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真菌感染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曹锋 李昂 +3 位作者 王喆 梅文通 卢炯地 李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感染的IPN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及引流液培养是否有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和无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与结局,并分析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14个病例,其中真菌感染组49例。真菌感染组患者的坏死物累及区域更广、红细胞压积更低、入院时血糖更高;真菌感染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比例更高,总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接受肠外营养时间也更长。与无真菌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接受手术患者的比例及手术干预次数相近(P>0.05),但真菌感染组患者术前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比例更高,死亡率也更高(P<0.05)。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44.8%)最为常见,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8.6%)和热带念珠菌(8.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DRB感染(OR=1.37,95%CI:1.02~1.83)、出现真菌血症(OR=1.53,95%CI:1.06~2.23)、高血糖(OR=1.65,95%CI:1.28~2.10)、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OR=1.65,95%CI:1.19~2.29)及出血性并发症(OR=1.64,95%CI:1.28~2.10)是影响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真菌感染增加IPN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术后患者发生新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关注真菌血症、MDRB感染、高血糖、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出血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胰腺坏死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2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48例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分析
3
作者 侯乐乐 林少汾 +5 位作者 李晓娟 刘祖霖 欧辉 张丽娜 孟哲 梁立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对致病基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患儿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7.73±3.97)岁,身高标准差分值为-3.63±1.67;临床表现:特殊面容33例(68.8%),体型或骨骼系统异常31例(64.6%),围产期异常26例(54.2%,其中61.5%为小于胎龄儿),内分泌系统异常24例(50.0%,其中87.5%生长激素(GH)峰值低于正常),矮身材家族史21例(43.8%);实验室检查:GH激发试验峰值(9.72±7.25)ng/mL,IGF-1标准差分值为-0.82±1.42,骨龄与年龄差值(-0.93±1.39)岁;WES共发现相关基因变异者25例,其中14例(56.0%)为致病变异,6例(24.0%)为可能致病变异,5例(20.0%)为意义未明变异;评价为致病及可能致病变异的基因共14个,其中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10个(PTPN11、RAF1、RIT1、ARID1B、ANKRD11、CSNK2A1、SRCAP、CUL7、SMAD4和FAM111A),影响细胞外基质(ECM)4个(ACAN、FBN1、COL10A1和COMP)。【结论】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矮身材伴特殊面容、非匀称体型、骨骼系统异常、小于胎龄儿、GH峰值低于正常和矮身材家族史等特征的儿童,其病因需考虑罕见单基因疾病的可能,WES是提高单基因性矮小症诊断效能的重要手段。本组患儿致病基因中,主要致病机制是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和ECM组分或功能,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研究新的矮小症致病变异和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儿童 临床特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变异 致病基因
下载PDF
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陈领 孔晓明 +2 位作者 孙艳 洪虹 张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82-2986,共5页
背景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抑郁症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是一种临床体征不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而SCH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对SCH和老年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较少... 背景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抑郁症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是一种临床体征不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而SCH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对SCH和老年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合并SCH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3年3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SCHD)组(108例)与抑郁症对照(CD)组(11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生化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结果SCHD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例数、躯体疾病数、住院治疗天数、病程多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24评分结果显示,SCHD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高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日夜变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D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CD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CD组(P<0.05)。结论合并SCH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特殊,住院治疗时间更长,病情发作更频繁,较难治愈,针对SCH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抑郁症 老年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5
作者 方优红 罗优优 +2 位作者 张瑞方 成琦 陈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4月—2023年4月间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6~17岁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 目的分析儿童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4月—2023年4月间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6~17岁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肛周瘘管型病变,分为pfCD组(60例)和非pfCD组(8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pfCD发生率为42.3%(60/142)。pfCD组男性比例,病变范围累及结肠、小肠结肠比例,以及合并上消化道病变的比例高于非pfCD组(P<0.05)。pfCD组英夫利西单抗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治疗比例高于非pfCD组(P<0.05)。pfCD组中,复杂性肛瘘患儿占62%(37/60),肛瘘非切割性挂线引流术治疗在复杂性肛瘘患儿中比例为62%(23/37),显著高于简单性肛瘘患儿(4%,1/23)(P<0.05)。两组患儿治疗54周黏膜愈合率和临床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CD组治疗54周瘘管愈合率为57%(34/60),其中简单性肛瘘患儿瘘管愈合率高于复杂性肛瘘患儿(P<0.05)。结论儿童CD患者中pfCD发生率高,pfCD患儿生物制剂使用比例高,复杂性肛瘘非切割性挂线引流术比例高,CD患儿随访中需要密切关注pf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 临床特征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基于专病数据探讨20种儿童罕见病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赵帅 马昂 +5 位作者 罗淑颖 夏松辰 郝婵娟 李巍 卫海燕 张耀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挖掘到的病例数、性别、地域、年龄、基因检查、重复门诊和住院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数据库共纳入3491例患儿,涵盖了20种罕见病,占罕见病目录的9.7%(20/207)。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0∶1(1975男性/1516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1024例,占29.3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44例,占27.04%)和苯丙酮尿症(191例,占5.47%)是排名前三的罕见病。基因检测数据纳入220份,占疾病总数量的6.30%。住院病例涵盖了16个省份,其中河南省的病例占比96.60%(1988/2058)。婴儿期罕见病占总病例数的42.36%(1479/3491)。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重复住院罕见病中占比最高的,为24.24%(8/33),而卡尔曼综合征患儿的重复门诊率最高,为51.85%(14/27)。结论专病数据库20种儿童罕见病的患儿临床特征总结,为推动儿童罕见病的防控、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临床特征 数据库 儿童
下载PDF
尿毒症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李静 马雷雷 +3 位作者 王冠然 姜晨 邢海涛 杨洪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98-2204,共7页
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 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9-01—2021-09-01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4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和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30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189例(62.2%),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2(52,67)岁。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肾病原发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胆固醇、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Kt/V、总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总Ccr标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原发病(OR=7.471,95%CI=1.161~48.061,P=0.034)、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367,95%CI=1.080~1.731,P=0.009)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OR=0.952,95%CI=0.908~0.997,P=0.038)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原发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祁玉珍 徐玉妹 +2 位作者 乔明月 金国珍 刘志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诉“反复胸闷、心悸、乏力”而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的48例患者为后遗症组,同时期住院拟行外科心脏瓣膜手术且有新型冠状...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诉“反复胸闷、心悸、乏力”而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的48例患者为后遗症组,同时期住院拟行外科心脏瓣膜手术且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史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资料。结果:后遗症组和对照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遗症组肺部CT检查显示无炎症浸润,且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B型利钠肽水平均正常。后遗症组中所有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局部或整体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同时排除心包积液。后遗症组中19例(39.6%)患者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排除肺栓塞。后遗症组9例(18.8%)患者接受3T心脏磁共振钆增强检查,仅2例(22.2%)钆延迟增强(LGE)阳性。后遗症组14例(29.2%)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12例(85.7%)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6例(18.8%)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遗症组8例(16.7%)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时接受左肱二头肌动脉造影,其中7例(87.5%)患者存在肱二头肌动脉慢血流现象。后遗症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67.20±14.41)ms vs.(93.03±22.19)ms,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2.33±13.69)ms vs.(41.18±17.52)ms,P<0.01;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总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5.8±4.9)%vs.(8.8±6.8)%,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存在多组织微血管功能障碍和长期自主神经失衡,可能是后遗症的发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血管 后遗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有/无鼻窦炎症状的牙源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9
作者 郑铭 吴健有 +2 位作者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10.4±11.0)个月,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vs 24.7%,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vs 53.3%,P=0.133;18.2%vs 35.3%,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vs 20%(P=0.024)、28.6%vs 33.3%(P=0.76)、11.7%vs 26.7%(P=0.215)、6.5%vs 20%(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vs 26.7%,P=0.000;80.5%vs 20%,P=0.000;41.6%vs 0%,P=0.002)。结论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鼻窦炎 临床特征 鼻窦CT 症状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下载PDF
住院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现状
10
作者 王大为 曹秋梅 +3 位作者 张敬 魏云 马炳辰 田玮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特征并调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现状,进一步探讨早发T2DM的管理。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综合内科及全科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早发T2DM患者(诊断年龄≤40岁)为早发组;选... 目的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特征并调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现状,进一步探讨早发T2DM的管理。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综合内科及全科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早发T2DM患者(诊断年龄≤40岁)为早发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晚发T2DM患者(诊断年龄>40岁)为晚发组。横断面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与临床特征。按照性别、教育程度1∶1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PAID)与糖尿病痛苦量表(DDS)评估两组疾病认知、治疗现状及心理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于晚发组,早发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更高(84.4%比56.6%,P<0.001),男性比例更高(59.0%比51.9%,P<0.05),体重指数更大[(26.75±3.57)kg/m^(2)比(25.08±3.34)kg/m^(2),P<0.001];早发组空腹血糖更高[(9.03±2.36)mmol/L比(8.33±2.81)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更高[(9.01±2.11)%比(8.45±1.92)%,P<0.001],代谢指标(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更差(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更高(22.3%比16.7%,P<0.05)。治疗管理方面早发组自我血糖监测及饮食、运动情况更差(P<0.05);早发组社区签约率更低(7.4%比58.9%,P<0.001);糖尿病相关困扰及痛苦评估早发组PAID及DD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早发T2DM患者代谢指标控制更差,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更高,糖尿病相关困扰和痛苦更高,社区管理率更低,应重视早发T2DM的管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早发 临床特征 心理现状
下载PDF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25例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
11
作者 刘平 江春亚 +5 位作者 魏磊 王向丽 靳云凤 秦玉洁 杨亚妮 刘翠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 探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sJIA合并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同期诊治的sJIA无合并MAS患儿作为sJIA无合并MAS组,比较两组间... 目的 探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sJIA合并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同期诊治的sJIA无合并MAS患儿作为sJIA无合并MAS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和远期预后。结果 sJIA合并MAS组25例中男11例,女14例,中位起病年龄5.8(2.6~10.0)岁。s JIA无合并MAS组38例中,男18例、女20例,中位起病年龄7.0(5.1~9.0)岁。21例患儿在sJIA病程早期合并MAS。与sJIA无合并MAS组相比,sJIA合并MAS组肝脾肿大、呼吸系统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出血表现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JIA合并MAS患儿实验室指标异常以高铁蛋白血症最为常见(100%),其次为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24例)、纤维蛋白原降低(23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静脉加用丙种球蛋白,22例加用环孢素A;11例加用托珠单抗,其中4例在MAS活动期2~3周内应用,7例在MAS缓解后sJIA病情不稳定时加用。中位随访时间为40.0(26.5~60.5)月。随访至2022年8月31日的结果显示,sJIA合并MAS组单相病程11例,反复病程5例,持续病程9例,与sJIA无合并MAS组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时间长的sJIA合并MAS患儿出现生长迟缓,3例sJIA合并MAS患儿出现激素性白内障。结论 早期识别sJIA合并MAS,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规范管理,其远期预后与无合并MAS患儿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临床特征 远期预后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血症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
12
作者 黄赛虎 龙中洁 +3 位作者 董兴强 孟祥营 吴水燕 柏振江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出院诊断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的连续病例,收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双侧血...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出院诊断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的连续病例,收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双侧血培养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结果及药敏数据。结果 共963例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共141例,共获得病原菌株156株,送检阳性率为14.64%。本组患儿中位年龄82(31.5,131)月龄,男女比2.05∶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3.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均大于85%;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50%,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56.25%,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总体敏感率93%;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革兰阳性菌占55.77%,前3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真菌占0.64%。141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中共109例存在粒细胞缺乏,76例脓毒症患儿发生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42例发生于移植后获得性免疫缺陷,23例发生于骨髓恢复期;发生脓毒症休克共24例,占比17.02%;死亡15例,占10.64%。结论 恶性血液肿瘤患儿脓毒血症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男童多于女童,绝大多数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其病原体分布,根据血培养的病原学结果,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引起脓毒血症患儿死亡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了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保持很高的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则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脓毒症 病原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重症百日咳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康利民 米荣 +6 位作者 崔小岱 伏瑾 王文鹏 李莉 李铁耕 王晓颖 肖飞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97-100,96,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百日咳患儿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百日咳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百日咳组和非重症百日咳组。比较两...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百日咳患儿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百日咳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百日咳组和非重症百日咳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并探讨发生重症百日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227例百日咳患儿中,重症百日咳组有54例(23.8%),非重症百日咳组有173例(76.2%)。重症百日咳组发病年龄低于非重症百日咳组[1.35(0.60, 2.36)个月vs 3.93(1.19, 7.67)个月,P<0.01]。重症百日咳组中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咳嗽时面色潮红及发热的发生率分别高于非重症百日咳组(96.3%vs 81.5%、31.5%vs 13.9%、81.5%vs 9.8%、98.2%vs 76.9%和51.9%vs 27.2%,P<0.05)。重症百日咳组完成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比例低于非重症百日咳组(1.9%vs 19.1%,P<0.01),而重症百日咳组的未接种疫苗比例高于非重症百日咳组(94.4%vs 69.4%,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成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为减少重症百日咳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07,95%CI:0.008~0.610,P=0.02)。结论 年龄越小尤其<3月龄的百日咳患儿越容易进展为重症百日咳,完成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是减少儿童重症百日咳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鲍特菌 儿童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覃军 陈玲 +1 位作者 邓蓉蓉 胡荆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高分辨率CT,分析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年龄<3岁、热程≥7 d、热峰≥40℃、喘息、气促、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有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及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年龄<3岁、有低氧血症和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0.505(95%CI:0.350,0.728)]、低氧血症[O^R=2.779(95%CI:1.505,5.132)]、受累> 3叶[O^R=4.540(95%CI:2.061,10.003)]是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腺病毒感染后BO患儿年龄较小,临床症状较重,其预后受年龄、低氧血症及肺叶受累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6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卢璐 冯煜 阎良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ICI相关性结肠炎诊断年龄为48~70岁。6例患者在接受2~6次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疗程后,出现ICI相关性结肠炎,中位疗程为4.1个;首次抗PD-1/PD-L1治疗后,ICI相关性结肠炎起病时间为14~84 d,中位时间为53 d。6例患者中,4例为2级ICI相关性结肠炎,且病变在左半结肠,3级、4级各1例,病变范围均为全结肠。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而连续性的黏膜糜烂、充血和水肿,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下可见多发不规则溃疡。黏膜活检病理均表现为黏膜活动性炎症伴隐窝炎、隐窝脓肿。6例患者完成结肠镜后,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3 d临床应答不佳,升级为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6例患者均未重启ICI治疗。结论ICI相关性结肠炎有其相应的ICI治疗史以及临床、内镜、组织学特征,应根据患者症状予以分级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应答不佳时,应尽早开启生物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肠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内皮素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王冬亮 刘昊 刘玉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DN3、PRAME表达;EDN3、PRAME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DN3、PRAME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DN3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RAME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PRAME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DN3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PRAME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ED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RAME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得知,EDN3和PRAME二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vsEDN3=2.667、Z联合vsPRAME=2.68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AME、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DN3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表达显著降低,PRAME表达显著升高,二者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3 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17
作者 王环 李惠平 +11 位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邵彬 姜晗昉 梁旭 严颖 张如艳 冉然 张嘉扬 刘雅昕 刘笑然 王晶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7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检查结果、抗肿瘤药物的使用、ILD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76例乳腺癌合并ILD患者中,9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余67例均... 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7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检查结果、抗肿瘤药物的使用、ILD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76例乳腺癌合并ILD患者中,9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余67例均存在呼吸道等方面的症状;胸部CT检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间质改变,其中52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系统性化疗46例,靶向药物27例,恩美曲妥珠单抗2例,内分泌药物氟维司群1例;紫杉类药物ILD发生情况最多,靶向药物中依维莫司ILD发生情况最多,内分泌药物ILD发生情况最少;9例患者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分级为1级,59例CTCAE分级为2级,8例患者CTCAE分级为3级;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ILD情况均明显好转。结论引起ILD的抗肿瘤药物主要以紫杉类及吉西他滨等细胞毒性药物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靶向药物为主。掌握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有针对性地为乳腺癌合并ILD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既可以增加药物疗效,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研究
18
作者 何秀华 苏智军 +2 位作者 程嗣宇 邱燕燕 刘江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死亡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DS合并TM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8.8%。最常见症状体征为发热(94.1%)、咳嗽(54.1%)、消瘦(54.1%)、皮肤损害(34.1%)、肝脾肿大(38.8%)和淋巴结肿大(80.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贫血(78.8%)、血小板减少(45.9%)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0.6%)、乳酸脱氢酶升高(80.0%)。Logistic回归筛选出血红蛋白(OR=0.922;95%CI 0.858,0.991)、尿素氮(OR=1.612;95%CI 1.084,2.399)、呼吸衰竭(OR=348.538;95%CI 5.374,22606.322)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和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升高是AIDS合并TM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雪莲 毛会芳 +5 位作者 杨仙 周树星 阿苏木且 吴治阳 曹汴川 段鸿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HIV/PTB患者60例,其中男52例(86.7%),女8例(13.3%),年龄16~81岁,平均(42.0±1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39例(65.0%)、腹痛腹泻26例(43.3%)、胸痛胸闷18例(30.0%)、头痛头晕14例(23.3%)等;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实变影(38例,63.3%),其次为纤维钙化灶(21例,35.0%)和胸腔积液(10例,16.7%)。35例(58.3%)进行了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测,4例(6.7%)进行了痰结核菌培养,7例(11.7%)进行了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1%、75.0%和100.0%。60例患者中53例(88.3%)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55例(91.7%)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3例(5.0%)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患者合并丙肝者患PTB的风险是不合并丙肝者的3.44倍,血清白蛋白≤30 g/L者患PTB的风险是血清白蛋白>30 g/L者的15.79倍,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患PTB的风险是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的3.61倍。结论凉山州某县HIV/PTB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实变影为主,多累及3个以上肺野,病原学送检率低;合并丙肝、血清白蛋白≤30 g/L以及病毒载量>500拷贝/ml是HIV/PTB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
作者 杨川桦 姜萍 谢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K_(ep)、K^(trans)、V_(e)高于对照组(P<0.05);K_(ep)、K^(trans)、V_(e)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累及情况、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者K_(ep)、K^(trans)、V_(e)高于预后良好者,且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K_(ep)、K^(trans)、V_(e)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各参数独独预测(P<0.05)。结论 EC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K_(ep)、K^(trans)、V_(e)升高,且与临床特征、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各参数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增强MRI 临床特征 预后 预测 速率常数 容量转移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