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被引量:2
1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068-2069,共2页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一、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1.两项提问:(1)年龄;(2)现在是几月。相差2岁或1个月都算正确均正确0一项正确1都不正确,做以下检查。2.两项指令(可以示范):(1)握拳、伸掌;(2)睁眼、闭眼均完成3完成一项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一、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1.两项提问:(1)年龄;(2)现在是几月。相差2岁或1个月都算正确均正确0一项正确1都不正确,做以下检查。2.两项指令(可以示范):(1)握拳、伸掌;(2)睁眼、闭眼均完成3完成一项4都不能完成,做以下检查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定向退让(躲避动作)6定向肢体回缩(对刺激的反射性动作)7肢体伸直8无反应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最大刺激 脑血管病 健侧肢体 反射性 学术会议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局部刺激
下载PDF
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 被引量:240
2
作者 陶子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并对CSS... 目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并对CSS进行信度、效度、敏感度评价。信度用相关系数r和Cronbach’sα系数来评价。结构效度采用聚类因子分析方法考核;效标效度以NIHSS量表为效标,应用相关系数分析。各维度敏感度通过标准化效应(SES)来评估。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23份。CSS有良好的信度,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均在0.911~1.000;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CSS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分析CSS与NIHSS间相关系数为0.86,效标效度良好。预后预测CSS准确率为92.4%,稍低于NIHSS的预测准确率94.1%;Logistic回归显示CSS的"凝视功能"和"面瘫"项目未能归入预测方程;除面瘫项目SES为0.38外,其他均大于0.5,大多数维度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结论:经初步测试,CSS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敏感度,但预测预后不及NIHSS,修订时可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信度 效度 敏感度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季雄娟 陆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748-2749,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7例脑梗死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水平。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并分析各组Hcy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7例脑梗死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水平。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并分析各组Hcy水平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Hcy水平为(21.39±9.0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4±3.11)μmol/L,且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其轻、中度组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1和r=0.604,P<0.01);而重度组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相关性(r=0.037,P>0.05)。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被引量:124
4
作者 盛莉 《中国乡村医药》 1995年第1期45-45,共1页
项目 一 意识 1 两项提问 1)年龄(相差两岁仍算正常) 2)现在是几月(相差一个月仍算正常) 均正常 一项正常 都不正确,做以下检查 2 两项指令(可以示范)1)握拳、伸掌 2)睁眼、闭眼 均完成 完成一项 都不能完成。
关键词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卒中患者 评分标准 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 肢体回缩 步行能力 学术会议 水平移动 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和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龚翠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设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设为观察组,而后选择同期健康者8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其血清LP–PLA2和Hcy水平,研究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P–PLA2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Hcy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LP–PLA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上脑梗死后,患者血清LP–PLA2和Hcy水平均会明显升高,且随着Hcy水平升高,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LP–PLA2 HCY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凌孟晖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1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关系。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另取体检健康合格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在患者发病12h内,吸取其指末... 目的:研究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关系。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另取体检健康合格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在患者发病12h内,吸取其指末微量血液,采用散色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比较分析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RP含量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痰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非痰证患者,差异显著;同时2种不同脑梗死中医证型患者的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以及血清CRP含量均不同,同时与健康者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可以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临床诊断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证型 CRP含量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付广印 魏琰 +2 位作者 袁栋才 朱建国 闫海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帕罗西汀 神经功能 汉密顿抑郁量表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入院时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廖琦 谭戈 周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爱松 李爱红 +2 位作者 陈鑫 蔡俊燕 吴勤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电针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根据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电针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根据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E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C组优于A组及B组(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氟西汀能更好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氟西汀 电针 哈密顿抑郁量表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下载PDF
砭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劳沛良 江洁慈 原林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砭石疗法;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砭石疗法;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指令、意识刺激、水平凝视评分均为0分,不参与统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他神经功能损伤因子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各因子分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除治疗组步行能力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因子组间无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协方差分析检验(以治疗前为协变量),2组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砭石疗法能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砭石 针刺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剑平 周丽 +2 位作者 张爱娟 张淑云 郑艳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45-545,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按脑梗死后开始治疗时间分为6h内或6h后溶栓组(共47例)及对照组(共40例),分别在住院第7天和第30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FS)评分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按脑梗死后开始治疗时间分为6h内或6h后溶栓组(共47例)及对照组(共40例),分别在住院第7天和第30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FS)评分和日常生活状态评估。结果6h内溶栓组或6h后溶栓组,恢复期NFS和BI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临床观察6h内溶栓组较6h后溶栓组康复效果更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恢复期 临床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微创抽吸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宇恒 韩彦青 +5 位作者 李东芳 冯鹏 薛国芳 连霞 李光来 谭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7 d连续血肿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神经元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应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严重颅内血肿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5例...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7 d连续血肿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神经元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应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严重颅内血肿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复查CT结果,血肿基本清除后,将观察组分为2 mg/kg(A组)、0.8 mg/kg(B组)、0.32 mg/kg(C组)3个亚组,每组6例,连续7 d,血肿腔内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GM1,对照组5例(D组)给予0.9%生理盐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标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抽吸最后一次液化部分血肿分离脑组织后拔针,将脑组织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B、C组注药3 d、4 d后NIHSS评分降低相对明显,其中B组的NIHSS评分降低最为明显。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的ESS评分变化最大。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身应用神经节苷脂GM1和脑内局部应用相比,脑内局部用药疗效明显提高,但局部用药量增加并未出现疗效增强,提示局部用药量与神经功能恢复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下载PDF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4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血管性痴呆患者21例,采用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28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日常生... 目的观察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血管性痴呆患者21例,采用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28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BI指数量表评分有所增加,CSS量表评分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卒中 BI指数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HCY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爱菊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半胱氨酸(HCY)。方法选取80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进行分组,0~30分轻中度损伤组(53例)、>30分为重度损伤组(27例)。入院后检...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半胱氨酸(HCY)。方法选取80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进行分组,0~30分轻中度损伤组(53例)、>30分为重度损伤组(27例)。入院后检测血清HCY、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轻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43.29±5.67)μmol/L高于轻中度损伤组(21.45±4.2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P<0.05);轻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TG、TC、LDL-C、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HCY表达明显存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HCY水平越高,与血脂水平无关,脑卒中类型也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HCY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血脂 半胱氨酸
下载PDF
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NO、ET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复新 彭守仙 +4 位作者 张淑萍 侯丽淳 关雪莲 刘玉荣 龚光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制。方法将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超声组与常规组,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3d、7d、14d血浆NO与ET含量,评价入院时、入院后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超声组血浆NO含量在24h升高,并且高于...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制。方法将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超声组与常规组,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3d、7d、14d血浆NO与ET含量,评价入院时、入院后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超声组血浆NO含量在24h升高,并且高于常规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各时间点上降低幅度则缓于常规组(P<0.05);超声组ET含量低于常规组,并且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上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声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缺血状态,并能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NO、ET变化,进而干预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急性脑梗死患者 超声波治疗 血浆NO 疗效观察 病理生理过程 治疗前后 治疗机制
下载PDF
贝康亭治疗老年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俊夫 吴和木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6-56,共1页
贝康亭治疗老年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詹俊夫吴和木本文应用贝康亭(左-卡尼汀)治疗老年人脑梗塞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治疗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60~87岁,平均6... 贝康亭治疗老年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詹俊夫吴和木本文应用贝康亭(左-卡尼汀)治疗老年人脑梗塞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治疗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60~87岁,平均68.5岁。对照组20例,均为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老年脑梗塞 贝康亭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卡尼汀 评分标准 脑血管疾病 治疗组 脑卒中患者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4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庆莲 殷聪国 蒋琳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均...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十四天、二十八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CN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定,并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4d、28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组治疗14d、28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改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疗效更好,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急性脑出血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岩 朱劲刚 熊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8期89-90,共2页
目的: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住院的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住院的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组(简称治疗组),经过3周治疗后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测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t=-2.574,p=0.014)及ADL(χ2=8.093,p=0.044)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单项评分显示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中痊愈+显著进步27例占90%,对照组中痊愈+显著进步18例占60%(χ2=7.225,p=0.02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亚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可行、有效,且主要表现在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亚急性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赫丹丹 李永男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191-191,共1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每天60mg,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每天20mg,一日一次静...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每天60mg,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每天20mg,一日一次静点,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舒血宁,依达拉奉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治疗14d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CSS、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阿加曲班 常规治疗 临床分析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持续静脉滴注 脑保护治疗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20
作者 汪永胜 顾锡镇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