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1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261例慢性肾病患犬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超声征象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陈丝雨 蒋艺佳 +1 位作者 杨腾昆 夏兆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慢性肾病(CKD)是犬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了探究国内犬CKD的流行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1例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KD的患犬资料。结果显示CKD的患病率约为0.9%,发病中位年龄为12岁,雌雄患病比为1∶1.5,小型犬患病率高于中、... 慢性肾病(CKD)是犬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了探究国内犬CKD的流行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1例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KD的患犬资料。结果显示CKD的患病率约为0.9%,发病中位年龄为12岁,雌雄患病比为1∶1.5,小型犬患病率高于中、大型犬,常见的患病品种包括杂交犬、贵宾犬、博美犬和雪纳瑞犬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和多饮多尿;常见的临床病理学变化是非再生性贫血、氮质血症、高磷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且随着CKD分期增加,血液学指标异常逐渐加重;常见的超声异常征象是皮质回声增强、轮廓不平滑/不规则和皮质内囊肿。CKD1期~CKD4期的患犬均可能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因此,建议大于7岁的犬进行CKD的筛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查计划应包括血常规、生化分析、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UPC)、超声和血压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CKD) 临床病理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1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3
作者 农琳 王微 +3 位作者 梁丽 李东 李鑫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14,共7页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预后。结果:13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岁(5~78岁)。13例中单器官受累5例,均为皮肤受累;多器官受累8例(皮肤/脑/乳腺+骨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脾受累2例)。组织病理学分析以中等至大型幼稚母细胞一致性增生浸润为特征,浸润皮肤真皮全层,骨髓病变以弥漫性浸润为主,淋巴结受累时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脾累及者主要侵犯脾红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3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4、CD56、CD123(13/13),9例均表达TCL1(9/9);部分表达CD68(KP1)(8/13)、TdT(7/12),CD117(2/6),显示高Ki-67增殖指数(40%~80%);不表达CD20、CD3、CD34、MPO、CD30;EBER原位杂交阴性(0/9)。明确诊断后6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辅以放疗,2例接受后续骨髓移植;另有2例仅维持治疗;随访中位时间14个月(6~36个月),5例死于疾病进展(6~18个月),3例存活(7~36个月),5例失访。结论:BPDCN是罕见的恶性淋巴造血系肿瘤类型,侵袭性强,临床预后较差。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注意与其他母细胞形态或CD4+CD56+淋巴造血系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CD56 CD123 TCL1
下载PDF
CPPT临床病理学线上教学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志雨 熊荣红 +2 位作者 牛犁 张力 余方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3期239-241,共3页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CPPT教学模式中临床病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已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文章旨在对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病理学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同一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和采用线下教学模式的...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CPPT教学模式中临床病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已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文章旨在对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病理学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同一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和采用线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估采取线上教学能否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及要求,并总结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学 教学方法 线上教学 数字化切片平台
下载PDF
6例肺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王紫桐 王哲 杨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回顾性分析6例肺肠型腺癌(PEAC)患者的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PEA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性肺腺癌的组织学变异类型,其形态学特征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相似。临床详细病史... 回顾性分析6例肺肠型腺癌(PEAC)患者的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PEA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性肺腺癌的组织学变异类型,其形态学特征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相似。临床详细病史、组织学异质性、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检测是肺原发性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型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临床病理学融入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6
作者 杜华 张海峰 +2 位作者 海玲 刘霞 师迎旭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性学科,临床病理学是利用病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送检的人体标本做出最终疾病诊断的一门病理学分支学科。在临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将临床病理学与多学科病例讨论(multiple disciplinary ...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性学科,临床病理学是利用病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送检的人体标本做出最终疾病诊断的一门病理学分支学科。在临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将临床病理学与多学科病例讨论(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结合运用于其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基础和临床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养成对疾病整体和全面认识的理念,认识疾病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满意度,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临床病理学知识,尽快协助医学生树立并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期望能在今后的病理学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临床病理学 MDT 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生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对乳腺肿块的鉴别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李艳 栾宇婷 +2 位作者 常静瑄 张翠明 杨小欢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定量参数及定性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探讨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92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12个肿块),获取肿块SWE定量参数及...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定量参数及定性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探讨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92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12个肿块),获取肿块SWE定量参数及定性参数,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良恶性肿块SWE参数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Z检验分析SWE参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块的弹性最大值(E_(max))、弹性平均值(E_(mean))均高于良性肿块[E_(max):72.46(55.73,89.98)kPa vs 197.73(104.62,266.77)kPa;E_(mean):31.32(20.43,54.09)kPa vs 100.40(75.36,119.40)kPa]。SWE图像分型中,乳腺良性肿块多为Ⅰ、Ⅱ、Ⅲ型,恶性肿块多为Ⅳ、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_(max)、E_(mean)及SWE图像分型用于区分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18、0.892、0.9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肿块性质与单独诊断相比,具有最大诊断效能(AUC=0.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WE各参数与乳腺癌肿块直径、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此外,SWE定量参数与肿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的表达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SWE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且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赵忻 刘玉平 +2 位作者 郭永鹤 张二轲 张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0期2218-2222,共5页
目的分析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胆囊隆起样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 目的分析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胆囊隆起样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及超声造影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超声造影特征与胆囊隆起样病变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隆起样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胆囊隆起性病变在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超声造影评估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87.10%,阴性预测值为96.55%,Kappa值为0.728。胆囊隆起性病变直径≤10 mm者占41.67%(25/60),显著高于胆囊隆起性病变直径>10 mm者[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与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均呈正相关(r=0.714、0.726、0.733、0.7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是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是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提示因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隆起样病变 超声造影 临床病理学 相关性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1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9
作者 关结霞 黄文清 +1 位作者 唐录英 惠大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14例,女性9例,男性5例,年龄38~67岁,平均56岁,其中肺转移11例,骨转移3例。5例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组织学上,原发灶与转移灶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滤泡状排列,细胞核增大,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核分裂少见。转移灶中,100%的病例表达TTF-1、TG及CK19,57%的病例BRAF V600E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时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远处转移 肺转移 临床病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徐胜男 王燕 +2 位作者 奎翔 王天云 苏敏 《新疆医学》 2023年第8期1001-1003,共3页
各种原因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称之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征,简称甲旁亢。甲旁亢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继发性甲状... 各种原因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称之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征,简称甲旁亢。甲旁亢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泌尿系结石、高血钙和低血磷等,其中以PHPT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旁亢 分泌过多 甲状旁腺激素 高血钙 泌尿系结石 临床病理学 钙磷代谢
下载PDF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葛轩云 张苗苗 +1 位作者 黄炳银 李杜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是在同一肿瘤中形态学上既有肝细胞又有胆管细胞分化表型的原发性肝癌,其独特的生物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给诊断、治疗和研究等诸方面均带...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是在同一肿瘤中形态学上既有肝细胞又有胆管细胞分化表型的原发性肝癌,其独特的生物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给诊断、治疗和研究等诸方面均带来了挑战。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使cHCC-CCA的术语和分类更加清晰,该文就cHCC-CCA的命名与更新、细胞起源、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与病理医师对cHCC-CCA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肿瘤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细胞起源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病理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岩 王正 +2 位作者 陈彤箴 柏乾明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HCCC)是好发于小涎腺的少见肿瘤,生物学低度恶性。由于罕见,该肿瘤不为病理科医师所熟知,误诊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涎腺HCC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 背景与目的: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HCCC)是好发于小涎腺的少见肿瘤,生物学低度恶性。由于罕见,该肿瘤不为病理科医师所熟知,误诊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涎腺HCC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涎腺HCCC 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WSR1基因相关易位情况,总结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8岁,肿瘤发生于口腔、鼻咽、腮腺及头颈部区域其他部位。显微镜下主要由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形成巢团状、片状、梁索状结构。1例肿瘤几乎完全由嗜酸性细胞构成,6例可见明显的细胞核内假包涵体,1例肿瘤组织与表面黏膜鳞状上皮相连,1例肿瘤部分区域可见腺管样结构,3例肿瘤癌巢周围形成淋巴细胞套,7例具有硬化性或玻璃样变性的间质,亦或出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间质,1例间质伴有黏液变性。所有肿瘤均未见明确角化、坏死,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8例肿瘤弥漫表达AE1/AE3,7例表达P63,7例肿瘤细胞灶性表达低分子角蛋白CK7或CAM5.2,但S-100、calponin、PAX-8、CD10均呈阴性,所有肿瘤增殖活性较低,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均有EWSRl基因相关易位。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涎腺HCCC是好发于小涎腺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形态学特征明显,但需与其他多种原发或继发性涎腺肿瘤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13
作者 童星 郭凌川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71-1074,1079,共5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BPDCN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5例男性,3例女性。镜下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BPDCN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5例男性,3例女性。镜下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中等大小,形态一致,呈母细胞样,核分裂象易见。CD123、CD43、CD4均为阳性;7例表达CD56;2例TdT阳性;Ki-67增殖指数35%~95%,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1例检测出DNMT3A基因Arg882His突变,另1例检测到CSMD1基因N191K突变,为胚系突变。结论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肿瘤,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多样,常侵犯皮肤、淋巴结、骨髓。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病变局限者手术切除或许能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 二代测序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学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唐豪言 潘正龙 +2 位作者 荣翔 王小磊 刘小方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193-520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PH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SNP位点数目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34例肝癌患者和234例阴性对照的27个PHC相关SNP位点基...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PH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SNP位点数目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34例肝癌患者和234例阴性对照的27个PHC相关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SNP位点与PHC遗传易感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和SNP位点数目的相关性。结果:1) miR-34b/c基因rs4938723位点CC基因型(调整OR = 1.736,95%CI:1.036~2.910,P = 0.036)、EGF基因rs4444903位点GG基因型(调整OR = 1.841,95%CI:1.103~3.071,P = 0.019)具有更高的PHC患病风险;KIF1B基因rs17401966位点GG基因型具有更低的PHC患病风险(调整OR = 0.540,95%CI:0.314~0.930,P = 0.02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P = 0.039)和饮酒(P = 0.025)的人群中EGF基因rs4444903位点基因型GG相比AA + AG基因型PHC发病风险增加;在女性(P = 0.013)、年龄 < 60岁(P = 0.026)及不饮酒(P = 0.039)人群中KIF1B基因rs17401966位点GG基因型相比AA + AG基因型PHC发病风险降低。2) SNP位点数目与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增加有关(调整OR = 1.122,95%CI:1.005~1.251,P = 0.040)。结论:miR-34b/c基因rs4938723、EGF基因rs4444903、KIF1B基因rs174019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本地区PHC风险相关,SNP位点数目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临床病理学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下载PDF
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机制——2例患者临床报告
15
作者 袁丽倩 张浩 +2 位作者 车潇良 杨曦 蔡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例CD20阳性的TCL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筛选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例CD20阳性的TCL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组学方法探讨其潜在的发生机制。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39岁、82岁;病例1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gastrointestinal indolent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ITLPD-GI),病例2为皮肤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olliculotropic mycosis fungoides,FMF)(肿瘤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细胞标志物CD3强阳性、CD4或CD8阳性、B细胞标志物CD20阳性、CD79α及PAX-5阴性。T细胞受体重排均呈单克隆性,发生机制可能与SIGLEC15和MS4A1基因在TCL的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移位融合,导致二者在T淋巴细胞内高表达,从而促进CD20在TCL中异常表达。两例患者均未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至今均带瘤生存。结论 CD20阳性TCL较为少见,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分子检测技术等多种诊疗手段;探究CD20阳性TCL的潜在发生机制,将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CD20 临床病理学 机制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伴MYC、BCL2、BCL6基因重排的DLBCL/HGBL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魏晶 何雅琪 +5 位作者 薛田 柏乾明 水若鸿 陆洪芬 李小秋 于宝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9-8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伴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igh-grade B-cell lymphoma,DLBCL/HGBL)又称三重打击淋巴瘤(triple-hit lymphoma,THL),其发病率低且文献报道较少,人... 背景与目的:伴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igh-grade B-cell lymphoma,DLBCL/HGBL)又称三重打击淋巴瘤(triple-hit lymphoma,THL),其发病率低且文献报道较少,人们对其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T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6年6月—2021年12月诊断的THL病例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免疫表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采用EB病毒编码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判断EB病毒的感染状态。结果:10例THL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4岁(43~80岁)。其中2例发生在淋巴结,6例发生在结外器官,其余2例结内外均受累。临床分期Ⅲ/Ⅳ期4例(40%),Ⅰ/Ⅱ期6例(60%)。40%(4/10)的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分。50%(4/8)的患者有骨髓侵犯。2例(20%)有B症状。40%(4/10)的患者有乙肝病毒既往感染史。显微镜下观察5例呈非特指DLBCL(DLBCL,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形态,2例兼具DLBCL与伯基特淋巴瘤特征,1例呈母细胞样形态,其余2例因组织挤压严重无法准确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80%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型,20%为非GCB(non-GCB)型;78%(7/9)为MYC/BCL2双表达,BCL6阳性率为80%,Ki-67增殖指数均≥80%。FISH检测显示,10例均同时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EBER原位杂交均呈阴性。除1例手术切除病灶后未化疗外,9例均接受系统治疗。10例患者的总生存期为2.0~5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8.6%,其中Ⅰ/Ⅱ期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100%,Ⅲ/Ⅳ期患者为25%。结论:THL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结外器官受累更常见,是一组形态学表现多样、以GCB型为主并常伴有MYC/BCL2双表达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本研究患者中临床分期Ⅰ/Ⅱ期占多数且预后较好,因此及早甄别THL对于及时干预、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三重打击淋巴瘤 基因重排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生存
下载PDF
115例颅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17
作者 姚晨晨 杨旭西 +3 位作者 李霄 陈刚 范钦和 贡其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部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115例颅外SFT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及随访。结...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部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115例颅外SFT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45例,女性70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4岁,发生部位最常见于肺/胸膜,肿瘤最大径为1~25 cm,中位数6 cm,组织学形态多数表现为经典型SFT,由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及背景胶原和“鹿角形”血管构成;此外,还有2例脂肪瘤型、8例黏液型、2例巨细胞型、4例去分化型。免疫组化显示为特征性的STAT6、CD34弥漫阳性,少数病例表现出Desmin、CK-pan、PAX2、PAX8等抗体的反常表达。分子遗传学上经NGS检测的病例均具有NAB2::STAT6融合基因。12例伴有TERT启动子,4例出现TP53基因突变。术后随访时间为0~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有10例复发,5例转移,4例出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依据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和特异的免疫组化表型可以对SFT进行诊断,但对于特殊形态或特殊免疫表型的SFT诊断需注意诊断陷阱。SFT有一定的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率,单纯的形态学评估较难预测其预后,使用风险分层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FT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预后
下载PDF
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马平 刘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 d入院,后经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切除标本肿瘤大体呈囊实性,镜下呈囊管... 目的探讨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 d入院,后经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切除标本肿瘤大体呈囊实性,镜下呈囊管状、乳头状、筛状排列,肿瘤细胞界限不清,呈立方形、矮柱状,单层或假复层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空泡状,内似有黏液样物堆积,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染色质细腻。间质可见丰富的黏液和炎细胞浸润,包括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肾脏上皮性标记,显著的特征是ALK(D5F3)细胞质和细胞膜强阳性表达。分子检测提示ALK基因发生断裂重排。结论ALK基因易位性肾细胞癌非常罕见,与多种类型的肾细胞癌具有相似性,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LK蛋白进行筛查,必要时基因检测进一步证实。该肿瘤患者使用ALK抑制剂治疗可能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ALK基因易位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分化型早期胃癌中原始表型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
19
作者 张晓惠 曹晓云 +1 位作者 文钰玲 穆雷霞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早期胃癌(EGC)中有无原始表型的存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手术切除的82例分化型EGC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碘酸雪夫氏(PAS)和淀粉酶消化法(D-PAS)染色。观察原始标志物在原... 目的:探讨分化型早期胃癌(EGC)中有无原始表型的存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手术切除的82例分化型EGC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碘酸雪夫氏(PAS)和淀粉酶消化法(D-PAS)染色。观察原始标志物在原始表型分化型EGC中的表达、分化型EGC原始表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化型EGC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LNM)关系,分析分化型EGC是否满足内镜切除指征和有无LNM存在。结果:所有分化型EGC病例中10.98%具有原始表型。具有原始表型的分化型EGC患者比无原始表型的侵袭更深,溃疡和淋巴血管浸润率更高。此外,具有原始表型的分化型EGC患者出现LNM频率为66.67%,高于无原始表型的24.6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始表型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2例具有原始表型的分化型EGC病例发生LNM,都符合内镜切除分化型EGC的扩展适应证。结论:少数分化型EGC具有原始表型,与LNM密切相关,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其高度侵袭性行为,具有原始表型的分化型EGC应在内镜切除前以更严格标准评估,或考虑在内镜切除后进行额外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原始表型 内镜下切除术 临床病理学意义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研究
20
作者 程少先 谭诗云 周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9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京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ILC患者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结果80例ILC患者中40~5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67.50%;原发肿...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京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ILC患者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结果80例ILC患者中40~5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67.50%;原发肿瘤双侧均可发生;较之绝经者,未绝经者ILC发病率更高,为58.75%;多数患者在查体时均能触及肿物,且肿物大小以2~5 cm最为多见;约占85.00%的患者无脉管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数多为0~3个;TNM分期以Ⅱ期居多(60.00%);多数患者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进行放疗。80例ILC患者中经典型45例(56.25%),非经典型35例(43.75%),其中实性型8例(10.00%)、小管状1例(1.25%)、多形性20例(25.00%)、腺泡状1例(1.25%)、混合型5例(6.25%)。80例ILC患者分子分型分布情况为:三阴型10例(12.50%)、HER-2过表达型6例(7.50%)、luminalB型22例(27.50%)、luminal A型42例(52.50%),luminal A型ILC患者占比超过50%。结论ILC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且好发于绝经前,多数患者查体时可触及肿块,临床病理特征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临床病理学 组织学分型 分子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