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马佳妮 孙哲 +2 位作者 殷微微 赵佳慧 王慧慧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35(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103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35(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103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P-1α、IL-35水平;Pearson法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与IL-35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P-1α、IL-35水平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P-1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9.911/<0.001,9.102/<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P-1α与IL-35呈负相关(r=-0.621,P<0.001),MIP-1α与TPOAb、TGAb、T_(3)、FT_(3)、T_(4)、FSH呈正相关,与FT_(4)呈负相关(r=0.531、0.517、0.594、0.562、0.504、0.601、-0.475,P均<0.001);IL-35与TPOAb、TGAb、T_(3)、FT_(3)、T_(4)、FSH呈负相关,与FT_(4)呈正相关(r=-0.519、-0.524、-0.496、-0.575、-0.524、-0.617、0.489,P均<0.001);MIP-1α水平升高是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57(1.208~3.853)],IL-35水平升高是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17(0.502~0.758)];血清MIP-1α、IL-35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62、0.950,二者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优于血清MIP-1α、IL-35水平单独诊断(Z/P=3.390/<0.001、3.039/0.002)。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群体,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群体,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有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白介素-35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EGFR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美玲 付建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09-012,共4页
探讨肺泡灌洗液外泌体EGFR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序贯EGFR-TKI治疗方案和阿法替尼治疗。通过监测肺功能状态、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反应... 探讨肺泡灌洗液外泌体EGFR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序贯EGFR-TKI治疗方案和阿法替尼治疗。通过监测肺功能状态、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反应指标和肝功能状态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速和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上显著改善(P<0.05),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炎症反应指标降低,肝功能状态改善。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EGFR突变检测有助于指导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序贯EGFR-TKI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 EGFR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个体化治疗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赵薇 崔雯瑄 +6 位作者 黄焙炫 尚晓雅 王振达 杜彦艳 赵红峥 焦文静 马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例ESCC初诊患者和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分别作为ESCC组和对照组。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qPCR法筛选、鉴定出ESCC患者血清表达升高的候选miRNA-miR-124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246对ESCC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进展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离纯化受试者血清中的Exo并进行表征验证,qPCR检测Exo中miR-1246的表达。常规培养ESCC 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mimics-NC、miR-1246 mimics转染至KYSE150细胞,将inhibitor-NC和miR-1246 inhibitor转染至KYSE30细胞,分别记为mimics-NC、miR-1246mimics、inhibitor-NC和miR-1246-inhibitor组。用mimics-NC和miR-1246 mimics组KYSE150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Exo标志物及各组细胞中上皮间皮转化相关蛋白及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6与TET2和CADM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筛选ESCC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miRNA为miR-1246。试验提取患者的血清Exo符合典型Exo表征。Ⅰ~Ⅱ期ESCC患者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Ⅲ~Ⅳ期ESCC患者的血清Exo-miR-124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中的Exo-miR-1246对ESCC有较高的辅助鉴别诊断价值(P<0.05),并且Exo-miR-1246对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辅助诊断效能高于CEA与SCC-Ag(P<0.05),三者联合检测会进一步提高辅助诊断患者分期效能(P<0.01)。Exo-miR-1246可能是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与ESCC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0.01)。过表达miR-1246可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抑制凋亡而抑制miR-1246则相反。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TET2和CADM1是miR-1246的靶基因,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46可直接与TET2和CADM1 mRNA结合并抑制其表达(P<0.01)。用过表达miR-1246的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与在其中过表达miR-1246的作用一致。结论:Exo来源的miR-1246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其可能通过调控TET2和CADM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E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1246 食管鳞状细胞癌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儿童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趋化因子配体12及其受体4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
4
作者 张攀 徐珂 +2 位作者 刘莹 付妮娜 王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435-440,共6页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儿童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为研究组,并对患儿进行纤维化分级,Ⅰ~Ⅱ级36例,...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儿童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为研究组,并对患儿进行纤维化分级,Ⅰ~Ⅱ级36例,Ⅲ~Ⅳ级64例。选取同期入院手术的4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7例,女53例;年龄(59.41±5.23)d。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0.33±5.48)d。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XCL12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纤维化分级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散点图分析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9±0.26)μg/L比(0.89±0.18)μg/L、(1.04±0.22)μg/L比(0.87±0.19)μg/L](均P<0.05)。研究组血清ALT、TBil、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5.47±23.12)U/L比(62.15±10.33)U/L、(148.26±30.14)μmol/L比(125.27±28.59)μmol/L、(321.87±43.26)U/L比(285.49±38.15)U/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ALT、TBil、GGT水平均是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结果显示,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ALT、TBil、GGT水平联合诊断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AUC大于单一指标(0.874比0.670、0.642、0.693、0.677、0.720)(均P<0.05)。Ⅲ~Ⅳ级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级[(1.54±0.20)μg/L比(1.07±0.17)μg/L、(1.14±0.10)μg/L比(0.91±0.07)μ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与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ALT、TBil、GGT水平联合诊断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价值较高,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与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临床可将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作为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儿特异性指标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 儿童 趋化因子配体12 趋化因子受体4 表达情况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万正 丁彦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5-28,共4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脏手术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作为一种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蛋白,其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综述PCSK9在MIRI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探讨PC...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脏手术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作为一种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蛋白,其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综述PCSK9在MIRI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探讨PCSK9如何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途径参与心肌损伤的调控,并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通过对PCSK9的结构和功能、MIRI的病理生理机制、PCSK9在心肌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详细探讨,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特别是PCSK9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试验显示出其在MIRI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阐明PCSK9的具体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子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Hsa_circ_005755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谷变利 杨睿 +4 位作者 马丽霞 石林林 孙佳春 左志向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57552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功能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microarray分析3对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circRNA,以|log 2(Fold changes)|≥2.0且P<0.0... 目的探讨hsa_circ_0057552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功能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microarray分析3对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circRNA,以|log 2(Fold changes)|≥2.0且P<0.05为筛选标准,选择下调最显著的hsa_circ_0057552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anger测序鉴定其环状特性,实时荧光PCR检测44例E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57552的相对表达量,预测并初步验证hsa_circ_0057552的microRNA(miR)吸附能力和编码氨基酸功能。结果hsa_circ_0057552是一个新的环状RNA,其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ESCC总生存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5,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1.08%,最佳截断值为0.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_circ_0057552具有翻译为多肽的潜能,且结合多个miR分子。结论hsa_circ_0057552与ESCC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通过吸附miRNA、编码多肽等功能影响ESCC进程,有望作为ESCC早期筛查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57552 食管鳞癌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NA-23a-3p、CXCL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侯向娟 高佳丽 +1 位作者 孙云青 冷慧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微RNA(miRNA)-23a-3p、CXC类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分娩的GDM孕妇172例作为GDM组,同期165名健康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微RNA(miRNA)-23a-3p、CXC类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分娩的GDM孕妇172例作为GDM组,同期165名健康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23a-3p、CXCL12水平;分析GDM患者血清miRNA-23a-3p与CXCL12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3a-3p、CXCL12水平预测GDM发生的效能。结果GDM组血清miRNA-23a-3p水平为0.85±0.15,低于对照组(1.01±0.18),GDM组血清CXCL12水平为(4.43±0.89)ng/mL,高于对照组[(3.64±0.7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血清miRNA-23a-3p与CXCL12水平呈负相关(r=-0.514,P<0.001)。ROC曲线显示,以0.890为临界值,血清miRNA-23a-3p水平预测GDM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敏感度为60.47%,特异度为83.03%,以4.179 ng/mL为临界值,血清CXCL12水平预测GDM发生的AUC为0.775,敏感度为51.74%,特异度为92.73%,血清miRNA-23a-3p、CXCL12水平联合预测GDM发生的AUC为0.880,敏感度为81.40%,特异度为82.42%。结论GDM患者血清中miRNA-23a-3p水平降低,CXCL12水平升高,血清miRNA-23a-3p、CXCL12水平联合预测GDM发生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微RNA-23a-3p CXC类趋化因子配体12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外孕的临床意义分析
8
作者 郑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56-059,共4页
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宫外孕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近3年入院的92例宫外孕患者,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甲组)、腹部超声检查(乙组),对比诊断意义。结果 两组之间的宫外孕影像特征检出例数、宫外孕分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检出例数、孕囊大... 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宫外孕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近3年入院的92例宫外孕患者,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甲组)、腹部超声检查(乙组),对比诊断意义。结果 两组之间的宫外孕影像特征检出例数、宫外孕分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检出例数、孕囊大小检出例数相比,均是P<0.05。以病理学结果为准,甲组所统计以后得准确率为95.65%,乙组所统计后的数值为78.26%,组间相比P<0.05。甲组的敏感度算后在97.73%,乙组算后在87.50%;甲组的特异度算后在50.00%,乙组算后在16.67%,两组的以上数据相比P>0.05。结论 为宫外孕患者实行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优异,可以判断宫外孕的影像特征,判断宫外孕的分型,检出孕囊的具体大小,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其具有比较高的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诊断 宫外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温病条辨》服药方法及临床意义探析
9
作者 林逸舒 丁群哲 +1 位作者 董昌盛 殷佩浩 《中医学》 2025年第1期399-405,共7页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者吴瑭基于叶天士学术成就撰写的经典著作,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并提供了独特的服药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温病条辨》的服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价...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者吴瑭基于叶天士学术成就撰写的经典著作,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并提供了独特的服药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温病条辨》的服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系统梳理和文献回顾,结合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分析,本研究发现《温病条辨》中的服药方法在温病诊治中具有显著疗效,且与现代医疗手段的结合为中医温病学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突出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调整治疗方案的必要性。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也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Wen Bing Tiao Bian” is a classic work written by Wu Tang, a scholar of warm diseases in the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Ye Tianshi. I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warm diseases, and provides unique medication method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medica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Wen Bing Tiao Bian”, and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modern medicine. Through systematic review and literature review, combined with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medication methods in “Wen Bing Tiao Bian” hav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Wen Bing,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medical methods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moder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n B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reatment plan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 and constitution of patient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not only enriches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modern medicine, but also promotes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health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服药方法 临床意义 药物治疗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长选择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玉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43-046,共4页
深度挖掘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长的最优抉择策略,为临床精准治疗供给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层次。方法 选取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不... 深度挖掘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长的最优抉择策略,为临床精准治疗供给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层次。方法 选取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的流程走,在患者完成PCI治疗之后,给予为期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延长治疗的方案,在手术后为患者开展15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整个研究的进程当中,全面地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的具体表现,通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专业的指标来评估治疗所达成的效果;仔细地检测各个小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就像血小板聚集率这类;深入地去分析患者的炎性指标,例如C反应蛋白等等;精确地评估各个小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心功能持续向好发展,血管内皮功能得到稳固维护,炎症指标大幅下滑,凝血状态稳定无虞,各关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此次针对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临床干预的对比研究可得,适当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意义非凡,同时在术后炎症调控及血栓预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术 双联抗血小板 治疗 时长选择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I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许俊华 杨东斌 甄英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4期555-557,56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I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选取因颅脑损伤进行内减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Id1水平,对比2组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中...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I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选取因颅脑损伤进行内减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Id1水平,对比2组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中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VEGF、Id1水平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与血清VEGF、Id1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Id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同KPS评分、WHO分级、术后1年预后患者的血清VEGF、Id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如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不同患者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Ⅲ~Ⅳ级、术后1年死亡均与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Id1水平变化有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和Id1的高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以及患者生存状况密切相关,提示血清VEGF和Id1水平可能成为脑胶质瘤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VEGF ID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郑公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33-036,共4页
在胃癌中进行肿瘤标志物、凝血指标检测,做好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研究组)及60例无器官性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胃癌患者CA199、CA724水平较高、PT、APTT指标较低(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 在胃癌中进行肿瘤标志物、凝血指标检测,做好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研究组)及60例无器官性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胃癌患者CA199、CA724水平较高、PT、APTT指标较低(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进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采用肿瘤标志物、凝血指标分析,其能够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凝血指标 胃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AS、ET、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荣爱梅 张超 +1 位作者 郭慧敏 吴慧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CAG患者为CAG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9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CAG患者为CAG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9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AS、ET、IL-1β水平。根据胃黏膜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将CAG组分为轻度CAG组(31例)、中度CAG组(42例)和重度CAG组(29例),比较各组血清GAS、ET、IL-1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ET、IL-1β对CAG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AG组血清ET、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黏膜损伤分组间血清ET、IL-1β水平比较,轻度CAG组<中度CAG组<重度CAG组,不同胃黏膜损伤分组间血清GAS水平比较,轻度CAG组>中度CAG组>重度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S、ET、IL-1β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患者伴随血清GAS水平降低,血清ET、IL-1β水平升高,而胃黏膜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 内皮素 白细胞介素-1Β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马红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12-016,共5页
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对象为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确保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实施标准治疗,而观察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特定干预措施。研究比较了两组... 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对象为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确保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实施标准治疗,而观察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特定干预措施。研究比较了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其CD3+、CD4+和CD8+的水平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表现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的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干预,不仅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治疗干预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李春美 余莹莹 +3 位作者 陆光辉 王鑫 李小兰 安冬梅 《中国医药导刊》 202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1例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73例为健康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1例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73例为健康组,比较分析栓塞组和健康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AT-III活性,凝固法检测血浆PS活性,比较两组孕妇血浆PC、PS和AT-III活性变化。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PC、PS和AT-III活性及其联合检测时对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将栓塞组孕妇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终止妊娠组(15例)和继续妊娠组(46例),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浆PC、PS和AT-III活性变化。结果:栓塞组孕妇年龄≥35岁、孕前肥胖(BMI≥30 kg·m^(-2))、血栓性疾病家族史、吸烟、产次、合并高血压构成比例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浆PC、PS、AT-III活性均低于健康组(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肥胖、血栓性疾病家族史、血浆PC(<75.52%)、PS(<53.61%)、AT-III(<84.66%)活性是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浆PC、PS、AT-III及其联合检测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773、0.832、0.941,灵敏度分别为59.0%、72.1%、67.2%、83.6%,特异度分别为89.0%、74.0%、86.3%、90.4%,联合检测时的AUC高于血浆PC、PS、AT-III单独检测(P<0.05)。终止妊娠组孕妇的血浆PC、PS、AT-III活性均低于继续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PC、PS、AT-III活性呈降低趋势,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妊娠期血栓性疾病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III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PCT、D-D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贾海蓉 周建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6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益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主动脉夹层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益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主动脉夹层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CT、D-D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PCT、D-D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D-D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主动脉夹层组血清PC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PCT、D-D水平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Standford分型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PCT、D-D水平均高于Standford分型为B型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PCT、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D-D诊断主动脉夹层的AUC分别为0.843、0.901,敏感度分别为88.1%、89.1%,特异度分别为62.0%、70.0%。结论:血清PCT、D-D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主动脉夹层发生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Elabela水平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刘慧 朱璞 刘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Elabel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7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Elabel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7例)、重度组(42例)。另外选取同期来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labela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Elabela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Elabel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Elabela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labela水平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T_(3)、高水平FT_(4)、低水平TSH、高水平Elabela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疾病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Elabela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能够作为评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Elabela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豫平 袁晓敏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无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无宫颈病变组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3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9例及宫颈癌组23例;选择同期于南阳市中医院治疗并随访的86例HR-HPV转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h1(白介素-2、干扰素-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水平;比较研究组中HP-HPV持续感染有无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研究组中不同宫颈病变的HP-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33±0.35)pg/mL、(7.59±1.0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0±0.15)pg/mL、(12.80±1.5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5.89±1.63)pg/mL、(24.29±2.17)pg/mL、(27.69±2.9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0.84)pg/mL、(6.90±0.73)pg/mL、(8.14±1.1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PV持续感染合并宫颈病变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17±0.38)pg/mL、(7.09±1.05)pg/mL,明显低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3.13±0.42)pg/mL、(10.12±0.81)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7.29±1.75)pg/mL、(26.61±2.40)pg/mL、(30.05±3.01)pg/mL,明显高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8.81±1.02)pg/mL、(12.55±1.01)pg/mL、(15.75±2.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1.55±0.26)pg/mL、(4.95±0.62)pg/mL,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75±0.37)pg/mL、(6.18±0.74)pg/mL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2.95±0.49)pg/mL、(9.31±1.6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25.87±2.05)pg/mL、(41.07±3.32)pg/mL、(46.81±3.56)pg/mL,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9.27±2.29)pg/mL、(33.41±2.73)pg/mL、(32.40±3.50)pg/mL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9.80±1.13)pg/mL、(11.03±1.39)pg/mL、(16.71±2.21)pg/mL,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明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持续感染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外周血Th1细胞因子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可能增加HR-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的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T1/Th2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成紫月 谢展进 +1 位作者 廖丹瑜 韦婷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1-024,共4页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22-2023年期间的男性不育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男性7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结果 两组的精液量、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差异较大(P&l...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22-2023年期间的男性不育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男性7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结果 两组的精液量、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后代出生体质量、胎停育、先兆流产、出生缺陷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临床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参数出现异常波动时,应当立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应对不育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液检验参数 临床意义
下载PDF
Rab40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梁亦贤 姜燕 +1 位作者 陈秋强 章喜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1期10-1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Rab40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SCLC患者6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及NSCLC细胞中Rab40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Tran... 目的探讨Rab40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SCLC患者6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及NSCLC细胞中Rab40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Transwell实验研究Rab40b对NSCLC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分析Rab40b表达水平与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Rab40b mRNA在NSCLC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60,P<0.05),且其低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癌栓形成、肺膜侵袭、TNM分期密切相关(t分别=2.07、2.04、1.98、2.87,P均<0.05);相比于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组,NSCLC细胞A549组和H1299组中Rab40b低表达(t分别=4.42、4.77,P均<0.05),且过表达Rab40b可显著升高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t分别=3.24、5.00,P均<0.05),抑制细胞侵袭,降低N-cadherin、Snail1和MMP2的mRNA表达水平(t分别=2.56、7.46、3.81、4.33、4.02、4.69,P均<0.05)。结论Rab40b作为抑癌基因,影响EMT过程,促进NSCLC恶性进展,为NSCLC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家族成员40 b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间质转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