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7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何永亮 章培 +4 位作者 吴宁 蒋炳林 成永莲 欧阳海英 涂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KLF12、STAT3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KLF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产次、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KLF12、STAT3阳性表达均是宫颈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KLF1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6.66%(28/42)低于KLF12阴性表达患者90.00%(36/40)(P<0.05),STAT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0.49%(43/61)低于STAT3阴性表达患者100%(21/2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升高,两者异常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用于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阳 李新悟 +4 位作者 段启新 李征 胡跃世 谷傲峥 朱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31-833,844,共4页
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膀胱癌根治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统计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膀胱癌分期等资料,统计对比合并... 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膀胱癌根治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统计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膀胱癌分期等资料,统计对比合并前列腺偶发癌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统计分析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于术后进行随访,统计所有患者的生存率。结果75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共有18例,发生率为24.00%(18/75);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前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其临床分期大部分局限于pT_(2)内,其中pT_(1)有10例(55.56%),pT_(2)有5例(27.78%),pT 3有3例(16.67%);采用Gleason score评分对患者评估,其中<7分11例(61.11%)、=7分5例(27.78%)、>7分2例(11.11%);术后随访成功60例,生存率为80.00%(60/75),其中11例死于膀胱癌,4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膀胱癌根治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较高,大多局限于pT_(2)内,且Gleason score评分多数≤7分,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对膀胱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前列腺偶发癌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率
下载PDF
miR-647、miR-122、KMT2D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胡跃世 李征 +4 位作者 李明林 杨立新 程双蕾 陶林静 王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647(miR-647)、微小RNA-122(miR-12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统计肿...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647(miR-647)、微小RNA-122(miR-12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统计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内miR-647、miR-122、KMT2D表达水平差异;分析miR-647、miR-122、KMT2D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等的关系;并随访2年,比较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miR-647、miR-122、KMT2D表达间差异。结果肿瘤组织内miR-647表达水平为(0.62±0.1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2±0.19),miR-122、KMT2D表达水平为(6.45±1.24)、(1.45±0.23),低于对照组的(1.23±0.22)、(0.89±0.12)(P<0.05);肿瘤分期Ⅲ期、肿瘤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有微血管侵犯患者miR-647表达水平低于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微血管侵犯患者,miR-122、KMT2D表达水平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微血管侵犯患者(P<0.05);10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共出现24例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率为24.00%(24/100);复发转移患者miR-647表达水平为(0.51±0.11),低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0.73±0.15),miR-122、KMT2D表达水平为(8.42±1.39)、(1.89±0.32),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4.68±1.02)、(1.12±0.15)(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内miR-647、miR-122、KMT2D存在不同程度表达,均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等关系密切,且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还需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小RNA-647 微小RNA-122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与性别、年龄均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血清LDH联合VEGF-C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为0.877,95%CI为0.783~0.925,灵敏度为80.89%,特异度为95.18%。结论胃癌患者血清LDH、VEGF-C水平较高,且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测LDH、VEGF-C水平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VEGF-C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彭丽红 谢冰 +4 位作者 吴波 刘亚群 王正花 王健 王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TUBB3与ECAD、VIMETIN表达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表达与ECAD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高患者TUBB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低者(P<0.05);经术后3年随访,TUBB3阳性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率低于TUBB3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被膜侵犯、高肿瘤出芽率和TUBB3阳性表达是PTM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BB3在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用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βⅢ-微管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DCLK1和ITGA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刘昊 靳二梅 +1 位作者 丁红娟 常彦祥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116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DCLK1和ITGA5的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对NSCLC患者3年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DCLK1、ITGA5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死亡的AUC分别为0.895(95%CI=0.824~0.944)、0.828(95%CI=0.747~0.892)、0.926(95%CI=0.862~0.966);DCLK1、ITGA5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异常升高,二者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整合素Α5
下载PDF
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蒋志强 赵洲易 白紫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85例纳入胃癌组,同时期收集慢性胃炎患者60例纳入慢性胃炎组,体检健康志愿者6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OX9蛋白水平。分析SOX9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85例纳入胃癌组,同时期收集慢性胃炎患者60例纳入慢性胃炎组,体检健康志愿者6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OX9蛋白水平。分析SOX9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血清SOX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SOX9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而慢性胃炎组SOX9水平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X9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Lauren分型相关(P<0.05),血清SOX9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血清SOX9水平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的AUC为0.942,95%CI为0.921~0.982,区分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的AUC为0.842,95%CI为0.782~0.913。将SOX9水平为46.0 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88.5%,进一步诊断早期胃癌,AUC为0.755,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0.1%。结论血清SOX9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诊断胃癌,还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8例肺肠型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8
作者 林洁 苏群英 +2 位作者 朱晓莹 韦礼肥 黎俊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7-0150,共4页
针对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inoa PEA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该方法收集了8例PEAC临床数据,对TTF-1、NapsionA、CK7、CK20、CDX-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检测;应用ARMS-PCR方法检测PEAC8患者的突变基因,并... 针对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inoa PEA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该方法收集了8例PEAC临床数据,对TTF-1、NapsionA、CK7、CK20、CDX-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检测;应用ARMS-PCR方法检测PEAC8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审阅。结果 8例PEAC患者年龄45-76岁,6例以咳嗽、咳痰为临床表现,2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实施手术1例,常规治疗2例,放弃治疗5例。免疫表型8例PEAC表达CK7,3例表达CDX-2,6例表达CK20,8例均不表达TTF-1和NapsionA。随访3-30个月,死亡1人,转诊、复诊2人。结论 PEAC需要综合诊断免疫组化表型,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病理组织等进行综合诊断。同时PEAC患者应行多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蛋白检测,有助于筛选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对象,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型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ARMS-PCR
下载PDF
PD-1、PD-L1、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9
作者 梁伟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PD-1/PD-L1、MMR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子宫内膜癌患者PD-1、PD-L1表达情况与MMR蛋白缺失情况,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PD-1、PD-L1、MMR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子宫内膜癌组织PD-1阳性表达率为63.75%,PD-L1阳性表达率为67.50%;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0.00%;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D-1、PD-L1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此外PD-L1阳性与阴性病理类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MMR蛋白基因缺失与基因完整患者的肿瘤部位、细胞分化程度、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PD-1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D-L1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MMR蛋白与子宫内膜癌肿瘤部位、细胞分化程度、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PD-1、PD-L1、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密切关系,临床可考虑应用三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错配修复蛋白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娜 彭德强 +1 位作者 孙晓勤 刘德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均接受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明确绝经后出...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均接受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明确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中,26例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为28.89%(26/90);子宫内膜病变组年龄≥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绝经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5 mm、子宫肌瘤史比例较子宫内膜正常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绝经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5 mm、子宫肌瘤史是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主要为良性病变,8例(30.77%)子宫内膜息肉,7例(26.92%)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23.07%)增殖期子宫内膜,3例(11.54%)子宫内膜炎。结论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与年龄、BMI、绝经年龄、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肌瘤史等因素相关,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中CD147和PHH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作者 刘莹 徐小艳 +3 位作者 徐宪伟 牛冰 李海平 姜黄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观察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蛋白的定量表达和PHH3阳性细胞数目,分析二者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乳腺原发浸润性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29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47和PHH3... 目的观察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蛋白的定量表达和PHH3阳性细胞数目,分析二者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乳腺原发浸润性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29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47和PHH3的表达,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CD147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测试,计数PHH3阳性个数和有丝分裂指数,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和PHH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47主要定位于乳腺癌细胞胞膜或膜浆,PHH3主要定位于浸润性乳腺癌有丝分裂的细胞核内,二者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和阳性数目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8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蛋白定量表达在肿瘤直径较大、WHO分级较高、淋巴结有转移、TNMⅢ-Ⅳ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Her-2基因无扩增阳性强度较高(P均<0.05);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在肿瘤直径较大、WHO分级较高、淋巴结有转移状况及TNM分期Ⅲ-Ⅳ期(P_(均)<0.05)。CD147蛋白表达越高,PHH3阳性数目相应越多,有丝分裂指数越高,Spearman分析显示CD147分别与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0,r=0.706,P=0.000)。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和PHH3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呈正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147蛋白定量表达、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有助于侵袭和转移的判断,为乳腺癌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癌 CD147 PHH3 定量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健康指数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刘聪 周文杰 +1 位作者 魏凡杰 毛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在乐...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8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分别采取两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PSA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并计算PHI,比较其PHI水平。随后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前列腺癌患者的PSA阳性率与PHI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SA、PH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两组受检者PSA、PH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PSA阳性率和PH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T分期PH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患者PH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患者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为PS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95%CI:1.259~2.457、1.364~3.475、1.176~4.010、1.036~2.745;P=0.030、0.023、0.016、0.005)。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为PHI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95%CI:1.362~3.783、0.826~2.926、1.221~3.525、0.315~1.425;P=0.042、0.031、0.026、0.0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PSA阳性率、PHI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为PS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leason评分、危险分级为PHI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健康指数 前列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miR-597、miR-3188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袁志鹏 郑锐年 +2 位作者 袁淑卿 陈镜塘 吴依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组织中微小RNA-597(miR-597)、微小RNA-3188(miR-3188)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胃癌...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组织中微小RNA-597(miR-597)、微小RNA-3188(miR-3188)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整理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组织中miR-597、miR-3188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R-597、miR-3188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胃癌组织miR-597、miR-3188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597和miR-3188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miR-597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3188的表达与患者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miR-597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胃癌组织miR-3188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也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597和miR-3188是胃癌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miR-597与miR-3188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miR-597与miR-3188可能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597 微小RNA-3188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贺丽萍 何芳 +4 位作者 龚海英 蹇顺海 吴才良 靳秀丽 蒋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 分析9例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和生存预后... 目的 分析9例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和生存预后。结果 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34~74岁,中位年龄53岁。TNM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2例。印戒细胞组分的比例为10%~100%,4例为单纯印戒细胞成分肺腺癌。9例均表现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表型。5例患者行手术切除,3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主支气管、肺动脉、上腔静脉和心包而失去手术机会。总体生存时间6~61个月。结论 伴印戒细胞样形态肺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腺癌类型,可表现出TTF-1(+)和CK7(+)/CK20(-)免疫表型,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患者生存预后不佳,靶向治疗或有机会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印戒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预后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刘炎富 陆菊青 +3 位作者 林霄 姜秋兰 吴英宁 肖子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放疗的200例鼻咽癌患...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放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85)、未复发组(n=115)。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分析不同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各参数不同表达者局部复发的危险度。结果复发组临床分期Ⅰ~Ⅱ期比例低于未复发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高于未复发组(P<0.05);SUVmax、MTV、TLG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UVmax、SUVpeak、SUVmean、MTV、TLG联合预测局部复发的AUC高于单项预测(P<0.05);各参数高水平者局部复发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2.406倍、3.189倍、2.374倍、3.102倍、4.170倍。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其与SUVpeak、SUVmean联合预测局部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17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王勇刚 田志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及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廖汉琪 唐羿 +1 位作者 胡凯 姜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 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根据病人3年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贲门癌病人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贲门癌病人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SOX11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和SOX11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5)。死亡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FOXC1阳性表达、SOX11阴性表达病人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FOXC1阴性表达病人(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SOX11阴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SOX11阳性表达病人(P<0.05)。FOXC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X1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FOXC1高表达、SOX11低表达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与病人不良预后有重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叉头框C1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TRIM14和HOXB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鲁诚 章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TRIM14、HOXB7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水平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OSCC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OSCC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与肿瘤T分期、M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分化程度相关(P<0.05)。OSCC患者5年生存率为49.32%(73/1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TRIM14、HOXB7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TRIM14、HOXB7低表达患者(χ^(2)=14.480、24.841,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3-T4分期、M1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均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与HOXB7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构域蛋白14 同源异型盒基因B7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
作者 葛玲 陈艳 沈南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2例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2例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厦门市第三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癌组织,并留取乳腺癌组织。通过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53基因突变与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未突变82例,占比为73.21%;p53基因突变30例,占比为26.79%。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将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增殖相关抗原(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antigens,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指数等因素控制后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较低,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基因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