 78,P >0 0 5 )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 ( 79 4±5 3 3)ml显著少于剖腹组 ( 99 5± 38 2 )ml(t=2 11,P <0 0 5 ) ,腹腔镜组术后最高体温 ( 37 9± 0 4 )℃明显低于剖腹组 ( 38 4±0 3)℃ (t=2 34,P <0 0 5 ) ,腹腔镜组术后病率 ( 15 2 % )明显低于剖腹组 ( 34 4 % ) ( χ2 =9 16 ,P <0 0 1)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 ( 7 8± 2 4 )天明显短于剖腹组 ( 9 5± 3 5 )天 (t=2 6 5 ,P <0 0 1) ,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 ( 2 1± 0 4 )天明显早于剖腹组 ( 2 3± 0 5 )天 (t=2 32 ,P <0 0 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CIS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尤其适合无明显宫颈病理改变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筋膜内子宫切除 子宫次全切除 剖腹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艳玲 孙若鹏 +4 位作者 王纪文 雷革非 李保敏 胡瑞梅 焉传祝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 :对儿童与成人烟雾病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儿童及成人烟雾病 33例 ,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和随访资料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儿童烟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多见 ,成人患... 目的 :对儿童与成人烟雾病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儿童及成人烟雾病 33例 ,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和随访资料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儿童烟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抽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多见 ,成人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头痛、偏瘫、意识障碍和颅神经受累 ;②儿童患者CT和磁共振 (MRI)主要表现为脑梗塞 (73.33% ) ,成人患者以颅内出血多见 (77.78% ) ;③同数字减影 (DSA)相比 ,磁共振血流成像 (MRA)对血管的狭窄程度估计偏高 ,对儿童的高估率明显大于成人 (P <0 .0 5 )。MRA对异常血管网的发现率低 ,对成人的发现率明显低于儿童 (P <0 .0 5 ) ;④儿童烟雾病的后遗症以运动障碍多见 ,成人主要表现为运动及智力障碍和颅神经受累。结论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在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对照研究 烟雾病 儿童 成年人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符伟国 黄俊 +4 位作者 王玉琦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7-540,共4页
目的 验证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中国人群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间收治的 92例行择期手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腔内修复术治疗患者 (腔内组 ,n =31)与传统开腹手术治... 目的 验证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中国人群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间收治的 92例行择期手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腔内修复术治疗患者 (腔内组 ,n =31)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 (手术组 ,n =6 1)的术前状况、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死亡率 ,并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腔内组的年龄为 4 2~ 89岁 ,平均为 (70 .8± 10 .2 )岁 ;手术组的年龄为 30~ 82岁 ,平均为 (6 4 .5± 12 .9)岁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4 )。腔内组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分别为 4 1.9%和 2 9.0 % ,手术组分别为 2 1.3%和 6 .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8、0 .0 0 8)。两组腹主动脉瘤累及髂动脉、吸烟史等基线状况 ,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恶性肿瘤、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腔内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 30 0ml和 0ml,手术组分别为 10 0 0ml和 10 0 0ml,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腔内组术后ICU观察时间和禁食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 0h和 2 4h ,手术组分别为 6 7h和 96h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0 .0 0 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传统开腹手术 临床对照研究 人工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拉咪呋啶预防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卢实春 严律南 +11 位作者 李波 文天夫 赵纪春 程南生 刘冲 刘隽 王晓波 李晓东 秦山 赵连三 雷秉均 张秀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了解乙肝相关性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使用拉咪呋啶预防移植物乙肝再感染的疗效及乙肝标志物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放免法,血清HBVDNA荧光定量法、肝穿组织免疫组化LSAB法及HBVDNA原位杂交法定期检测25例受体血... 目的:了解乙肝相关性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使用拉咪呋啶预防移植物乙肝再感染的疗效及乙肝标志物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放免法,血清HBVDNA荧光定量法、肝穿组织免疫组化LSAB法及HBVDNA原位杂交法定期检测25例受体血清及肝穿组织,观察肝移植术后HBV标志物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设计为前瞻的开放的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25例被分为乙肝病毒活跃复制(15例)及非活跃复制组(10例)两组,皆以拉咪呋啶100mg/d术前后服用预防,非活跃复制组中有3例未能及时服用拉咪呋啶作为对照组.结果:在HBV活跃复制组,术前口服拉咪呋啶平均2wk能使80%以上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继续口服,术后表面抗原消失,部分血清乙肝病毒抗体(表面抗体HBsAb9/15,核心抗体HBcAb13/15及HBeAb11/15)可在术后1-2wk出现,至6mo可逐渐消失;血清中HBVDNA荧光定量可一直维持阴转的状态;肝穿组织中HbsAg,HBcAg及HBVDNA原位杂交可长期维持阴性.10例乙肝病毒活跃复制受体其HBV血清标志物在12-44wk之间完全消失;本组中2例(2/15,13.3%)在2a时发生拉咪呋啶预防失败而致移植物再感染或乙肝复发;在HBV非活跃复制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表达同活跃复制组:表面抗原术后即消失,乙肝病毒抗体即在1-2wk出现(BsAb4/7,HBcAb6/7,HBeAb2/7),6mo左右消失.3例(43%,3/7)在近2a时血清及肝组织中HBV标志即完全消失.本组无移植物再感染,乙型肝炎复发及乙肝病毒相关死亡.若血清中重新出现表面抗原或HBVDNA荧光定量阳性或肝穿组织免疫组化或HBVDNA原位杂交阳性则可诊断为HBV再感染.未能及时服用拉咪呋啶的3例非活跃复制的乙肝受体分别在术后8、10、12mo移植物感染及复发新肝乙型肝炎,移植物再感染率及乙肝复发率为100%,其中1例死于纤维淤胆性肝炎,后二者经加用拉咪呋啶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缓解.本研究除对照组外,拉咪呋啶预防下移植物总的乙肝再感染率为9.1%(2/22),受体HB复发率为4.5%(1/22),1-2a生存率达87%.结论:拉咪呋啶能有效地预防失代偿期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受体、尤其是乙肝病毒活跃复制受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及乙型肝炎复发,甚至使血清中及移植物的乙肝病毒达到临床清除.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的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咪呋啶 预防 乙肝相关性肝硬化 肝移植术 乙肝再感染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乐华 李凌江 +3 位作者 陈晋东 陈晓岗 赵靖平 陈远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本研究比较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坦度螺酮 丁螺环酮 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铭仪 刘锦全 +2 位作者 张秀萍 陈冬平 李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顺铂+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放疗加PLF方案同期化...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顺铂+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放疗加PLF方案同期化疗。观察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 mg/m2放疗前1 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在放疗剂量至60 Gy时,观察组的鼻咽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 77.8%;89.1%vs 71.1%,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鼻咽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率均为97.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84.4%及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1%、65.5%、54.5%,对照组相应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2%、48.2%、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97.8%、87.9%、70.3%及95.6%、75.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不良反应及远期放射性损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放射增敏剂 甘氨双唑钠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期间呼吸循环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沈国容 王东明 +1 位作者 赵志斌 徐德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观察评价布托啡诺预防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B组诱导时...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观察评价布托啡诺预防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B组诱导时静注布托啡诺0.03m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5min后静注异丙酚及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监测HR,SBP,DBP,MAP,SpO2,并监测肌松药应用前的呼吸频率(RR)、每分通气量(VE)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1)与诱导注药前相比,布托啡诺静注后4min,VE,RR,SpO2变化不显著(P>0.05);芬太尼静注4min,RR下降显著(P<0.05).(2)布托啡诺静注4min内血压、心率与注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芬太尼静注4min血压变化不大(P>O.05),而心率下降明显(P<0.05).插管后即刻:B组较诱导前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F组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O.05).插管后B组与F组之间血压变化幅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布托啡诺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芬太尼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有较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麻醉 全身 呼吸 血流动力学 控制呼吸 全麻诱导 循环变化 临床对照研究 诱导期间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浆vWF、tPA和PAI-1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天理 张茁 +1 位作者 温绍君 张男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71例发病 <72h的脑梗... 目的 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71例发病 <72h的脑梗死患者、4 4例最近一次脑缺血发作症状 <72h的TIA者和 4 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每例均行头部MR扫描 ,TIA患者检查颈部血管超声。ELISA法测定vWF、tPA、PAI 1。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vWF和PAI 1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t PA明显降低 ,TIA患者t PA和PAI 1水平低于脑梗死组 ,vWF高于脑梗死组。颈动脉超声显示狭窄和斑块的TIA患者vWF高于超声正常的患者 ,t PA低于超声正常的患者。结论 TIA和脑梗死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纤溶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血浆 临床对照研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AI-1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治疗对轻型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桑文华 张迪然 +4 位作者 田国庆 于雪竹 刘建丛 杨老虎 张彦恒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711-714,共4页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制定一套适用于轻型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将64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轻型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帕罗汀治疗组各32例,治疗6周,用...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制定一套适用于轻型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将64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轻型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帕罗汀治疗组各32例,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末的减分值、6周后疗效及6个月随访时的复发/再燃率及其副作用。结果①治疗有第6周末两组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P=0);②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6.5,P=0.06),其中帕罗汀治疗组痊愈率为20.7%,显效率为48.3%,认知行为治疗组痊愈率为10.0%,显效率为36.7%。③随访时6个月时,帕罗汀组复发(包括再燃率)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u=106.5,P=0.04)。结论单纯认知行为治疗与帕罗汀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所制定的手册针对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特点,对于轻型抑郁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认知行为疗法 帕罗西汀 抑郁障碍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蜂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樊均明 马国英 +2 位作者 刘先蓉 付平 邢道权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23,共2页
蜂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对照研究樊均明马国英*刘先蓉付平邢道权*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科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和透析技术的发展,生物毒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已不再是临床难题。近年,随环境改善和生产活动范围增... 蜂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对照研究樊均明马国英*刘先蓉付平邢道权*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科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和透析技术的发展,生物毒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已不再是临床难题。近年,随环境改善和生产活动范围增加,出现一些特殊生物毒素中毒,如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对照研究 鱼胆中毒 蜂毒中毒 血液透析 消化道出血 透析治疗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 腹膜透析
下载PDF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文溪 孙跃明 +1 位作者 华一兵 沈历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36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直肠癌根治术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情况与切除标本 ,了解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肠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切除标本的直肠...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36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直肠癌根治术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情况与切除标本 ,了解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肠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均完整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数分别为 7 9± 0 7与 8 1± 0 9(P >0 0 5 ) ;直肠远切端均无癌细胞浸润 ;腹腔镜组失血 136± 2 1ml ,开腹组失血 35 7± 34m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腹腔镜组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早 (4 3± 5hvs 78± 12h ,P <0 0 5 ) ,围手术期并发症 2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在熟练掌握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的基础上经腹腔镜行TME是可行的 ,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开腹手术 失血 临床对照研究 患者 直肠癌 并发症 围手术期 标本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宋敏 郑振东 +6 位作者 乔峰 刘洪岩 陈雪 李佳 赵琦 赵莹莹 谢晓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对照PICC置管长度、肘部静脉的选择、置管时间的选择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1月-2006年1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221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后的临床护理观测。结果(1)<40cm组、40~50cm组、>50cm组患者分别为6,184,31例... 目的对照PICC置管长度、肘部静脉的选择、置管时间的选择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1月-2006年1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221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后的临床护理观测。结果(1)<40cm组、40~50cm组、>50cm组患者分别为6,184,31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3,16,3例,约占50.0%,8.6%和9.6%,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2)贵要静脉组、肘正中静脉组、头静脉组患者分别为106,62,5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6,5,11例,约占5.7%,8.1%,20.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3)置管时间<70d组、70~110d组、>110d组患者分别为33,142,46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6,11,5例,约占18.1%,7.7%,10.9%,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适当的PICC置管长度、慎重的肘部静脉选择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置管期间的护理,对减轻甚至避免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PICC置管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即刻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宁华 谢斌 +2 位作者 魏星 李民 许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前、中、后之间VAS的变化。结果: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两组比较术后第一天疼痛程度(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NS组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TENS组VAS评分从刺激前的100%降低至60min刺激中的83.3%±14.9%,及20min刺激后的85.7%±16.1%,并在TENS刺激后的60min回升到94.3%±7.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ENS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 临床对照研究 即刻 术后疼痛程度 TENS 逐步回归分析法 10.0版本 镇痛作用 VAS评分 类比方法 显著性 患者
下载PDF
吻合器痔环切术与传统痔切除术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应晓江 叶平江 +1 位作者 沈毅 王海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Milligan Morgan)治疗脱垂性内痔、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 0 0例脱垂性内痔、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和Milli gan Morgan组并采用相应术式进行手术,观察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Milligan Morgan)治疗脱垂性内痔、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 0 0例脱垂性内痔、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和Milli gan Morgan组并采用相应术式进行手术,观察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PH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Milligan Morgan法,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H法在治疗脱垂性内痔、混合痔方面优于传统痔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环切术 传统痔切除术 临床对照研究 脱垂性内痔 Morgan法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疼痛 住院时间 显著性差异 混合痔 临床疗效 手术方法 PH法 PPH 治疗
下载PDF
经胸与经腹径路手术治疗老年贲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向毅 彭香 +4 位作者 郭小川 杜成华 郑君 何明学 张永川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手术治疗经胸及经腹入路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年龄大于65岁老年贲门癌患者行经胸及经腹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组和经腹组的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8%和13.79%,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分别为...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手术治疗经胸及经腹入路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年龄大于65岁老年贲门癌患者行经胸及经腹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组和经腹组的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8%和13.79%,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分别为9.8和13.2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缘阳性率、上下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根治率、手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以及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08%和6.89%,2.04%和6.89%,12.24%和10.34%,86.20%和87.75%,11d和9d,(3.5±1.2)和(3.0±2.3)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个体化选择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径路,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分期以及呼吸、心血管系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治疗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超短波和磁疗仪早期介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关杰 刘佳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7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采取超短波、磁疗仪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后肿胀消退情况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按照患者就诊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电物理治疗组、西药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采取超短波、磁疗仪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后肿胀消退情况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按照患者就诊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电物理治疗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61.29±1.97)岁;仅抬高患肢,进行患肢手指屈伸锻炼,此治疗同样在其他2组进行。电物理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年龄(62.37±2.48)岁;予超短波、磁疗仪早期进行治疗,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西药组:男8例,女22例;年龄(60.12±2.87)岁;予20mgβ-七叶皂甙钠针静脉输入,每日1次,连续5d,5d后改用20ml丹参注射液静脉输入,每日1次,连续10d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20d内每日1次对患肢肿胀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电物理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9.62±3.32)、(10.05±3.05)、(14.57±2.93)d,电物理治疗组和西药组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电物理治疗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物理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肿胀消退有效率分别为86.67%、80.00%、46.66%,电物理治疗组、西药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后,早期运用超短波、磁疗仪治疗患肢肿胀,和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疗效相似,能明显促进患肢肿胀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小夹板固定 物理治疗技术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硫酸沙丁胺醇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桂梅 钟红平 刘世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7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评价高选择行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急性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是否差于丙卡特罗。方法93例诊断为小儿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硫酸沙丁胺醇组(实验组)42例,丙卡特罗组(对照组)51例。分别记录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第... 目的评价高选择行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急性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是否差于丙卡特罗。方法93例诊断为小儿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硫酸沙丁胺醇组(实验组)42例,丙卡特罗组(对照组)51例。分别记录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7,10,14 d的肺功能。结果用药后实验组和对照肺功能指标(FEV1%,P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用药后第3,7,10,14 d肺功能指标FEV1%(P=0.36,0.72,0.52,0.63)和PEP%(P=0.50,0.59,0.62,0.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急性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在改善肺功能方面并不差于丙卡特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硫酸沙丁胺醇 小儿 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PDF
五苓散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俊生 董文军 +1 位作者 陆小左 熊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五苓散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质量,为提高该方的临床研究水平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iley、pubmed,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1月。对纳入所有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肝硬... [目的]评价五苓散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质量,为提高该方的临床研究水平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iley、pubmed,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1月。对纳入所有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肝硬化、高脂血症、小儿秋季腹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合格文献52篇,其中心力衰竭有15篇,小儿秋季腹泻有12篇,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有9篇,肝硬化腹水有9篇,高脂血症有7篇;采用随机对照有34篇(65.38%),明确说明了随机分配方法有5篇(9.62%),应用盲法有2篇(3.85%),说明病例退出情况有2篇(3.85%);说明基线资料的可比性有35篇(67.31%),说明统计学分析方法有24篇(46.15%),使用分析表格有29篇(55.77%);所有文献均未设立随机方案的隐藏和样本估算。[结论]五苓散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试验的研究质量,近年来逐渐提高,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加大对上述5类病种的临床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临床对照研究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